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太祖
經雲:“隻要源頭來得好,起家須是好公婆”。
故論祖宗者,必以出身之太祖始,天幹龍,太祖在數千裡之遠,特起名山跨州連郡,高大插天,萬派之山,皆祖于此,所謂權星是也(權星,大抵多是土金之體,蓋惟土金方能綿直,若水木火星體,流動卓立,而分形多作近祖)。
凡一省一郡,各有權星,仙佛王侯卿相之地,必本于此。
小幹龍太祖在數百裡之遠,亦必特達高壓衆山,或成龍樓寶鸾、瓊閣諸形。
所謂尊星是也。
正幹正結之地,必本于此。
枝龍太祖,即大幹龍之分枝,亦有遠至數百裡數十裡者,貴分台屏帳蓋。
其次大面星辰,再次小面星體。
所謂雄星是也。
太祖雖遠近不同,均須開極大之勢。
大八字、大護帶亦多行度處,辭樓不作降勢,或但有牽連之形,兩邊護從岡阜少者,為旁龍賤格(此在太祖分龍處辨其優劣)。
缪仲淳曰:“山分八面,出各有枝,勢之所向,其結必多”。
又曰:“衆皆趨跄,我獨張揚”。
皆辨貴賤正旁之捷訣。
蓋出身處關系最緊,前途雖遠,莫不預定于斯。
管氏曰:“遠奪天地蹤迹,已形于此”,出脈正指此也(此篇因太祖而兼及分龍)。
分龍 分龍即出身處(分龍者,太祖山之出脈,前去龍身自此分出也),楊公謂之源派,定祖宗,窮本源,察長短,辨真假,審力量,莫不于分龍處觀之(分龍與分枝不同,分枝者,從大小幹分出也)。
未分龍以前,雖有高峰大嶽,乃衆山之祖,本山太祖,必以分龍處為是,故以之定祖宗。
未分龍以前,雖有千溪萬壑,乃衆水之流,本山水源,必以出身處旁分兩水,夾送龍身,漸以成大會于局内,與外明堂者為是,故以之窮水源。
未分龍之前,雖有千裡之龍,乃衆山所共,無與本山之短長,必以分龍處來曆千裡,便知有千裡之龍,故以之察長短。
未分龍之前雖有至貴之龍,無關本山之真假,必以分龍處開面出脈者,為真龍。
否則是假,故以之辨真假。
未分龍以前,有至美之龍,如祖父富貴,可以福庇子孫,然必分龍處星辰開面,肖其祖父,方承其蔭。
若開面不美,祖宗雖美,意必他屬,縱有結作,小地而已。
又如未分龍以前,有至粗之龍,如祖宗貧賤,不免贻累後裔。
若分龍開面星辰,仍顯祖宗之粗蠢者,方可限之。
如變粗出嫩,前去定結美地,故以之審力量。
是以分龍處要開好面之大星辰,子微曰:“分龍要起大星辰,其位最尊,不起星辰氣不生,要蟬翼護帶”。
董德彰雲:“出身處有蟬翼護帶,前去必結大地,要線脈行鵝頂,而不顧人”。
蔡氏曰:出身處線脈鵝頂,方見來曆之真(線脈者,出脈細軟,鵝頂者,山頭如鵝頂之突出,線脈于頂下胸腹間也),要翔舞自如。
楊氏曰:“真龍屈典不朝人,挺然直出勢最尊”,要有屏帳。
蔔氏曰:“出身處列帳,要蜂巒成座”。
子微曰:“龍無星曜低低去,此是賤龍出身處”。
要盤旋曲折。
又曰:“龍行身直不回翔,此是死龍多不祥”。
故龍之貴賤生死,隻在分龍出身處定之,出身美而到頭不美,必有閃結,到頭乃其僞氣。
出身不美而到頭美者,必是小結,不悠久也。
中出偏出 山龍中出偏出,凡開帳落脈高大星辰,皆富并論,惟太祖出身處為最重,此面中出者,前途所出皆中,即行度處,偶有偏閃,其大勢自然不離于中,力量自重。
此面偏出者,前途所出皆偏,即行度處,間有中出,其大勢自然不離于偏,力量亦輕,其所以偏出者,氣禀之有厚薄也。
禀氣厚者,正而不偏,或先正而後偏,其力輕重可知。
禀氣薄者,偏而不正,即間有正出,或偏重而正輕,或偏真而正僞,其間不可不辨,今人薄偏喜正,大都不顧其僞重輕,曷不以中出偏出之間,視其開面之有無,衡其優劣。
應星 應星者,太祖前之再起星辰,以證應其所受之真假貴賤也。
蓋太祖尚是分派衆共之龍,惟應星是穴山獨受,無應星,太祖雖美,其注意不在此,有應星不開面亦假,粗而不文秀者,不貴。
高大與太祖并峙,尊卑失序,須略小乃穎異。
合尖方圓三吉之體,開面端莊,方足證其所受之真貴。
楊公曰:“看他辭樓并下殿,出帳聳起成何形,應星生處别生名,此是分枝劈脈證”(樓殿喻太祖山高大,辭樓與玉者,應星也)。
吳氏曰:“尋地先須認祖宗,更于離祖察形蹤,辭樓下殿峰巒秀,須識前途異氣鐘”,皆指應星言也(二詩前一首言應星辭樓下殿合尖方圓吉體者,可證龍身之貴,後一首言應星特起特降峰巒秀美者,可證前途結地之大)。
辭樓者,如臣辭君,客辭主。
下殿者,自殿頂而下至二簷三簷,直到階陛也。
辭與下者,即特起特降之謂,然必先下而複辭,不特地而降,緩緩牽連而降者,不得謂下殿,必須自山頂下至山麓,方成特降之勢,不特地而起,緩緩牽連而起者不得為辭樓,必須離祖數裡,頓起大星辰,雖不可與太祖相并,亦須成座尊嚴,作置地步,堪為次祖,如此龍方有勢,前去必成大地,行度之間,亦須特降特起,有一二座峰巒聳撥者,方是貴龍樓殿,惟幹龍有之,枝龍即無,然自陟降之勢,亦宜如是,若牽連而斷不成斷,起不成起,起即不起,斷不即斷,所結必小。
祖宗遠近 經雲:“祖宗積累有根,其子孫終須與人别”。
所謂積累者,非徒一太祖一少祖也,少祖以上,其間低小星辰,可以無論。
凡有高大出衆星體,不論多寡,均為遠祖遠宗,以曆代積累根基甚厚,故子孫發達亦長。
祖宗節數多者,力大而久,節數少者,福微而短。
幹龍長而祖宗多,枝龍短而祖宗少。
分挂枝龍,無特起之少祖,況遠宗乎。
凡遠祖遠宗開面地步,與太祖同論,但太祖如開創者,所開最大,開面不美,地步不廣,便非貴龍,開面地步俱無,即是砂體,遠祖遠宗,如守成者,關系少輕,面小星粗,無傷大體,惟近祖近宗,星辰醜惡,開面全無,出脈如急牽線、覆鵝毛者,雖遠宗甚美,亦不能裕發,後行至此節,不免災兇。
若聞開面星辰,勝于太祖太宗,行至于此節,必緻富貴。
故遠祖遠宗,雖關休咎,而近祖近宗,更系禍福也。
少祖 将入局數節,特起大星辰為少祖,廖氏謂之主星(高壓衆山者,堪為方之主),比祖遠宗關系猶緊。
入式歌雲:“若是山家結穴龍,定起主星峰,主星大小合龍格,造化便可測”。
言結穴之龍,得特起少祖作主星,合龍格也。
上格應大富貴,中格次之,下格又次之,賤格小康,兇格應兇禍。
台屏帳蓋成座大星,纏護疊疊,上格也。
開面尊嚴,星成大座,纏護不缺,中格也。
開面端莊,星成小座,龍不孤單,下格也,牽牽連連,前後相等,無特起特斷之星辰,賤格也。
雖有特起星辰,粗蠢醜惡,兇格也。
星辰高聳而不秀麗,不開好面,亦兇格也。
不入格之少祖,可以無論,成格之少祖,在穴後二三節間,其力重大,若離祖太遠,則無力,結作尋常,得穴後一二節間,再上起開面好星辰,方能融結大地,入式歌雲:“二三節後合星辰,福力實非輕,節數遠時福力少,再起主星妙”,語雲:“穴坐主星,高尚出貴”,即此意也。
龍格 (上篇耑論少祖貴賤,此篇統論龍身以定優劣) 今人見元武後一節之頂,以父母名之,二節之頂以少祖名之,後龍許多節數,俱以遠祖遠宗名之,并不論分龍長短,星辰吉兇,漫謂之祖宗,無怪大小不明,禍福莫辨也,必須察分龍之長短,方可定祖宗之多寡,觀星辰之吉兇,乃可推後代之應驗。
如龍身
故論祖宗者,必以出身之太祖始,天幹龍,太祖在數千裡之遠,特起名山跨州連郡,高大插天,萬派之山,皆祖于此,所謂權星是也(權星,大抵多是土金之體,蓋惟土金方能綿直,若水木火星體,流動卓立,而分形多作近祖)。
凡一省一郡,各有權星,仙佛王侯卿相之地,必本于此。
小幹龍太祖在數百裡之遠,亦必特達高壓衆山,或成龍樓寶鸾、瓊閣諸形。
所謂尊星是也。
正幹正結之地,必本于此。
枝龍太祖,即大幹龍之分枝,亦有遠至數百裡數十裡者,貴分台屏帳蓋。
其次大面星辰,再次小面星體。
所謂雄星是也。
太祖雖遠近不同,均須開極大之勢。
大八字、大護帶亦多行度處,辭樓不作降勢,或但有牽連之形,兩邊護從岡阜少者,為旁龍賤格(此在太祖分龍處辨其優劣)。
缪仲淳曰:“山分八面,出各有枝,勢之所向,其結必多”。
又曰:“衆皆趨跄,我獨張揚”。
皆辨貴賤正旁之捷訣。
蓋出身處關系最緊,前途雖遠,莫不預定于斯。
管氏曰:“遠奪天地蹤迹,已形于此”,出脈正指此也(此篇因太祖而兼及分龍)。
分龍 分龍即出身處(分龍者,太祖山之出脈,前去龍身自此分出也),楊公謂之源派,定祖宗,窮本源,察長短,辨真假,審力量,莫不于分龍處觀之(分龍與分枝不同,分枝者,從大小幹分出也)。
未分龍以前,雖有高峰大嶽,乃衆山之祖,本山太祖,必以分龍處為是,故以之定祖宗。
未分龍以前,雖有千溪萬壑,乃衆水之流,本山水源,必以出身處旁分兩水,夾送龍身,漸以成大會于局内,與外明堂者為是,故以之窮水源。
未分龍之前,雖有千裡之龍,乃衆山所共,無與本山之短長,必以分龍處來曆千裡,便知有千裡之龍,故以之察長短。
未分龍之前雖有至貴之龍,無關本山之真假,必以分龍處開面出脈者,為真龍。
否則是假,故以之辨真假。
未分龍以前,有至美之龍,如祖父富貴,可以福庇子孫,然必分龍處星辰開面,肖其祖父,方承其蔭。
若開面不美,祖宗雖美,意必他屬,縱有結作,小地而已。
又如未分龍以前,有至粗之龍,如祖宗貧賤,不免贻累後裔。
若分龍開面星辰,仍顯祖宗之粗蠢者,方可限之。
如變粗出嫩,前去定結美地,故以之審力量。
是以分龍處要開好面之大星辰,子微曰:“分龍要起大星辰,其位最尊,不起星辰氣不生,要蟬翼護帶”。
董德彰雲:“出身處有蟬翼護帶,前去必結大地,要線脈行鵝頂,而不顧人”。
蔡氏曰:出身處線脈鵝頂,方見來曆之真(線脈者,出脈細軟,鵝頂者,山頭如鵝頂之突出,線脈于頂下胸腹間也),要翔舞自如。
楊氏曰:“真龍屈典不朝人,挺然直出勢最尊”,要有屏帳。
蔔氏曰:“出身處列帳,要蜂巒成座”。
子微曰:“龍無星曜低低去,此是賤龍出身處”。
要盤旋曲折。
又曰:“龍行身直不回翔,此是死龍多不祥”。
故龍之貴賤生死,隻在分龍出身處定之,出身美而到頭不美,必有閃結,到頭乃其僞氣。
出身不美而到頭美者,必是小結,不悠久也。
中出偏出 山龍中出偏出,凡開帳落脈高大星辰,皆富并論,惟太祖出身處為最重,此面中出者,前途所出皆中,即行度處,偶有偏閃,其大勢自然不離于中,力量自重。
此面偏出者,前途所出皆偏,即行度處,間有中出,其大勢自然不離于偏,力量亦輕,其所以偏出者,氣禀之有厚薄也。
禀氣厚者,正而不偏,或先正而後偏,其力輕重可知。
禀氣薄者,偏而不正,即間有正出,或偏重而正輕,或偏真而正僞,其間不可不辨,今人薄偏喜正,大都不顧其僞重輕,曷不以中出偏出之間,視其開面之有無,衡其優劣。
應星 應星者,太祖前之再起星辰,以證應其所受之真假貴賤也。
蓋太祖尚是分派衆共之龍,惟應星是穴山獨受,無應星,太祖雖美,其注意不在此,有應星不開面亦假,粗而不文秀者,不貴。
高大與太祖并峙,尊卑失序,須略小乃穎異。
合尖方圓三吉之體,開面端莊,方足證其所受之真貴。
楊公曰:“看他辭樓并下殿,出帳聳起成何形,應星生處别生名,此是分枝劈脈證”(樓殿喻太祖山高大,辭樓與玉者,應星也)。
吳氏曰:“尋地先須認祖宗,更于離祖察形蹤,辭樓下殿峰巒秀,須識前途異氣鐘”,皆指應星言也(二詩前一首言應星辭樓下殿合尖方圓吉體者,可證龍身之貴,後一首言應星特起特降峰巒秀美者,可證前途結地之大)。
辭樓者,如臣辭君,客辭主。
下殿者,自殿頂而下至二簷三簷,直到階陛也。
辭與下者,即特起特降之謂,然必先下而複辭,不特地而降,緩緩牽連而降者,不得謂下殿,必須自山頂下至山麓,方成特降之勢,不特地而起,緩緩牽連而起者不得為辭樓,必須離祖數裡,頓起大星辰,雖不可與太祖相并,亦須成座尊嚴,作置地步,堪為次祖,如此龍方有勢,前去必成大地,行度之間,亦須特降特起,有一二座峰巒聳撥者,方是貴龍樓殿,惟幹龍有之,枝龍即無,然自陟降之勢,亦宜如是,若牽連而斷不成斷,起不成起,起即不起,斷不即斷,所結必小。
祖宗遠近 經雲:“祖宗積累有根,其子孫終須與人别”。
所謂積累者,非徒一太祖一少祖也,少祖以上,其間低小星辰,可以無論。
凡有高大出衆星體,不論多寡,均為遠祖遠宗,以曆代積累根基甚厚,故子孫發達亦長。
祖宗節數多者,力大而久,節數少者,福微而短。
幹龍長而祖宗多,枝龍短而祖宗少。
分挂枝龍,無特起之少祖,況遠宗乎。
凡遠祖遠宗開面地步,與太祖同論,但太祖如開創者,所開最大,開面不美,地步不廣,便非貴龍,開面地步俱無,即是砂體,遠祖遠宗,如守成者,關系少輕,面小星粗,無傷大體,惟近祖近宗,星辰醜惡,開面全無,出脈如急牽線、覆鵝毛者,雖遠宗甚美,亦不能裕發,後行至此節,不免災兇。
若聞開面星辰,勝于太祖太宗,行至于此節,必緻富貴。
故遠祖遠宗,雖關休咎,而近祖近宗,更系禍福也。
少祖 将入局數節,特起大星辰為少祖,廖氏謂之主星(高壓衆山者,堪為方之主),比祖遠宗關系猶緊。
入式歌雲:“若是山家結穴龍,定起主星峰,主星大小合龍格,造化便可測”。
言結穴之龍,得特起少祖作主星,合龍格也。
上格應大富貴,中格次之,下格又次之,賤格小康,兇格應兇禍。
台屏帳蓋成座大星,纏護疊疊,上格也。
開面尊嚴,星成大座,纏護不缺,中格也。
開面端莊,星成小座,龍不孤單,下格也,牽牽連連,前後相等,無特起特斷之星辰,賤格也。
雖有特起星辰,粗蠢醜惡,兇格也。
星辰高聳而不秀麗,不開好面,亦兇格也。
不入格之少祖,可以無論,成格之少祖,在穴後二三節間,其力重大,若離祖太遠,則無力,結作尋常,得穴後一二節間,再上起開面好星辰,方能融結大地,入式歌雲:“二三節後合星辰,福力實非輕,節數遠時福力少,再起主星妙”,語雲:“穴坐主星,高尚出貴”,即此意也。
龍格 (上篇耑論少祖貴賤,此篇統論龍身以定優劣) 今人見元武後一節之頂,以父母名之,二節之頂以少祖名之,後龍許多節數,俱以遠祖遠宗名之,并不論分龍長短,星辰吉兇,漫謂之祖宗,無怪大小不明,禍福莫辨也,必須察分龍之長短,方可定祖宗之多寡,觀星辰之吉兇,乃可推後代之應驗。
如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