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集上
關燈
小
中
大
調和真息透三關。
題馬谷觀音閣 馬谷來時正暮秋,一溪雲水好程頭。
衆人不解予心樂,飯罷從容獨上樓。
儒士郭公以詩求安樂法 浩然一點要方圓,直養無私滿大千。
變化往來三界外,何愁耳順不延年。
登前高山 地角天涯在目前,前高堪作畫圖傳。
有人來問予名字,無數松間一散仙。
前高山得平逼衆官請書遂寄 新得前高代崞西,松岩密茂數難知。
幼時常慕山中樂,老也閑居正合宜。
身退三絕寄燕山同道 心退應當即有年,而今身退兩俱全。
玄玄妙妙忘談論,淨淨清清合自然。
又 承教行緣數十年,燕山宮觀稍周全。
終南再舉皆天意,恰正歸來事了然。
又 學道随師三十年,功虧尚自未能全。
風波世路經千險,誰解心頭隻坦然。
示衆 松風入耳昏沉少,世事經心濁亂多。
幸遇洞天清絕處,勸君休縱睡魂魔。
又 莫問修行淺與深,道人影子道人心。
既知道理分明處,可惜輕狂廢寸陰。
寄平遙縣馬會首 馬公向老認前頭,識破人間便好休。
且向太平尋久計,閑人相伴度春秋。
長春宮伺抱策馬於前高山下,為雪阻,故賦一絕以寄耳。
湛湛清虛不立言,報人氣象應無偏。
迢迢千裡來相訪,雪擁山門馬不前。
前高山連日霄戲題 雪霧蒙蒙不暫休,青松綠桧也添愁。
更因書疏東來急,一夜青山盡白頭。
沁城龜山遊憩得三絕 銅川已見可開顔,阖郡民蘇山水間。
更有清高堪賞處,興來閑步上龜山。
又 上得龜山四望明,世間觀透快人情。
我今幸遇清涼地,唯願諸方早太平。
又 每到龜山照四方,四方何處不窮荒。
從今覺徹人間世,酷暑來時心也涼。
閑中 體性玄虛感處通,還能應感便玲珑。
玲珑養就無中妙,妙體真空空不空。
又 修真要解祖和宗,宗祖時時顯聖功。
借問祖宗在何處,能言能語性玲珑。
又 默地悟時識祖宗,丘劉譚馬好家風。
門中志士聽予勸,弩力勤修要始終。
丁酉歲中秋沁城寄燕山道衆 燕山已别恰三秋,萬丈風波到岸頭。
更謝衆真憐我老。
銅川米麥勝他州。
因看子瞻壁間錄,偶得-絕 道人兀兀三杯酒,禅客昏昏一覺眠。
似是似非誰可辯,勸君休聽俗家言。
贈馬會首 逢人未話形容老,見者先雲道德高。
虛室隻宜常自在,灰心莫挂一絲毫。
重午日别平遙縣李酒使 寂靜身雲任往來,從教世俗有心猜。
時當重午離仙院,滿檻葵花不見開。
答大名府請,在路染疾不赴 昔日曾聞師受魔,而今傳付老清和。
前頭無限真遊境,不許功虧得見他。
贈牛仙 學道須憑識見高,遇魔不退轉堅牢。
若能悟得無生滅,免向人間更一遭。
濰陽住時,有清逸庵,數與閑上尋閑三十年。
後領衆興緣,至今七十,卻返本矣。
昔在濰陽三十年,今年七十罷玄談。
靜中記得真閑處,卻似當初清逸庵。
道人劉志希獻雕木七真小像 一點靈光用處真,精窮衆妙自通神。
還能更悟元初妙,刻出從來無相身。
五華山道院 五華真本是林泉,萬木峥嵘接水源。
試問往來遊曆者,山庵幾處得周全。
又 五華見者盡開顔,平路行來便是山。
道院清幽仙境界,林泉靜處勝人間。
又 玉蓮池上玉蓮亭,對水臨山眼界清。
走遍人間歸計晚,五華堪可寄餘齡。
遊五華五絕答王子正 從師應诏起濰萊,教在燕山次第開。
昔日煉丹修養處,今朝閑客又重來。
又 青荷柄柄出方池,正阙陶潛金菊籬。
盛夏栽培香漸吐,重陽相待未為遲。
又 五華再變類蓬宮,一片清涼眼界中。
天賜老身閑自在,五華池畔快哉風。
又 何人通得内雲遊,八表縱橫不解憂。
清淨境中無盡藏,問君何處是程頭。
又 絕盡人情見道情,道情仍是強安名。
若人能悟無生妙,越過南華與赤城。
五言律詩 贊清淨經 三能清淨理,知者悟真情。
上德本無我,下愚元好争。
湛然遺所照,應物轉分明。
至妙從何入,直常性自平。
戒不足 有衣能禦寒,有食可充饑。
兩事如虧一,使人心意欹。
還如衣食足,猶自縱貪癡。
忽爾業盈滿,臨危更怨誰。
處順堂中秋作 處順中秋靜,雲朋和氣添。
魔精潛海角,明月出山尖。
萬國同歡賞,千門共喜瞻。
相看終夕坐,都覺性安恬。
礬山先天觀作 先到終有意,雲水已無心。
隐迹唯求遠,埋名恨未深。
秋陽辭益友,春暖訪知音。
為慕西山靜,免教人事侵。
又 守道忘塵累,安居慕德鄰。
坐中無俗客,席上盡高人。
養氣若龜息,煉形如石皴。
為求真實相,認取本來身。
缙山秋陽觀乙酉正月上元木淩降 垂柳千條白,華燈萬盞紅。
上天呈異瑞,厚地顯神工。
碧樹開瓊蕊,青山變老翁。
滿岩諸草木,盡化玉玲珑。
自乙酉六月至丙戌四月八日尚無雨,時在山後龍陽觀,因有是詩。
秋無三寸雨,春有十分風。
冬雪又太薄,夏苗焉得豐。
何曾求己過,都隻罪神功。
我已西關去,猶嗟歲計窮。
與隴西翁相别二十年,識時未及心交,今會話間,乃知其心。
同往西山,故錄之耳。
昔時曾見面,今日又論心。
共約西山去,同登北嶺吟。
逍遙出京市,放曠入山林。
萬疊峰巒遠,前程步步深。
屢有請疏,仍加以真人号。
偶得五言,長歎。
為慕真人行,人因喚我真。
真功若果足,何慮不長春。
學道非虛妄,修真仗實因。
常如七祖志,報應豈虧人。
王禅師病以詩贈之 古道雖能執,今時亦可通。
修真合要妙,康泰自和沖。
法盡身輕舉,丹無體恭癃。
本來圓相現,不許一塵蒙。
題南庵 閑步南庵去,南庵最适情。
門前溪水綠,窗外竹風清。
處險常知足,忘貪總不争。
隻因身自在,一片道心明。
木林老久病過歲,今年辛卯成就下元醮事。
幻身雖久病,道念愈精誠。
黃箓通幽府,赤書達上清。
死魂忻濟度,生命賀圓成。
至道非由廣,如何出死生。
木林老仙去以詩吊之 子已返真去,予今為子來。
知心十載外,同伴二年回。
來後身如夢,歸時火作灰。
死生常理耳,何必苦傷哀。
崞州神清觀,有道判莊公,談玄之次,因贈言激發之耳。
入夜談玄教,神清坐二更。
門中無列子,席下見莊生。
性靜塵難染,心通行易成。
能窮方外義,一片道心明。
五華山喜雨 四月風方息,五華雨有餘。
群生皆喜悅,我亦保安居。
夏種苗将足,秋成事不虛。
往來遊戲樂,時駕小雲輿。
己亥歲四月,陰霧七日,始觀日月之光耳。
四月陽
題馬谷觀音閣 馬谷來時正暮秋,一溪雲水好程頭。
衆人不解予心樂,飯罷從容獨上樓。
儒士郭公以詩求安樂法 浩然一點要方圓,直養無私滿大千。
變化往來三界外,何愁耳順不延年。
登前高山 地角天涯在目前,前高堪作畫圖傳。
有人來問予名字,無數松間一散仙。
前高山得平逼衆官請書遂寄 新得前高代崞西,松岩密茂數難知。
幼時常慕山中樂,老也閑居正合宜。
身退三絕寄燕山同道 心退應當即有年,而今身退兩俱全。
玄玄妙妙忘談論,淨淨清清合自然。
又 承教行緣數十年,燕山宮觀稍周全。
終南再舉皆天意,恰正歸來事了然。
又 學道随師三十年,功虧尚自未能全。
風波世路經千險,誰解心頭隻坦然。
示衆 松風入耳昏沉少,世事經心濁亂多。
幸遇洞天清絕處,勸君休縱睡魂魔。
又 莫問修行淺與深,道人影子道人心。
既知道理分明處,可惜輕狂廢寸陰。
寄平遙縣馬會首 馬公向老認前頭,識破人間便好休。
且向太平尋久計,閑人相伴度春秋。
長春宮伺抱策馬於前高山下,為雪阻,故賦一絕以寄耳。
湛湛清虛不立言,報人氣象應無偏。
迢迢千裡來相訪,雪擁山門馬不前。
前高山連日霄戲題 雪霧蒙蒙不暫休,青松綠桧也添愁。
更因書疏東來急,一夜青山盡白頭。
沁城龜山遊憩得三絕 銅川已見可開顔,阖郡民蘇山水間。
更有清高堪賞處,興來閑步上龜山。
又 上得龜山四望明,世間觀透快人情。
我今幸遇清涼地,唯願諸方早太平。
又 每到龜山照四方,四方何處不窮荒。
從今覺徹人間世,酷暑來時心也涼。
閑中 體性玄虛感處通,還能應感便玲珑。
玲珑養就無中妙,妙體真空空不空。
又 修真要解祖和宗,宗祖時時顯聖功。
借問祖宗在何處,能言能語性玲珑。
又 默地悟時識祖宗,丘劉譚馬好家風。
門中志士聽予勸,弩力勤修要始終。
丁酉歲中秋沁城寄燕山道衆 燕山已别恰三秋,萬丈風波到岸頭。
更謝衆真憐我老。
銅川米麥勝他州。
因看子瞻壁間錄,偶得-絕 道人兀兀三杯酒,禅客昏昏一覺眠。
似是似非誰可辯,勸君休聽俗家言。
贈馬會首 逢人未話形容老,見者先雲道德高。
虛室隻宜常自在,灰心莫挂一絲毫。
重午日别平遙縣李酒使 寂靜身雲任往來,從教世俗有心猜。
時當重午離仙院,滿檻葵花不見開。
答大名府請,在路染疾不赴 昔日曾聞師受魔,而今傳付老清和。
前頭無限真遊境,不許功虧得見他。
贈牛仙 學道須憑識見高,遇魔不退轉堅牢。
若能悟得無生滅,免向人間更一遭。
濰陽住時,有清逸庵,數與閑上尋閑三十年。
後領衆興緣,至今七十,卻返本矣。
昔在濰陽三十年,今年七十罷玄談。
靜中記得真閑處,卻似當初清逸庵。
道人劉志希獻雕木七真小像 一點靈光用處真,精窮衆妙自通神。
還能更悟元初妙,刻出從來無相身。
五華山道院 五華真本是林泉,萬木峥嵘接水源。
試問往來遊曆者,山庵幾處得周全。
又 五華見者盡開顔,平路行來便是山。
道院清幽仙境界,林泉靜處勝人間。
又 玉蓮池上玉蓮亭,對水臨山眼界清。
走遍人間歸計晚,五華堪可寄餘齡。
遊五華五絕答王子正 從師應诏起濰萊,教在燕山次第開。
昔日煉丹修養處,今朝閑客又重來。
又 青荷柄柄出方池,正阙陶潛金菊籬。
盛夏栽培香漸吐,重陽相待未為遲。
又 五華再變類蓬宮,一片清涼眼界中。
天賜老身閑自在,五華池畔快哉風。
又 何人通得内雲遊,八表縱橫不解憂。
清淨境中無盡藏,問君何處是程頭。
又 絕盡人情見道情,道情仍是強安名。
若人能悟無生妙,越過南華與赤城。
五言律詩 贊清淨經 三能清淨理,知者悟真情。
上德本無我,下愚元好争。
湛然遺所照,應物轉分明。
至妙從何入,直常性自平。
戒不足 有衣能禦寒,有食可充饑。
兩事如虧一,使人心意欹。
還如衣食足,猶自縱貪癡。
忽爾業盈滿,臨危更怨誰。
處順堂中秋作 處順中秋靜,雲朋和氣添。
魔精潛海角,明月出山尖。
萬國同歡賞,千門共喜瞻。
相看終夕坐,都覺性安恬。
礬山先天觀作 先到終有意,雲水已無心。
隐迹唯求遠,埋名恨未深。
秋陽辭益友,春暖訪知音。
為慕西山靜,免教人事侵。
又 守道忘塵累,安居慕德鄰。
坐中無俗客,席上盡高人。
養氣若龜息,煉形如石皴。
為求真實相,認取本來身。
缙山秋陽觀乙酉正月上元木淩降 垂柳千條白,華燈萬盞紅。
上天呈異瑞,厚地顯神工。
碧樹開瓊蕊,青山變老翁。
滿岩諸草木,盡化玉玲珑。
自乙酉六月至丙戌四月八日尚無雨,時在山後龍陽觀,因有是詩。
秋無三寸雨,春有十分風。
冬雪又太薄,夏苗焉得豐。
何曾求己過,都隻罪神功。
我已西關去,猶嗟歲計窮。
與隴西翁相别二十年,識時未及心交,今會話間,乃知其心。
同往西山,故錄之耳。
昔時曾見面,今日又論心。
共約西山去,同登北嶺吟。
逍遙出京市,放曠入山林。
萬疊峰巒遠,前程步步深。
屢有請疏,仍加以真人号。
偶得五言,長歎。
為慕真人行,人因喚我真。
真功若果足,何慮不長春。
學道非虛妄,修真仗實因。
常如七祖志,報應豈虧人。
王禅師病以詩贈之 古道雖能執,今時亦可通。
修真合要妙,康泰自和沖。
法盡身輕舉,丹無體恭癃。
本來圓相現,不許一塵蒙。
題南庵 閑步南庵去,南庵最适情。
門前溪水綠,窗外竹風清。
處險常知足,忘貪總不争。
隻因身自在,一片道心明。
木林老久病過歲,今年辛卯成就下元醮事。
幻身雖久病,道念愈精誠。
黃箓通幽府,赤書達上清。
死魂忻濟度,生命賀圓成。
至道非由廣,如何出死生。
木林老仙去以詩吊之 子已返真去,予今為子來。
知心十載外,同伴二年回。
來後身如夢,歸時火作灰。
死生常理耳,何必苦傷哀。
崞州神清觀,有道判莊公,談玄之次,因贈言激發之耳。
入夜談玄教,神清坐二更。
門中無列子,席下見莊生。
性靜塵難染,心通行易成。
能窮方外義,一片道心明。
五華山喜雨 四月風方息,五華雨有餘。
群生皆喜悅,我亦保安居。
夏種苗将足,秋成事不虛。
往來遊戲樂,時駕小雲輿。
己亥歲四月,陰霧七日,始觀日月之光耳。
四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