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宋張根撰
上經
噬嗑大畜贲頤剝過複坎無妄大離?震下離上噬嗑:亨,利用獄。
除間之謂。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剛柔分,足以有别;動而明,足以有察;雷電合而章,足以大畏民志;柔得中而上行,則有哀矜之心,而無并制罔差之患,其于獄也何有?使其當位,豈特用獄而已哉!象曰:「雷電」「噬嗑」, 氣于是通。
二月之卦,先王以明罰敕法,所以「噬嗑」當如此。
初九,屦校滅趾,無咎。
象曰:「屦校滅趾」,不行也。
誅以馭過之義。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不得不爾。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才不足故。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金矢,猶所謂束矢。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黃金,猶所謂鈎金。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是所謂「怙終」。
「趾」下「耳」上,各從其類。
?離下艮上贲亨,小利有攸往。
白宜正白,黑宜正黑。
彖曰:「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隐逸,剛者之事,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剛柔相雜,天之文;訪遺舉逸,人之文。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天下歸心」焉。
象曰:山下有火,贲。
燭于幽隐,「贲于丘園」之象也。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此之謂「文明以止」。
初九:贲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招賢聘才,天下之盛節,而初最在下,其禮尚薄,義不屑就故也。
六二:贲其須。
象曰:「贲其須」,與土興也。
所謂分剛上而文柔。
九三:贲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嚴光之事。
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
「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進而當位,若不固其節,然上既緻恭而盡禮,則可以行道之時也,何尤之有! 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禮雖未豐,志亦可尚,應否相半,故終亦有喜。
上九: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含光隐耀,超然遠引,征聘莫之及者也。
?坤下艮上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黨锢君子失是矣。
象曰:山附于地,「剝」。
上以厚下安宅。
本固則邦甯,所以止剝,孰大于此!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凡「剝」,皆小人剝君子。
君子,民所恃以安,而小人害之,與所謂「厚下安宅」異矣,終于兇而已。
故「剝」每進上而益兇,終于自剝其廬矣。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使五謂之應,則其禍不止辨而已。
六三,剝之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獨應于六,茲失也,其所以為得欤!六四,剝床以膚,兇。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最近于君,得肆其毒,故。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桓靈失是矣。
上九,碩果不食,「艮」為果蓏。
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能止剝,故 「小人剝廬」。
終不可用也,當自敗,故?震下坤上 複。
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在「姤」則戒「勿用取女」,在「複」則曰「朋來無咎」,聖人之意可見矣!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彖曰:複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複其道」,惟順為能複其所。
「七日來複」,天行也。
陰陽之數不過六,天地不能違,況于人乎!陽故言日,陰故言月。
「利有攸往」,剛長也。
君子之時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愛物無已。
象曰: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安身所以利用。
初九:不遠複,無柢,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顔子所以為好學
除間之謂。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
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
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剛柔分,足以有别;動而明,足以有察;雷電合而章,足以大畏民志;柔得中而上行,則有哀矜之心,而無并制罔差之患,其于獄也何有?使其當位,豈特用獄而已哉!象曰:「雷電」「噬嗑」, 氣于是通。
二月之卦,先王以明罰敕法,所以「噬嗑」當如此。
初九,屦校滅趾,無咎。
象曰:「屦校滅趾」,不行也。
誅以馭過之義。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不得不爾。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才不足故。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金矢,猶所謂束矢。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黃金,猶所謂鈎金。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兇。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是所謂「怙終」。
「趾」下「耳」上,各從其類。
?離下艮上贲亨,小利有攸往。
白宜正白,黑宜正黑。
彖曰:「贲亨」,柔來而文剛,故「亨」。
隐逸,剛者之事,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剛柔相雜,天之文;訪遺舉逸,人之文。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天下歸心」焉。
象曰:山下有火,贲。
燭于幽隐,「贲于丘園」之象也。
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此之謂「文明以止」。
初九:贲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招賢聘才,天下之盛節,而初最在下,其禮尚薄,義不屑就故也。
六二:贲其須。
象曰:「贲其須」,與土興也。
所謂分剛上而文柔。
九三:贲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嚴光之事。
六四:贲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
「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進而當位,若不固其節,然上既緻恭而盡禮,則可以行道之時也,何尤之有! 六五:贲于丘園,束帛戋戋,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禮雖未豐,志亦可尚,應否相半,故終亦有喜。
上九:白贲,無咎。
象曰:「白贲無咎」,上得志也。
含光隐耀,超然遠引,征聘莫之及者也。
?坤下艮上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黨锢君子失是矣。
象曰:山附于地,「剝」。
上以厚下安宅。
本固則邦甯,所以止剝,孰大于此!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凡「剝」,皆小人剝君子。
君子,民所恃以安,而小人害之,與所謂「厚下安宅」異矣,終于兇而已。
故「剝」每進上而益兇,終于自剝其廬矣。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使五謂之應,則其禍不止辨而已。
六三,剝之無咎。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獨應于六,茲失也,其所以為得欤!六四,剝床以膚,兇。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最近于君,得肆其毒,故。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桓靈失是矣。
上九,碩果不食,「艮」為果蓏。
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能止剝,故 「小人剝廬」。
終不可用也,當自敗,故?震下坤上 複。
亨。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在「姤」則戒「勿用取女」,在「複」則曰「朋來無咎」,聖人之意可見矣!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利有攸往。
彖曰:複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反複其道」,惟順為能複其所。
「七日來複」,天行也。
陰陽之數不過六,天地不能違,況于人乎!陽故言日,陰故言月。
「利有攸往」,剛長也。
君子之時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愛物無已。
象曰:雷在地中,「複」,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安身所以利用。
初九:不遠複,無柢,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顔子所以為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