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四

關燈


    故一陰居上。

    酉是金位。

    故在西方以配金。

    幹居西北者。

    幹卦純陽之象。

    生萬物者。

    莫過乎天。

    幹為生物之首。

    陽氣起子。

    幹是陽氣之本。

    故先子之位。

    以純陽堅剛。

    故在西北以配金。

    易傳曰。

    震主春分谷雨。

    谷雨得天兌。

    則萬物畢生。

    兌者。

    西方之卦。

    是時。

    日在昴。

    昴。

    西方之宿。

    以日在西。

    故曰天兌。

    貌順木得。

    則天兌為和。

    貌失木逆。

    則天兌為害。

    而常雨為罰。

    兌主秋分霜降。

    霜降得天震之動氣。

    則天下霜。

    萬物死。

    震者。

    東方之卦。

    是時。

    日在房。

    房。

    東方之宿。

    以日在東。

    故曰天震。

    言順金得。

    則天震為和。

    言失金逆。

    則天震為害。

    而旱罰。

    所以貌雨言旱者。

    震陽兌陰。

    陽旱陰雨也。

    木之所以雨。

    金之所以旱者。

    其人事貌失。

    則下怨。

    陰盛故雨。

    言失則失衆。

    孤陽獨立。

    群陰不附。

    故旱。

    春秋二時。

    震兌相臨。

    天地氣和。

    所以不極寒熱也。

    坎主冬至大寒。

    大寒得天坎之氣。

    則天下大寒。

    是時。

    日在虛。

    虛。

    北方之宿。

    故曰天坎。

    聽順水得。

    則天坎為和。

    聽失水逆。

    則天坎為罰。

    故常寒。

    離主夏至大熱。

    大熱發長。

    複得天離之氣。

    則天下大熱。

    萬事畢出。

    是時。

    日在七星。

    七星。

    南方七宿。

    故曰天離。

    視順火得。

    則天離為和。

    視失火逆。

    則天離為罰。

    故常燠。

    冬夏二時。

    天地氣并。

    坎離各當其方。

    所以極寒熱也。

    今分八卦以配方位者。

    坎離震兌。

    各在當方之辰。

    四維四卦。

    則醜寅屬艮。

    辰巳屬巽。

    未申屬坤。

    戌亥屬幹。

    八卦既通八風。

    八方。

    以調八節之氣。

    故坎生廣莫風。

    四十五日。

    至艮。

    生條風。

    四十五日。

    至震。

    生明庶風。

    四十五日。

    至巽。

    生清明風。

    四十五日。

    至離。

    生景風。

    四十五日。

    至坤。

    生涼風。

    四十五日。

    至兌。

    生阊阖風。

    四十五日。

    至幹。

    生不周風。

    四十五日。

    又至坎。

    陽氣生五極九。

    五九四十五。

    故左行四十五日而一變也。

    廣莫風者。

    廣。

    大也。

    莫。

    沙漠也。

    寒氣廣遠。

    自沙漠而來也。

    亦雲。

    此時陽氣在下。

    陰莫之廣大也。

    條風者。

    條。

    達也。

    此時達生萬物也。

    明庶風者。

    庶。

    衆也。

    此時陽以施惠之德。

    衆物皆明出也。

    清明風者。

    天氣明淨清涼也。

    此時清風吹萬物。

    使盛大明淨可觀也。

    景風者。

    景。

    高也。

    萬物至此太高也。

    亦言景。

    竟也。

    陽道至此終竟也。

    涼風者。

    秋風涼也。

    此時陰氣凄涼。

    收成萬物也。

    阊阖風者。

    昌盛也。

    此時萬物盛而收藏之也。

    不周風者。

    周。

    遍也。

    萬物備成。

    不周者。

    閉不通也。

    言此時純陰無陽。

    閉塞不通也。

    淮南子曰。

    東北方曰蒼門。

    生條風。

    東方曰開明門。

    生明庶風。

    東南方曰陽門。

    生清明風。

    南方曰暑門。

    生景風。

    西南方曰白門。

    生涼風。

    西方曰阊阖門。

    生阊阖風。

    西北方曰幽都門。

    生不周風。

    北方曰寒門。

    生廣莫風。

    蒼門者。

    東北木将用事。

    春之始。

    故曰蒼門。

    開明門者。

    明。

    陽也。

    日之所出。

    故曰開明門。

    陽門者。

    月建在巳。

    純陽用事。

    故曰陽門。

    暑門者。

    盛衰之時。

    故曰暑門。

    白門者。

    月建在申。

    金氣之始。

    故曰白門。

    阊阖門者。

    八月建在酉。

    萬物将收。

    阊。

    大。

    阖。

    閉。

    收閉之時。

    故曰阊阖門。

    幽都門者。

    幽。

    暗也。

    玄冥将始用事。

    陰聚故幽也。

    故曰幽都門。

    寒門者。

    積寒所在。

    故曰寒門。

    此八極之方。

    是八風之所起也。

    呂氏春秋雲。

    東方滔風。

    東南動風。

    南方巨風。

    西南凄風。

    西方飄風。

    西北厲風。

    北方寒風。

    東北炎風。

    此意亦同于前。

    太公兵書雲。

    坎名大剛風。

    幹名折風。

    兌名小剛風。

    艮名兇風。

    坤名謀風。

    巽名小弱風。

    震名嬰兒風。

    離名大弱風。

    大剛風者。

    大陰之氣。

    好殺故剛。

    折風者。

    金強。

    能摧折物也。

    小剛風者。

    亦金殺故也。

    兇風者。

    艮在鬼門。

    兇害之所也。

    謀風者。

    坤為地。

    大陰之本。

    多陰謀也。

    小弱風者。

    巽為長女。

    故稱弱也。

    嬰兒風者。

    震為長男。

    愛之。

    故曰兒。

    大弱風者。

    離為中女。

    又弱于長女也。

    大剛。

    小剛。

    客勝。

    大弱。

    小弱。

    主人勝。

    兇。

    有兇害之事。

    謀。

    有謀逆之人。

    折。

    為将死。

    嬰兒風。

    主人強。

    此并兵家顴客主盛衰。

    候風所從來也。

    楊泉雲。

    春氣臑。

    其風溫以和。

    喜風也。

    夏氣盛。

    其風陽以貞。

    樂風也。

    秋氣勁。

    其風熛以清。

    怒風也。

    冬氣冷。

    其風凝以厲。

    哀風也。

    又。

    四維之風。

    随生成之氣。

    方土異宜。

    各随所感而風者。

    天之号令。

    治政之象。

    若君有德令。

    則風不搖條。

    清和調暢。

    若政令失。

    則氣怒兇暴。

    飛沙折木。

    此天地報應之理也。

    此皆五行之氣。

    故并釋焉。

     第十八論情性 左傳。

    子産雲。

    則天之明。

    天有三光。

    故曰明也。

    因地之性。

    性。

    生也。

    生萬物。

    故因其所生而用之。

    生其六氣。

    用其五行。

    五行者。

    為五性也。

    六氣者。

    通六情也。

    翼奉雲。

    五行在人為性。

    六律在人為情。

    性者。

    仁。

    義。

    禮。

    智。

    信也。

    情者。

    喜。

    怒。

    哀。

    樂。

    好。

    惡也。

    五性處内禦陽。

    喻收五藏。

    六情處外禦陰。

    喻收六體。

    故情勝性則亂。

    性勝情則治。

    性自内出。

    情從外來。

    情性之交。

    閑不容系。

    說文曰。

    情。

    人之陰氣。

    有欲嗜也。

    性。

    人之陽氣。

    善者也。

    孝經援神契雲。

    性者。

    人之質。

    人所禀受産。

    情者。

    陰之數。

    内傳着流。

    通于五藏。

    故性為本。

    情為末。

    性主安靜。

    恬然守常。

    情則主動。

    觸境而變。

    動靜相交。

    故閑微密也。

    河上公章句雲。

    五性之鬼。

    曰魂。

    為雄。

    六情之鬼。

    曰魄。

    為雌。

    此明性陽情陰也。

    六情既通六氣。

    今先依服注左傳雲。

    六氣者。

    陰。

    陽。

    風。

    雨。

    晦。

    明也。

    陰作土。

    陽與風作木。

    雨作金。

    晦作水。

    明作火。

    唯天陽不變。

    陰為土者。

    土是陰義。

    故陰凝為土。

    風作木者。

    風。

    動也。

    木亦動。

    觸地而出。

    箕星。

    東方之宿。

    主風。

    又。

    巽為木。

    為風也。

    雨作金者。

    雨。

    水也。

    水性銷釋。

    金性亦可銷釋。

    畢星。

    西方之宿也。

    主雨。

    故詩雲。

    月離于畢。

    俾滂沲矣。

    故雨作金也。

    晦作水者。

    晦。

    闇也。

    晦闇則水生。

    闇。

    黑。

    為水之色也。

    明作火者。

    明照于物。

    故為火也。

    皆從其類以之。

    鄭玄注禮記雲。

    木為雨。

    金為陽。

    火為燠。

    土為風。

    水為寒。

    震主春分。

    春分谷雨得天兌。

    則萬物畢生。

    兌。

    西方之卦。

    是時。

    日在昴。

    昴。

    西方之宿也。

    以日在西方。

    故謂天兌。

    貌順木得。

    則天兌為和。

    故木為雨。

    詩雲。

    習習谷風。

    以陰以雨也。

    金為陽者。

    秋時日行東方。

    房星之宿。

    得天震之氣。

    言順金得。

    則天震為和。

    震為陽也。

    秋時物成。

    所以物。

    是其和也。

    逆金氣。

    則為旱罰。

    故金為陽也。

    土為風者。

    傳雲。

    思心有失。

    厥罰常風。

    言風者。

    土之氣也。

    莊子曰。

    大塊噫氣。

    其名曰風。

    土者。

    為君。

    君立教令。

    故為風。

    土立四季。

    故令失則風為災也。

    鄭以木為雨。

    服以木為風。

    服以金為雨。

    鄭以金為陽。

    鄭以土為風。

    服以土為陰。

    兩說相反。

    各有其意。

    今就五行而辨。

    服近之矣。

    所以然者。

    水生于金。

    金體非陽。

    木為少陽。

    不應為雨。

    土為地。

    地本是陰。

    風自是陰陽之氣。

    不獨生于土。

    服以木為風者。

    取巽木。

    故為當也。

    六氣通于六情者。

    好為陽。

    惡為陰。

    怒為風。

    喜為雨。

    哀為晦。

    樂為明。

    好為陽者。

    陽氣好生。

    是以為好。

    惡為陰者。

    陰氣好殺。

    是以為惡。

    怒為風者。

    楊泉雲。

    風者。

    陰陽孔氣。

    激發而起。

    猶人之内氣。

    因喜怒哀樂激發起也。

    曾子曰。

    陰陽怒而為風。

    喜而為雨者。

    曾子曰。

    陰陽和而為雨。

    和潤故為喜也。

    哀為晦者。

    晦闇也。

    愁則閉塞。

    故暗。

    所以為晦。

    樂為明者。

    樂則情舒散。

    故明也。

    漢書。

    禮樂志雲。

    人含天地陰陽之氣。

    有喜怒哀樂之情。

    論衡曰。

    人五藏。

    以心為主。

    心發智慧。

    而四藏從之。

    肝為之喜。

    肺為之怒。

    腎為之哀。

    脾為之樂。

    故聖人節之。

    恐傷性也。

    翼奉雲。

    好則膀胱受之。

    水好前。

    故曰好。

    怒則膽受之。

    少陽始盛。

    萬物前萌也。

    惡則小腸受之。

    夏長養萬物。

    惡僞。

    故曰惡。

    喜則大腸受之。

    金為珍物。

    故皆喜。

    樂則胃受之。

    土生養萬物。

    上下皆樂。

    哀則三焦受之。

    陰陽之府。

    陽升陰終。

    其宮室竭。

    故曰三焦。

    故哀凄也。

    論衡以四時論藏。

    翼奉以風通六情論府。

    脾腎二種藏府是同。

    肝肺二藏及府不同者。

    藏以肺有殺罰之性。

    故怒。

    府以合肺金珍之用。

    故喜。

    肝則以春氣生。

    故喜。

    膽則以合火能焚燎。

    故怒。

    二理并通。

    又雲。

    喜氣為暖。

    當春。

    怒氣為晴。

    當秋。

    樂氣為陽。

    當夏。

    哀氣為陰。

    當冬。

    此與論衡意合。

    翼奉雲。

    東方性仁情怒。

    怒行陰賊主之。

    南方性禮情惡。

    惡行廉貞主之。

    下方性信情哀。

    哀行公正主之。

    西方性義情喜。

    喜行寬大主之。

    北方性智情好。

    好行貪狼主之。

    上方性惡情樂。

    樂行奸邪主之。

    貪狼主求索财物。

    既雲貪狼。

    理然來須。

    陰賊主之劫盜。

    此亦不疑。

    廉貞主上客遷召。

    寅為陽始。

    午為陽盛。

    故稱上客。

    既有廉貞之性。

    理自召任高遷。

    寬大主酒食慶善。

    寬大多所容納。

    故有善慶。

    善慶必置酒食。

    奸邪主疾病。

    淫淫欺欺。

    故因邪惡而生。

    邪惡必生疾病。

    公正主執仇诤谏。

    正故能争。

    公故能執仇雠也。

    情好者。

    水。

    生申盛子。

    水性觸地而行。

    觸物而潤。

    多所好。

    故為好。

    多所好則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