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關燈
武内義雄曰:「知常」下諸本無「曰」字,舊鈔河上本、廣明幢并有。

    ……依注義,王本亦有「曰」字也。

    「公乃生」,諸王本「生」作「王」,今據敦煌無注本及道藏次解本改正。

     勞健曰:「知常容,容乃公」,以「容」、「公」二字為韻。

    「天乃道,道乃久」,以「道」、「久」二字為韻。

    獨「公乃王,王乃天」二句韻相遠。

    「王」字義本可疑,王弼注此二句雲:「蕩然公平,則乃至于無所不周普也;無所不周普,則乃至于同乎天也。

    」「周普」顯非釋「王」字。

    道藏龍興碑本作「公能生,生能天」,「生」字更不可通。

    按莊子天地篇雲:「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

    」此二句「王」字蓋即「全」字之訛。

    「公乃全,全乃天」,「全」、「天」二字為韻。

    王弼注雲「周普」,是也。

    又呂覽本生篇「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高注「全猶順也」,可補王注未盡之義。

    今本「王」字、碑本「生」字,當并是「全」之壞字,「生」字尤形近于「全」,可為蛻變之驗也。

     沒身不殆。

     謙之案:禦注本「沒」作「殁」,傅、範本亦作「殁」。

    勞健古本考從傅本作「沒」,實誤校。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笃、複韻(幽部),芸、根韻(文部),靜、命韻(耕部),常、明、常、兇、容、公、王韻(陽、東通韻,明音芒,兇協虛王反,容協音王,公協音光)。

    道、久、殆韻(之、幽通韻、道協徒以反,久音已,殆,徒以反)。

     謙之案:常、明、王,陽部,兇、容、公,東部,陽、東通韻。

    又殆,之部,道、久,之、幽二部兼入,之、幽通韻。

    姚文田以常、明為一韻(十六庚平聲),兇、容、公為一韻(一東平聲)。

    鄧廷桢同。

     顧炎武唐韻正卷五十二庚:「明,古音谟郎反,今以字母求之,似當作彌郎反。

    」引老子:「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 又卷十四十四有:「久,古音幾。

    」引老子:「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又引楊慎曰:「孔子以前,久皆音幾,至孔子傳易方有韭音。

    臨彖傳『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也』;幹象傳『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大過象傳『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離象傳『履錯之敬,以辟咎也,黃離元吉,得中道也;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然既濟象傳以韻憊、疑、時、來,雜卦傳以韻止,則幾、韭二音兩存之易傳矣。

    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按老子與夫子同時,老子書中「久」字三見,一韻殆,一韻母,一韻壽。

     右景龍碑本六十七字,敦煌本六十六字,河上本六十八字,王、傅、範本六十七字。

    河上本題「歸根第十六」,王本題「十六章」,範本題「緻虛極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