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關燈
緻虛極,守靜○。

     謙之案:「緻」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

    「笃」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

    字鑒曰:「笃,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

    』俗作○。

    」又室町本「極」字「笃」字下有「也」字。

     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此章「緻虛極」,似有虛無之義。

    廣雅釋诂三;「虛,空也。

    」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注:「虛,無也。

    」虛有空竅之義,故訓為空為無。

    然而虛無之說,自是後人沿莊、列而誤,老子無此也。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此乃老子得易之變通屈伸者。

    邵雍曰「老子得易之體」,正謂此也。

    「緻虛極」即秉要執本,清虛自守之說,亦即論語「修己以安百姓」。

    王通曰「清虛長而晉室亂,非老子之罪」,正謂此也。

     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嚴可均曰:王弼無「其」字。

     紀昀曰:案「觀」下河上注本及各本俱有「其」字。

     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景福、英倫諸本「觀」下均有「其」字。

     蔣錫昌曰:按淮南道應訓曰「吾以觀其複也」,文子道原篇作「吾以觀其複」,均有「其」字。

    王本脫去,當據補正。

    王注「以虛靜觀其反複」,可證也。

     夫物雲雲,各歸其根。

     謙之案:「雲雲」,河上、王弼本作「芸芸」,傅、範本作「凡物○○」。

    莊子在宥篇,文選江淹雜拟詩注引,與遂州碑本均作「雲雲」。

    案作「雲雲」是。

    「○」、「芸」二字亦通。

    顧野王玉篇雲部引老子:「凡物雲雲,複歸其根。

    」案「雲」,不安靜之辭也。

    呂氏春秋「雲氣西行,雲雲然冬夏不辍」,漢書「談說者雲雲」,并是也。

    又「○」,玉篇雲:「音雲,又音運,物數亂也。

    」說文:「物數紛○亂也。

    」義亦可通。

    一說「雲雲」是「○○」之省,奕用正字。

    又「芸」,河上注老子:「芸芸者,華葉盛。

    」彭耜集注釋文曰:「『芸芸』,喻萬物也,以茂盛為動,以凋衰為靜。

    『雲雲』者,喻人事也,以逐欲為動,以息念為靜;義同。

    蓋經有『根』字,故作『芸芸』。

    」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謙之案:「靜曰複命」,禦注、邢玄、慶陽、樓正、磻溪、王羲之、高翿、趙孟俯、傅、範各本與此石同。

    河上、王弼作「是謂複命」。

     奚侗曰:「靜曰」,各本作「是謂」,與上下文例不合。

     不知常,忘作,兇。

     嚴可均曰:「忘作,兇」,各本作「妄作,兇」。

    河上或作「萎」,誤也。

     謙之案:「忘」「妄」古通。

    韓非解老篇「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王先慎注:「『忘』與『妄』通。

    」左傳襄二十七年注「言公之多忘」,釋文:「『忘』,本又作『妄』。

    」莊子盜跖篇「故推正不忘耶」,釋文:「『忘』,或作『妄』。

    」此「忘」「妄」古通之證。

    「忘作兇」即「妄作兇」也。

    此雲「複命曰常」,「不知常,妄作兇」,與易義相合。

    序卦傳:「複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 嚴可均曰:「容能公」,禦注、河上、王弼「能」作「乃」,下四句皆然。

    又「公能王」四句,邢州本作「公能生,生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