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

關燈
」之古文。

    廣雅釋诂三:「辱,污也,又惡也。

    」儀禮士昏禮「今吾子辱」,注:「以白造缁曰辱。

    」素問氣交變大論:「黑氣乃辱。

    」辱有黑義,與白對立,故曰「大白若辱」。

    易順鼎曰:按「辱」者,儀禮士昏禮注雲「以白造缁曰辱」,即此「辱」字之義。

    ……蓋以白造缁,除去污辱之迹,故曰辱也。

    此老子本義,幸有詩傳、禮注可以互證。

     廣德若不足, 謙之案:莊子寓言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末二句與此章同。

    又史記老子本傳老子教孔子語:「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疑「廣德」為「盛德」之訛。

    馬叙倫謂此文當從莊子,作「盛」是故書,是也。

    嚴遵本作「盛德」,當從之。

    又羅卷「若不足」作「若濡」,與諸本異。

     建德若偷, 狩野直喜曰:河上公本之與王弼本,經文原不相同,後世輔嗣義行,而河上注漸微,遂據王本妄改經文,以緻兩者混而無别,幸有舊鈔足以正刊本之誤。

    ……第四十一「建德若偷,質真若渝」,此本(謙之案:指柰卷)「若偷」作「若揄」。

    案王弼注:「偷,匹也。

    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河上注:「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

    」「偷引」,此本亦作「揄引」。

    蓋王弼本作「偷」,其訓為匹;河上本作「揄」,其訓為引。

    說文手部:「揄,引也。

    」韓非子飾邪篇:「龐援揄兵而南。

    」漢書禮樂志「神之揄」,顔師古雲:「揄,引也。

    」是其證也。

    可見兩家經文不同,訓釋亦殊,後人無識,妄改「揄」為「偷」,以從王本,注亦改為「偷」,而河上公義更不可問矣。

    又曰:案唐景龍刻石作「建德若偷」,……則河上公本為王本所亂,自唐時已然。

     謙之案:河上本為王本所亂,是也。

    惟此句,敦煌本無,河上公、王弼作「偷」,與此石同。

    廣明本、傅本作「偷」,高翿本作「輸」,柰卷、室町本作「揄」。

    範應元曰:「『輸』,傅奕雲『古本作輸』,引『廣韻雲:「輸,愚也。

    」河上公作揄,乃草字,變車為手。

    』傅奕雲:『手字之誤,動經數代,況「辱」字少「黑」字乎?』傅奕當時必有所據。

    王弼作『偷』,董遇作『搖』,今從古本。

    」案範說有誤,傅奕此句作「偷」,下句作「輸」,範本作「輸」,乃誤引傅奕。

    案作「偷」是也。

    說文:「偷,巧黠也,從女,俞聲。

    字亦作偷。

    」朱駿聲曰:「偷假為愉,漢書食貨志:『民偷甘食好衣。

    』路溫舒傳『偷為一切』,注:『苟且也。

    』禮記表記:『安肆曰偷。

    』左文十七傳『齊君之語偷』,注:『苟且。

    』又東京賦『剿民以偷樂』,注:『猶僥幸也。

    』又後漢張衡傳『雖遨遊以偷樂兮』,注:『懷安也。

    』爾雅釋言:『佻,偷也。

    』又荀子修身『偷儒轉脫』,非十二子『偷儒而罔』,注:『當為輸,苟避于事也。

    』又為揄。

    」由上知「偷」、「偷」、「揄」、「輸」古可通用,「偷」字是故書。

     俞樾曰:按河上公注曰:「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

    」王弼注曰:「偷,匹也。

    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然偷匹之義,于古無征,義亦難曉。

    ……今按「建」當讀為「健」。

    釋名釋言語曰:「健,建也,能有所建為也。

    」是「建」、「健」音同,而義亦得通。

    「健德者偷」,言剛健之德,反若偷惰也。

    正與上句「廣德若不足」一律。

     質真若渝, 謙之案:傅奕本作「質直若輸」,柰卷「真」亦作「直」。

    「渝」、「輸」古字通。

    畢沅曰:「河上公、王弼作『渝』,古字通,如春秋『渝平』為『輸平』是也。

    」案「輸」假為「愉」,有苟且懷安之意,又為「渝」。

    「質真」之「真」,為「」之訛。

    「質若渝」,蓋謂質樸之人,行動遲緩,驽弱有若輸愚者也。

     劉師培曰:案上文言「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此與并文,疑「真」亦作「德」,蓋「德」字正文作「」,與「真」相似也。

    「質德」與「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