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章

關燈
取血于營」,注:「營主血,陰氣也。

    」又淮南精神訓:「燭營指天。

    」知營者陰也,營訓為陰,不訓為靈。

    「載營魄抱一」,是以陰魄守陽魂也。

    抱如雞抱卵,一者,氣也,魂也,抱一則以血肉之軀,守氣而不使散洩,如是則形與靈合,魄與魂合,抱神以靜,故曰:「能無離?」 專氣緻柔,能嬰兒? 謙之案:經綸堂本無「乎」字,下同。

    「嬰」作「○」,注亦作「○」。

    景福本同。

    「氣」,範本作「」。

    「能」下,傅奕本、室町本有「如」字。

    又淮南道應訓引「緻」作「至」。

    奚侗曰:「傅奕本『能』下有『如』字,乃增字以足其誼。

    淮南道應訓引『能』下有『無』字,蓋涉『無離』『無為』『無疵』『無知』等『無』字而衍。

    莊子庚桑楚篇引老子曰:『能侗然乎?能兒子乎?』與此文例正同。

    」 謙之案:「氣」字為華夏先哲之素樸唯物主義思想。

    老子之「專氣」,即管子内業之「抟氣」,所謂「抟氣如神,萬物備存」(尹注「抟謂結聚也」)。

    又曰:「此氣也,不可止以力。

    」「心靜氣理,道乃可止。

    」皆與專氣緻柔說同。

    又心術下與内業均引「能抟氣乎?能一乎?能勿蔔筮而知吉兇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此與莊子庚桑楚篇文同,而此文之前,引「老子曰衛生之經」。

    則又可見老子書中實包含古代醫家之言。

    又孟子「志壹則動氣」,注:「志之所向專一,則氣為之動。

    」亦與專氣之說相近。

     滌除玄覽,能無疵?愛人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阖,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 奚侗曰:「玄」借為「眩」。

    荀子正論篇「上周密,則下疑玄矣」,楊注:「玄,或讀為眩。

    」是其例。

    文子上德篇、淮南主術訓均雲:「心有目則眩。

    」「玄覽」猶雲妄見。

    滌除妄見,欲使心無目也。

    心無目則虛壹而靜,不礙于物矣。

    淮南泛論訓「故目中有疵」,高注:「疵,贅也。

    」 嚴可均曰:「愛人」,各本作「愛民」。

    「能無為」,王弼作「無知」。

    「能為雌」,河上作「無雌」。

    「能無知」,王弼作「無為」。

     羅振玉曰:「愛民」,景龍本避諱作「人」。

    「國」下,敦煌丙本作「而無知」,景龍、禦注、英倫三本均作「能無為」。

    「天門」,敦煌丙本作「天地」。

    「阖」下,敦煌丙本作「而為」,景龍、禦注、英倫三本均作「能為」。

    「達」下,敦煌丙本作「能無為」,景龍、禦注、景福、英倫諸本均作「能無知」。

     李翹曰:「愛國治民」,河上本「治」作「活」,訛。

    「天門開阖」,成疏曰:「河上公本作『天地開阖』。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淮南道應訓作「明白四達,能無以知乎」。

     俞樾曰:按唐景龍碑,作「愛民治國能無為?天門開阖能為雌?明白四達能無知」?其義并勝,當從之。

    「愛民治國能無為」,即孔子「無為而治」之旨。

    「明白四達能無知」,即「知白守黑」之義也。

    王弼本誤倒之。

    河上公本兩句并作「無知」,則詞複矣。

    「天門開阖能無雌」,義不可通,蓋涉上下文諸句而誤。

    王弼注雲:「言天門開阖,能為雌乎?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

    」是王弼本正作「能為雌」也。

    河上公注雲:「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

    」是亦不作「無雌」。

    故知「無」字乃傳寫之誤,當據景龍本訂正。

     謙之案:俞說是也。

    景龍本「為雌」,敦煌本、傅、範本均同。

    範應元曰:「河上公并蘇注皆作『為雌』,一本或作『無雌』,恐非經義;蓋當經中有『知其雄,守其雌』也,理亦當作『為雌』。

    」今案石本如邢玄、景福、慶陽、磻溪、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