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浸炒)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一錢) 上用燈芯十莖,棗一枚,水煎。

     嚴氏附湯治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等症。

     黃(蜜炙)附子(炮,等分) 上每服四錢,姜、水煎。

    未應,更加之。

     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

     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分作三服,姜、水煎。

     局方石葦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或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等症。

     芍藥白術滑石葵子當歸瞿麥(各三錢)石葦木通(各二錢)甘草王不留行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姜附赤石脂朱砂丹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魇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洩,腎洩等症。

     附子(生)幹姜(各半兩)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

    每十五至二、三十丸。

    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濁,或不利,并宜服之。

     赤茯苓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洗,澄去新沫,控幹,别取熟地黃汁與好酒,同于銀石器内熬成膏,拌和丸彈子大。

    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治咳血、吐血等症。

     升麻(一錢)柴胡(一錢)當歸尾(二錢)熟地黃(二錢)白芍藥(一錢)蘇木(五分) 黃(二錢)甘草(五分)人參(二錢)蒼術(一錢)陳皮(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麥門冬飲子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而短氣不足以息,或腎虛發熱,唾痰,皮毛枯燥。

     五味子(十個)麥門冬(去心,半錢)當歸身人參(各五分)黃(一錢)生地黃(五錢)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以三棱針于氣沖出血立愈。

    ) 三黃補血湯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必面赤,善驚,上熱,乃少陰心之脈也。

    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熟地黃(二錢)生地黃(三錢)當歸(一錢)柴胡(二錢半)升麻(一錢)白芍藥(半兩) 牡丹皮(一錢)川芎(二錢)黃(一錢) 上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

    補之太過,以防血溢上竭。

    兩寸脈芤,兩頭則有,中間全無而虛,曰芤。

    血在上焦,或衄或嘔血,用犀角地黃湯則愈。

     小建中湯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等症。

     桂枝甘草(炙,各三錢)大棗(二枚)白芍藥(六錢)生姜(二錢)阿膠(炒,一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濟生犀角升麻湯治郁熱不解,經絡随氣湧洩為衄血,或清道閉塞,流入胃脘吐血,或餘血停滞,面色痿黃。

    大便色黑者。

     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白術芍藥湯治脾經受濕,水洩注下,體重困倦,不欲飲食,水谷不化等症。

     白術(炒)芍藥(炒,各四錢)甘草(炒,二錢) 上水煎服。

     滋腎丸治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腎虛足熱,腿膝無力等症。

     知母黃柏(酒炒,各二兩)肉桂(二錢) 上各另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滾湯下。

     脾約丸治髒腑不和,津液偏滲于膀胱,以緻小便利而大便秘結者。

     麻仁(一兩二錢半)枳實(炒)濃樸芍藥(各二兩)大黃(四兩,蒸)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茵陳栀子黃連湯治黃膽,大便自利而黃者。

     茵陳(二錢)栀子(一錢)黃連(一錢) 上水煎服。

     龍膽清肝湯治肝經濕熱,小便赤澀,或寒熱,脅脹,痰咳等症。

    凡肝經有餘之症,并宜服之。

     柴胡(一錢)龍膽草(酒拌炒焦)人參天門冬甘草黃連(炒)山栀(炒)麥門冬知母(各五分)黃芩(七分)五味子(三分) 上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内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瘧疾等症。

     半夏濃樸(姜制)橘紅(八分)藿香葉草果茯苓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蒼術(一錢) 上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不換金正氣散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緻發寒熱,或作瘧疾等症。

     濃樸(姜制)藿香半夏(姜制)蒼術(泔浸)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姜、棗、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内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洩瀉,或作瘧疾等症。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曲陳皮白術濃樸(制,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藿香(一錢五分) 上姜、棗、水煎服。

     白虎加桂枝湯治溫瘧、溫熱等症。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碎)桂枝(三兩)糯米(六合) 上咀,以水一鬥二升,煮米熟,去滓,煎至三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汗出愈。

     柴胡姜桂湯治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名曰牝瘧。

     柴胡(八兩)桂枝黃芩(各三錢)栝蒌根(四兩)牡蛎甘草(炙)幹姜(各一兩) 上咀,水煎服一升,日三次。

    汗出愈。

     桂枝芍藥湯治瘧寒熱不論先後。

     桂枝(五分)黃(炒)知母石膏芍藥(各二錢) 上水煎服。

     桂枝黃芩湯如服前藥轉極者,宜此和之。

     柴胡(一兩二錢)黃芩人參甘草(各四錢半)半夏(四錢)石膏知母(各五錢)桂枝(二錢) 上為粗末,根據前服。

     桂枝羌活湯治瘧處暑前發,頭項痛,脈浮,惡風,有汗等症。

     桂枝羌活防風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黃羌活湯治證如前,惡風,無汗等症。

     麻黃(去節)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上如前服。

     一方治瘧病,身熱,目痛,熱多寒少,脈長。

    先以大柴胡下之,微利為度,後餘熱不盡,當服白虎湯,以盡其邪。

     白芷(一兩)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上咀末,根據前服。

     麻黃桂枝湯治瘧惡風寒,無汗等症。

     麻黃(一兩)甘草(二錢)黃芩(五錢)桂枝(二錢)桃仁(三十個,去皮尖)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桂枝石膏湯治瘧發隔日,先寒後熱,寒少熱多等症。

     桂枝(五錢)石膏知母(各一兩半)黃芩(一兩) 上作三劑,水煎服。

     麻黃黃芩湯治瘧因風暑深入于陰分而發,乃血受病,邪氣所舍之尤者也,宜用此發散之。

     麻黃(一兩,去節)甘草(炒,三錢)桃仁(三十個,去皮尖)黃芩(五錢)桂(二錢) 上為末,根據前服。

     白芷湯治瘧疾下後餘熱不盡,服之。

     人參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虎湯(加蒼術名蒼術白虎湯)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

    又治熱厥腹滿,身難轉側,面垢,谵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而滑。

     知母石膏(各二錢)粳米(半合) 上水煎服。

     人參益氣湯治暑熱傷氣,兩手麻木,四肢困倦,飲食少思,或發熱作渴等症。

     黃(八錢)甘草(五錢)炙草(二錢)人參(五錢)升麻(二錢)白芍藥(三錢) 五味子(百四十粒)柴胡(二錢半) 上作四劑,水煎服。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髒腑不調,陰陽氣逆,霍亂嘔吐等症。

     甘草(炒)幹姜(炮)杏仁(去皮尖炒)肉桂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湯調下。

     消暑丸治傷暑發熱,頭痛等症。

     半夏甘草茯苓(各半斤) 上為末,生姜汁作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水下。

     機要漿水散治暴洩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脈弱,不能語言,甚者加吐。

     半夏(二錢)附子幹生姜炙甘草桂(各半錢)良姜(三分半) 上為末,作一服,漿水煎服。

     姜附湯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多吐嘔逆等症。

     幹姜(一兩)附子(一個,生用) 上水煎服。

     三因木瓜湯治霍亂吐下,舉體轉筋,入腹則悶絕。

     幹木瓜(一兩,不犯鐵)吳茱萸(半兩)茴香炙甘草(各二錢) 上服五錢,姜三片,蘇葉十片,水煎。

     香薷飲(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亂吐瀉,或頭痛、昏愦等症。

     香薷茯苓白扁豆濃樸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十味香薷散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瀉等症。

     香薷(一兩)人參陳皮白術(炒)茯苓黃芩(炒)木瓜濃樸(姜制)扁豆甘草(炒,各半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

     半夏白術天麻湯治寒氣所郁,大便不利,悶亂大作,誤為有熱,服疏風丸下之,原證不減,複添嘔逆不食,吐痰不止,眼澀,頭旋,惡心,煩悶,氣短喘促,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是胃氣已損,複下兩次,重虛脾胃,名曰痰厥頭痛。

     半夏(一錢半)白術神曲(炒,各一錢)天麻黃人參蒼術陳皮澤瀉茯苓(各五分) 大麥(一錢半)幹姜(三分)黃柏(酒制,二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感寒脈沉或細微,反發熱,或但欲寐者。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水煎服。

     麻黃湯治心髒中風,多汗,惡風,口幹,語澀,面垢,頭痛,心神驚悸等症。

     麻黃白術防風川芎甘草(炙)漢防己當歸人參(各一錢)羌活遠志茯神(各一錢半)升麻(八分)桂心(五分) 上水煎,入竹瀝半盞,再煎一二沸服。

     小續命湯治曆節痛風,痰盛口噤,腰背反張,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等症。

     防己肉桂杏仁(去皮尖炒黃)黃芩白芍藥甘草川芎麻黃人參(各一兩)防風(一兩五錢)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上每服三錢,姜、棗、水煎。

     烏藥順氣散治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肢體頑麻,及療癱瘓語澀,香港腳步履多艱,腳膝痿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