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短者,分大龍一二節,即入穴,分龍便作太祖,入首便為元武,而無少祖遠宗。
蓋未分龍之前,雖有許多節數,衆龍共之,本山隻分其壯氣,不得認為已之特起,故曰:“挂祖分受,發福不久”。
又如龍身長者,雖有許多節數,若不特起高大星辰,但低小牽連,兄弟相若而來,兩邊護從少者,不得跨龍長而祖多也,如此者,雖有開面,不過四五等格。
又如雖有特起高大星辰,若不跌斷成勢,對看似成星體,橫看牽長一條,亦不得誇祖宗之高大。
若此者面必不大,從必不多,亦不出四五等格。
又如雖有頓跌星辰,若不能特起特降,開面成座,枝腳橫鋪廣遠,但伯仲相若,形如鋸齒之齊,枝腳短縮而不揚者,亦不得誇星峰之秀,如此者,雖節節開面,不過三四等格。
必有成座特達之星,開大面而出低脈,前後間星,主于其間(雪樵子曰:問星有二:星無變化要間斷,有變化要間出,間斷者尋常,星辰亦可。
間出者,須如鶴立雞群,一見令人刮目),大小收放,相間而來,送從之山亦起,星峰擁護,方為三等格。
中富中貴,翰宛科甲之地。
若有開肩展翅,列屏列帳,成座尊嚴,占地步廣闊之大星,主于其間行度處,大者極大,小者極小,收處極收,放處極放,如祖孫父子相間而來,送從之山疊起星峰衛護,有聚E行E坐E之氣象者,方為一三等格。
凡聖賢仙佛,後妃王侯将相,大富大貴之地規模大抵如是,故辨地之大小,隻在星辰極尊不極尊,地步極廣不極廣,肩臂停勻别之。
又有近省城之随龍穴,與出洋之大旺龍,枝枝結果,節節開花,但分得大龍二三節,或隻得貼身一挂,護從多而面大者,大富貴。
護從少而面小者次之。
倘山體小巧細嫩,不能複開大面,而得砂水真向者多,即與大面等。
蓋後面原是一二等龍身,來自數百十裡之遠,帳峽多而脫卸淨,一節勝彼百節,故龍不必長,一尺勝彼百尺,故面不嫌小。
枝幹 龍以枝幹名者,以木喻也,木自根達于巅曰:幹。
旁出曰:枝。
幹複分者為小幹,枝複分者為小枝。
大枝即枝中幹,小枝即枝中枝,故有大幹小幹,大枝小枝之别。
古人定枝幹法有四:有以水源長短定者,如大江大河,夾送龍身者為幹龍;小溪小澗,夾送者為枝龍,或一邊大水,一邊匝水,或一邊小水,一邊大水,夾送者亦為枝龍。
有以雲霧定者,如高峰大嶂,其巅常有雲霧者,為幹龍,低小而無雲霧者,為枝龍。
有以星峰有無定者,如渾厚博大,不起星峰者,為幹龍,秀嶺頓跌星峰多者為枝龍。
有以峽中人迹多少定者,如幹龍數千裡而來,斷處多系省郡通衢,峽中人迹繁多,枝龍數裡一斷,斷處為鄉村小徑,人迹稀少是也。
予定枝幹亦有二法:一以峽中所到兩邊大界水定之,大幹龍峽中所到大界水,必數百裡而來,小幹龍數十裡,小枝則裡許而已。
又以太祖分龍處細審落脈,正幹必縱橫自如,不顧他人,旁枝必環抱護從,面面相向。
枝幹之分,二法亦可盡之矣。
然枝幹不可以長短論,有枝長而幹反短者,蓋幹龍每從腰落,而旁龍前奔數十裡,以作護衛,若不以地步廣狹,開面多寡大小辨之,何以别其重輕,分其主從乎。
但幹龍結穴,有脫嫩而結,亦有不脫嫩而結,其正副嫡支,又混于衆枝之中,似難分别,惟以節節開面,縱橫收放自如,護從環向多者,為正幹龍,分枝挂枝,亦看大小不同,仍以護從多、地步廣者為優。
又如分枝正落共一龍身,欲識其輕重,亦以此法定之。
老嫩 龍身老嫩,以木喻最肖,蓋高山窮谷之中,萬山于此起祖,衆水于此發源,龍椽者而不結地,如木之根本處無花無果也,迨其行行漸遠,至半洋半谷之間,一邊大水尚行,一邊小水已合,龍身漸嫩,而地亦漸結,如木之分枝處,漸有花果也,其分枝有老嫩不同,輕重不一,隻以開面大小,地步廣狹衡之。
迨行愈行愈遠,至大河大江大湖大海之際,萬水于此同歸,正龍于此大盡,其将盡未盡之間,乃龍最嫩極旺處,結作多而力量大,如木之正幹正枝,花果極盛也。
蓋老山起祖開面方始,未始脫卸,水初發源,少有會合,即有分出嫩枝,力量微薄,及行至半腰,開面漸多,脫卸漸淨,有小水可收,漸能結地。
若大龍将盡未盡之間,曆數百十之帳峽,經千百十之開面,脫卸極淨,諸水皆聚,各開好面結地,所謂枝枝結果,節節開花也。
但結地處仍以砂水多者為勝,是以山谷之間,必有數十裡來龍數十節開面,台屏帳蓋,纏護多而地步廣者,方結大地。
若大龍将盡未盡之處,隻有裡許,龍身數節開面,或一二節開面,有一二座台屏蓋帳者,亦成大地,是一節勝彼百節,小面勝彼大面,一股纏山,勝彼數重關鎖,小山砥柱中流,勝彼數重大山,塞居水口也。
至于枝龍出洋盡處,與幹龍結正穴後之餘氣,雖與山谷間之例有别,若本身不開面出脈,而無穴情者,不可以為脫卸已盡,寸寸是玉而插之。
然山谷龍身,節節開面,跌斷多者,亦曰:嫩。
出洋星體不開面,或偶有開面而無跌斷者,亦曰:老(平洋特起高大粗蠢,出開面而無出脈者,系他山用神,如北辰洋門之類是也)。
故山谷亦有大貴地,出洋盡多下賤龍也。
有等大龍行度,倏變為低小星辰,開面而起伏,而出嫩枝,不數裡忽變為高大粗蠢,不開面起伏,而成老山,及至數十裡,又變為老嫩,嫩又變為老者,總之,老處分結少,嫩處分結多,老處分結,非數十節不能成地,嫩處分結,數節便成良地。
内外 龍有盤旋之勢,即有内外之分,既有内外之分,即有輕重之别(内外者,局内局外也,假如一枝大龍結穴,兩邊必有帳作包裹,在帳内結者,為局内。
在帳外結者,為局外,局内結者力重,局外結者力輕)。
如大龍左旋,則左為外,而右為内,兩邊分結地,必左少而右多,左輕而右重,大龍右旋,則右為外,而左為内,兩邊分結之地,必右少而左多,右輕而左重(此内外就盤旋之勢言之,左旋者,以右為内。
右旋者以左為内,言其勢之所抱向者,為内也)。
蓋外邊如背,逼近大江大河,水浩瀚而風吹散,山亦多祖,内邊如面包,含小原小坂,水細小而氣聚風藏,山亦多嫩,故内邊略挂一枝,勝外邊特發數節,外邊數十節龍身不及内邊數節之力,内邊即傍門借戶,略有包裹便結,外邊非自立門戶,數重環抱不可,外邊惟恐見大水,隻見一線無妨,枝龍不納幹水故也。
内邊惟恐不見大水,任是洋朝愈妙,自家血脈故也。
如杭城之南山右旋者也,江幹為外,西湖為内,孤山左旋者也。
古蕩為外,西湖為内,傍西湖結地者,不止數百處,傍江幹古蕩結地者,不過幾處而已,内邊大富貴地,不可枚舉,皆是傍借門戶,見西湖者,僅多邊,惟江丈昭祖地,在眠牛山下者,果為大地,乃自立門戶,不見江水,其龍亦自有帳峽特出數節方成。
西湖大地,但得一節而結穴者盡多,此内外輕重之徵也。
開帳 廖氏曰:大凡開帳要中出,角落未為吉,左出為輕右更輕,輕重此中分。
又曰:十字帳為上,丁字帳為次之。
金水帳為上,水星帳次之(十字帳,穿心中出,丁字帳,直來轉橫,亦中心出脈開肩明顯者,為金水,模糊者為水星)。
蔡氏曰:“開帳穿心,如人之有肩,如弓之有F,闊者數十裡,或六七裡,狹者一二裡,或一望之遠最大,龍身分布一二百裡,凡此方為正穿心(後龍撞背而來,中心出脈,即十字穿心帳)”。
三五丈間,不足為正穿心,不過中心正出之龍,三五十丈者,隻謂之小穿心,餘止蜈蚣節而已,所謂正
蓋未分龍之前,雖有許多節數,衆龍共之,本山隻分其壯氣,不得認為已之特起,故曰:“挂祖分受,發福不久”。
又如龍身長者,雖有許多節數,若不特起高大星辰,但低小牽連,兄弟相若而來,兩邊護從少者,不得跨龍長而祖多也,如此者,雖有開面,不過四五等格。
又如雖有特起高大星辰,若不跌斷成勢,對看似成星體,橫看牽長一條,亦不得誇祖宗之高大。
若此者面必不大,從必不多,亦不出四五等格。
又如雖有頓跌星辰,若不能特起特降,開面成座,枝腳橫鋪廣遠,但伯仲相若,形如鋸齒之齊,枝腳短縮而不揚者,亦不得誇星峰之秀,如此者,雖節節開面,不過三四等格。
必有成座特達之星,開大面而出低脈,前後間星,主于其間(雪樵子曰:問星有二:星無變化要間斷,有變化要間出,間斷者尋常,星辰亦可。
間出者,須如鶴立雞群,一見令人刮目),大小收放,相間而來,送從之山亦起,星峰擁護,方為三等格。
中富中貴,翰宛科甲之地。
若有開肩展翅,列屏列帳,成座尊嚴,占地步廣闊之大星,主于其間行度處,大者極大,小者極小,收處極收,放處極放,如祖孫父子相間而來,送從之山疊起星峰衛護,有聚E行E坐E之氣象者,方為一三等格。
凡聖賢仙佛,後妃王侯将相,大富大貴之地規模大抵如是,故辨地之大小,隻在星辰極尊不極尊,地步極廣不極廣,肩臂停勻别之。
又有近省城之随龍穴,與出洋之大旺龍,枝枝結果,節節開花,但分得大龍二三節,或隻得貼身一挂,護從多而面大者,大富貴。
護從少而面小者次之。
倘山體小巧細嫩,不能複開大面,而得砂水真向者多,即與大面等。
蓋後面原是一二等龍身,來自數百十裡之遠,帳峽多而脫卸淨,一節勝彼百節,故龍不必長,一尺勝彼百尺,故面不嫌小。
枝幹 龍以枝幹名者,以木喻也,木自根達于巅曰:幹。
旁出曰:枝。
幹複分者為小幹,枝複分者為小枝。
大枝即枝中幹,小枝即枝中枝,故有大幹小幹,大枝小枝之别。
古人定枝幹法有四:有以水源長短定者,如大江大河,夾送龍身者為幹龍;小溪小澗,夾送者為枝龍,或一邊大水,一邊匝水,或一邊小水,一邊大水,夾送者亦為枝龍。
有以雲霧定者,如高峰大嶂,其巅常有雲霧者,為幹龍,低小而無雲霧者,為枝龍。
有以星峰有無定者,如渾厚博大,不起星峰者,為幹龍,秀嶺頓跌星峰多者為枝龍。
有以峽中人迹多少定者,如幹龍數千裡而來,斷處多系省郡通衢,峽中人迹繁多,枝龍數裡一斷,斷處為鄉村小徑,人迹稀少是也。
予定枝幹亦有二法:一以峽中所到兩邊大界水定之,大幹龍峽中所到大界水,必數百裡而來,小幹龍數十裡,小枝則裡許而已。
又以太祖分龍處細審落脈,正幹必縱橫自如,不顧他人,旁枝必環抱護從,面面相向。
枝幹之分,二法亦可盡之矣。
然枝幹不可以長短論,有枝長而幹反短者,蓋幹龍每從腰落,而旁龍前奔數十裡,以作護衛,若不以地步廣狹,開面多寡大小辨之,何以别其重輕,分其主從乎。
但幹龍結穴,有脫嫩而結,亦有不脫嫩而結,其正副嫡支,又混于衆枝之中,似難分别,惟以節節開面,縱橫收放自如,護從環向多者,為正幹龍,分枝挂枝,亦看大小不同,仍以護從多、地步廣者為優。
又如分枝正落共一龍身,欲識其輕重,亦以此法定之。
老嫩 龍身老嫩,以木喻最肖,蓋高山窮谷之中,萬山于此起祖,衆水于此發源,龍椽者而不結地,如木之根本處無花無果也,迨其行行漸遠,至半洋半谷之間,一邊大水尚行,一邊小水已合,龍身漸嫩,而地亦漸結,如木之分枝處,漸有花果也,其分枝有老嫩不同,輕重不一,隻以開面大小,地步廣狹衡之。
迨行愈行愈遠,至大河大江大湖大海之際,萬水于此同歸,正龍于此大盡,其将盡未盡之間,乃龍最嫩極旺處,結作多而力量大,如木之正幹正枝,花果極盛也。
蓋老山起祖開面方始,未始脫卸,水初發源,少有會合,即有分出嫩枝,力量微薄,及行至半腰,開面漸多,脫卸漸淨,有小水可收,漸能結地。
若大龍将盡未盡之間,曆數百十之帳峽,經千百十之開面,脫卸極淨,諸水皆聚,各開好面結地,所謂枝枝結果,節節開花也。
但結地處仍以砂水多者為勝,是以山谷之間,必有數十裡來龍數十節開面,台屏帳蓋,纏護多而地步廣者,方結大地。
若大龍将盡未盡之處,隻有裡許,龍身數節開面,或一二節開面,有一二座台屏蓋帳者,亦成大地,是一節勝彼百節,小面勝彼大面,一股纏山,勝彼數重關鎖,小山砥柱中流,勝彼數重大山,塞居水口也。
至于枝龍出洋盡處,與幹龍結正穴後之餘氣,雖與山谷間之例有别,若本身不開面出脈,而無穴情者,不可以為脫卸已盡,寸寸是玉而插之。
然山谷龍身,節節開面,跌斷多者,亦曰:嫩。
出洋星體不開面,或偶有開面而無跌斷者,亦曰:老(平洋特起高大粗蠢,出開面而無出脈者,系他山用神,如北辰洋門之類是也)。
故山谷亦有大貴地,出洋盡多下賤龍也。
有等大龍行度,倏變為低小星辰,開面而起伏,而出嫩枝,不數裡忽變為高大粗蠢,不開面起伏,而成老山,及至數十裡,又變為老嫩,嫩又變為老者,總之,老處分結少,嫩處分結多,老處分結,非數十節不能成地,嫩處分結,數節便成良地。
内外 龍有盤旋之勢,即有内外之分,既有内外之分,即有輕重之别(内外者,局内局外也,假如一枝大龍結穴,兩邊必有帳作包裹,在帳内結者,為局内。
在帳外結者,為局外,局内結者力重,局外結者力輕)。
如大龍左旋,則左為外,而右為内,兩邊分結地,必左少而右多,左輕而右重,大龍右旋,則右為外,而左為内,兩邊分結之地,必右少而左多,右輕而左重(此内外就盤旋之勢言之,左旋者,以右為内。
右旋者以左為内,言其勢之所抱向者,為内也)。
蓋外邊如背,逼近大江大河,水浩瀚而風吹散,山亦多祖,内邊如面包,含小原小坂,水細小而氣聚風藏,山亦多嫩,故内邊略挂一枝,勝外邊特發數節,外邊數十節龍身不及内邊數節之力,内邊即傍門借戶,略有包裹便結,外邊非自立門戶,數重環抱不可,外邊惟恐見大水,隻見一線無妨,枝龍不納幹水故也。
内邊惟恐不見大水,任是洋朝愈妙,自家血脈故也。
如杭城之南山右旋者也,江幹為外,西湖為内,孤山左旋者也。
古蕩為外,西湖為内,傍西湖結地者,不止數百處,傍江幹古蕩結地者,不過幾處而已,内邊大富貴地,不可枚舉,皆是傍借門戶,見西湖者,僅多邊,惟江丈昭祖地,在眠牛山下者,果為大地,乃自立門戶,不見江水,其龍亦自有帳峽特出數節方成。
西湖大地,但得一節而結穴者盡多,此内外輕重之徵也。
開帳 廖氏曰:大凡開帳要中出,角落未為吉,左出為輕右更輕,輕重此中分。
又曰:十字帳為上,丁字帳為次之。
金水帳為上,水星帳次之(十字帳,穿心中出,丁字帳,直來轉橫,亦中心出脈開肩明顯者,為金水,模糊者為水星)。
蔡氏曰:“開帳穿心,如人之有肩,如弓之有F,闊者數十裡,或六七裡,狹者一二裡,或一望之遠最大,龍身分布一二百裡,凡此方為正穿心(後龍撞背而來,中心出脈,即十字穿心帳)”。
三五丈間,不足為正穿心,不過中心正出之龍,三五十丈者,隻謂之小穿心,餘止蜈蚣節而已,所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