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私言(标點本)
關燈
小
中
大
提要
臣等謹案:讀易私言一卷,元許衡撰。
衡字平仲,河内人。
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谥文正。
事迹具元史。
其書論六爻之德位,大旨多發明系辭傳同功異位、柔危剛勝之義,而又類聚各卦畫之居于六位者,分别觀之。
蓋健順、動止、入說、陷麗之吉兇悔吝,又視乎所值之時,而必以正且得中為上。
孔子彖、象傳每以當位、不當位、得中、行中為言。
衡所發明,蓋本斯旨。
此書本在衡文集中,元蘇天爵文類、明劉昌中州文表皆載之。
國朝曹溶采入學海類編,通志堂刊九經解,遂從舊本收入。
而何焯校正九經解目錄以為即元李簡之書。
今考簡所撰學易編,其書具在,未嘗與此書相複。
且永樂大典所載亦作「許衡」,則非李簡書明甚。
焯之所校,不知何以雲然也。
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讀易私言 元 許衡 撰 初 初位之下,事之始也。
以陽居之,才可以有為矣,或恐其不安于分也。
以陰居之,不患其過越矣,或恐其懦弱昏滞,未足以趨時也。
四之應否,亦類此義。
大抵柔弱則難濟,剛健則易行。
故諸卦柔弱而緻兇者,其數居多;剛健而緻兇者,惟頤、大壯、夬而已。
若總言之,居初者易貞,居上者難貞。
易貞者由其所适之道多,難貞者以其所處之位極。
故六十四卦,初爻多得免咎,而上每有不可救者。
始終之際,其難易之不同蓋如此。
艮六居初者凡八,陰柔處下,而其性好止,故在謙則合時義而得吉,在鹹則感未深而不足進也。
以是才居遁,則後于人而有「厲」,然位卑力弱,反不若不往之為愈也。
蹇之時,「險在前也」,止而不往,自有知幾之譽,勉于進則陷乎險也。
艮以止于初為義,故但戒以「利永貞」,漸之才宜若此也。
雖小子有言,于義何咎?旅雖有應而不足援也,斯其所以瑣乎!小過宜下而反應于上,斯其有飛鳥之兇乎?柔止之才,大率不宜動而有應,動而有應,則應反為之累矣。
坤六居初者凡八,坤柔順處下,其初甚微,而其積甚著,故其處比與否之初也,皆??吉。
豫有應在上,是動于欲而不安其分也,兇亦宜乎二。
二與四皆陰位也,四雖得正而猶有不中之累,況不得其正乎?二雖不正而猶有得中之美,況正而得中者乎?四,近君之臣也,二,遠君之臣也。
其勢又不同,此二之所以「多譽」,四之所以「多懼」也。
二中位,陰陽處之皆為得中。
「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謂。
其才若此,故于時義為易合,時義既合,則吉可斷矣。
究而言之,凡為陽者本吉也,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有害乎其吉矣。
雖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可保其吉也。
必也當位居中,能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
凡為陰者,本兇也。
陰雖本兇,不失其正,則緩乎其兇矣。
苟或居中,猶可免其兇也。
必也不正不中,悖于時義,然後其兇乃定。
故陽得位得中者,其吉多焉;陰失位失中者,其兇多焉。
要其終也,合于時義則無不吉,悖于時義則無不兇也。
大矣哉,時之義乎。
凡陽本吉,凡陰本兇。
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害乎吉矣。
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保其吉也。
必當位居中,能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
陰雖本兇,不失其正,則緩其兇矣。
失正矣,或能居中,猶可免其兇也。
必也不正不中,悖于時義,然後其兇乃定。
故陽得位得中,其吉多焉;陰失位失中,其兇多焉。
要其終也,合于時義則無不吉,悖于時義則無不兇也。
大矣哉,時之義乎!乾九二,九,剛健之才也,而承乘又剛健,是剛健之至也。
處陰得中,有溥博淵泉時出之義。
臣才若此,其于職位,蓋綽綽然有餘裕矣。
夫剛健則有可久之義,得中則有适時之義,兼二者而得,雖無應可也。
況五、六虛中以待己者乎?此八卦所以無悔吝,而有應者尤為美也。
兌九二,兌之九二,剛而得中也。
雖上承于柔邪,不足為累,此以得中之義為務也。
獨節之為卦,自有中義,所不足者,正而已。
今既不正矣,其何以免于兇乎?巽九二。
兌之中以剛為「說」,巽之中以剛為「入」,皆有才适用之中也。
然兌務于上,巽務于下,其勢有所不通。
如井
衡字平仲,河内人。
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谥文正。
事迹具元史。
其書論六爻之德位,大旨多發明系辭傳同功異位、柔危剛勝之義,而又類聚各卦畫之居于六位者,分别觀之。
蓋健順、動止、入說、陷麗之吉兇悔吝,又視乎所值之時,而必以正且得中為上。
孔子彖、象傳每以當位、不當位、得中、行中為言。
衡所發明,蓋本斯旨。
此書本在衡文集中,元蘇天爵文類、明劉昌中州文表皆載之。
國朝曹溶采入學海類編,通志堂刊九經解,遂從舊本收入。
而何焯校正九經解目錄以為即元李簡之書。
今考簡所撰學易編,其書具在,未嘗與此書相複。
且永樂大典所載亦作「許衡」,則非李簡書明甚。
焯之所校,不知何以雲然也。
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讀易私言 元 許衡 撰 初 初位之下,事之始也。
以陽居之,才可以有為矣,或恐其不安于分也。
以陰居之,不患其過越矣,或恐其懦弱昏滞,未足以趨時也。
四之應否,亦類此義。
大抵柔弱則難濟,剛健則易行。
故諸卦柔弱而緻兇者,其數居多;剛健而緻兇者,惟頤、大壯、夬而已。
若總言之,居初者易貞,居上者難貞。
易貞者由其所适之道多,難貞者以其所處之位極。
故六十四卦,初爻多得免咎,而上每有不可救者。
始終之際,其難易之不同蓋如此。
艮六居初者凡八,陰柔處下,而其性好止,故在謙則合時義而得吉,在鹹則感未深而不足進也。
以是才居遁,則後于人而有「厲」,然位卑力弱,反不若不往之為愈也。
蹇之時,「險在前也」,止而不往,自有知幾之譽,勉于進則陷乎險也。
艮以止于初為義,故但戒以「利永貞」,漸之才宜若此也。
雖小子有言,于義何咎?旅雖有應而不足援也,斯其所以瑣乎!小過宜下而反應于上,斯其有飛鳥之兇乎?柔止之才,大率不宜動而有應,動而有應,則應反為之累矣。
坤六居初者凡八,坤柔順處下,其初甚微,而其積甚著,故其處比與否之初也,皆??吉。
豫有應在上,是動于欲而不安其分也,兇亦宜乎二。
二與四皆陰位也,四雖得正而猶有不中之累,況不得其正乎?二雖不正而猶有得中之美,況正而得中者乎?四,近君之臣也,二,遠君之臣也。
其勢又不同,此二之所以「多譽」,四之所以「多懼」也。
二中位,陰陽處之皆為得中。
「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謂。
其才若此,故于時義為易合,時義既合,則吉可斷矣。
究而言之,凡為陽者本吉也,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有害乎其吉矣。
雖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可保其吉也。
必也當位居中,能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
凡為陰者,本兇也。
陰雖本兇,不失其正,則緩乎其兇矣。
苟或居中,猶可免其兇也。
必也不正不中,悖于時義,然後其兇乃定。
故陽得位得中者,其吉多焉;陰失位失中者,其兇多焉。
要其終也,合于時義則無不吉,悖于時義則無不兇也。
大矣哉,時之義乎。
凡陽本吉,凡陰本兇。
陽雖本吉,不得其正,則害乎吉矣。
得正矣,不及其中,亦未保其吉也。
必當位居中,能趨時義,然後其吉乃定。
陰雖本兇,不失其正,則緩其兇矣。
失正矣,或能居中,猶可免其兇也。
必也不正不中,悖于時義,然後其兇乃定。
故陽得位得中,其吉多焉;陰失位失中,其兇多焉。
要其終也,合于時義則無不吉,悖于時義則無不兇也。
大矣哉,時之義乎!乾九二,九,剛健之才也,而承乘又剛健,是剛健之至也。
處陰得中,有溥博淵泉時出之義。
臣才若此,其于職位,蓋綽綽然有餘裕矣。
夫剛健則有可久之義,得中則有适時之義,兼二者而得,雖無應可也。
況五、六虛中以待己者乎?此八卦所以無悔吝,而有應者尤為美也。
兌九二,兌之九二,剛而得中也。
雖上承于柔邪,不足為累,此以得中之義為務也。
獨節之為卦,自有中義,所不足者,正而已。
今既不正矣,其何以免于兇乎?巽九二。
兌之中以剛為「說」,巽之中以剛為「入」,皆有才适用之中也。
然兌務于上,巽務于下,其勢有所不通。
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