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少寐,發熱,嘔痰,飲食少思等症。

     半夏枳實(各一兩)橘紅(一兩五錢)茯苓(七錢半)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一、二錢,姜、棗、水煎。

     肥兒丸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秃,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蕪荑(炒)神曲(炒)麥(炒)黃連(各一錢)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湯下。

     九味蘆荟丸治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結核,耳内生瘡等症。

     胡黃連黃連蘆荟木香蕪荑(炒)青皮白雷丸鶴膝草(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

    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大蕪荑湯(一名栀子茯苓湯)治小兒脾疳少食,發熱作渴,大便不調,發黃脫落,面黑,便青,鼻下生瘡,能乳食吐等症。

     山栀(三分)黃柏甘草(炙,各二分)蕪荑(五分)黃連防風(各二分)麻黃羌活柴胡(各三分)白術(五分)茯苓當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桔梗湯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症。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栝蒌仁枳殼(麸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半) 五味子(炒)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甘草節防己黃杏仁(各五分) 上水煎服。

     地黃清肺飲治肺疳咳嗽,痰唾稠粘等症。

     明阿膠(一錢,面炒)鼠粘子(三分,炒)馬兜鈴甘草(各五分)杏仁(七枚,去皮尖) 糯米(炒,十粒) 上每服一錢,水煎。

     清中解郁湯治小兒脾氣虛弱,飲食停滞,郁熱生痰,或身發赤暈等症。

     白術茯苓陳皮山栀(炒)山楂神曲(炒)麥芽(炒)川芎桔梗甘草(炒,各五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九味解毒湯治一切熱毒腫痛,或風熱瘙癢,脾胃無傷者。

     黃連(三分)金銀花連翹漏蘆(各五分)山栀(四分)白芷(六分)當歸(八分) 防風(三分)甘草(二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大連翹飲治風熱熱毒,表裡受患,脾胃無傷,發熱作渴、大便秘結者。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赤芍藥蟬蛻甘草防風柴胡滑石山栀(炒)黃芩(炒) 當歸(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犀角消毒丸治瘡瘍初起,腫作痛,熱悶。

    已成欲作膿,或膿成已潰者,皆不宜用。

     犀角薄荷連翹玄參牛蒡子(各一錢)甘草(三分)金銀花(一錢) 上為末,丸桐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朱砂安神丸治心神煩亂,發熱,怔忡,少寐,或寐中驚悸等症。

     黃連(一錢半)生地黃當歸甘草(炙,五分)朱砂(一錢另研)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

    每服十丸,津咽下。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瘡瘍,或怒火憎寒發熱,或瘡毒結于兩耳前後,或身外側至足,或胸乳小腹下及兩股内側至足等症。

     柴胡黃芩(炒)人參(各三分)山栀(炒)川芎(各五分)連翹桔梗(各四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活血散治痘疹已出未盡,煩躁不甯,肚腹作疼等症。

     白芍藥(一兩,酒炒)紫草茸(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

     神功散治一切瘡瘍腫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腫痛即消。

     黃柏(炒)草烏(炒)血竭 上為末,津調敷患處。

     惺惺散治變蒸、傷寒,頭疼,壯熱,目眵,多睡,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未出疑似之間。

     人參白術茯苓芍藥細辛桔梗甘草天花粉(等分) 上水、姜煎服。

     人參羌活散治傷寒時氣頭疼,或痘疹兼于發表。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桔梗茯苓枳殼川芎天麻甘草地骨皮(各三分) 上入薄荷五葉,姜、水煎服。

     參蘇飲治感冒風寒,發熱,咳嗽,或痘瘡初起未出,咳嗽等症。

     人參紫蘇陳皮半夏茯苓枳殼(麸炒)桔梗(炒)前胡幹葛甘草(各五分)木香上姜、水煎服。

     升均湯治痘瘡已出不勻,或吐瀉,發熱,作渴。

     升麻幹葛芍藥(炒)人參白術(炒)茯苓甘草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姜、水煎。

     參四聖散治痘瘡已出,至六、七日不起發、不生膿、不作癢。

     人參黃(炒)白術(炒)茯苓當歸芍藥(炒)川芎(各五分)紫草木通防風(各三分)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服。

     人參透肌飲治痘瘡雖出不齊,隐于肌膚間者。

     人參紫草白術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參内托散治痘瘡裡虛發癢,或不潰膿,或為倒靥等症。

     人參黃(炒)當歸川芎濃樸(姜制)防風桔梗(炒)白芷官桂紫草木香甘草(炒)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仍量兒加減。

     加味參術附湯治痘瘡表裡俱虛,吐瀉,作渴,手足厥冷。

    非犯裡虛,寒戰切牙,吐瀉,頭溫足冷者,不可服。

     人參(三錢)黃(二錢五分)白術(二錢)附子木香(各五分)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陳皮(炒)甘草(炙,各一錢)豆蔻(煨,一個)茯苓幹葛(各一錢半)诃子(二個)芍藥(一錢五分)糯米(三百粒) 上每服二錢,姜、水煎。

     紫草快斑湯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發出,色不紅活等症。

     紫草人參白術茯苓當歸川芎芍藥木通甘草糯米上每服二錢,水煎。

     人參胃愛散治痘瘡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藿香紫蘇木瓜丁香茯苓甘草糯米上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紫草木香湯治痘瘡裡虛,癢塌黑陷,悶亂。

     紫草木香茯苓白術人參甘草(炒)糯米上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門冬飲治痘瘡發熱,煩渴等症。

     麥門冬(一兩)人參陳皮白術濃樸甘草(各五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前胡枳殼湯治痘瘡八、九日間,腹脹,大小便不通等症。

     前胡枳殼(麸炒)茯苓大黃(炒)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如身溫、脈微及瀉者,不可用。

     射幹鼠粘子湯治痘瘡收斂後,餘毒不盡,發熱不止,或咽喉腫痛,或患熱毒等症。

     鼠粘子(四兩,炒)升麻射幹甘草(各一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

     三豆飲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赤小豆黑豆綠豆(各一升)甘草節(五錢) 上水煮熟,任兒食之,七日自不發。

     敗草散治痘瘡過搔成瘡,膿血淋漓,謂之斑爛。

     用屋爛草,或蓋牆爛草,多年者佳,取為末搽之,須多摻席上,任兒坐卧。

     紫草木通湯治痘疹出不快。

     紫草人參木通茯苓糯米(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每服二錢,水煎。

     消毒散治痘疹初起煩熱,或痘後餘毒瘡腫。

     牛蒡子(炒)荊芥穗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甘桔防風湯治痘後餘熱,咽膈不利,或咽舌生瘡等症。

     桔梗(炒)甘草防風(各一錢) 上水煎服。

     甘露飲子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生地黃(炒)麥門冬(去心焙)熟地黃天門冬(去心)黃芩(炒)石斛枳殼(麸炒) 枇杷葉茵陳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谷精草散治痘疹已靥,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谷精草(一兩)蛤粉(二兩)黑豆(二兩) 上為末,用雄豬肝一葉,竹刀批開,摻藥在内,以麻線縛定,砂罐内水煮熟,任兒食之。

     化黴丹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或口舌生瘡,口幹作渴,大便堅實等症。

     生地黃(杵膏)熟地黃(自制杵膏)天門冬麥門冬玄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二兩) 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

    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大如聖飲子治瘡疹斑痘毒攻咽嗌,腫痛熱渴,或成腫毒不消等症。

     桔梗甘草鼠粘子(炒,各一兩)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宣風散治驚風。

     槟榔(二個)陳皮甘草(各等分)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五分,蜜湯調下。

     木香散治小兒腹脹瀉渴等症。

     木香大腹皮人參桂心赤茯苓青皮前胡诃梨勒半夏(姜制)丁香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姜、水煎。

     雄黃解毒散治痘瘡後牙疳口臭,或走馬疳龈頰蝕爛,或肢體成痘疳凹陷不愈。

     雄黃(一兩)銅碌(二錢五分) 上為末,用米泔水洗淨,幹摻患處,口内不可用。

     絲瓜湯治痘瘡毒。

     絲瓜升麻芍藥(酒浸)甘草黑豆赤小豆犀角(鎊) 上水煎服。

     四聖散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靥。

     紫草茸木通甘草(炙)枳殼(麸炒)黃(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獨聖散治痘瘡倒靥陷伏。

     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燒存性,為末,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治痘瘡出不快等症。

     紫草蟬蛻人參木通芍藥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鼠粘子湯治斑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粘子(炒)當歸甘草(炙,各一錢)柴胡連翹黃芩黃(各一錢半)地骨皮(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紫草散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

     紫草甘草黃(炙)糯米(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益元散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

     滑石(六兩)甘草(一兩) 上各另為末,每服五、六分,白湯調下。

     粉紅丸治心虛困卧驚動,痰涎不利,或發熱,痰嗽等症。

     天南星朱砂(一錢五分)天竺黃(五錢)龍腦(一錢)胭脂(一錢) 上用牛膽汁和丸芡實大。

    每服一丸,沙糖湯下。

     制附子法∶ 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圓底平者。

    先備童便五、六碗,将附子先放在竈上煙櫃中間,良久,乘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候潤透揭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粗紙數層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查看有白星者,乃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為度。

    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熟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