吳園周易解卷四

關燈
宋張根撰 下經 感人恒睽遁蹇大壯家解晉捐明夷益?艮下兌上鹹:亨,利貞。

    取女吉。

     彖曰:「鹹」,感也。

    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所欲與之聚,所惡勿施爾之謂。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未有不相下而能應者。

    象曰:山上有澤,鹹。

     水潤下而山虛,感應如此。

    君子以虛受人,如響之投谷。

    初六:鹹其拇。

     象曰:「鹹其拇」,志在外也。

     感之道以虛為主,故近取諸身則下卦皆失,莫若靜之為愈。

    至四然後「悔亡」,惟五為「無悔」。

     六二:成其腓,兇,居吉。

     象曰:雖「兇」居吉,順不害也。

    迫而後動可矣。

     九三:鹹其股,執其随,往吝。

    象曰:「鹹其股」,亦不處也。

    志在随人,所執下也。

     既不能先人,又不能守靜,區區之志在随人而已,益可羞也。

     九四:貞吉,悔亡。

    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

    惟正可免 「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此有心于感而未能無心于求者也,無心者其惟五乎!九五:鹹其脢,無悔。

     象曰:「鹹其脢」,志末也。

     末,無也,與「末如之何」之「末」同。

    上六:鹹其輔頰舌。

     象曰:「鹹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是謂辭費。

    兌之體故。

    ?巽下震上恒。

    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

    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

    貞固之謂。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此所以為「恒」。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化成在久。

    象曰:雷風,「恒」,其序順也。

    君子以立不易方。

     萬物莫足以傾之謂。

     初六:浚恒,貞兇,無攸利。

    未可以貞而貞。

     象曰:「浚恒」之兇,始求深也。

    居恒之始,而遂責人之知,其能免乎?九二:悔亡。

    久中之利如此。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重剛而不中,故「貞吝」。

    非所貞而貞。

    象曰:「不恒其德」,無所容也。

    九四:田無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免寇幸矣。

     六五:恒其德,貞。

    婦人吉,夫子兇。

    君道主變,故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兇也。

    上六:振恒,兇。

    象曰:「振恒」在上,大無功也。

    變更易常之謂。

    ?艮下乾上遁亨,小利貞。

     「遁,亨利貞」,未至于否。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無成之主。

    「小利貞」,浸而長也。

    聖人不畏剝而畏遁,以其方長也。

    遁之時義大矣哉! 見幾而作,非大人不能。

     象曰:天下有山,遁。

    君子以遠小人。

    不惡而嚴,全身遠害之道。

     初六:遁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尾遁」之厲,不往何災也? 二為遁首,初在其後,其危可必,勿往乃免。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用黃牛」,固志也。

     此為遁者也,尚欲收賢市譽,所以異于否。

     九三:系遁,有疾,厲。

    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厲,有疾憊也。

    「畜妾吉」,不可大事也。

     最近于二,見執者也,欲去不能,祿仕乃可。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稍遠于二,善為辭而去。

    九五:嘉遁,貞吉。

     象曰:「嘉遁貞吉」,以正志也。

     剛明中正,素為小人所服,知其不可為,以禮而去,守節不失,莫之敢害也。

    上九:肥遁,無不利。

     象曰:「肥遁無不利」,無所疑也。

     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乾下震上大壯利貞。

    不正不足以為大。

     象曰:「大壯」,大者壯也。

    救亂之事,剛以動,故「壯」。

    謂「大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