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部
關燈
小
中
大
大棗
補脾胃,潤心肺,和百藥
甘油。
脾經血分藥。
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顔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
傷寒及補劑加用之,以發脾胃升騰之氣。
多食損齒(齒屬腎,土克水),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
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饧、棗與甘草同例。
成無己曰:仲景治奔豚用大棗者,滋脾土以平腎氣也。
治水飲脅痛,有十棗湯,益脾土以勝妄水也)。
北産肥潤者良(昂按:金華南棗,更勝于北,徽甯所産,亦有佳者)。
殺烏、附毒。
忌蔥、魚同食。
桃仁 瀉,破血,潤燥 苦平微甘(孫思邈辛,孟诜溫。
孫思邈,着《千金方》,孟诜,着《食療本草》)厥陰(心包、肝)血分藥。
苦以洩血滞,甘以緩肝氣新血(成無己曰:肝者,血之源,血聚,則肝氣燥。
肝苦急,宜急食甘以緩之)。
通大腸血秘。
治熱入血室(沖脈),血燥血痞,損傷積血。
血痢經閉,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皮膚血熱,燥癢蓄血,發熱如狂(仲景治膀胱蓄血,有桃仁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
抵當湯,用桃仁、大黃、虻蟲、水蛭。
水蛭,即馬蟥。
蛭食血之蟲,能通肝經聚血,性最難死。
雖炙為末,得水即活,若入腹中,生子為患,田泥和水飲下之。
虻蟲即蚊蟲,因其食血,故用以治血)。
血不足者禁用。
行血連皮、尖生用,潤燥去皮、尖炒用,俱研碎,或燒存性用。
雙仁者有毒,不可食。
香附為使。
桃花苦平。
下宿水,除痰飲,消積聚,利二便,療風狂(範純佑女,喪夫發狂,夜斷窗,登桃樹食花幾盡,自是遂愈。
以能瀉痰飲、滞血也)。
桃葉能發汗(凡傷寒、風痹發汗不出,以火地,用水灑之,鋪幹桃葉濃二三寸,席卧,溫複取大汗,敷粉極燥,即瘥。
麥麸、蠶沙,皆可如此法用。
桃為五木之精,其枝、葉、花、仁,并能辟邪。
《食醫心鏡》桃仁煮粥,治鬼證咳嗽。
生桃食多生癰疖)。
杏仁 瀉肺,解肌,潤燥,下氣 辛苦甘溫而利。
瀉肺解肌(能發汗),除風散寒,降氣行痰,潤燥消積(索面、豆粉,近之則爛),通大腸氣秘。
治時行頭痛,上焦風燥,咳逆上氣(杏仁炒研,蜜和為丸,含咽),煩熱喘促。
有小毒,能殺蟲治瘡,制狗毒(可毒狗,消狗肉積)、毒。
肺虛而咳者禁用(東垣曰:杏仁下喘治氣,桃仁療狂治血,俱治大便秘。
當分氣血,晝便難屬陽氣,夜便難屬陰血。
婦人便秘,不可過洩。
脈浮屬氣,用杏仁、陳皮;脈沉屬血,用桃仁、陳皮。
肺與大腸相表裡,贲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為氣之通道,故并用陳皮佐之。
贲門胃之上口,魄門,即肛門。
杏仁、紫菀,并能解肺郁,利小便)。
去皮、尖,炒研,發散連皮、尖研。
雙仁者殺人。
得火良。
惡黃、黃芩、葛根。
烏梅 澀腸,斂肺 酸澀而溫。
脾、肺血分之果,斂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澀腸,湧痰消腫,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
治久咳瀉痢(梁莊肅公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竈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而愈。
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國醫不能療,應之用鹽梅肉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一啜而安)。
瘴瘧(諸症初起者,皆禁用)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蟲上攻而眩仆。
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蛔厥烏梅丸),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敷之)。
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白梅功用略同。
治痰厥僵仆,牙關緊閉(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開。
蓋酸先入筋,齒軟則易開。
若用鐵器撬開,恐傷其齒),驚痫喉痹,敷乳癰腫毒,刺入肉中(嚼爛罨之即出。
瘡中肉。
搗餅貼之即收)。
青梅薰黑為烏梅(稻灰汁淋蒸,則不蠹。
孟诜雲:烏梅十顆,湯煮去核,納肛中,通大便),鹽漬為白梅(時珍曰:梅、花于冬,而實于夏,得木之全氣,故最酸。
膽為甲木,肝為乙木。
人舌下有四竅,兩通膽液,故食酸則津生。
食梅齒者,嚼胡桃即解。
衣生黴點者,梅葉煎湯洗之。
搗洗葛衣亦佳)。
栗 補腎 鹹溫。
濃腸胃,補腎氣(寇宗曰:小兒不可多食。
生則難化,熟則滞氣。
能解
脾經血分藥。
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顔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
傷寒及補劑加用之,以發脾胃升騰之氣。
多食損齒(齒屬腎,土克水),中滿證忌之(甘令人滿。
大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饧、棗與甘草同例。
成無己曰:仲景治奔豚用大棗者,滋脾土以平腎氣也。
治水飲脅痛,有十棗湯,益脾土以勝妄水也)。
北産肥潤者良(昂按:金華南棗,更勝于北,徽甯所産,亦有佳者)。
殺烏、附毒。
忌蔥、魚同食。
桃仁 瀉,破血,潤燥 苦平微甘(孫思邈辛,孟诜溫。
孫思邈,着《千金方》,孟诜,着《食療本草》)厥陰(心包、肝)血分藥。
苦以洩血滞,甘以緩肝氣新血(成無己曰:肝者,血之源,血聚,則肝氣燥。
肝苦急,宜急食甘以緩之)。
通大腸血秘。
治熱入血室(沖脈),血燥血痞,損傷積血。
血痢經閉,咳逆上氣(血和則氣降),皮膚血熱,燥癢蓄血,發熱如狂(仲景治膀胱蓄血,有桃仁承氣湯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
抵當湯,用桃仁、大黃、虻蟲、水蛭。
水蛭,即馬蟥。
蛭食血之蟲,能通肝經聚血,性最難死。
雖炙為末,得水即活,若入腹中,生子為患,田泥和水飲下之。
虻蟲即蚊蟲,因其食血,故用以治血)。
血不足者禁用。
行血連皮、尖生用,潤燥去皮、尖炒用,俱研碎,或燒存性用。
雙仁者有毒,不可食。
香附為使。
桃花苦平。
下宿水,除痰飲,消積聚,利二便,療風狂(範純佑女,喪夫發狂,夜斷窗,登桃樹食花幾盡,自是遂愈。
以能瀉痰飲、滞血也)。
桃葉能發汗(凡傷寒、風痹發汗不出,以火地,用水灑之,鋪幹桃葉濃二三寸,席卧,溫複取大汗,敷粉極燥,即瘥。
麥麸、蠶沙,皆可如此法用。
桃為五木之精,其枝、葉、花、仁,并能辟邪。
《食醫心鏡》桃仁煮粥,治鬼證咳嗽。
生桃食多生癰疖)。
杏仁 瀉肺,解肌,潤燥,下氣 辛苦甘溫而利。
瀉肺解肌(能發汗),除風散寒,降氣行痰,潤燥消積(索面、豆粉,近之則爛),通大腸氣秘。
治時行頭痛,上焦風燥,咳逆上氣(杏仁炒研,蜜和為丸,含咽),煩熱喘促。
有小毒,能殺蟲治瘡,制狗毒(可毒狗,消狗肉積)、毒。
肺虛而咳者禁用(東垣曰:杏仁下喘治氣,桃仁療狂治血,俱治大便秘。
當分氣血,晝便難屬陽氣,夜便難屬陰血。
婦人便秘,不可過洩。
脈浮屬氣,用杏仁、陳皮;脈沉屬血,用桃仁、陳皮。
肺與大腸相表裡,贲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為氣之通道,故并用陳皮佐之。
贲門胃之上口,魄門,即肛門。
杏仁、紫菀,并能解肺郁,利小便)。
去皮、尖,炒研,發散連皮、尖研。
雙仁者殺人。
得火良。
惡黃、黃芩、葛根。
烏梅 澀腸,斂肺 酸澀而溫。
脾、肺血分之果,斂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澀腸,湧痰消腫,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醒酒殺蟲。
治久咳瀉痢(梁莊肅公血痢,陳應之用烏梅、胡黃連、竈下土等分為末,茶調服而愈。
曾魯公血痢百餘日,國醫不能療,應之用鹽梅肉研爛,合臘茶入醋服,一啜而安)。
瘴瘧(諸症初起者,皆禁用)霍亂,吐逆反胃,勞熱骨蒸(皆取其酸收),安蛔厥(蛔蟲上攻而眩仆。
蟲得酸則伏,仲景有蛔厥烏梅丸),去黑痣,蝕惡肉(癰瘡後生惡肉,燒梅存性,研末敷之)。
多食損齒傷筋(經曰: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白梅功用略同。
治痰厥僵仆,牙關緊閉(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開。
蓋酸先入筋,齒軟則易開。
若用鐵器撬開,恐傷其齒),驚痫喉痹,敷乳癰腫毒,刺入肉中(嚼爛罨之即出。
瘡中肉。
搗餅貼之即收)。
青梅薰黑為烏梅(稻灰汁淋蒸,則不蠹。
孟诜雲:烏梅十顆,湯煮去核,納肛中,通大便),鹽漬為白梅(時珍曰:梅、花于冬,而實于夏,得木之全氣,故最酸。
膽為甲木,肝為乙木。
人舌下有四竅,兩通膽液,故食酸則津生。
食梅齒者,嚼胡桃即解。
衣生黴點者,梅葉煎湯洗之。
搗洗葛衣亦佳)。
栗 補腎 鹹溫。
濃腸胃,補腎氣(寇宗曰:小兒不可多食。
生則難化,熟則滞氣。
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