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

關燈
居之常非特大名大位然也學亦如是故次之以旅【易傳】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伊川先生曰覊旅親寡非巽順何所取容苟能巽順雖旅困之中何往而不能入巽所以次旅也 物相入則相說相說則相入兌所以次巽也【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旅者親寡之時無所容也惟巽然後得所入故受之以巽而巽者入也入於道故有見而說故巽而受之以兌【易說】 白雲郭氏曰窮無所容其入必決入然後感感則說不入則無感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旅者君子之窮也旅卦以柔順謙下為吉否則無所容矣故次之以巽巽者隂入於陽之下也天之澤萬物禮義之說人心不入則不說故次之以兌兌者說見於外也【易傳】 東萊呂氏曰明於内而巽於外是非取舍不可不十分明決然行之則當巽【麗澤論說】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伊川先生曰說則舒散也人之氣憂則結聚說則舒散故說有散義渙所以繼兌也 物既離散則當節止之節所以次渙也【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惟說於道故推而及人說而後散故受之以渙渙者乃萬民離散不安其居故為離也凡物之離者必有時而合故受之以節而節者順其人心說以行險【易說】 白雲郭氏曰說而後羣疑可散散而無節則乖離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說之而後散之則說道不勞無所不說矣故次之以渙渙者險難離散也離者必聚散者必合物無終離者也聚者離之節合者散之節節之則無離散故次之以節【易傳】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伊川先生曰節者為之制節使不得過越也信而後能行上能信守之下則信從之節而信之也中孚所以次節也 人之所信則必行行過也小過而以繼中孚也 能過於物必可以濟故小過之後受之以既濟也 既濟矣物之窮也物窮而不變則無不已之理易者變易而不窮也故既濟之後受之以未濟終焉未濟則未窮也未窮則有生生之義【并易傳】廣漢張氏曰節天下以其節之道而民信之此出於中心之誠信非勉強也故受之以中孚人能有其信雖蠻貊之邦可行矣此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能高於人而過之然後可以濟天下此小過受之以既濟然事至於既濟則人情倦於有為事之隳廢而物之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然後民勉於從事矣此易所以終之以未濟【易說】 白雲郭氏曰有節故可信如人之言無節行無節者皆不可信也信故可行行則有濟濟之極則複於未濟然自屯至於未濟雖皆相受之道而君子居而安之者又必有其道焉是以履泰則不至於否居豐則不至於旅又非常道相受之所能拘也故系辭言吉兇則曰貞勝稱君子則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說】 漢上朱氏曰天地之節不可以不信不信則無以成萬物而況於人乎飲食起居身之節也不信則緻疾尊卑長幼家之節也不信則召亂故次之以中孚中孚信也行者足相過也小過以隂過陽有行之象有其信者必行中無所疑也故次之以小過物各有量不過則不能相濟所過大則其濟亦大是以智周萬物然後道濟天下故次之以既濟而止複入於未濟物之相生終不可窮故以未濟終篇焉【易傳】 雜卦傳 和靖尹氏壁帖讃易曰至序卦曰大哉時之相生也達者可與幾矣至雜卦曰旁行而不流守者可與存義矣子曰名實相生利用相成是非相明去就相安也【文集】 廣漢張氏曰序卦所以言易道之常雜卦所以言易道之變此古有是言也殊不知易之雜卦乃言卦畫反對各以類而言非雜也於雜之中有不雜存焉【易說】 白雲郭氏曰卦之性情與其為德之不同八卦則見於說卦六十四卦則見於雜卦孔子於庖犧之道詳盡於說卦皆文王所未嘗明之者故不得不詳也於文王之道則具於序卦雜卦之中其象則見於諸卦大小象而系辭上下則兼統之【易說】新安朱氏曰雜卦中亦有說得極精處 問雜卦反對之義隻是反覆則其吉兇禍福動靜剛柔皆相反了曰是如此不知如何末稍數卦又不對了大畜時也也曉不得又與無妄不相反是如何臨觀更有與求之義臨以二陽言之則二陽可以臨上四隂以卦爻言之則六五上六又以上而臨下觀自下而觀上則為觀是平聲自上而為物之觀是去聲噬嗑食也贲無色也義可通但不相反謙輕是自謙抑不自尊重女待男而行所以為漸【并語録】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橫渠先生曰不曰天地而乾坤雲者言其用也乾坤亦何形猶言神也人解識夭天竟不可方體姑指日月星辰處視以為天隂陽言其實乾坤言其用如言剛柔也乾坤則所苞者廣【易說】 廣漢張氏曰 此二卦無反對之畫乾三畫奇剛也坤三畫耦柔也 比師 比一陽居五而民樂而從之師一陽居二而民憂而畏之【易說】白雲郭氏曰六子之剛柔索於乾坤六十四卦之剛柔重於八卦故卦中之剛柔皆乾之剛坤之柔也是以獨乾坤為剛柔 比以比輔從順為樂師以相須行險緻憂是天下可久比而不可久師也故比有永貞而師無之【并易說】 漢上朱氏曰乾坤易之門凡剛皆乾也凡柔皆坤也剛柔相雜乃成諸卦故曰乾剛坤柔比得位而衆比之故樂師犯難而衆從之故憂憂樂以天下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剛柔雖若各有所偏必相錯而後得中然在乾坤二卦之全體當剛而剛當柔而柔則不待相錯而不害其為全矣其爻位之無過不及者如乾坤之二五亦不待相錯而不害其為中矣隂陽變化而太極之妙無不在焉於此蓋可見也今謂乾剛坤柔便有所偏恐於二卦之彖及二五之爻辭有不通者【荅虞大中書】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廣漢張氏曰臨觀 臨者上有與於下觀者下有求於上或與或求乃一時之義【易說】 白雲郭氏曰臨與所臨觀與所觀二卦皆有與求之義或有與無求或有求無與皆非臨觀之道有舜在上必有戴舜者是為臨觀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臨之九三在下四隂與之故能以大臨小觀之九五在上四隂求之故能以上觀下或與或求乃成臨觀之義【易傳】 新安朱氏曰以我臨物曰與物來觀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與求之義【本義】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着 橫渠先生曰險在外故不失其居與渙解義反故曰緩必有所失 蒙雜而着【着古着字】雜着於物所以為蒙蒙昏蒙也 不齋戒其心則雜而着也【并易說】 廣漢張氏曰屯蒙 物在屯難之中其居常蒙雜颛蒙而性當自着【易說】 白雲郭氏曰屯旅皆近困旅困於已窮故失其居屯困於始生故不失其居而利於有為也蒙未有所知之時中無所執則雜而着見故發之屯之難見於象者也蒙之穉着於形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屯自震變四之五雖見於屯也而不失其所居所以大亨欤蒙自坎變五之上隂陽相雜雖雜也而九自着見隂豈能蒙之所以蒙亨欤【易傳】 新安朱氏曰屯震遇坎震動故見坎險不行也蒙坎遇艮坎幽昧艮光明也或曰屯以初言蒙以二言【本義】 震起也艮止也 廣漢張氏曰震艮 一陽在下故震為起一陽在上故艮為止【易說】 白雲郭氏曰陽動起於震初止於艮終蓋震為一索之始艮為三索之終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陽起於坤而出震則靜者動陽止於艮而入坤則動者靜故起莫如震止莫如艮也【易傳】 損益盛衰之始也 廣漢張氏曰損益 損而不已必益為盛之始益而不已必決為衰之始【易說】 白雲郭氏曰損己必盛故為盛之始益己必衰故為衰之始消長相循在道當如是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損以九三為上由泰而損始衰者也益以九四益初由否而益始盛者也故損益盛衰之始也【易傳】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廣漢張氏曰大畜妄無 惟大畜之君子所以能安其時若無妄而有妄者乃為災也【易說】白雲郭氏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然則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亦以待時也無妄之謂災其餘自作孽而已故無妄匪正有眚【易說】 漢上朱氏曰大畜以四五之柔而畜三陽時也無妄九五六二中正而三四上爻為無妄之疾災也關子明曰無妄而災者災也有妄而災者其所宜也非災之者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止健者時有适然無妄而災自外至【本義】 萃聚而升不來也 廣漢張氏曰萃升 天地之理有聚有散惟順以說故聚也有往有來惟聚而升故不來也【易說】白雲郭氏曰不來不知反也故至於困來則知止無困矣【易說】 漢上朱氏曰萃二陽萃於上升二陽升於下升者升也升往則不來矣不來者必聚於上也氣之方升誰能遏之故曰萃聚而升不來也【易傳】 謙輕而豫怠也 廣漢張氏曰謙豫 謙而不持重者失於輕豫而不警戒者失於怠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謙輕已豫怠已也以樂豫故心怠是以君子貴知幾【易說】 漢上朱氏曰謙自上降三豫自初升四謙故降而輕豫故怠而止故曰謙輕而豫怠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謙輕而豫怠輕是卑小之義豫是悅之極便放倒了如上六冥豫是也【語録】 噬嗑食也贲無色也 廣漢張氏曰噬嗑贲 噬嗑除其間所以養其生故曰食也贲者設飾然終於白贲故無色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頤中有物則必斷故噬嗑利斷猶人之食也贲以白贲無咎故無色無色則質全有天下之至飾存焉【易說】 漢上朱氏曰噬嗑除間者也四為頤中有物故曰噬嗑食也贲自泰來本無色也剛柔交錯然後有文故曰贲無色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白受采【本義】 兌見而巽伏也 橫渠先生曰兌說在外巽入在隐【易說】 廣漢張氏曰兌巽 兌一隂在上故見巽一隂在下故伏【易說】 白雲郭氏曰其道見則說其道伏故入【易說】 漢上朱氏曰隂随陽升說而見乎外故曰兌見也陽随隂降巽而伏乎内故曰巽伏也施說之道小者亦伸處巽之時大者亦屈無非天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兌隂外見巽隂内伏【本義】 随無故也蠱則饬也 廣漢張氏曰随蠱 能随者則窮而能變豈有故邪事之蠱壞要在緻力以治之故蠱為饬而饬有勁急之義【易說】 白雲郭氏曰随之道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