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二

關燈
是從其小體者也。

    觀其所從之小大,觸類而長之,則君子、小人之實不能逃矣。

    然「泰」之君固無此患,特在「否」之時為尤難也。

    此所以獨言「匪人」,不言「大人」者如此。

    ?離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之道,以柔為主,然後有所合;以善為宗,然後有所成;以廣為貴,然後有所濟;以正為守,然後有所立。

    觀夫損益三友,斯可見矣。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乾行也。

     柔不能自行,必同乎乾,然後能有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通天下之志,非中正不可。

     象曰:天與火,「同人」。

    君子以類族辨物。

     道不同,不相為謀。

    火炎上而天下覆,「同人」如之。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雖未能慮,然可以免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為同人之主,案:彖辭,「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故二為同人之主。

    惟其為卦主而偏同于所系應,故為「吝」,原本二字誤作「然」,今改正。

    是以為「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剛而不中,其弊如此。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

    「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

    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以陽處陰,故不曰「悔亡」而言「吉」,聖人貴遷善如此。

     九五: 同人先号啕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五恃居尊,不能屈己以與二,為三所阻,戰乃勝焉,我直故也。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志雖未得,亦無憾矣。

    ?乾下離上大有元亨。

    彖 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此「同人」之在上者,大舜之事,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王公之尊賢,其效如此。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

    惟明可以有大。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重明顯幽,退奸進良,是謂天命,非明之大者不預焉。

     初九:無交害,匪咎。

    艱則無咎。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居「大有」之初,無上下之交,惡未盡退,害之者衆,非我之咎,能勿汲汲于進,乃免于患。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托付之重,惟中可免焉,「泰」之九二同意。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寵遇之盛,惟有德乃堪,是以河陽之狩,君子猶有遺恨焉。

    九四:匪其彭,無咎。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之謂。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晳也,所以能保其身。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

    不如是,不足以「大有」為。

     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此伊周之事,所謂「臣罔以寵,利居成功,公孫碩膚」是已。

    蓋「大有」之時,天之所助者,能遏惡揚善。

    人之所助者,以「厥孚交如」。

    上九能履發志之信,而思體命之順,則推賢遜能,何往而不利哉??艮下坤上謙亨。

    君子有終。

     君子所以有終,惟君子為能終。

    彖 曰:「謙,亨」。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

    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多者裒之,寡者益之,謙之政。

    高高下下,無偏無陂,謙之事。

    由是觀之,聖人所謂「謙」者,豈過于中庸之謂哉? 初六: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吉。

     難猶可涉,況其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