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存疑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間而停均巽目上中白而黑者在下上白多于黑故為多白眼
陽主義隂主利巽隂在内而善入故為近利而市三倍
震為躁卦巽三畫皆變則成震故曰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渎為?伏為矯輮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瘠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
水内明外暗而能陷天下之至險者也坎陽陷隂中内明外暗故其象為水嘗入水開眼則見其光可見其内明
?引曰水之内明是矣何以見其為外暗曰隻以火對水觀之則火之外明水之外暗昭昭可辨矣愚謂水内照見人物而外不能照是内明外暗也
溝渎所以行水水流而不盈故為溝渎
陽匿隂中故為?防如孔子微服而過宋沛公見羽鴻門托如厠而去是也
矯者矯曲而使之直如張良招四皓以存太子狄仁傑勸武後反周為唐是也
輮者輮直而使之曲如舜之為無後不告而娶也孟子為嫂溺援之以手是也陽在隂中抑而能制故為矯輮
弓體彎輪體圓皆矯輮之所成也故為弓輪
陽陷隂中陽失所也則憂患于是生矣故為加憂心耳皆以虛為體坎中實明則為病為痛
血之在人身猶水之在天地間水者天地之血血者人身之水也坎之象為水故為血卦
陽之色赤幹三畫純陽為大赤坎隻一陽故隻為赤瘠與心皆在馬身之中坎陽在中故為美瘠為亟心亟者性急難禦也
馬首在上蹄在下坎上柔則馬首下而不上下柔則馬蹄薄而不厚曳足亦下柔之象
陽陷隂中阻滞而不得進故于輿為多眚言也水周流而無滞故為通月者水之精故又為月陽匿隂中故為盜
陽剛在中故于木為堅木而且多心也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其于木也為科上稿
内暗而外明者火也離内隂而外陽似之
得陽之精而明無不照者日也離以隂麗于陽其徳為文明故其象為日
雷火之光電也離之徳為文明故亦為電
離再索而得女故為中女
離剛在外故為甲胄為戈兵
中虛故于人為大腹
火性燥故為幹躁之卦
鼈蟹蠃蚌龜皆剛殻在外離内柔而外剛故象之科木枝内空也木枝内空上必枯稿離中虛故象之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阙為果蓏為阍寺為指為狗為防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
一陽止于二隂之上陽自下生極上而止故其象為山取坤地而隆其上之狀亦止于極而不進之意也一陽橫亘于二隂之上似山徑路橫亘于山上也故為徑路 小石在山之上艮一陽小而剛在坤體之上故為小石
阙者門之出入處艮上畫陽連亘下隂畫雙開而虛有似于阙故為阙
果者木實蓏者草實而皆在草木之上艮一剛在上小而實者似之故為果蓏
阍人掌王宮中之禁止物之不應入者寺人掌王宮之内人及宮女之戒止物之不應出者艮之徳為止故為阍寺
艮為手而所用以止物者又在于指故為指
外剛而止物者狗也艮内柔外剛故有其象
防喙最利能齧物艮陽在上而剛故象之
禽鳥之喙其色皆黔而能止物以其剛也艮一陽在上而前剛故似之
坎陽在内于木為堅多心艮陽在上于木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拆為附決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水流為用潴為澤兌乃坎水而塞其下流潴水之澤也故似之
兌三索而得女故為少女
巫口舌之官以口説神者兌上拆口象故為巫為口舌
金氣肅殺條枯實落毀拆也兌正秋也故為毀拆柔附于剛剛乃決柔故為附決柔之附于剛也小人柔媚之态固欲求附于君子剛之決乎柔也君子剛正之心初不以小人之媚而遂為所溺也
地積鹹水為鹵故俗呼鹹淡水者為酸鹵兌二陽在下為剛一隂在上為鹵鹵必下剛方不滲漏否則滲漏而幹矣
少女從姐為姊故為妾内狼外説故為羊
右第十一章
序卦?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故受之以??者?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飾也緻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複複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故乾坤居首
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是應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盈天地之間惟萬物屯也此屯所以次乾坤也以需為飲食是本需卦需于酒食及君子以飲食宴樂意飲食必争訟者蓋民生有欲有欲必争飲食人之大欲也故訟由之起獄訟皆因田土其為飲食顯然矣
訟必牽連人多不止一人故曰必有衆起
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故曰衆必有所比
衆人比輔于我必須有以養之制田裡教樹畜皆養民之事也故受之以小畜
禮義生于富足故曰物畜然後有禮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履而泰然後安泰寛舒也安安平也必寛舒然後安平
否者上下不交同人者彼此相交也始不相交而終必交故否之後受之以同人
與人同指為人所歸者物必歸之方有人歸之萬物歸之則所有大矣故受之以大有
盈者滿也滿招損故曰有大者不可以盈
髙而不危所以長守富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貴也故有大而能謙必豫
随生于豫蓋樂則随不樂則不随故曰豫必有随喜樂随人者必有所事弟子之從師将以?道解惑也臣子之從君将以行道建功也天下豈有無事而随人者哉
臨不訓大今曰大者是引附可大之義然以二陽而遍臨四隂非小小者所可能是臨亦大也物必巨大然後可觀若小小事物何足觀哉
物有可觀然後人與之合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是無可觀也
物不可以茍合必有禮以飾之不執贽則不可以成賔主之交不納币則不可以成男女之交
緻飾然後亨則盡者贲極反本之義也南軒張氏曰贲飾則貴于文文之太過則文滅其質而有所不通故緻飾則亨有所盡言其不通故受之以剝
物不可以終剝物極則反之義也剝之為卦陽窮于上則反于下故受之以複剝者上之窮也複者下之反也
既複于善則無複不善之雜矣故曰複則無妄既無僞妄然後可積畜而至于大矣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也故曰無妄然後可畜
徳既畜積于己然後可以優遊涵泳而充實之矣故曰物畜然後可養幹文言曰君子學以聚之文以辨之寛以居之即此理也
不専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散故必有養然後能動不養則不可以動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即此理也故受之以大過大過即動也以大過之才當大過之時而行大過之事是之為動而本于養也
物極則反勢盈則傾故曰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過之所必至也
陷必有所麗然後可以扶危拯溺而出于險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右上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故受之以?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