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麻黃烏藥橘紅川芎白芷桔梗枳殼(麸炒)甘草(炒,各一兩)幹姜(炮,五錢) 僵蠶(炒,一兩) 上每服五錢,姜、水煎服。

     犀角散治肝髒中風,筋脈拘攣,脅脹,膝軟,面赤,語澀等症。

     犀角(二錢)石膏羌活羚羊角(各一錢)人參甘菊花獨活黃芩(炒)天麻枳殼(麸炒)當歸黃芎白術酸棗仁防風白芷(各五分)甘草上水煎服。

     獨活散治腎髒中風,肌色黧黑,骨節酸疼,多汗,惡風,身體沉重等症。

     獨活附子(炮)當歸(酒洗)防風天麻桂心(各一錢)川芎甘菊花枳殼(麸炒) 山茱萸黃(炒)丹參牛膝(酒浸)萆甘草(炙)細辛菖蒲白術(各五分) 上水煎服。

     防風散治中風心神恐懼,言語失常。

     防風茯神獨活人參遠志龍齒菖蒲石膏牡蛎(各一兩)秦艽禹餘糧桂心(各五錢) 甘草(三分)蛇蛻(一尺,炙) 上每服五錢,水煎。

     省風湯治中風口噤,口眼斜,筋脈攣急,抽掣疼痛,風熱痰實,半身不遂等症。

     防風南星(各四兩)半夏(水浸洗生用)黃芩甘草(各二兩) 上水煎服。

     青州白丸子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壅塞,手足頑麻等症。

     半夏(七兩)川烏頭(五錢,去皮臍)南星白附子(各二兩) 上為末,絹袋盛,浸水中數日,糊丸桐子大。

    每服十丸,姜湯下。

     秦艽升麻湯治風寒客手足陽明經,口眼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脈浮緊。

    大抵多因太陽一經之藥,此方以見風邪有六經之異也。

     升麻幹葛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 上每服一兩,入蔥白一根,水煎。

     愈風丹治足三陰虧損,風邪所傷,緻肢體麻木,手足不随等症。

     天麻牛膝(酒浸焙)萆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黃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瘓,語言謇澀,健忘,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塞喘嗽,精神昏愦等症,或小兒風痰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發搐,目反口噤,或大人傷寒汗下之後,煩躁發熱不解。

     牛黃(一兩二錢)麝香龍腦羚羊角(各一兩)當歸防風黃芩白術麥門冬白芍藥(各一兩半)柴胡桔梗白茯苓杏仁(去皮尖)芎(各一兩二錢半)肉桂大豆黃卷阿膠(各一兩七錢)蒲黃人參神曲(各二兩)雄黃(八錢)甘草(五兩)白蔹(七錢半)犀角(二兩) 幹山藥(七兩)幹姜(七錢)金箔(一千三百片,内四百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研爛) 上各另為末,煉蜜與棗杵勻,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

    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蘇合香丸治氣中,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等症。

     沉香麝香诃子丁香青木香安息香香附荜茇白術白檀香(各二兩)薰陸香蘇合油龍腦(各一兩)朱砂 上為末,用安息香并煉蜜丸桐子大。

    溫水化服四丸。

    每兩作十丸,熔黃臘包裹為善。

     河間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步,屬腎經虛寒,其氣厥不至,宜溫之。

     熟地黃(生者自制)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焙)石斛附子(炮) 五味子(炒)白茯苓石菖蒲遠志(去心)肉桂麥門冬上每服三、四錢,姜、棗、水煎,入薄荷煎。

     丁香安胃湯治嘔吐哕,胃虛寒所緻。

     丁香(半錢)吳茱萸(一錢)草豆蔻黃(二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五分)柴胡(五分) 升麻(七分)當歸身(一錢半)橘皮(五分)黃柏(二錢)蒼術(一錢) 上每服半兩,水煎。

     茯苓半夏湯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風邪羁絆于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白術茯苓半夏炒曲(各七錢)大麥面(半兩)陳皮天麻(三錢) 上每服半兩,姜、水煎,食前服。

     柴胡半夏湯治舊有風證,不敢見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惡心,兀兀欲吐,風來覺皮肉緊,手足重而難舉,居暖處有微汗便減,再見風其病即作。

    (一名補肝湯) 半夏(二錢)炒曲(一錢)柴胡(五分)生姜(十片)升麻(五分)蒼術(一錢) 本(五分)白茯苓 上用水煎。

     藿香安胃散治脾胃虛弱,不食,嘔吐,不得腐熟等症。

     藿香丁香人參(各二錢半)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水煎。

     加減二陳湯治痰飲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等症。

     丁香(一兩)半夏陳皮(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一兩五錢) 上每服四錢,姜、水煎。

     三味曲末丸治中脘宿食流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等症。

     神曲(炒,三兩)蒼木(泔浸三宿洗淨日幹炒,一兩半)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煮神曲糊丸,姜湯送下。

     木香寬中散治七情傷于脾胃,以緻胸膈痞滿,停痰氣逆,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陳皮丁香(各四兩)濃樸(制,一斤)甘草(炙) 白豆蔻(二兩)香附(炒)砂仁木香(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鹽湯點服。

    屬脾胃虧損之症不可多服,當與六君子湯兼服之。

     防風通聖散治表裡俱實,發熱煩躁,作渴飲冷,二便閉塞,及一切瘡瘍,形症如前。

     防風川芎當歸薄荷芍藥大黃(炒)麻黃連翹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六兩)山栀荊芥白術(各一兩)甘草(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姜、水煎服。

    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牛黃丸治小兒驚風,中風,五痫,天釣,容忤,潮熱,痰涎壅盛症。

     白花蛇(酒浸)白附子全蠍川烏天麻薄荷雄黃(各五錢)辰砂(三錢)牛黃麝香(各一錢)片腦(五分) 上各另研,和勻,用麻黃煎酒調丸芡實大。

    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天麻防風丸治小兒驚風,身體壯熱,手足抽掣,精神昏愦,痰涎不利等症。

     全蠍(去毒炒)僵蠶天麻防風人參辰砂雄黃甘草(炙)牛黃麝香(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

    每服一丸,薄荷煎湯下。

     消風散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及皮膚頑麻,瘾疹瘙癢等症。

     荊芥穗甘草(炙)陳皮濃樸(各五兩)僵蠶人參茯苓防風川芎藿香葉蛇蛻(去土炒) 羌活(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清茶調。

     白餅子治小兒咳吐痰涎,腹中痞癖,髒腑積熱,元氣充實者。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煮)半夏輕粉滑石天南星上研勻為末,糯米飯丸小豆大,撚作餅子。

    每服一餅,白湯下。

     天麻散治小兒急慢驚風,發熱,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虛弱,肝木乘侮,以緻前症,或吐瀉不食,嗜卧困倦。

     半夏(七錢)天麻(二錢半)甘草(炙)白茯苓白術(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姜、棗湯調。

     涼驚丸治小兒急驚抽搐,發熱,痰盛,或肝經風熱、積熱,抽搐,目瞪或連劄等症。

     防風青黛草龍膽(各三錢)鈎藤鈎(二錢)牛黃黃連(各五分)麝香龍腦(各少許) 上糊丸粟米大。

    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利驚丸治小兒驚風及風熱生涎,咽喉不利,脾胃無傷,痰涎壅盛者。

     辰砂南星(炮去皮臍)巴豆(去心油,各五錢)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

    每服五、七丸,薄荷、生姜煎湯下。

     瀉青丸治肝經實熱生風,目睛上視,驚搐,痰盛,發熱,便秘等症。

     龍膽草(炒焦)川芎當歸栀子(炒)羌活防風(各一錢)大黃(煨,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

    每服一丸,白湯下。

     導赤散治心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

     生地黃木通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煎湯調服。

     瀉黃散治脾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

    口舌生瘡,咽幹作渴等症。

     藿香葉(七錢)山栀(一兩)石膏(五錢)防風(四兩)甘草(三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瀉白散治肺經有熱,咳嗽痰壅等症。

     桑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益黃散治脾土虛寒,飲食少思,或嘔吐,作瀉,腹痛腸鳴,或寒水反來侮土,以緻前症。

     陳皮(一兩)青皮诃子肉甘草(炙)丁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陳氏異功散治元氣虛寒,痘瘡色白,寒戰切牙,洩瀉,喘嗽等症。

     木香當歸(各三錢半)官桂茯苓白術(各二錢)人參肉豆蔻陳皮濃樸(姜制) 丁香(各二錢半)半夏附子(炮,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姜、棗、水煎。

     百祥丸治痘疹黑陷,耳冷,鼻鼽,切牙,吐瀉,飲食不進等症。

     紅牙大戟(一兩)青州棗(三十個) 上水煎幹,去大戟,将棗焙幹為丸,白湯下。

     升麻葛根湯治痘瘡初見,發熱、頭痛等症。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 上水煎服。

     清涼飲治痘後餘毒,頭面患瘡,目赤,咽痛,發熱飲冷,大便不通等症。

     赤芍藥當歸甘草大黃(各等分) 上水煎服。

     柴術參苓散治肝火風熱,搐搦不甯,肢體瘙癢等症。

     柴胡山栀(炒)川芎芍藥(炒,各五分)熟地黃當歸(各八分)茯苓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參苓白術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嘔吐、洩瀉等症。

    病後元氣未複,亦宜用此藥調理。

     人參茯苓白扁豆(去皮姜汁拌炒)白術(炒)蓮肉(去皮心)砂仁(炒) 薏苡仁(炒)桔梗(炒)山藥甘草(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煎服。

     人參安胃散治因服峻厲,脾胃虧損,或成慢驚,洩瀉,嘔吐,或腸胃有熱,以緻前症。

     人參(一錢)黃(三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 黃連(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溫脾散治脾胃虧損。

    腹脅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等症。

     诃子肉人參(各七錢半)白術木香桔梗茯苓藿香陳皮黃(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姜、棗、水煎。

     溫膽湯治膽氣怯弱,驚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