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水土部

關燈
金 重,鎮心肝,定郁悸 辛平有毒(生金屑,服之殺人。

    昂按:金性至剛重墜,與血肉之體不相宜,故服之緻死,非其性有毒也。

    人被金銀灼者,并不潰爛,無毒可知矣。

    精金粹玉,世之寶器,豈有毒氣哉?)。

    金制木,重鎮怯,故鎮心肝,安魂魄(雖雲重墜,亦借其寶氣也。

    古方有紅雪、紫雪,皆并金銀煮汁,亦假其氣耳)。

    治驚痫風熱,肝膽之病(肝經風熱,則為驚痫失志,魂魄飛揚。

    肝屬木而畏金,與心為子母之髒,故其病同源一治)。

    丸散用箔為衣,煎劑加入藥煮。

    畏鉛、水銀(遇鉛則碎,五金皆畏水銀)。

     銀 功用略同。

     銅綠 即銅青 宣,去風痰 酸平微毒。

    治風爛淚眼,惡瘡疳瘡,婦人血氣心痛,吐風痰,合金瘡,止血殺蟲(治皆肝膽之病,亦金勝木之義)。

    用醋制,銅刮用。

     自然銅 重,續筋骨 辛平。

    主折傷,續筋骨,散瘀止痛(折傷必有死血瘀滞經絡,然須審虛實,佐以養血、補氣、溫經之藥。

    銅非不可用,火毒、金毒相煽,複挾香藥,熱毒内攻,雖有接骨之功,必多燥散之禍,用者慎之)。

    産銅坑中。

    火、醋淬七次,細研,甘草水飛用(昔有飼折翅雁者,雁飛去,故治折傷)。

     鉛 重,墜痰,解毒 甘寒屬腎。

    禀壬癸之氣,水中之金,金丹之母,八石之祖(丹竈家必用之)。

    安神解毒,墜痰殺蟲,烏須(制為梳,以梳須)明目。

     鉛丹(即黃丹,用黑鉛加硝、黃、鹽、礬煉成)鹹寒沉重,味兼鹽、礬。

    内用墜痰去怯,消積殺蟲,治驚疳瘧痢。

    外用解熱拔毒,去瘀長肉,熬膏必用之藥(用水漂去鹽硝砂石,微火炒紫色,攤地上,去火毒用)。

     鉛粉主治略同(亦名胡粉錫粉。

    李時珍曰:鉛粉亦可代鉛丹熬膏,然未經鹽礬火。

    又有豆粉、蛤粉雜之,隻入氣分,不能入血分也)。

     鐵 重,墜痰,鎮驚 辛平重墜。

    鎮心平肝,定驚療狂,消癰解毒。

    諸藥多忌之(李時珍曰:補腎藥尤忌之)。

     畏磁石、皂莢(皂莢木作薪,則斧裂)。

     時,砧上打落者名鐵落(《素問》用治怒狂),如塵飛起者名鐵精,器物生衣者名鐵鏽,鹽、醋浸出者名鐵華(李時珍曰:大抵借金氣以平木、墜下解毒,無他義也)。

     針砂消水腫黃膽,散瘿瘤,烏髭發(烏須方多用之)。

     密陀僧 重,鎮驚,劫痰,消積 辛鹹小毒。

    感銀鉛之氣而結。

    墜痰鎮驚,止血散腫,消積殺蟲,療腫毒,愈凍瘡(用桐油調敷),解狐臭(油調搽腋。

    以饅頭蒸熱劈開,摻末夾腋下亦佳),染髭須。

    出銀坑難得,今用者乃傾銀底。

    入藥煮一伏時。

     丹砂 重,鎮心,定驚,瀉熱 體陽性陰(内含陰汞),味甘而涼,色赤屬火(性反驚者,離中虛有陰也。

    味不苦而甘者,火中有土也)。

    瀉心經邪熱(心經血分主藥),鎮心清肝,明目發汗(汗為心液),定驚祛風,辟邪(胡玉少卿多惡夢,遇推官胡用之,胡曰:昔常患此,有道士教戴靈砂而驗。

    逐解髻中绛囊授之,即夕無夢)解毒(胎毒、痘毒宜之),止渴安胎(《博救方》:水煮一兩,研,酒服,能下死胎。

    李時珍曰:同遠志、龍骨之類養心氣;同丹參、當歸之類養心血;同地黃、枸杞之類養腎;同濃樸,川椒之類養脾;同南星、川烏之類祛風。

    多服反令人癡呆)。

     辰産,明如箭镞者良(名箭镞砂)。

    細研,水飛三次用(生用無毒,火煉則有毒,服餌常殺人)。

    惡磁石。

    畏鹽水。

    忌一切血(鄭康成注《周禮》,以丹砂、雄黃、石膽、礬石、磁石為五毒,古人用以攻瘍)。

     水銀 重,外用殺蟲 辛寒,陰毒。

    功專殺蟲。

    治瘡疥虮虱(性滑重,且入肉。

    頭瘡切不可用,恐入經絡,令人筋骨拘攣),解金、銀、銅、錫毒(能殺五金),堕胎絕孕。

    從丹砂燒而出。

    畏磁石、砒霜。

    得鉛則凝,得硫則結,并棗肉入唾研則碎。

    散失在地者,以花椒、茶末收之。

     輕粉 燥,劫痰涎,外用殺蟲 辛冷(時珍曰:燥有毒)。

    殺蟲治瘡,劫痰消積(能消涎積。

    十棗湯加大黃、牽牛、輕粉,名三化神散),善入經絡,螈藥多用之。

    不可過服常用(時珍曰:水銀陰毒,用火丹砂而出。

    再加鹽、礬,煉為輕粉。

    輕揚燥烈,走而不守,今人用治楊梅毒瘡。

    雖能劫風痰濕熱從牙龈出,邪郁暫解,然毒氣竄入經絡,筋骨血液耗亡,筋失所養,變為筋攣骨痛。

     癰腫疳漏,遂成廢痼,贻害無窮。

    上下齒龈,屬手足陽明腸胃經。

    毒氣循經上行,至齒龈薄嫩之處而出)。

    土茯苓、黃連、黑鉛、鐵漿、陳醬能制其毒。

     空青 重,明目 甘酸而寒。

    益肝明目,通竅利水。

    産銅坑中。

    大塊、中空有水者良。

     雲母 補中 甘平屬金,色白入肺。

    下氣補中,堅肌續絕。

    治勞傷瘧痢,瘡腫癰疽(同黃丹熬膏貼之。

    《千金翼》:用敷金瘡。

    青城山人康道豐,有雲母粉方,能治百病)。

    有五色,以色白光瑩者為上。

    古人亦有煉服者(雲母入火,經時不焦,入土不腐,故雲服之長生)。

    使澤瀉。

     惡羊肉。

     石膏 體重,瀉火氣,輕,解肌 甘辛而淡,體重而降。

    足陽明經(胃)大寒之藥。

    色白入肺,兼入三焦(諸經氣分之藥)。

     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益氣,生津止渴。

    治傷寒郁結無汗,陽明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

    肌肉壯熱(經雲:陽盛生外熱),小便赤濁,大渴引飲,中暑自汗(能發汗,又能止自汗),舌焦(胎濃無津)牙痛(陽明經熱,為末擦牙固齒)。

    又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為發斑、發疹之要品(色赤如錦紋者為斑,隐隐見紅點者為疹,斑重而疹輕。

    率由胃熱,然亦有陰陽二證,陽證宜用石膏。

    又有内傷陰證見斑疹者,微紅而稀少,此胃氣極虛,逼其無根之火遊行于外,當補益氣血,使中有主,則氣不外遊,血不外散,若作熱治,死生反掌,醫者宜審),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白虎湯以之為君,或自一兩加至四兩,竹葉、麥冬、知母、粳米,亦加四倍,甚者加芩、連、柏,名三黃石膏湯,虛者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然能寒胃,胃弱血虛及病邪未入陽明者禁用(成無己解大青龍湯曰:風、陽邪傷衛,寒,陰邪傷營,營衛陰陽俱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重輕之劑同散之,乃得陰陽之邪俱去,營衛俱和,石膏乃重劑,而又專達肌表也。

    質重氣輕,又成氏以桂麻為輕劑,石膏為重劑也。

    東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