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周易解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寬以居之,無欲速之謂;仁以行之,不欲一物失所之謂。
學問以成之,寬仁以用之,此德之所以博,而施之所以普也。
以此處下,元聖素王;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徽柔懿恭,小心翼翼之謂。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動以不得已之謂。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所謂順乎天而應乎人。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持滿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亂也。
?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坤雖具四德,而所利已小,況屯、随、臨、無妄、革一時一事者乎?案:易卦「元亨利貞」四德全具者,自乾坤外,惟屯、随、臨、無妄、革五卦,原本多一「贲」卦,系傳寫之誤,今删。
故曰:「齊小大者存乎卦。
」此學易者所以當變而通之,然後可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此所以為坤,而為人臣之象。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随天所覆, 含弘光大。
品物鹹亨,生育亭毒,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不爾,不足以配天之健。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柔順而不正,則小人之徒爾。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陰以從陽為正。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巽、離、兌皆陰卦也。
東北喪朋,坎、艮、震皆陽卦也。
乃終有慶。
陰以佐陽為功。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不安于正,其能無疆乎?人臣之道盡此矣。
象曰:地勢坤。
天動故言行,地靜故言勢。
君子以厚德載物。
于國有不聞,于家有不見之謂。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罔不在初之義。
六二,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臯陶之事。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此所以為「大」。
六三,含章可貞。
可,猶可,卷而懷之之謂。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大禹之事。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既明且哲之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微子之事。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坤道革故。
六五:黃裳元吉。
伊、周之事。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後羿之事。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大而能終,伊、周告歸之事。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不剛不方,不足以配天。
然行之有時,必主于順而後可往而不返,斯有至于「龍戰」者矣。
此君子所以當辨早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不辨,故積習而不自知。
辨者,察其善惡之謂。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有敬以直内,然後可盡義以方外,不然,能免于疑乎?不孤之謂大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谏诤輔拂,人臣所以塞責,何疑之有?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三公北面執璧而面槐,義取于此。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賢人隐。
陰道勝。
故 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蓋言謹也,非盡言之時。
君子黃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寬以居之,無欲速之謂;仁以行之,不欲一物失所之謂。
學問以成之,寬仁以用之,此德之所以博,而施之所以普也。
以此處下,元聖素王;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徽柔懿恭,小心翼翼之謂。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動以不得已之謂。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所謂順乎天而應乎人。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持滿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亂也。
?坤下坤上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安貞吉。
坤雖具四德,而所利已小,況屯、随、臨、無妄、革一時一事者乎?案:易卦「元亨利貞」四德全具者,自乾坤外,惟屯、随、臨、無妄、革五卦,原本多一「贲」卦,系傳寫之誤,今删。
故曰:「齊小大者存乎卦。
」此學易者所以當變而通之,然後可也。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此所以為坤,而為人臣之象。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随天所覆, 含弘光大。
品物鹹亨,生育亭毒,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不爾,不足以配天之健。
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柔順而不正,則小人之徒爾。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陰以從陽為正。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巽、離、兌皆陰卦也。
東北喪朋,坎、艮、震皆陽卦也。
乃終有慶。
陰以佐陽為功。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不安于正,其能無疆乎?人臣之道盡此矣。
象曰:地勢坤。
天動故言行,地靜故言勢。
君子以厚德載物。
于國有不聞,于家有不見之謂。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緻其道,至堅冰也。
罔不在初之義。
六二,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臯陶之事。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此所以為「大」。
六三,含章可貞。
可,猶可,卷而懷之之謂。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大禹之事。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既明且哲之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微子之事。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坤道革故。
六五:黃裳元吉。
伊、周之事。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後羿之事。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大而能終,伊、周告歸之事。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不剛不方,不足以配天。
然行之有時,必主于順而後可往而不返,斯有至于「龍戰」者矣。
此君子所以當辨早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不辨,故積習而不自知。
辨者,察其善惡之謂。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有敬以直内,然後可盡義以方外,不然,能免于疑乎?不孤之謂大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谏诤輔拂,人臣所以塞責,何疑之有?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三公北面執璧而面槐,義取于此。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賢人隐。
陰道勝。
故 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蓋言謹也,非盡言之時。
君子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