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随時之義大矣哉!惟文王盡之。
?巽下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雖饬弊之事,然戒于欲速。
彖 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此「蠱」之所由生。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惟「元亨」然後治。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物極當反,故象曰:「山下有風,蠱。
」所謂風落山有掃除之象。
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謂作而新之。
肓德,謂養而成之。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繼述之始,能以意承,損益潤澤,歸于至當,所以為有子,雖危何傷?大而天下,小而一家,其義一也。
「巽」之體,故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貞則咈矣。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志在愛親,故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一于從命,異夫意承矣。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審其所從之謂孝。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所謂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者也。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與「君子愛人以德」之德同。
由是觀之,裕父者,其姑息之謂乎?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于家可知。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當蠱之時,雖不宜外,而猶能固守其節,志亦可尚矣。
?兌下坤上臨元亨,利、貞。
君臨之道,當具四德。
至于八月有兇,當制于未亂。
彖 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向于泰矣, 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盈虛消息,必至之序。
故 象曰:「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強。
」此所以為大。
初九:鹹臨,貞吉。
象曰:「鹹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初,應四者也,故正則吉。
二,應五者也,苟能審其所有,何不利之有? 六三:甘臨,無攸利。
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兌之體故。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至誠與賢,無所娼忌,異夫竊位者矣。
夫如是而後可以免。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舍己從人,堯舜之事。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惟行中,然後可為大上: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乃心罔不在王室之謂。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化人之道,誠為本。
彖 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所以為大觀。
「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所謂不言而信。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所謂神道者何哉?誠而已矣。
故曰:「天地為大矣,不誠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不能化萬民。
」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此之謂「順而巽」。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君子,人之所觀者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觀,利女貞。
所觀非故。
象曰:「??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伊、傅之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雖中正以觀天下,然觀我生而已,道未宏也,與知臨之義異矣,故「無咎」而已。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道有餘而無其位,然不怨天,不尤人,自信而已,咎之所以免。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所謂天未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哉! 吳園周易解卷二
?巽下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雖饬弊之事,然戒于欲速。
彖 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此「蠱」之所由生。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惟「元亨」然後治。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物極當反,故象曰:「山下有風,蠱。
」所謂風落山有掃除之象。
君子以振民育德。
「振民」,謂作而新之。
肓德,謂養而成之。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繼述之始,能以意承,損益潤澤,歸于至當,所以為有子,雖危何傷?大而天下,小而一家,其義一也。
「巽」之體,故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貞則咈矣。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志在愛親,故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一于從命,異夫意承矣。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審其所從之謂孝。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所謂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者也。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與「君子愛人以德」之德同。
由是觀之,裕父者,其姑息之謂乎?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于家可知。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當蠱之時,雖不宜外,而猶能固守其節,志亦可尚矣。
?兌下坤上臨元亨,利、貞。
君臨之道,當具四德。
至于八月有兇,當制于未亂。
彖 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向于泰矣, 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
盈虛消息,必至之序。
故 象曰:「澤上有地,臨。
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強。
」此所以為大。
初九:鹹臨,貞吉。
象曰:「鹹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初,應四者也,故正則吉。
二,應五者也,苟能審其所有,何不利之有? 六三:甘臨,無攸利。
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兌之體故。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至誠與賢,無所娼忌,異夫竊位者矣。
夫如是而後可以免。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舍己從人,堯舜之事。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惟行中,然後可為大上: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乃心罔不在王室之謂。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化人之道,誠為本。
彖 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所以為大觀。
「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所謂不言而信。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所謂神道者何哉?誠而已矣。
故曰:「天地為大矣,不誠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不能化萬民。
」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此之謂「順而巽」。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君子,人之所觀者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觀,利女貞。
所觀非故。
象曰:「??觀女貞」,亦可醜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伊、傅之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雖中正以觀天下,然觀我生而已,道未宏也,與知臨之義異矣,故「無咎」而已。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道有餘而無其位,然不怨天,不尤人,自信而已,咎之所以免。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所謂天未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誰哉! 吳園周易解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