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兇」,其道窮也,所謂後服者必兇。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比孰大焉!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 虛中而質,誠應之象。
終來有它吉。
當比之初,無應乎外,然而上比于賢也,苟能強而附之,可以「無咎」。
至誠而已,則終與之同升矣,故曰「有它吉」。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之謂乎!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雖以陰居陰,然中正而應,故吉。
六三,比之匪人。
順乎上六,故。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君子所以「居必擇鄉,遊必擇士」。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水性趨下而四得位故。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惟正中為能顯,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田有驅噪逐奔之義,「邑人不誡」,天下可知。
蓋中正以觀天下,不求于物而物自歸焉,莫不取于中正,區區上六,何足為累乎?舜之舞幹,蓋得之矣。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乾下巽上 小畜亨。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所畜小,故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位非中正,故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密雲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西方收斂之地,故以懿文德為貴。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異于觀矣。
君子以懿文德,始于自益。
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複自道」,其義吉也。
小畜之初,有應于上,吾斯未信,量力而止,豈徒免賊夫之譏,且無自傷之患。
九二:牽複,吉。
象曰:「牽複」在中,亦不自失也。
雖無初自知之幾,亦免夫三不勝任之辱。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窒也。
重剛不中,其理固然,然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況能任重乎?盆成括是已。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上雖貞孚,所畜未大,以弱制強,不免于傷,懼以終始,庶可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居位得中而乃攣如,不能獨富,所畜小故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
婦貞厲。
月幾望,君子征兇。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懿德之極,雖可施為,所畜者小,當思危滿,與夫大畜之上九異矣。
?兌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剛莫如虎而柔能勝之,禮之可尚如此。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上健下順,盡為辟之義。
象曰: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正名分為本。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所謂無入而不自得。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上無應而不比于三,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者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
履虎尾,咥人,兇。
武人為于大君。
有其志而無其才,處非其位而不度時之可否者也。
惟于武人為宜,職在犯難故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咥人之兇,位不當也。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
所謂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者也。
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履而泰,然後安。
五以剛克者也,其來泰乎?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乾剛之極,下應乎三,所謂「和而至」者,其是之謂乎!進極當返,物之理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德之基故。
吳園周易解卷一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比孰大焉!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 虛中而質,誠應之象。
終來有它吉。
當比之初,無應乎外,然而上比于賢也,苟能強而附之,可以「無咎」。
至誠而已,則終與之同升矣,故曰「有它吉」。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之謂乎!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雖以陰居陰,然中正而應,故吉。
六三,比之匪人。
順乎上六,故。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君子所以「居必擇鄉,遊必擇士」。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水性趨下而四得位故。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惟正中為能顯,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田有驅噪逐奔之義,「邑人不誡」,天下可知。
蓋中正以觀天下,不求于物而物自歸焉,莫不取于中正,區區上六,何足為累乎?舜之舞幹,蓋得之矣。
上六:比之無首,兇。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乾下巽上 小畜亨。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所畜小,故 彖曰「小畜」。
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位非中正,故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密雲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西方收斂之地,故以懿文德為貴。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異于觀矣。
君子以懿文德,始于自益。
初九:複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複自道」,其義吉也。
小畜之初,有應于上,吾斯未信,量力而止,豈徒免賊夫之譏,且無自傷之患。
九二:牽複,吉。
象曰:「牽複」在中,亦不自失也。
雖無初自知之幾,亦免夫三不勝任之辱。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窒也。
重剛不中,其理固然,然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況能任重乎?盆成括是已。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上雖貞孚,所畜未大,以弱制強,不免于傷,懼以終始,庶可無咎。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居位得中而乃攣如,不能獨富,所畜小故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
婦貞厲。
月幾望,君子征兇。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兇」,有所疑也。
懿德之極,雖可施為,所畜者小,當思危滿,與夫大畜之上九異矣。
?兌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剛莫如虎而柔能勝之,禮之可尚如此。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上健下順,盡為辟之義。
象曰: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正名分為本。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所謂無入而不自得。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上無應而不比于三,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者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
履虎尾,咥人,兇。
武人為于大君。
有其志而無其才,處非其位而不度時之可否者也。
惟于武人為宜,職在犯難故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咥人之兇,位不當也。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
所謂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者也。
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履而泰,然後安。
五以剛克者也,其來泰乎?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乾剛之極,下應乎三,所謂「和而至」者,其是之謂乎!進極當返,物之理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德之基故。
吳園周易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