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
故就幹索女。
就坤索男。
所以幹一索而得巽。
曰長女。
再索而得離。
曰中女。
三索而得兌。
曰少女。
坤一索而得離。
曰長男。
再索而得坎。
曰中男。
三索而得艮。
曰少男。
甲是陽幹之始。
幹下三爻取之。
壬是陽幹之末。
幹上三爻取之。
乙是陰幹之始。
坤下三爻取之。
癸是陰幹之末。
坤上三爻取之。
餘有六幹。
陽付其男。
陰付其女。
甲乙之後。
次于丙丁。
故以丙付少男艮。
以丁付少女兌。
丙丁之後。
次于戊己。
故以戊付中男坎。
以己付中女離。
戊己之後。
次于庚辛。
故以庚付長男震。
以辛付長女巽。
所以從少而付老。
自小及大。
從微至着故也。
付幹既訖。
次付其支。
震為長子。
故其卦。
初九得幹之子。
九四得幹之午。
震幹庚。
故子午屬庚。
巽為長女。
子後次醜。
故其卦。
初六得坤之醜。
午後次未。
六四得坤之未。
巽幹辛。
故醜未屬辛。
坎為中男。
醜後次寅。
其卦。
初六得幹之寅。
未後次申。
六四得幹之申。
坎幹戊。
故寅申屬戊。
離為中女。
寅後次卯。
故其卦。
初九得坤之卯。
申後次酉。
九四得坤之酉。
離幹己。
故卯酉屬己。
艮為少男。
卯後次辰。
故其卦。
初六得幹之辰。
酉後次戌。
六四得幹之戌。
艮幹丙。
故辰戌屬丙。
兌為少女。
辰後次己。
故其卦。
初九得坤之己。
戌後次亥。
九四得坤之亥。
兌幹丁。
故己亥屬丁。
六子取幹。
則乾坤之。
餘取支。
并從乾坤而得。
陽取于幹。
陰取于坤。
皆受于父母。
故六子并主十二辰。
人之納音。
皆所繼焉。
甲乙壬癸。
不為納音者。
以屬乾坤故也。
或問曰。
六子用幹。
則取父母之不用者。
用支。
則并同于父母者。
何。
答曰。
幹。
是陽也。
陽體奇。
故正得一往分用。
支。
是陰也。
陰體偶。
故以再往用之。
又複龜則用日。
是以正求于幹。
故發兆分為十分。
筮則用辰。
正求于支。
是以飛伏六爻。
并論十二支。
雖複體不兼要。
須相配以明義。
幹為尊。
故不得不先設。
而後求支。
筮雖不正用幹。
亦須幹助。
以顯其趣。
猶如龜判十二支。
兆體雖無支象。
必約而論之。
筮雖阙三甲。
三壬。
三乙。
三癸。
亦約虛以求實。
且設幹往。
先從父母而為始。
後及六子。
以甲付幹。
以乙付坤。
以丙付艮。
以丁付兌。
以戊付坎。
以己付離。
以庚付震。
以辛付巽。
曆八卦訖。
壬還到幹。
次癸還到坤。
十幹所在六爻。
乾坤位尊。
取其始末理。
然體各得二。
幹支既當爻正用。
故卦别皆備。
陽卦取其陽支。
陰卦取其陰支。
四卦同陽。
四卦同陰。
非正同于父母。
當伏羲畫八卦。
為三爻。
備天地人。
所以分幹卦。
别取三。
乾坤居始。
故取甲乙。
後神農重之以為八。
純子有重來之理。
所以卦六幹并同。
父母無二之義。
故後卦取乎壬癸。
其甲乙壬癸各少三者。
皆排在虛用之中。
不全無者。
陰有從陽之義。
第五論九宮數 九宮者。
上分于天。
下别于地。
各以九位。
天則二十八宿。
北鬥九星。
地則四方四維。
及中央。
分配九有。
謂之宮者。
皆神所遊處。
故以名宮也。
鄭司農雲。
太一行八卦之宮。
每四乃入中央。
中央雲者。
地神之所居。
故謂之九宮。
易緯幹鑿度雲。
易一陰一陽之謂道也。
故太一取其數。
以行九宮。
易曰。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天地之數。
合五十有五。
九宮用者。
天除一。
地除二。
人除三。
餘四十九。
以當蓍策之數。
又四時除四。
餘四十五。
五者。
五行。
四十者。
五行之成數。
合之。
則一節之數。
分置五方。
方各九者。
一時九十日之數。
四方成四時也。
三宮相對。
止十五者。
為一氣之數。
成二十四氣也。
尚書洪範雲。
初一曰。
五行。
位在北方。
陽氣之始。
萬物将萌。
次二曰。
敬用五事。
位在西南方。
謙虛就德。
朝谒嘉慶。
次三曰。
農用八政。
位在東方。
耕種百谷。
麻枲蠶桑。
次四曰。
協用五紀。
位在東南方。
日月星辰。
雲雨并興。
次五曰。
建用皇極。
位在中宮。
百官立表。
政化公卿。
次六曰。
乂用三德。
位在西北。
抑伏強暴。
斷制獄訟。
次七曰。
明用稽疑。
位在西方。
決定吉兇。
分别所疑。
次八曰。
念用庶征。
位在東北。
肅敬德方。
狂僭亂行。
次九曰。
向用五福。
威用六極。
位在南方。
萬物盈實。
陰氣宣布。
時成歲德。
陰陽和調。
五行不忒。
故黃帝九宮經雲。
戴九。
履一。
左三。
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居中宮。
總禦得失。
其數。
則坎一。
坤二。
震三。
巽四。
中宮五。
幹六。
兌七。
艮八。
離九。
太一行九宮。
從一始。
以少之多。
順其數也。
配算曰。
中央及四仲。
各分九算。
命雲木落歸本。
分六至亥。
故取震六算。
以置于幹。
水流向末。
分八至醜。
故取坎八算。
以置于艮。
金義而堅。
分二還未。
故取兌二算。
以置于坤。
火本炎盛。
自處其鄉。
故離算不動。
土王四季。
本生于巳。
故分中宮四算。
以置于巽。
故成戴九履一之位也。
又。
初成八卦之法。
命方之算。
先取北方九算。
命曰水生木。
縱一算置寅上。
一算置卯上。
一算置辰上。
又橫一算置甲上。
一算置乙上。
次取東方九算。
命曰木生火。
于南方布五位。
又取南方之算。
命曰火生土。
于中央一算。
于西北為戊。
一算于西南為巳。
又取中央之算。
命曰土生金。
于西方布五位。
又取西方之算。
命曰金生水。
于北方布五位。
五方布十幹十二支位訖。
然後加陰幹各一。
命曰陰數偶也。
次加陽支各一。
命曰支體本。
加其始餘算。
十二月之數也。
一算置西北。
命曰。
幹之始也。
二算置西南。
命曰。
坤之始也。
又餘算九。
置于中央。
為易象也。
命曰。
幹主甲壬。
卽取甲壬上算。
以成幹卦。
又命曰坤主乙癸。
次取乙癸上算。
以成坤卦。
父母之卦。
爻象既定。
次及六子。
先起長男。
命曰。
震主庚子午。
卽取庚及子午上算。
以成震卦。
又次長女。
命曰。
巽主辛醜未。
次取辛及醜未上算。
以成巽卦。
又次中男。
命曰。
坎主戊寅申。
次取戊及寅申上算。
以成坎卦。
又次中女。
命曰。
離主己卯酉。
次取己及卯酉上算。
以成離卦。
又次少男。
命曰。
艮主丙辰戌。
次取丙及辰戌上算。
以成艮卦。
又次少女。
命曰。
兌主丁巳亥。
次取丁及巳亥上算。
以成兌卦。
八卦既成。
問曰。
八卦從何而始。
曰。
因五行生。
又問。
五行因何生。
曰。
因天地生。
天地因何生。
曰。
因太一生。
太一因何生。
曰。
因易生。
故雲。
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
故變易字為太一。
變太一字為天。
天一生。
地二生也。
變天字為水。
天生水也。
變水字為木。
水生木也。
變木字成火。
木生火也。
變火字成土。
火生土也。
變土字成金。
土生金也。
變金字成八卦字。
八卦因五行生也。
變八卦字為十二月字。
八卦所主。
月也。
變十二月字。
成地出萬物。
以終歸乎地也。
此九宮八卦創制之法。
備矣。
九宮數一起。
自北方始者。
坎一正北。
應天之始。
始無二。
故一。
北方五行之始。
所以五行在北方。
故雲。
陽氣之始。
萬物将萌。
五事數二在西南者。
五事。
貌言視聽思也。
别在後篇解。
因五行而有五事次之。
故二。
又雲。
坤二在西南。
應地之數。
西南。
林鐘之管。
氣之次。
二也。
五事。
人事之先也。
故曰。
謙虛就德。
朝谒嘉慶。
并五事所主也。
八政之數三在東方者。
八政。
食。
貨。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
賓。
師也。
既有五事。
次修八政。
故三。
又雲。
震三正東。
應人之數。
三才義畢東方。
春。
農之始也。
食者。
耕種炊烹也。
貨者。
畜積儲博。
錢布金兵也。
祀者。
祭祀供神也。
司空者。
土地畝也。
司徒者。
民戶口大小數也。
司寇者。
禁備盜賊。
糾察非常也。
賓者。
注籍往來。
受容嘉慶也。
師者。
教訓農夫。
耒耜設法也。
故雲。
耕種百谷。
麻枲蠶桑也。
五紀數四在東南者。
五紀。
歲。
日月。
奉化。
日辰。
曆數也。
八政既修。
非歲時日月。
無以敷播植。
次之故四。
又雲。
巽四。
東南。
風行四時。
以應四時之數。
東南巳。
純幹用事。
幹主天。
巽主号令。
故居東南。
歲者。
以四時有序。
盛衰始終也。
日月者。
照明萬物。
氣候遠近也。
奉化者。
卽仰王化。
須建功貢寶也。
日辰者。
次序陰陽。
斷制産物也。
曆數者。
記綴度數。
農夫候望。
賦斂随時也。
故曰
故就幹索女。
就坤索男。
所以幹一索而得巽。
曰長女。
再索而得離。
曰中女。
三索而得兌。
曰少女。
坤一索而得離。
曰長男。
再索而得坎。
曰中男。
三索而得艮。
曰少男。
甲是陽幹之始。
幹下三爻取之。
壬是陽幹之末。
幹上三爻取之。
乙是陰幹之始。
坤下三爻取之。
癸是陰幹之末。
坤上三爻取之。
餘有六幹。
陽付其男。
陰付其女。
甲乙之後。
次于丙丁。
故以丙付少男艮。
以丁付少女兌。
丙丁之後。
次于戊己。
故以戊付中男坎。
以己付中女離。
戊己之後。
次于庚辛。
故以庚付長男震。
以辛付長女巽。
所以從少而付老。
自小及大。
從微至着故也。
付幹既訖。
次付其支。
震為長子。
故其卦。
初九得幹之子。
九四得幹之午。
震幹庚。
故子午屬庚。
巽為長女。
子後次醜。
故其卦。
初六得坤之醜。
午後次未。
六四得坤之未。
巽幹辛。
故醜未屬辛。
坎為中男。
醜後次寅。
其卦。
初六得幹之寅。
未後次申。
六四得幹之申。
坎幹戊。
故寅申屬戊。
離為中女。
寅後次卯。
故其卦。
初九得坤之卯。
申後次酉。
九四得坤之酉。
離幹己。
故卯酉屬己。
艮為少男。
卯後次辰。
故其卦。
初六得幹之辰。
酉後次戌。
六四得幹之戌。
艮幹丙。
故辰戌屬丙。
兌為少女。
辰後次己。
故其卦。
初九得坤之己。
戌後次亥。
九四得坤之亥。
兌幹丁。
故己亥屬丁。
六子取幹。
則乾坤之。
餘取支。
并從乾坤而得。
陽取于幹。
陰取于坤。
皆受于父母。
故六子并主十二辰。
人之納音。
皆所繼焉。
甲乙壬癸。
不為納音者。
以屬乾坤故也。
或問曰。
六子用幹。
則取父母之不用者。
用支。
則并同于父母者。
何。
答曰。
幹。
是陽也。
陽體奇。
故正得一往分用。
支。
是陰也。
陰體偶。
故以再往用之。
又複龜則用日。
是以正求于幹。
故發兆分為十分。
筮則用辰。
正求于支。
是以飛伏六爻。
并論十二支。
雖複體不兼要。
須相配以明義。
幹為尊。
故不得不先設。
而後求支。
筮雖不正用幹。
亦須幹助。
以顯其趣。
猶如龜判十二支。
兆體雖無支象。
必約而論之。
筮雖阙三甲。
三壬。
三乙。
三癸。
亦約虛以求實。
且設幹往。
先從父母而為始。
後及六子。
以甲付幹。
以乙付坤。
以丙付艮。
以丁付兌。
以戊付坎。
以己付離。
以庚付震。
以辛付巽。
曆八卦訖。
壬還到幹。
次癸還到坤。
十幹所在六爻。
乾坤位尊。
取其始末理。
然體各得二。
幹支既當爻正用。
故卦别皆備。
陽卦取其陽支。
陰卦取其陰支。
四卦同陽。
四卦同陰。
非正同于父母。
當伏羲畫八卦。
為三爻。
備天地人。
所以分幹卦。
别取三。
乾坤居始。
故取甲乙。
後神農重之以為八。
純子有重來之理。
所以卦六幹并同。
父母無二之義。
故後卦取乎壬癸。
其甲乙壬癸各少三者。
皆排在虛用之中。
不全無者。
陰有從陽之義。
第五論九宮數 九宮者。
上分于天。
下别于地。
各以九位。
天則二十八宿。
北鬥九星。
地則四方四維。
及中央。
分配九有。
謂之宮者。
皆神所遊處。
故以名宮也。
鄭司農雲。
太一行八卦之宮。
每四乃入中央。
中央雲者。
地神之所居。
故謂之九宮。
易緯幹鑿度雲。
易一陰一陽之謂道也。
故太一取其數。
以行九宮。
易曰。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天地之數。
合五十有五。
九宮用者。
天除一。
地除二。
人除三。
餘四十九。
以當蓍策之數。
又四時除四。
餘四十五。
五者。
五行。
四十者。
五行之成數。
合之。
則一節之數。
分置五方。
方各九者。
一時九十日之數。
四方成四時也。
三宮相對。
止十五者。
為一氣之數。
成二十四氣也。
尚書洪範雲。
初一曰。
五行。
位在北方。
陽氣之始。
萬物将萌。
次二曰。
敬用五事。
位在西南方。
謙虛就德。
朝谒嘉慶。
次三曰。
農用八政。
位在東方。
耕種百谷。
麻枲蠶桑。
次四曰。
協用五紀。
位在東南方。
日月星辰。
雲雨并興。
次五曰。
建用皇極。
位在中宮。
百官立表。
政化公卿。
次六曰。
乂用三德。
位在西北。
抑伏強暴。
斷制獄訟。
次七曰。
明用稽疑。
位在西方。
決定吉兇。
分别所疑。
次八曰。
念用庶征。
位在東北。
肅敬德方。
狂僭亂行。
次九曰。
向用五福。
威用六極。
位在南方。
萬物盈實。
陰氣宣布。
時成歲德。
陰陽和調。
五行不忒。
故黃帝九宮經雲。
戴九。
履一。
左三。
右七。
二四為肩。
六八為足。
五居中宮。
總禦得失。
其數。
則坎一。
坤二。
震三。
巽四。
中宮五。
幹六。
兌七。
艮八。
離九。
太一行九宮。
從一始。
以少之多。
順其數也。
配算曰。
中央及四仲。
各分九算。
命雲木落歸本。
分六至亥。
故取震六算。
以置于幹。
水流向末。
分八至醜。
故取坎八算。
以置于艮。
金義而堅。
分二還未。
故取兌二算。
以置于坤。
火本炎盛。
自處其鄉。
故離算不動。
土王四季。
本生于巳。
故分中宮四算。
以置于巽。
故成戴九履一之位也。
又。
初成八卦之法。
命方之算。
先取北方九算。
命曰水生木。
縱一算置寅上。
一算置卯上。
一算置辰上。
又橫一算置甲上。
一算置乙上。
次取東方九算。
命曰木生火。
于南方布五位。
又取南方之算。
命曰火生土。
于中央一算。
于西北為戊。
一算于西南為巳。
又取中央之算。
命曰土生金。
于西方布五位。
又取西方之算。
命曰金生水。
于北方布五位。
五方布十幹十二支位訖。
然後加陰幹各一。
命曰陰數偶也。
次加陽支各一。
命曰支體本。
加其始餘算。
十二月之數也。
一算置西北。
命曰。
幹之始也。
二算置西南。
命曰。
坤之始也。
又餘算九。
置于中央。
為易象也。
命曰。
幹主甲壬。
卽取甲壬上算。
以成幹卦。
又命曰坤主乙癸。
次取乙癸上算。
以成坤卦。
父母之卦。
爻象既定。
次及六子。
先起長男。
命曰。
震主庚子午。
卽取庚及子午上算。
以成震卦。
又次長女。
命曰。
巽主辛醜未。
次取辛及醜未上算。
以成巽卦。
又次中男。
命曰。
坎主戊寅申。
次取戊及寅申上算。
以成坎卦。
又次中女。
命曰。
離主己卯酉。
次取己及卯酉上算。
以成離卦。
又次少男。
命曰。
艮主丙辰戌。
次取丙及辰戌上算。
以成艮卦。
又次少女。
命曰。
兌主丁巳亥。
次取丁及巳亥上算。
以成兌卦。
八卦既成。
問曰。
八卦從何而始。
曰。
因五行生。
又問。
五行因何生。
曰。
因天地生。
天地因何生。
曰。
因太一生。
太一因何生。
曰。
因易生。
故雲。
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
故變易字為太一。
變太一字為天。
天一生。
地二生也。
變天字為水。
天生水也。
變水字為木。
水生木也。
變木字成火。
木生火也。
變火字成土。
火生土也。
變土字成金。
土生金也。
變金字成八卦字。
八卦因五行生也。
變八卦字為十二月字。
八卦所主。
月也。
變十二月字。
成地出萬物。
以終歸乎地也。
此九宮八卦創制之法。
備矣。
九宮數一起。
自北方始者。
坎一正北。
應天之始。
始無二。
故一。
北方五行之始。
所以五行在北方。
故雲。
陽氣之始。
萬物将萌。
五事數二在西南者。
五事。
貌言視聽思也。
别在後篇解。
因五行而有五事次之。
故二。
又雲。
坤二在西南。
應地之數。
西南。
林鐘之管。
氣之次。
二也。
五事。
人事之先也。
故曰。
謙虛就德。
朝谒嘉慶。
并五事所主也。
八政之數三在東方者。
八政。
食。
貨。
祀。
司空。
司徒。
司寇。
賓。
師也。
既有五事。
次修八政。
故三。
又雲。
震三正東。
應人之數。
三才義畢東方。
春。
農之始也。
食者。
耕種炊烹也。
貨者。
畜積儲博。
錢布金兵也。
祀者。
祭祀供神也。
司空者。
土地畝也。
司徒者。
民戶口大小數也。
司寇者。
禁備盜賊。
糾察非常也。
賓者。
注籍往來。
受容嘉慶也。
師者。
教訓農夫。
耒耜設法也。
故雲。
耕種百谷。
麻枲蠶桑也。
五紀數四在東南者。
五紀。
歲。
日月。
奉化。
日辰。
曆數也。
八政既修。
非歲時日月。
無以敷播植。
次之故四。
又雲。
巽四。
東南。
風行四時。
以應四時之數。
東南巳。
純幹用事。
幹主天。
巽主号令。
故居東南。
歲者。
以四時有序。
盛衰始終也。
日月者。
照明萬物。
氣候遠近也。
奉化者。
卽仰王化。
須建功貢寶也。
日辰者。
次序陰陽。
斷制産物也。
曆數者。
記綴度數。
農夫候望。
賦斂随時也。
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