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穿心,不能多見,數十節間,或止見四五節,或一二節者,其餘亦須不離中心出脈,傳變不B,氣脈不散,而正出之間或盤旋飛走,或抛梭袅鞭,或蜂腰馬領,或鳳舞鸾翔,或蛇曲蟬脫,或登階降陛,變換不一,隻要龍身真正,不必定泥十字穿心,即間有丁字帳,亦為貴格。

     有等穿心之格,帳梢又起圓峰,高峻豐厚,自帶倉庫者,主大富。

     又有開帳之前,中間細脈垂下,突起俊秀之峰者,為帳内貴人,主大尊貴。

     又有穿心出脈之帳,兩肋高起圓峰,不與本身聯屬,侍立兩旁者,為暗庫星,主富盛而多姬妾,然小穿心蜈蚣節,已為難遇,況開帳正穿心乎。

    至于貴人倉庫,猶為罕見。

     或曰:帳有真假乎?曰:在帳中出脈開面者為真,否則是假,但此就統體而論,如後龍祖宗甚美,前而子孫俱開好面,占地步多者方佳,若祖宗不美,昭(即子孫)受傷,中間雖有一二節穿心帳,亦作假論,如玉尺經所謂尹瓊瑤姬祖地是也。

    若橫龍分降,借勢為帳者,須前途自開好帳,即借勢亦為有力,不然,不足恃也。

     或曰:帳字何義?曰:古人以行軍帳喻之,謂出了後帳,又開前帳,如行軍帳,一定不移也,玉髓經雲:帳者障也,謂橫開廣闊,能障其風,不使吹脈,障住外山外水,不使逼近龍身,即是占地步之廣(帳有二義,指間廣闊如一字,屏者曰:障,分開大八字而包裹到頭背為帳,稍有不同)。

     或曰:帳角結地,能滅正龍之力否?曰:開帳面小,護帶少者不能脫卸而去,枝葉自疏,帳角何能結地,如穿心帳開面極大,護帶亦多,脫卸而去,枝葉自茂,定有融結,若正龍開帳面小,而帳角反開大面,豈惟滅正龍之力,旁者反為主矣。

    否則帳角分結,猶見正龍力量之旺,帳角又有帳峽猶見地步之廣,其輕重亦随正龍,惟富貴終有正旁之别,初落之帳角分結力尚小,中落之帳角分結力漸大,分枝挂結亦然,小龍小帳,不能有此。

     蓋護枝葉 龍身所分,開帳之外,總名枝葉,分之則有數名,自逐節分出者,為枝腳桡掉,自祖山分出随龍同行,不到穴而先停止者為送。

    随龍同行,而先到穴前回旋作護者為迎,橫障穴後,不抱左右者,為托樂,又為之屏。

    特起大星辰,分開大面,肩翅長垂,兩角蓋過數節數十節者為護蓋,蓋過龍虎為纏護。

    護龍起秀麗之條,端拱于穴旁左右者,為來輔,端拱于穴前左右者為侍衛,端拱穴後左右者為天乙太乙,端拱峽之左右,一為天弛天角,日月旗鼓,端拱帳下左右者為暗倉暗庫,金童玉女。

    總是龍之本身分出,所以衛龍穴者也,不自本龍分出者非。

    然本身已成貴體,得他龍真面相向,雖非本身分出,亦可借用,若背來駝我,或無背無面,即本山分出,亦無益也。

     或曰:護蓋枝葉,必宜兼有,或有此而貴彼者,如枝腳短少,無護蓋可乎?曰:若逐節枝腳停勻,交互适當而長遠者,不必祖山之蓋送,如梧桐、芍藥、蒹葭之類是也。

    如自近祖分出兩股護砂,能蓋過數節者,不必遞節,不心長衍,即無枝腳亦貴,如上天梯、串珠龍、蘆花鞭金鐘、玉斧、卧蠶吐絲、九天飛帛、仙帶飄空、金蟬脫殼、玉幾上軒之類是也。

     又如近祖一邊無蓋護,一邊生枝腳,一邊無枝腳者,則無護蓋,一邊不可不生枝,一邊不須生枝,如楊柳長卷廉殿試之類是也。

     又如自本身分出,零星墩阜,如飛花片片,寒鴉點點之形,兩旁擁護者,不必顯有枝條長垂蓋護,亦為貴地。

    如蘆花袅換骨龍落地梅花之類是也。

    若既有近祖之蓋護長垂,又有逐節之枝腳繁衍,非都會之大幹龍,占千裡之地步者,不能有此。

    若護蓋俱無枝腳又少一邊者,公分有虧,兩邊皆然。

    神廟之地,有等出洋龍在大田大坂,傍大江大河,既無蓋護,又少枝腳,或以高田作護衛,或以水繞當山者,而穴山開面,出脈局曲活動,有矬平呼吸浮沉之動氣者,便是富貴雲地,如平洋單獨龍之類是也。

    然究其遠祖,必有屏台帳蓋之格,送從纏護之多,來龍長遠,脫卸淨盡,方能有此,不然,淮楊一路,平坦無山,何以亦有大地,而平洋單獨龍,何以備多下賤者,總宜究其來龍貴賤,送從有無,然後定其優劣,纏龍在山谷,愈多愈貴,托山非橫山無降脈者,不須來輔,有龍虎不必待衛,天弧天角,非大貴龍不能有之,既成大地,無亦何礙。

     或曰:龍身短長,枝腳不稱,可乎?曰:龍長遠,枝腳亦宜長遠,龍短小,枝腳亦宜短小,龍高大,枝腳亦宜高大,龍長遠,而枝腳短小為結龍,龍短小而枝腳長遠為到龍,龍高大,而枝腳低縮為獨龍,龍枝腳貴停勻,若偏枯為病,則宜順護,反背為逆,則宜圓淨,尖利為煞,則宜秀麗。

    醜惡為賤,則宜整齊,散亂為蕩,則宜合格。

    貴形吉形,賤惡為兇,故龍之貴賤不同,其美惡亦形于枝腳,觀枝腳之美惡龍之貴賤可知矣。

     過峽 古人論峽以出脈偏正定吉兇,正者,兩邊有護送為吉。

    偏者,一邊無護送為兇,于微論峽則以峽山形吉兇,吉形貴形,夾護皆吉,反此者兇,予但以開面出脈為重。

    凹面者,雖旁出力輕,猶不失為真龍,不開面出脈,雖中出無生如劐,故山外皆内面者,吉形固吉,兇形不過吉中之疵,如皆來能我,或無背無面,兇形固兇吉形何取,有等過峽起脈之山亦死,落脈開好面者,此行龍脫卸,将盡未盡,必有分枝相落之地,前途可覓。

     陰陽峽者,即雌雄峽也,如匪人雌雄狗二般,一邊開窩而落脈者為雌,一邊走珠而起脈者為雄(XXXX),或劐落而雄受(雄落者,落脈凸而有脊,雌受者,開窩遞脈也),雌邊雖有窩穴,葬下未能得福(開高遞脈,真氣未止故也)。

     或曰:高山之上,并無跌斷無峽,可知亦結大地者何,曰古有高山峽之名,盡山上梁中另辟世界,則山上自有平地,其起伏跌斷處,即謂之峽,但在下面仰視,則不能見其脈,高山之上有平也,理有跌斷,若無帳無峽,不另辟世界,何能結地。

     崩洪夾貢,穿江過澗之石脈也,石脈從水中過,是山與水為朋,水與山為共,故曰:崩洪。

    惟平洋江河中有之,蓋平洋數千裡來龍,至大江大河,勢不能住,則渡水而過,其過也,必開帳勢,兩邊枝腳,一齊湧來,如鳥之将飛,必先矬其翅而起,石骨過處,水必兩分(龍渡河水必在石分流,方是過河之脈,其力自大,石骨形象不拘)。

    但水面不能見耳。

    山谷水跌瀉溪澗,兩邊山腳石骨雖遠,而彼岸田水不随龍勢前行,反流入過龍河中,即在平洋,隻以山腳論,并非過龍,謂之崩洪峽者非(龍既渡河,則龍勢前行水自随龍脈前去,若反流入過龍河中,仍是山腳相連,非渡水之龍也),然渡水之龍,亦必開面方有一脈透過,中有龍者,其水兩旁分流,或上面之水,向一旁流去,而河中水亦必兩分,故雲非石骨不渡水,但轉到無山處,硬土亦能渡,隻要中淺旁深,若不開帳作勢,枝腳邊有邊無,來不海湧,水中雖有石骨,彼岸雖有墩阜,隻以星散雲斷論,至于穿田渡水,則以河濱來去為憑,雖在極平處,仍有枝腳墩阜可證。

     玉湖峽者,當脈橫生池湖,脈在水中過也。

     天池峽者,峽旁各生一池,或隻一邊有池,一邊低田低地,脈生中間過也。

    玉池峽者,當脈中心生也,脈在兩邊過也,其水是龍氣停潴,非因雨水積池湖,是造化生成,非人力穿鑿,深大力大,淺小力小,四時不涸,清而不濁者貴,忽然幹涸渾濁腥臭衰竭之兆,果是相所之祖,台屏帳蓋之龍,節節開面,地步廣闊,有此更證其實。

    中等龍見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