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生人所屬。
孔子元辰經雲。
一名陽明星。
二名陰精星。
三名真人星。
四名玄冥星。
五名丹元星。
六名北極星。
七名天開星。
遁甲經雲。
一名魁真星。
二名魁元星。
三名權九極星。
四名魁細星。
五名魓剛星。
六名紀星。
七名飄玄陽星。
第一水。
二水土。
三木土。
四金木。
五金土。
六火土。
七火。
所以子午各獨屬一星。
其餘并兩辰共屬者。
子午為天地之經。
鬥第一及第七魁剛兩星。
亦是鬥之經建所用指也。
自餘非所指者。
故并兩屬。
故六十甲子。
從第一起甲子以配之。
往還周旋。
盡其數矣。
北鬥領二十八宿。
一星主四時。
魁起室。
剛起角。
以次分屬。
若人行年至室。
而五星行到此宿者。
随星吉兇也。
合誠圖雲。
樞星為雍州。
璇星為冀州。
玑星為青兖州。
權星為徐揚州。
衡星為荊州。
開陽星為梁州。
标光星為豫州。
此為三才之道。
并為鬥之所政也。
二十八宿為七政者。
以其分定國邦。
布官設位也。
運鬥樞雲。
天有将相之位。
佐列宿為衛。
皆據璇玑玉衡。
以齊七政。
四時布德。
三道正氣。
尚書考靈曜雲。
二十八宿。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故葉時月。
正日度。
星二十八宿配五行。
有二别。
一總配。
二别配。
總配者。
東方蒼龍七宿。
角。
亢。
氐。
房。
心。
尾箕。
木也。
合三十二星。
七十五度。
南方朱雀七宿。
東井。
轝鬼。
柳。
七星。
張。
翼。
轸。
火也。
合六十五星。
一百五度。
西方白虎七宿。
奎。
婁。
胃。
昴。
畢。
觜。
參。
金也。
合五十一星。
八十度。
北方玄武七宿。
鬥。
牽牛。
須女。
虛。
危。
營室。
東壁。
水也。
合三十五星。
九十八度。
其屬土者。
東則角亢。
南則井鬼。
西則奎婁。
北則鬥牛。
皆居四季為土也。
故曾子雲。
春分鳥星昏主春者中。
可以種稷。
夏至心星昏主夏者中。
可以種黍菽。
秋分虛星昏主秋者中。
可以種麥。
冬至昴星昏主冬者中。
山人可以伐器械。
家人可以收萑葦。
蓄積。
田獵。
王者坐視四星之中。
而知民之緩急。
急則不賦力役。
故曰敬授民時也。
此為總配。
别配五行者。
角二星。
為天門。
三光之路。
十二度。
于時在辰。
鄭分。
木也。
亢四星。
為天庭。
尚書之曹。
九度。
于時在辰。
鄭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氐四星。
為宿宮。
路寝所止。
十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房六星。
為明堂。
政教之道。
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土也。
心三星。
為天王之位。
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火也。
尾九星。
為後宮。
妃嫔之府。
十八度。
于時在寅。
燕分。
水也。
箕四星。
為王後所居。
進禦之寝。
十一度。
于時在寅。
燕分。
木也。
春夏為金。
秋冬為土也。
鬥六星。
為主爵祿。
褒賢進士。
二十六度。
于時在醜。
吳分。
木也。
牽牛六星。
為主橋梁。
七政之始。
八度。
于時在醜。
吳分。
木也。
須女四星。
為主布帛。
天之内藏。
十二度。
于時在子。
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虛二星。
為廟堂。
主祭祀事。
十一度。
于時在子。
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金也。
危三星。
為墳墓。
以識先祖。
十七度。
于時在子。
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營室二星。
為主軍糧。
以禀士卒。
十六度。
于時在亥。
衛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土也。
東壁二星。
為文章。
圖書之府。
九度。
于時在亥。
衛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奎十六星。
為五兵之庫。
禁禦暴亂。
十六度。
于時在戌。
魯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火也。
婁三星。
為苑牧。
主給享祠。
十二度。
于時在戌。
魯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胃三星。
為倉廪。
五谷所聚。
十四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水也。
昴七星。
為主獄事。
典治決斷。
十一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金也。
畢八星。
為邊兵。
備夷狄。
十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觜觿三星。
為保藏。
收檢秋物。
二度。
于時在申。
晉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土也。
參伐十星。
為天大将。
斬劉收獲。
九度。
于時在申。
晉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土也。
東井八星。
為主水衡。
以法平時。
三十三度。
于時在未。
秦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轝鬼五星。
為視明。
主察奸謀。
四度。
于時在未。
秦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柳八星。
為上食。
主和滋味。
十五度于時在午。
周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星七星。
為衣裳。
主蓋身體。
七度。
于時在午。
周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張六星。
為主客。
賜與燕嬉。
十八度。
于時在午。
周分。
水也。
翼二十二星。
為天唱。
主以戲虞。
十八度。
于時在巳。
楚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金也。
轸四星。
為死喪。
以知交兇。
十七度。
于時在巳。
楚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土也。
漢書。
天文志雲。
角。
亢。
氐。
韓鄭兖州之分。
房心。
宋豫州之分。
尾箕。
燕幽州之分。
井鬼。
秦雍州之分。
柳。
七星。
張三河之分。
翼。
轸。
楚荊州之分。
奎婁。
胃。
魯徐州之分。
昴。
畢。
趙冀州之分。
觜。
參。
魏梁州之分。
鬥。
江湖之分。
牽牛。
須女。
吳揚州之分。
虛。
危。
齊青州之分。
室。
壁。
衛并州之分。
此皆當分所主。
正其州國善惡。
故為政也。
石氏天官訓解雲。
角。
二星。
是蒼龍之首。
上角兩角間。
天之道。
日月五星所行。
故名角。
亢。
為朝廷。
對揚于王。
夙夜謀谘四海之内。
故名亢。
氐。
是正寝。
冰解之室。
故名氐。
房。
是天子四時所居。
故名房。
心。
前一星為太子。
中為天子。
後一星為庶子。
如人心處中。
為身之主。
故名心。
尾。
是東方蒼龍宿之尾。
故名尾。
象形也。
箕。
近鬥。
象播揚五榖。
故名箕。
鬥。
量器也。
斟酌爵祿。
其形似鬥。
故名鬥。
牛亦象牛角。
七政之始。
故名牛。
女。
方正。
裁割之象。
婢妾之類。
故名女。
虛。
耗也。
其間空虛。
廟堂之象。
故名虛。
危。
似室屋。
亦如墳墓。
故名危。
營室。
有六星。
為離宮。
似宮室。
故名室。
壁。
直立似壁。
孔子藏書于壁。
效此義也。
故名壁。
奎。
為庫。
主兵。
形象庫周密。
故奎。
乖也。
兵以乖違故舉。
所以名奎。
婁。
如樓閣。
亦似鐘婁。
故養犧牲以為名。
胃。
在藏為五谷之府。
主廪倉。
故以為名。
昴。
悴聚。
如囚之在牢獄。
故主獄事。
昴星也。
聚則憂。
故名為昴。
畢。
邊夷毛頭之類。
如天子警畢。
毛頭唱之。
畢了唱。
以警衆心。
故以名之也。
觜。
聚也。
為白虎之鼻。
聚在虎觜須間。
故以為名。
參。
共也。
雜金土之氣。
共行殺罰。
故名參。
井。
精也。
盛水亭平。
精微之至。
此星象法度。
如水之平。
故名井。
鬼。
歸也。
陽歸于陰。
所以其内一星闇而不明。
鬼之象也。
故以為名也。
柳。
留也。
春秋傳曰。
或食于任。
柳。
一名任也。
祭祀鬼神。
合和五味。
留神靈也。
故以名之。
七星數七。
如鳥之衣覆上。
故以名之。
張。
開張也。
為朱鳥之嗉。
有容納。
故主賓客也。
翼。
如六翮。
似鳥兩翅之飛。
故以名翼。
轸。
似小車。
四馬。
車後橫曰轸。
兇事之用。
故以為名。
其狀見邪正。
阙陵曆蝕。
散為妖異。
彗孛飛流。
如此之徒。
并以占候飛開義釋。
故不委具。
三種七政。
既配五行。
略說如此。
第十七論八卦八風 八卦者。
周易雲。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
兼三才而兩之。
故六畫而成卦。
因八方之通八風。
成八節之氣。
故卦有八。
其配五行者。
幹兌為金。
坎為水。
震巽為木。
離為火。
坤艮為土。
各以方位言之。
易通卦驗雲。
艮。
東北。
主立春。
震。
東方。
主春分。
巽。
東南。
主立夏。
離。
南方。
主夏至。
坤。
西南。
主立秋。
兌。
西方。
主秋分。
幹。
西北。
主立冬。
坎。
北方。
主冬至。
坎居北方者。
冬至之日。
陽氣動于黃泉之下。
子雖大陰之位。
以陽氣動其下。
故其卦外陰内陽。
象水内明。
中懷陽也。
故居子位以配水。
艮在西北者。
其卦一陽在上。
象立春之時。
陽氣已發。
在于地上。
下有重陰。
象陰氣猶厚。
陽氣尚微。
艮既為山。
以其重陰在下。
積土深。
故卦複在醜。
醜為未沖。
故以配土。
震居東方者。
震為長男。
能主幹任。
故居顯明之地。
東方。
春也。
萬物鹹得生出。
明淨顯著。
震為雷。
雷動則萬物出。
春分之時。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天地和同。
萬物萌動。
故震居卯。
卯。
木。
少陽之位。
故以配木。
巽居東南者。
其卦重陽在上。
象立夏之時。
陽氣已盛在上。
陰氣微弱在于下。
木之為物。
入地最少。
出土最多。
巽卦二陽在上。
象木出地之多。
一陰居下。
象木入地之少。
木體是陽。
亦宜明顯。
故在東南。
以配于木。
離居南方者。
夏至之時。
陰動于黃泉之下。
午是盛陽之位。
而陰氣動。
故其卦外陽内陰。
象火外明内暗。
懷陰氣也。
故在南方以配火。
坤居西南者。
坤卦純陰之象。
能養萬物。
莫過于地也。
陰體卑順。
不敢當首。
陰動于午。
至未始着。
故坤後午之位。
地體積陰。
坤既純陰。
象地。
禮以中央土在未。
地。
卽土也。
故在西南。
以配土也。
兌在西方者。
兌卦一陰在上。
象秋分之時。
陽氣已深。
金為少陰
孔子元辰經雲。
一名陽明星。
二名陰精星。
三名真人星。
四名玄冥星。
五名丹元星。
六名北極星。
七名天開星。
遁甲經雲。
一名魁真星。
二名魁元星。
三名權九極星。
四名魁細星。
五名魓剛星。
六名紀星。
七名飄玄陽星。
第一水。
二水土。
三木土。
四金木。
五金土。
六火土。
七火。
所以子午各獨屬一星。
其餘并兩辰共屬者。
子午為天地之經。
鬥第一及第七魁剛兩星。
亦是鬥之經建所用指也。
自餘非所指者。
故并兩屬。
故六十甲子。
從第一起甲子以配之。
往還周旋。
盡其數矣。
北鬥領二十八宿。
一星主四時。
魁起室。
剛起角。
以次分屬。
若人行年至室。
而五星行到此宿者。
随星吉兇也。
合誠圖雲。
樞星為雍州。
璇星為冀州。
玑星為青兖州。
權星為徐揚州。
衡星為荊州。
開陽星為梁州。
标光星為豫州。
此為三才之道。
并為鬥之所政也。
二十八宿為七政者。
以其分定國邦。
布官設位也。
運鬥樞雲。
天有将相之位。
佐列宿為衛。
皆據璇玑玉衡。
以齊七政。
四時布德。
三道正氣。
尚書考靈曜雲。
二十八宿。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故葉時月。
正日度。
星二十八宿配五行。
有二别。
一總配。
二别配。
總配者。
東方蒼龍七宿。
角。
亢。
氐。
房。
心。
尾箕。
木也。
合三十二星。
七十五度。
南方朱雀七宿。
東井。
轝鬼。
柳。
七星。
張。
翼。
轸。
火也。
合六十五星。
一百五度。
西方白虎七宿。
奎。
婁。
胃。
昴。
畢。
觜。
參。
金也。
合五十一星。
八十度。
北方玄武七宿。
鬥。
牽牛。
須女。
虛。
危。
營室。
東壁。
水也。
合三十五星。
九十八度。
其屬土者。
東則角亢。
南則井鬼。
西則奎婁。
北則鬥牛。
皆居四季為土也。
故曾子雲。
春分鳥星昏主春者中。
可以種稷。
夏至心星昏主夏者中。
可以種黍菽。
秋分虛星昏主秋者中。
可以種麥。
冬至昴星昏主冬者中。
山人可以伐器械。
家人可以收萑葦。
蓄積。
田獵。
王者坐視四星之中。
而知民之緩急。
急則不賦力役。
故曰敬授民時也。
此為總配。
别配五行者。
角二星。
為天門。
三光之路。
十二度。
于時在辰。
鄭分。
木也。
亢四星。
為天庭。
尚書之曹。
九度。
于時在辰。
鄭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氐四星。
為宿宮。
路寝所止。
十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房六星。
為明堂。
政教之道。
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土也。
心三星。
為天王之位。
五度。
于時在卯。
宋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火也。
尾九星。
為後宮。
妃嫔之府。
十八度。
于時在寅。
燕分。
水也。
箕四星。
為王後所居。
進禦之寝。
十一度。
于時在寅。
燕分。
木也。
春夏為金。
秋冬為土也。
鬥六星。
為主爵祿。
褒賢進士。
二十六度。
于時在醜。
吳分。
木也。
牽牛六星。
為主橋梁。
七政之始。
八度。
于時在醜。
吳分。
木也。
須女四星。
為主布帛。
天之内藏。
十二度。
于時在子。
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虛二星。
為廟堂。
主祭祀事。
十一度。
于時在子。
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金也。
危三星。
為墳墓。
以識先祖。
十七度。
于時在子。
齊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營室二星。
為主軍糧。
以禀士卒。
十六度。
于時在亥。
衛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土也。
東壁二星。
為文章。
圖書之府。
九度。
于時在亥。
衛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奎十六星。
為五兵之庫。
禁禦暴亂。
十六度。
于時在戌。
魯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火也。
婁三星。
為苑牧。
主給享祠。
十二度。
于時在戌。
魯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胃三星。
為倉廪。
五谷所聚。
十四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水也。
昴七星。
為主獄事。
典治決斷。
十一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金也。
畢八星。
為邊兵。
備夷狄。
十度。
于時在酉。
趙分。
春夏為金。
秋冬為水也。
觜觿三星。
為保藏。
收檢秋物。
二度。
于時在申。
晉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土也。
參伐十星。
為天大将。
斬劉收獲。
九度。
于時在申。
晉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土也。
東井八星。
為主水衡。
以法平時。
三十三度。
于時在未。
秦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轝鬼五星。
為視明。
主察奸謀。
四度。
于時在未。
秦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柳八星。
為上食。
主和滋味。
十五度于時在午。
周分。
春夏為水。
秋冬為火也。
星七星。
為衣裳。
主蓋身體。
七度。
于時在午。
周分。
春夏為火。
秋冬為水也。
張六星。
為主客。
賜與燕嬉。
十八度。
于時在午。
周分。
水也。
翼二十二星。
為天唱。
主以戲虞。
十八度。
于時在巳。
楚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金也。
轸四星。
為死喪。
以知交兇。
十七度。
于時在巳。
楚分。
春夏為木。
秋冬為土也。
漢書。
天文志雲。
角。
亢。
氐。
韓鄭兖州之分。
房心。
宋豫州之分。
尾箕。
燕幽州之分。
井鬼。
秦雍州之分。
柳。
七星。
張三河之分。
翼。
轸。
楚荊州之分。
奎婁。
胃。
魯徐州之分。
昴。
畢。
趙冀州之分。
觜。
參。
魏梁州之分。
鬥。
江湖之分。
牽牛。
須女。
吳揚州之分。
虛。
危。
齊青州之分。
室。
壁。
衛并州之分。
此皆當分所主。
正其州國善惡。
故為政也。
石氏天官訓解雲。
角。
二星。
是蒼龍之首。
上角兩角間。
天之道。
日月五星所行。
故名角。
亢。
為朝廷。
對揚于王。
夙夜謀谘四海之内。
故名亢。
氐。
是正寝。
冰解之室。
故名氐。
房。
是天子四時所居。
故名房。
心。
前一星為太子。
中為天子。
後一星為庶子。
如人心處中。
為身之主。
故名心。
尾。
是東方蒼龍宿之尾。
故名尾。
象形也。
箕。
近鬥。
象播揚五榖。
故名箕。
鬥。
量器也。
斟酌爵祿。
其形似鬥。
故名鬥。
牛亦象牛角。
七政之始。
故名牛。
女。
方正。
裁割之象。
婢妾之類。
故名女。
虛。
耗也。
其間空虛。
廟堂之象。
故名虛。
危。
似室屋。
亦如墳墓。
故名危。
營室。
有六星。
為離宮。
似宮室。
故名室。
壁。
直立似壁。
孔子藏書于壁。
效此義也。
故名壁。
奎。
為庫。
主兵。
形象庫周密。
故奎。
乖也。
兵以乖違故舉。
所以名奎。
婁。
如樓閣。
亦似鐘婁。
故養犧牲以為名。
胃。
在藏為五谷之府。
主廪倉。
故以為名。
昴。
悴聚。
如囚之在牢獄。
故主獄事。
昴星也。
聚則憂。
故名為昴。
畢。
邊夷毛頭之類。
如天子警畢。
毛頭唱之。
畢了唱。
以警衆心。
故以名之也。
觜。
聚也。
為白虎之鼻。
聚在虎觜須間。
故以為名。
參。
共也。
雜金土之氣。
共行殺罰。
故名參。
井。
精也。
盛水亭平。
精微之至。
此星象法度。
如水之平。
故名井。
鬼。
歸也。
陽歸于陰。
所以其内一星闇而不明。
鬼之象也。
故以為名也。
柳。
留也。
春秋傳曰。
或食于任。
柳。
一名任也。
祭祀鬼神。
合和五味。
留神靈也。
故以名之。
七星數七。
如鳥之衣覆上。
故以名之。
張。
開張也。
為朱鳥之嗉。
有容納。
故主賓客也。
翼。
如六翮。
似鳥兩翅之飛。
故以名翼。
轸。
似小車。
四馬。
車後橫曰轸。
兇事之用。
故以為名。
其狀見邪正。
阙陵曆蝕。
散為妖異。
彗孛飛流。
如此之徒。
并以占候飛開義釋。
故不委具。
三種七政。
既配五行。
略說如此。
第十七論八卦八風 八卦者。
周易雲。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于天。
俯則觀法于地。
觀鳥獸之文。
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
以類萬物之情。
兼三才而兩之。
故六畫而成卦。
因八方之通八風。
成八節之氣。
故卦有八。
其配五行者。
幹兌為金。
坎為水。
震巽為木。
離為火。
坤艮為土。
各以方位言之。
易通卦驗雲。
艮。
東北。
主立春。
震。
東方。
主春分。
巽。
東南。
主立夏。
離。
南方。
主夏至。
坤。
西南。
主立秋。
兌。
西方。
主秋分。
幹。
西北。
主立冬。
坎。
北方。
主冬至。
坎居北方者。
冬至之日。
陽氣動于黃泉之下。
子雖大陰之位。
以陽氣動其下。
故其卦外陰内陽。
象水内明。
中懷陽也。
故居子位以配水。
艮在西北者。
其卦一陽在上。
象立春之時。
陽氣已發。
在于地上。
下有重陰。
象陰氣猶厚。
陽氣尚微。
艮既為山。
以其重陰在下。
積土深。
故卦複在醜。
醜為未沖。
故以配土。
震居東方者。
震為長男。
能主幹任。
故居顯明之地。
東方。
春也。
萬物鹹得生出。
明淨顯著。
震為雷。
雷動則萬物出。
春分之時。
天氣下降。
地氣上騰。
天地和同。
萬物萌動。
故震居卯。
卯。
木。
少陽之位。
故以配木。
巽居東南者。
其卦重陽在上。
象立夏之時。
陽氣已盛在上。
陰氣微弱在于下。
木之為物。
入地最少。
出土最多。
巽卦二陽在上。
象木出地之多。
一陰居下。
象木入地之少。
木體是陽。
亦宜明顯。
故在東南。
以配于木。
離居南方者。
夏至之時。
陰動于黃泉之下。
午是盛陽之位。
而陰氣動。
故其卦外陽内陰。
象火外明内暗。
懷陰氣也。
故在南方以配火。
坤居西南者。
坤卦純陰之象。
能養萬物。
莫過于地也。
陰體卑順。
不敢當首。
陰動于午。
至未始着。
故坤後午之位。
地體積陰。
坤既純陰。
象地。
禮以中央土在未。
地。
卽土也。
故在西南。
以配土也。
兌在西方者。
兌卦一陰在上。
象秋分之時。
陽氣已深。
金為少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