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二

關燈
第四論相生就此分為三段一者論相生二者論生死所三者論四時休王第五論配支幹 第六論相雜就此分為三段一者論五行體雜二者論支幹雜三者論方位雜第七論德 第八論合第九論扶抑 第十論相克第十一論刑 第十二論害第十三論沖破 第四論相生就此分為三段一者論相生二者論生死所三者論四時休王 一者論相生 經雲。

    天生一。

    始于北方水。

    地生二。

    始于南方火。

    人生三。

    始于東方木。

    時生四。

    始于西方金。

    五行生五。

    始于中央土。

    又曰。

    天始生一者。

    因一而生天。

    非天生一也。

    故雲。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地生二者。

    亦因二而生地。

    因三生人。

    因四生時。

    五行皆由一而生。

    數至于五。

    土最在後。

    得五而生五行也。

    五行同出而異時者。

    出離其親。

    有所配偶。

    譬如人生。

    亦同元氣而生。

    各出一家。

    配為夫妻。

    化生子息。

    故五行皆相須而成也。

    五行同胎而異居。

    有先後耳。

    夫五行皆資陰陽氣而生。

    故雲。

    濡氣生水。

    溫氣生火。

    強氣生木。

    剛氣生金。

    和氣生土。

    故知五行同時而起。

    托義相生。

    傳曰。

    五行并起。

    各以名别。

    然五行既以名别。

    而更互用事。

    輪轉休王。

    故相生也。

    穎容雲。

    凡五行相生。

    謂異類相化。

    如男女異姓。

    能至繁殖。

    若以水濟水。

    不生嘉味。

    河閑獻王問溫城董君曰。

    孝者。

    天之經。

    地之義也。

    何謂也。

    對曰。

    天有五行。

    木火土金水是也。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為春。

    春主生。

    夏主長養。

    秋主收。

    冬主藏。

    藏者。

    冬之所成也。

    是故父之所生。

    其子長之。

    父之所長。

    其子養之。

    父之所養。

    其子成之。

    不敢不緻如父之意。

    盡為人之道也。

    故五行者。

    五常也。

    白虎通雲。

    木生火者。

    木性溫暖。

    火伏其中。

    鑽灼而出。

    故木生火。

    火生土者。

    火熱。

    故能焚木。

    木焚而成灰。

    灰卽土也。

    故火生土。

    土生金者。

    金居石。

    依山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山必生石。

    故土生金。

    金生水者。

    少陰之氣潤澤。

    流津銷金。

    亦為水。

    所以山雲而從潤。

    故金生水。

    水生木者。

    因水潤而能生。

    故水生木也。

    元命苞雲。

    陽吐陰化。

    故水生木也。

    春秋繁露雲。

    東方木。

    木。

    農之本。

    司農尚仁。

    五谷畜積。

    司馬食之。

    故木生火。

    火。

    本朝司馬。

    尚知。

    天時形兆未萌。

    昭然獨見。

    天下既甯。

    以安君臣。

    故火生土也。

    土。

    君。

    尚信。

    因時之威武強禦。

    以成大理司徒。

    故土生金。

    金。

    大理司徒。

    尚義。

    邊境安甯。

    寇賊不發。

    邑無獄訟。

    則安執法司寇。

    故金生水。

    水。

    執法司寇。

    尚禮。

    君臣有位。

    長幼有序。

    百工維時。

    以成歲用。

    器械既成。

    以給司農田官。

    故水生木。

    兩說事義雖别。

    而相生是同。

    五行各定形。

    唯火鑽灼方出者。

    火是大陽之氣。

    溫故乃生。

    鑽木出者。

    還寄托萬物耳。

    如聖人無名。

    能理萬物。

    還以萬物為名。

    陽氣至神。

    故有隐顯。

     二者論生死所 五行體别。

    生死之處不同。

    遍有十二月。

    十二辰。

    而出沒。

    木。

    受氣于申。

    胎于酉。

    養于戌。

    生于亥。

    沐浴于子。

    冠帶于醜。

    臨官于寅。

    王于卯。

    衰于辰。

    病于巳。

    死于午。

    葬于未。

    火。

    受氣于亥。

    胎于子。

    養于醜。

    生于寅。

    沐浴于卯。

    冠帶于辰。

    臨官于巳。

    王于午。

    衰于未。

    病于申。

    死于酉。

    葬于戌。

    金。

    受氣于寅。

    胎于卯。

    養于辰。

    生于巳。

    沐浴于午。

    冠帶于未。

    臨官于申。

    王于酉。

    衰于戌。

    病于亥。

    死于子。

    葬于醜。

    水。

    受氣于巳。

    胎于午。

    養于未。

    生于申。

    沐浴于酉。

    冠帶于戌。

    臨官于亥。

    王于子。

    衰于醜。

    病于寅。

    死于卯。

    葬于辰。

    土。

    受氣于亥。

    胎于子。

    養于醜。

    寄行于寅。

    生于卯。

    沐浴于辰。

    冠帶于巳。

    臨官于午。

    王于未。

    衰病于申。

    死于酉。

    葬于戌。

    戌是火墓。

    火是其母。

    母子不同葬。

    進行于醜。

    醜是金墓。

    金是其子。

    義又不合。

    欲還于未。

    未是木墓。

    木為土鬼。

    畏不敢入。

    進休就辰。

    辰是水墓。

    水為其妻。

    于義為合。

    遂葬于辰。

    昔舜葬蒼梧。

    二妃不從。

    故知合葬非古。

    然季武子雲。

    自周公已來。

    未之有改。

    詩雲。

    谷則異室。

    死則同穴。

    蓋以敦其義合。

    骨肉同歸。

    水土共墓。

    正取此也。

    又以四季釋所理歸于斯。

    高堂隆以土生于未。

    盛于戌。

    壯于醜。

    終于辰。

    長為水土墓。

    故辰日不哭。

    以辰日重喪故也。

    袒踴之哀。

    豈待移日。

    高堂所說。

    蓋為浮淺。

    其生王意。

    又别是一家。

    五行書雲。

    土雖有寄王于火鄉。

    生于巳。

    葬于辰。

    然土分王四季。

    各有生死之所。

    辰土。

    受氣于申酉。

    胎于戌。

    養于亥。

    生于子。

    沐浴于醜。

    冠帶于寅。

    臨官于卯。

    王于辰。

    衰病于巳。

    死于午。

    葬于未。

    未土。

    受氣于亥子。

    胎于醜。

    養于寅。

    生于卯。

    沐浴于辰。

    冠帶于巳。

    臨官于午。

    王于未。

    衰病于申。

    死于酉。

    葬于戌。

    戌土。

    受氣于寅卯。

    胎于辰。

    養于巳。

    生于午。

    沐浴于未。

    冠帶于申。

    臨官于酉。

    王于戌。

    衰病于亥。

    死于子。

    葬于醜。

    醜土。

    受氣于巳午。

    胎于未。

    養于申。

    生于酉。

    沐浴于戌。

    冠帶于亥。

    臨官于子。

    王于醜。

    衰病于寅。

    死于卯。

    葬于辰。

    孝經援神契雲。

    五行。

    土出利以給天下。

    龜經雲。

    土。

    木動為辰土。

    火動為未土。

    金動為戌土。

    水動為醜土。

    又雲。

    甲乙寅卯為辰土。

    丙丁巳午為未土。

    庚辛申酉為戌土。

    壬癸亥子為醜土。

    凡五行之王。

    各七十二日。

    土居四季。

    季十八日。

    并七十二日。

    以明土有四方。

    生死不同。

    此蓋蔔筮所用。

    若論定位王相。

    及生死之處。

    皆以季夏六月為土王之時。

    禮記雲。

    中央土在季夏之後。

    此則歲之半。

    處四時之中央。

    天社。

    地神。

    人鬼。

    又并在未。

    坤亦在未卦。

    主于土。

    故雲。

    土德于未。

    終于醜。

    易曰。

    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

    此則明土王定在于未。

    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臨官中生者。

    取其盛壯能生養義。

    唯金在火中生者。

    巳中有方壯之土。

    能生金也。

    金非火不革其形。

    故金在火位中生。

    又雲。

    金生鬼中者。

    金父土戊己。

    寄治丙丁。

    父不能獨養。

    要須母也。

    金在南方值己火。

    金得火方化。

    金化而水生。

    戊己土有化生之水。

    則金不畏火。

    己含水氣。

    則金之繼母也。

    五行皆以葬後之月而受氣者。

    以其死還複生。

    神氣不絕故也。

     三者論四時休王 休王之義。

    凡有三種。

    第一。

    辨五行體休王。

    第二。

    論支幹休王。

    第三。

    論八卦休王。

    五行體休王者。

    春則木王。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夏則火王。

    土相。

    木休。

    水囚。

    金死。

    六月則土王。

    金相。

    火休。

    木囚。

    水死。

    秋則金王。

    水相。

    土休。

    火囚。

    木死。

    冬則水王。

    木相。

    金休。

    土囚。

    火死。

    支幹休王者。

    春則甲乙寅卯王。

    丙丁巳午相。

    壬癸亥子休。

    庚辛申酉囚。

    戊己辰戌醜未死。

    夏則丙丁巳午王。

    戊己辰戌醜未相。

    甲乙寅卯休。

    壬癸亥子囚。

    庚辛申酉死。

    六月則戊己辰戌醜未王。

    庚辛申酉相。

    丙丁巳午休。

    甲乙寅卯囚。

    壬癸亥子死。

    秋則庚辛申酉王。

    壬癸亥子相。

    戊己辰戌醜未休。

    丙丁巳午囚。

    甲乙寅卯死。

    冬則壬癸亥子王。

    甲乙寅卯相。

    庚辛申酉休。

    戊己辰戌醜未囚。

    丙丁巳午死。

    八卦休王者。

    立春艮王。

    震相。

    巽胎。

    離沒。

    坤死。

    兌囚。

    幹廢。

    坎休。

    春分震王。

    巽相。

    離胎。

    坤沒。

    兌死。

    幹囚。

    坎廢。

    艮休。

    立夏巽王。

    離相。

    坤胎。

    兌沒。

    幹死。

    坎囚。

    艮廢。

    震休。

    夏至離王。

    坤相。

    兌胎。

    幹沒。

    坎死。

    艮囚。

    震廢。

    巽休。

    立秋坤王。

    兌相。

    幹胎。

    坎沒。

    艮死。

    震囚。

    巽廢。

    離休。

    秋分兌王。

    幹相。

    坎胎。

    艮沒。

    震死。

    巽囚。

    離廢。

    坤休。

    立冬幹王。

    坎相。

    艮胎。

    震沒。

    巽死。

    離囚。

    坤廢。

    兌休。

    冬至坎王。

    艮相。

    震胎。

    巽沒。

    離死。

    坤囚。

    兌廢。

    幹休。

    其卦從八節之氣。

    各四十五日。

    凡當王之時。

    皆以子為相者。

    以其子方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