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即前方加山栀、牡丹皮。

     犀角升麻湯治風熱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時毒等症。

     犀角(鎊,七錢)升麻(五錢)防風羌活(各五錢半)白芷黃芩白附子(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五分) 上每服七錢,水煎。

     越鞠丸治六郁,飲食少思,或胸滿,吐酸,齒痛,瘡疥等症。

     蒼術(炒)神曲(炒)香附子山楂山栀(炒)撫芎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神曲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

     平胃散治胃氣壅滞,胸膈不利,或飲食停滞。

    吞酸嗳腐,或嘔吐不食等症。

     蒼術濃樸(制)陳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煎服。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症。

     人參白術(炒)甘草(炒)茯苓陳皮(各一錢) 上姜、棗、水煎服。

     二陳湯治脾胃虛弱,中脘停痰,或嘔吐惡心,或頭目不清,飲食少思等症。

     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甘草(炙) 上姜、水煎服。

     小半夏湯治嘔吐風痰水飲。

     半夏(姜制,五錢)茯苓(三錢) 上入姜汁,水煎服。

     丁香茱萸湯治胃氣虛寒,緻嘔吐哕,咽膈不通等症。

     丁香橘皮柴胡甘草(炙,各五錢)吳茱萸蒼術人參(各一錢)升麻(七分)黃柏(三分) 草蔻仁黃(各二錢)當歸(一錢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理中化痰丸治脾胃虛寒,痰涎内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

    此屬中氣虛弱,不能統涎歸源也。

     人參白術(炒)幹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上為末,丸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下。

     牛黃抱龍丸治風痰壅盛,或咳嗽發熱,或發驚搐等症。

     牛黃雄黃辰砂天竺黃(各四錢)麝香(一錢)牛膽南星上為末,甘草湯糊丸皂子大。

    每服二丸,姜湯下。

     柴芍參苓散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洩瀉。

    凡病後宜用此調理。

     柴胡芍藥人參白術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甘草丹皮山栀(炒,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

    或作丸服。

     五味子湯治咳嗽,皮膚幹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症。

     五味子(炒)桔梗(炒)紫菀甘草(炒)續斷(各五分)竹茹(一錢)赤小豆(一撮) 生地黃(二錢)桑白皮(炒,二錢) 上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橘紅甘草(炙)地骨皮(各五分)茯苓知母(炒,各七分)五味子(炒)青皮天門冬(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錢) 上水煎服。

     麥門冬湯治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五心煩熱等症。

     麥門冬桑白皮(炒)生地黃(各一錢)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葉麻黃(各七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金沸草散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疼,咳嗽聲重,涕唾稠粘等症。

     荊芥穗(一錢)前胡麻黃旋複花(各七分)甘草(炙)赤芍藥半夏(各五分) 上姜、棗、水煎服。

     柴胡桂枝湯治傷風發熱自汗,或痰氣上攻等症。

     桂枝(二錢)黃芩(炒)人參白芍藥(炒,各錢半)甘草(炙)半夏(姜制)生姜(各一錢) 柴胡(四錢)大棗(二枚) 上作二劑,水煎服。

     竹葉歸湯治胃氣虛熱,口幹作渴,惡冷凍飲料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黃(二錢)白術人參(各一錢)麥門冬(七分)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治胃火作渴。

     石膏人參甘草(各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竹葉麥門冬(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七味白術散(一名白術散)治中氣虧損,津液不足,舌幹口燥,不喜飲冷,或吐瀉後作渴,最宜服之。

     人參白術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各五分)幹葛(一錢) 上水煎服。

     涼膈散治上焦積熱,煩渴,面赤,頭昏,咽燥喉痛,口瘡,便溺赤澀,并宜服之。

     大黃樸硝甘草(各一兩)連翹(四兩)山栀黃芩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七錢,水煎。

     栀子仁湯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等症。

     郁金枳殼(麸炒)升麻山栀仁(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潤腸丸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澀或幹燥不通,不思飲食,乃風熱血燥二便結秘也,宜用此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

    若因氣血虛弱,津液幹涸而大便秘結者,當以調補元氣,忌服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

    白湯下。

     升陽除濕防風湯治脾胃損傷,陽氣下陷,大便洩瀉或後重閉塞等症。

     蒼術(米泔浸,四錢)防風(二錢)白術(炒)白茯苓白芍藥(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治脾胃虛弱,四肢怠惰,時值秋燥之令,體重節痛,口幹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灑淅惡寒,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以升陽益胃。

     羌活獨活防風(各五錢)柴胡白術茯苓澤瀉(各三錢)人參(一兩)黃半夏甘草(炙,各一兩)芍藥黃連陳皮(各四錢) 上每服三、五錢,姜、棗、水煎服。

     二神丸治脾胃虛弱,侵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姜四兩,切碎,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洩痢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兩)補骨脂(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姜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送下。

     五味子散治腎洩,在侵晨五更作瀉,飲食不進,或大便不實,不時去後。

    為丸尤效。

     五味子(炒,三兩)吳茱萸(炒,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香連丸治痢疾赤白,并水瀉、暑瀉神效。

     黃連(淨,二十兩)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先将二味用熟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

    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

     芍藥湯治邪熱内結,便血後重,或氣不和,裡急後重。

    用此行血則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炒,一兩)當歸黃連(炒,各五錢)槟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錢)肉桂(二錢五分) 黃芩(炒,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

     大承氣湯治表裡俱實,大便秘結,煩渴,谵妄,脾胃怫郁,留飲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液,大渴不能飲,強飲不能消,脈沉實而有力者。

     大黃(炒)芒硝(各五錢)濃樸(姜制,一兩)枳實(麸炒) 上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治瘀血停滞,腹内作痛,或發熱,狂,大便秘結等症。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桂枝芒硝(各一錢)大黃(二錢)甘草(一錢) 上水煎,空心服。

     花蕊石散治瘀血停積腹中作痛,或溢口鼻,打撲傷損,瘀血内結,大便不通等症。

     花蕊石(一斤)硫黃(四兩) 上和勻,用紙泥封固瓦罐,入藥仍封固,陰幹。

    如急用,以焙籠内炙幹,赤,去火,次日取出,細研。

    每服一錢,童便、熱酒下。

     清燥湯治元氣虛弱,濕熱乘之,肢體酸軟,或頭目眩暈,飲食少思,口幹作渴,或自汗盜汗,胸滿氣促,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

     黃(一錢五分)五味子(炒,九粒)黃連(二分)蒼術白術麥門冬陳皮生地黃澤瀉(各五分)白茯苓人參當歸升麻(各三分)神曲(炒)豬苓柴胡甘草(炙,各二分) 黃柏(酒制,一分) 上水煎服。

     五苓散治下部濕熱,小便赤少,或淋漓作痛。

     白術豬苓(各一錢)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肉桂(三分) 上水煎服。

     黃芩清肺飲治肺金有熱,不能生腎水,而小便不利等症。

     黃芩(一錢)山栀(二錢) 上水煎服。

    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清心蓮子飲治熱在氣分,煩躁作渴,小便赤濁淋瀝,或陰虛火盛,口苦,咽幹,煩渴,微熱者。

     黃芩(炒)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柴胡人參(各一錢) 上水煎服。

     益志湯治腎經虧損,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巴戟(去心)枸杞子熟地黃苁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不見火)山茱萸白芍藥甘草(炙)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片,鹽少許,同煎,空心服。

     金鎖正元丹治真氣不足,元髒虛弱,飲食減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夢,心忪,盜汗,小便滑數,遺精,白濁,一切元髒虛冷之病,并宜治之。

     五倍子茯苓(各八兩)紫巴戟(去心,十六兩)補骨脂(酒浸炒,十兩)肉苁蓉(淨洗焙幹) 胡蘆巴(炒,各一斤)龍骨朱砂(另研,各三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茯菟丸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尿有餘瀝,或小便白濁,夢寐遺精等症。

     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萆厘清飲治真元不固,不時白濁,或小便頻數、凝如膏糊等症。

     益智(取仁)萆菖蒲烏藥(各等分) 上為末,入鹽少許,水煎,空心服。

    加茯苓、甘草亦可。

     遠志丸治心神不甯,心火内動,以緻小便赤濁,或驚悸怔忡,寤寐不安,心氣虛乏等症。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茯神(去木)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棗湯下。

     小溫金散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淋瀝,或不時自汗等症。

     人參蓮肉(去心)巴戟肉益智黃(蜜炙)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