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合訂删補大易集義粹言卷七十一
頭等侍衛納喇性德編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濂溪先生曰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通書】
康節先生曰一隂一陽之謂道道無聲無形不可得而見者也故假道路之道而為名人之有行必由乎道一隂一陽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者也【觀物外篇】
明道先生曰一隂一陽之謂道道非隂陽也所以一隂一陽道也如一阖一辟之謂變【謝顯道錄】 天隻是以生為道繼此生理者即是善也善便有一個元底意思元者善之長萬物皆有春意便是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卻待他萬物自成其【一作甚】性須得 這個義理仁者又看做仁了也知者又看做知了也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此所以君子之道鮮矣此個亦不少亦不剩隻是人看他不見【并呂與叔東見錄】 一隂一陽之謂道自然之道也繼之者善也出道則有用元者善之長也成之者卻隻是性各正性命者也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如此則亦無始亦無終亦無因甚有亦無因甚無亦無有處有亦無無處無【劉絢所錄】 凡人說性隻是說繼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謂繼之者善也者猶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終無所汚此何煩人力之為也有流而未遠固已漸濁有出而甚遠方有所濁有濁之多者有濁之少者清濁雖不同然不可以濁者不為水也如此則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則疾清用力緩怠則遲清及其清也則卻隻是元初水也亦不是将清來換卻濁亦不是取出濁來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則性善之謂也故不是善與惡在性中為兩物相對各自出來此理天命也順而循之則道也循此而修之各得其分則教也自天命以至於教我無加損焉【李籲所錄】
伊川先生曰道者一隂一陽也動靜無端隂陽無始非知道者孰能識之動靜相因而成變化順繼此道則為善也成之在人則謂之性也在衆人則不能識随其所知故仁者謂之仁知者謂之知百姓則由之而不知故君子之道人鮮克知也【經說】 一隂一陽之謂道此理固深說則無可說所以隂陽者道既曰氣則便是【一作有】二言開阖便是感既二則便有感所以開阖者道開阖便是隂陽老氏言虛而生氣非也隂陽開阖本無先後不可道今日有隂明日有陽如人言形影蓋形影一時不可言今日有形明日有影有便齊有 離了隂陽更無道所以隂陽者是道也隂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形而上者則是密也 止於至善不明乎善此言善者義理之精微無可得名且以至善目之繼之者善此言善卻言得輕但謂繼斯道者莫非善也不可謂之惡【并入關語錄】橫渠先生曰一隂一陽是道也能繼繼體此而不已者善也善之猶言能繼此者也其成就之者則必俟見性是之謂聖仁者不已其仁始謂之仁知者不已其知方謂之知此是緻曲曲能有誠也誠則有變化必仁智會合乃為聖人也前謂聖人者於一節上成性也夷惠所以亦得稱聖人然行在一節而已百姓日用而不知蓋所用莫非在道飲食男女皆性也但已不自察由旦至暮凡百舉動莫非感而不之知今失心又不求感又不求所以醉而生夢而死者衆也言繼繼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仁智各以成
性猶仁禮以成性 勉勉而不息可謂善成而存存在乎性仁知見之所謂曲能有誠者也不能見道其仁知終非性之有也 性未成則善惡混故亹亹而繼善者斯為善矣惡盡去則善因以亡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 神不可緻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長順焉可也存虛名久至德順變化達時中仁之至義之盡也知微知彰不舍繼其善然後可以成之性矣聞見不足以為已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
謂之知心各有本性始為已有苟未見性須當勉勉今學者既知趨向殊不費力何為不勉勉 百姓日用而不知溺於流也【并易說】 所謂勉勉者謂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繼繼不已乃善而能至於成性也【經學理窟】
廣平遊氏曰孔子之言性有以其本言之者若繼之者善成之者性是也有以人所見言之者若性相近習相遠是也孟子亦然其道性善深探其本也其曰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始據人所言而語之也是以當時學者不能無疑夫道未始有名感於物而出則善之名立矣托於物而生則性之名立矣善者性之德故莊子曰物得以生謂之德性者善之資也故莊子曰形體保神謂之性蓋道之在天地則播五行於四時百物生焉無非善者也無惡也故曰繼之者善也道之在人則出作而入息渴飲而饑食性者無妄也苟得其性之本然反身而誠則天地萬物之理得而道自我成矣故曰成之者性也惟其同出於一氣而氣之所值有全有偏有邪有正有碎有駁有厚有薄然後有上知下愚中人之不同也【語解】
龜山楊氏曰仲素問橫渠曰氣質之性如何曰人所資禀固有不同者若論其本則無不善蓋一隂一陽之謂道隂陽無不善而人則受之以生故也然而善者其常也亦有時而惡矣猶人之生也氣得其和則為安樂人及其有疾也以氣不和而然也然氣不和非其常治之而使其和則反常矣其常者性也此孟子所以言性善也橫渠說氣質之性亦雲人之性有剛柔緩急強弱昏明而已非謂天地之性然也今夫水清者其常然也至於汨濁則泥沙混之矣泥沙既去其清者自若也是故君子於氣質之性必有以變之其澄濁而水清之義欤【餘杭語錄】 橫渠言性未成則善惡混亹亹而繼善者斯為善矣惡盡去則善因以亡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伯思疑此以問公曰不知橫渠因何如此說據此說於易之文亦自不通卻令伯思說伯思言善與性皆當就人言繼之為說如子繼父成乃無所虧之名矣若非人即不能繼而成之曰不獨指人言萬物得隂陽而生皆可言繼之者善亦有多般如乾之四德有仁義禮智之不同後人以配四時若如四時則春固不可為秋冬固不可為夏其實皆善也元者特善之長也固出於道故曰繼之者善性則具足圓成本無虧欠要成此道除是性也今或以萬物之性為不足以成之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