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浮而促怒氣傷肝,心胸逆滿,浮大胸脅脹滿,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浮大而芤男子小便血,婦人崩帶,浮而遲冷疝臍下痛。
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
沉,不浮也。
輕手不見,重手乃得,為陰逆陽郁之候,為實,為寒,為氣,為水,為停飲,為瘕, 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洩。
沉細為少氣,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
沉而數内熱,沉而遲内寒,沉而弦心腹冷痛。
左寸沉心内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内痛;尺沉腎髒感寒,腰背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胫酸陰癢,溺有餘瀝。
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幹;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
遲,不及也。
以至數言之,呼吸之間,脈僅三至,減于平脈一至也。
為陰盛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
浮而遲,表有寒;沉而遲,裡有寒。
居寸為氣不足,居尺為血不足。
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
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
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尺遲為髒寒洩瀉,少腹冷痛,腰腳重。
數,太過也。
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也。
為煩滿。
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煩、嘔逆;右為頰熱、目赤;左下為小便黃赤、大便秘澀。
浮數表有熱,沉數裡有熱。
虛,不實也。
散大而軟,舉按豁然,不能自固,氣血俱虛之診也。
為暑,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實,不虛也。
按舉不絕,逼逼而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
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塞,為食積,為氣聚,為痢,為伏陽在内。
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痛,實大頭面熱風,煩躁體疼,面赤;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實少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
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關實伏陽蒸内,脾虛食少,胃氣滞,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饑,口幹,勞倦;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洪,大而實也。
舉按有餘,來至大而去且長,騰上滿指。
為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為咽幹,為大小便不通。
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内煩;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
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幹,洪而緊喘急;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幹,洪而緊為脹;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微,不顯也。
依稀輕細,若有若無。
為血氣俱虛之候,為虛弱,為洩,為虛汗,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
浮而微者,陽不足,必身惡寒;沉而微者,陰不足,主髒寒下利。
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關微四肢惡寒拘急;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崩帶。
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尺微髒寒洩瀉,臍下冷痛。
弦,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絲弦。
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入,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痹,為疝,為飲,為勞倦。
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
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關弦脅肋痛,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尺弦少腹痛,弦滑腰腳痛。
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緩,不逮也。
往來迂緩,呼吸徐徐,以氣血向衰,故脈體為之徐緩爾!為風,為虛,為痹,為弱,為痛。
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
浮緩為風,沉緩血氣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
右寸緩肺氣浮,言語氣短;關緩胃弱氣虛,浮緩脾氣虛弱。
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滞,浮緩腸風洩瀉,沉緩小腹感冷。
滑,不澀也。
往來流利,如珠走盤,不進不退,為血實氣壅之候,蓋血不勝于氣也。
為嘔吐,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
滑而不斷經不閉,其斷者經閉。
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結熱。
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關滑肝熱,頭目為患;尺滑小便淋瀝,尿赤,莖中痛。
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發焦,膈壅咽幹,痰嗽,頭目昏,涕唾粘;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
澀,不滑也。
虛細而遲,往來極難,參伍不調,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然。
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亡汗,為血痹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敗血病。
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
右寸澀榮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痛;關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胫逆冷。
(經雲∶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金革。
) 長,不短也。
指下有餘,而過于本位,氣血皆有餘也。
為陽毒内蘊,三焦煩郁,為壯熱。
短,不長也。
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
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
大,不小也。
浮取之若洪而浮,沉取之大而無力。
為血虛氣不能相入也。
經曰∶大則病進。
小,不大也。
浮沉取之悉皆損小。
在陽為陽不足,在陰為陰不足;前大後小,則頭疼、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短氣。
緊,有力而不緩也。
其來勁急,按之長,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
為邪風激搏,伏于榮衛之間,為痛,為寒。
浮緊為傷寒身疼;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痫。
左寸緊頭熱目痛項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癖;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
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關緊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
弱,不盛也。
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按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
由精氣不足,故脈息痿弱而不振也。
為元氣虧耗,為痿弱不前,為痼冷,為哄熱,為洩精,為虛汗。
老得之順,壯得之逆。
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産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肉酸痛。
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動,其狀如大豆厥厥動搖,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于關部見之。
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脫,為洩痢。
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伏,不見也。
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着于骨。
為陰陽潛伏關膈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
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郁;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
右寸伏胸中氣滞,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有停滞;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促,陽脈之極也。
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曰促。
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逆上亦令脈促。
促為氣湧,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
蓋先以氣熱脈數五者,或一有留滞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
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即生,亦可畏哉! 結,陰脈之極也。
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曰結。
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
為結,為積聚,為七情所郁。
浮結為寒邪滞經,沉結為積氣在内,又為氣,為血,為飲,為痰。
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有留滞于其間,則因而為結。
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傍實,傍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
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
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又雲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沉伏實大,如按鼓皮曰革。
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
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
濡,無力也。
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
為氣血俱不足之候,為少氣,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痹。
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物,胃虛不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洩瀉。
牢,堅牢也。
沉而有力,動而不移。
為裡實表虛,關中氣促,為勞傷痿極。
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為危殆之脈,雲亦主骨間疼痛,氣居于表。
疾,盛也。
快于數為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
在陽猶可,在陰為逆。
細,微眇也。
指下尋之,往來微細如線。
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
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内外俱冷,痿弱洞洩,為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痛在内及在下。
代,更代也。
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為代。
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
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髒無氣,它髒代之,真危亡之兆也。
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至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隻為病脈。
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腹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勿以為兇。
蓋凡痛之脈,不可準也。
又妊娠或有脈代者,此必三月餘之胎也,亦無慮焉。
散,不聚也。
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柢。
為氣血耗散,腑髒氣絕。
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
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
沉,不浮也。
輕手不見,重手乃得,為陰逆陽郁之候,為實,為寒,為氣,為水,為停飲,為瘕, 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洩。
沉細為少氣,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
沉而數内熱,沉而遲内寒,沉而弦心腹冷痛。
左寸沉心内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内痛;尺沉腎髒感寒,腰背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胫酸陰癢,溺有餘瀝。
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幹;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
遲,不及也。
以至數言之,呼吸之間,脈僅三至,減于平脈一至也。
為陰盛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
浮而遲,表有寒;沉而遲,裡有寒。
居寸為氣不足,居尺為血不足。
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
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
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尺遲為髒寒洩瀉,少腹冷痛,腰腳重。
數,太過也。
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也。
為煩滿。
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煩、嘔逆;右為頰熱、目赤;左下為小便黃赤、大便秘澀。
浮數表有熱,沉數裡有熱。
虛,不實也。
散大而軟,舉按豁然,不能自固,氣血俱虛之診也。
為暑,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
實,不虛也。
按舉不絕,逼逼而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
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塞,為食積,為氣聚,為痢,為伏陽在内。
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痛,實大頭面熱風,煩躁體疼,面赤;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實少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
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關實伏陽蒸内,脾虛食少,胃氣滞,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饑,口幹,勞倦;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洪,大而實也。
舉按有餘,來至大而去且長,騰上滿指。
為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為咽幹,為大小便不通。
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内煩;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
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幹,洪而緊喘急;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幹,洪而緊為脹;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微,不顯也。
依稀輕細,若有若無。
為血氣俱虛之候,為虛弱,為洩,為虛汗,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
浮而微者,陽不足,必身惡寒;沉而微者,陰不足,主髒寒下利。
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關微四肢惡寒拘急;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崩帶。
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尺微髒寒洩瀉,臍下冷痛。
弦,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絲弦。
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入,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痹,為疝,為飲,為勞倦。
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
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關弦脅肋痛,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尺弦少腹痛,弦滑腰腳痛。
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緩,不逮也。
往來迂緩,呼吸徐徐,以氣血向衰,故脈體為之徐緩爾!為風,為虛,為痹,為弱,為痛。
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
浮緩為風,沉緩血氣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
右寸緩肺氣浮,言語氣短;關緩胃弱氣虛,浮緩脾氣虛弱。
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滞,浮緩腸風洩瀉,沉緩小腹感冷。
滑,不澀也。
往來流利,如珠走盤,不進不退,為血實氣壅之候,蓋血不勝于氣也。
為嘔吐,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
滑而不斷經不閉,其斷者經閉。
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結熱。
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關滑肝熱,頭目為患;尺滑小便淋瀝,尿赤,莖中痛。
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發焦,膈壅咽幹,痰嗽,頭目昏,涕唾粘;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
澀,不滑也。
虛細而遲,往來極難,參伍不調,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然。
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亡汗,為血痹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敗血病。
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
右寸澀榮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痛;關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胫逆冷。
(經雲∶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金革。
) 長,不短也。
指下有餘,而過于本位,氣血皆有餘也。
為陽毒内蘊,三焦煩郁,為壯熱。
短,不長也。
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
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
大,不小也。
浮取之若洪而浮,沉取之大而無力。
為血虛氣不能相入也。
經曰∶大則病進。
小,不大也。
浮沉取之悉皆損小。
在陽為陽不足,在陰為陰不足;前大後小,則頭疼、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短氣。
緊,有力而不緩也。
其來勁急,按之長,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
為邪風激搏,伏于榮衛之間,為痛,為寒。
浮緊為傷寒身疼;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痫。
左寸緊頭熱目痛項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癖;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
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關緊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
弱,不盛也。
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按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
由精氣不足,故脈息痿弱而不振也。
為元氣虧耗,為痿弱不前,為痼冷,為哄熱,為洩精,為虛汗。
老得之順,壯得之逆。
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産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肉酸痛。
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動,其狀如大豆厥厥動搖,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于關部見之。
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脫,為洩痢。
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
伏,不見也。
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着于骨。
為陰陽潛伏關膈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
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郁;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
右寸伏胸中氣滞,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有停滞;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促,陽脈之極也。
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曰促。
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逆上亦令脈促。
促為氣湧,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
蓋先以氣熱脈數五者,或一有留滞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
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即生,亦可畏哉! 結,陰脈之極也。
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曰結。
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
為結,為積聚,為七情所郁。
浮結為寒邪滞經,沉結為積氣在内,又為氣,為血,為飲,為痰。
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有留滞于其間,則因而為結。
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
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傍實,傍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
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
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又雲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革,沉伏實大,如按鼓皮曰革。
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
婦人則半産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
濡,無力也。
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
為氣血俱不足之候,為少氣,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痹。
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物,胃虛不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洩瀉。
牢,堅牢也。
沉而有力,動而不移。
為裡實表虛,關中氣促,為勞傷痿極。
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為危殆之脈,雲亦主骨間疼痛,氣居于表。
疾,盛也。
快于數為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
在陽猶可,在陰為逆。
細,微眇也。
指下尋之,往來微細如線。
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
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内外俱冷,痿弱洞洩,為憂勞過度,為傷濕,為積,為痛在内及在下。
代,更代也。
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為代。
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
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髒無氣,它髒代之,真危亡之兆也。
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至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隻為病脈。
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腹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勿以為兇。
蓋凡痛之脈,不可準也。
又妊娠或有脈代者,此必三月餘之胎也,亦無慮焉。
散,不聚也。
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柢。
為氣血耗散,腑髒氣絕。
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