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

關燈
而禮為之節文義為之設飾而禮義有所錯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有天地然後生物人出其中則有男女男女人道之大夫婦人道之始父子君臣相因以生至於上下分定而後禮義有所錯舉禮義而錯諸上下也人道以此為急無此則亂矣【易說】新安朱氏曰或問禮義有所錯錯字陸氏兩音如何曰隻是作措字謂禮義有所施設耳【語録】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明道先生曰鹹恒體用也體用無先後【劉絢師訓】 已上一條補 伊川先生曰恒久也鹹夫婦之道夫婦終身不變者也故鹹之後受之以恒也【易傳】 廣漢張氏曰君子以永終知敝使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夫婦偕老而無華落色衰之棄此夫婦之道所以貴於恒而久也此鹹而受之以恒為久也夫流水不濁戶樞不蠧物之久居其所則蠱而易壞故受之以遯遯者知退而有所遷者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日月久照尚有?食況萬物乎久居其所而退者宜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久於其道而後化故次之以恒恒久也進退升降與時消息不可久居其所而不去故次之以遯【易傳】 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 伊川先生曰遯為違去之義壯為進盛之義遯者隂長而陽遯也大壯陽之壯盛也衰則必盛消息相須故既遯則必壯大壯所以次遯也【易傳】 廣漢張氏曰夫遯而退則弱然柔弱所以緻強壯也故受之以大壯【易說】 白雲郭氏曰遯以隂侵而遯大壯以剛長而壯消息往來之理【易說】 漢上朱氏曰君子萬物之主終遯而不反天地閉塞故次之以大壯【易傳】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 伊川先生曰物無壯而終止之理既盛壯則必進晉所以繼大壯也 夫進之不已必有所傷理自然也明夷所以次晉也【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物壯則老其可久乎故受之以晉晉者柔進而上行故日中則?月滿則虧進而不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易說】 白雲郭氏曰剛過則柔至進極則必傷【易說】 漢上朱氏曰大者壯則小者羸可進之時也故次之以晉晉日出地而進於晝也進而不已傷之者至故次之以明夷【易傳】 新安朱氏曰或問晉序卦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傳曰物無壯而終止之理既壯盛則必進竊意物進而後至於壯盛既壯盛則衰退繼之矣今曰壯盛則必進此義如何荅曰物固有壯而後進者亦有進而後壯者各随其事而言難以一說拘也且以十二月卦論大壯之為夬之為乾豈非壯而後進乎至乾乃極而衰耳【語録】 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伊川先生曰夫傷困於外則必反於内家人所以次明夷也【易傳】 橫渠先生曰傷於外必反於家萬物之理自然【易說】廣漢張氏曰明夷者明入地中而有所傷也人困苦則呼父母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故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易說】 兼山郭氏曰易曰傷於外者必反於家蓋行有不得於人則反求諸己【中庸解】 白雲郭氏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治國治天下而不治者必反於家治自近始實一道也【易說】漢上朱氏曰明夷日在地中明有所傷也物無不反其本者疾痛則呼其父母傷於外者未有不反乎内故次之以家人家人内也【易傳】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伊川先生曰家道窮則睽乖離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後受之以睽也【易傳】 廣漢張氏曰夫家固有父子之親夫婦之愛然身不行道則父子夫婦無複親矣此家道窮則乖離而不和此家人所以繼之以睽而暌所以為乖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治道不可窮極有家有國有天下皆一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治家者剛柔有節過剛則厲過柔則凟無節則道窮而親族乖離故次之以暌睽者水火乖也【易傳】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伊川先生曰睽乖之時必有蹇難蹇所以次睽也【易傳】廣漢張氏曰三軍同心則胡越一家六親不和則舟中鹹作敵睽乖而不和宜乎有難也故受之以蹇蹇見險而止所以為難【易說】 白雲郭氏曰合則有飾乖則有難理之宜也【易說】漢上朱氏曰乖離則情不通而難生故次之以蹇蹇者行有難也【易傳】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伊川先生曰物無終難之理難極則必散解者散也所以次蹇也 縱緩則必有失失則損也損所以繼解也 盛衰損益如循環損極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繼損也 益之極必決而止理無常益益而不已已乃決也夬所以次益也【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皇天多難所以增益其所不能故勾踐之伯生於會稽而桓公之伯生於在莒此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脫於險而人情之所懈怠有攸往夙吉者世鮮其人故曰解者緩也夫在解而緩則所失多矣故受之以損凡物有損而緻益如木落則糞本是也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也益而不已則失其常分如斷鶴續凫揠苗助長反為害矣故益而不已有必決之理而夬者決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難必思戒思戒故可緩緩則不知懼不知懼則必失損極則益益極則決皆理勢之常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難極必解無終難之理故次之以解解蹇難解也難解則舒緩解者蹇之反五退而居二緩也緩則寛弛必有所失故次之以損損減也減下而益上有失之象消久則息損而不已者必益損益相反也故次之以益益久則盈盈則必決堤防是已故次之以夬夬者陽決隂也【易傳】 新安朱氏曰或問緩字恐不是遲緩之緩乃是懈怠之意故曰解緩也曰緩是散漫意問如縱弛之類曰然【語録】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伊川先生曰決判也物之決判則有遇合本合則何遇姤所以次夬也【易傳】 廣漢張氏曰善惡不兩立邪正不并行有所閑則君子無相遇之理故決去小人則君子交而遇也故受之以姤而姤者天地交也【易說】 白雲郭氏曰人之於性決去其惡則德可遇其在國也決去小人則君子可遇【易說】 漢上朱氏曰決則分分則相遇故次以姤姤者隂出而與陽相遇也【易傳】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伊川先生曰物相會遇則成羣萃所以次姤也【易傳】廣漢張氏曰凡物相遇然後聚如羊狼不同囿鳳鸷不同林此不相遇故不聚也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此遇也故為萃也言其合聚而不散也【易說】白雲郭氏曰相遇則道合而聚不合亦散矣故利見大人貞【易說】 漢上朱氏曰物以類相從遇而後聚非其類雖同居不相遇故次之以萃萃二陽聚也【易傳】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伊川先生曰物之積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為升所以次於萃也 升者自下而上自下升上以力進也不已必困矣故升之後受之以困也 承上升而不已必困為言謂上升不已而困則必反於下也物之在下者莫如井井所以次困也【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天下之物散之則小合而聚之則積小以成其高大故聚而上者謂升也升於德則聖敬日跻若夫冥升則有所蠱壞而困矣故受之以困凡人困於功名富貴然後可從於儉約故困於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易說】 白雲郭氏曰聚而上進於道則日升升不知止則遇困遇困而後反下其常理如此【易說】 漢上朱氏曰物相崇聚其勢必升積土是已故次之以升升者聚而上之謂也升而不知反則力窮而困故次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乎下山剝是已故次之以井【易傳】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伊川先生曰井之為物存之則穢敗易之則清潔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後受之以革也 鼎之為用所以革物也變腥而為熟易堅而為柔水火不可同處也能使相合為用而不相害是能革物也鼎所以次革也 鼎者器也震為長男故取主器之義而繼鼎之後長子傳國家繼位号者也故為主器之主序卦取其一義之大者為相繼之義【并易傳】 廣漢張氏曰井居其所不可革其道則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生為熟革剛為柔此革物者莫若鼎鼎者天下之重器主之者其惟長子乎故受之以震【易說】 漢上朱氏曰井在下者也井久則穢濁不食治井之道革去其害井者而已三代之革其禮相因損益可知也故次之以革鼎之革物以水濟火而熟之革物者莫如鼎故次之以鼎鼎器也主宗廟之器者莫如長子震長子也故次之以震【易傳】 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伊川先生曰動靜相因動則有靜靜則有動物無常動之理艮所以止震也 止必有進屈伸消息之理也止之所生亦進也所反亦進也漸所以止艮也進則必有所至故漸有歸義歸妹所以繼漸也 物所歸聚必成其大故歸妹之後受之以豐也 豐盛至於窮極則必失其所安旅所以次豐也【并易傳】廣漢張氏曰震以一陽在下故動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此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而艮者一陽在上二隂在下故為止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可謂固矣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此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止於下而漸於上不終於止而有進也凡進者欲有歸也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如文王得伯夷太公之歸此其所以大也故受之以豐豐者明之盛大之時然日中必?月盈必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勿憂宜日中可也豐而太過則失其所居矣故受之以旅【易說】白雲郭氏曰動極而止止極複進進極必傷進以漸則有歸歸得其所則大窮其大則必失蓋非有大以謙故也【易說】 漢上朱氏曰震者陽動於下也物不可以終動動極則止故止之艮者一陽止於上也故次之以艮物不可以終止止極則動故次之以漸漸者進有序也進必有所歸盈科之水是也故次之以歸妹歸妹者女之歸也得其所歸者必大海之善下是也故次之以豐豐大也前曰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此曰得其歸者必大大有次同人者處大之道也豐次歸妹者緻大之道也已大矣而又窮之必至於無所寄托而失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