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義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地以其八而成之。
使其舒長盛大也。
地以四生金于西方。
天以九而成之。
使其剛利有文章也。
天以五合氣于中央。
生土。
地以十而成之。
以備天地之間所有之物也。
合之。
則地之六為天一匹也。
天七為地二偶也。
地八為天三匹也。
天九為地四偶也。
地十為天五匹也。
陰陽各有合。
然後氣性相得。
施化行也。
故四時之運。
成于五行。
土總四行。
居時之季。
以成之也。
五行傳及白虎通。
皆雲。
木非土不生。
根核茂榮。
火非土不榮。
得木着形。
金非土不成。
入範成名。
水非土不停。
堤防禁盈。
土扶微助衰。
應成其道。
故五行更互須土。
土王四季。
而居中央。
不以名成時。
故知同時俱起。
但托義相生。
傳曰。
五行并起。
各以名别。
常從數義雲。
北方亥子。
水也。
生數一。
醜。
土也。
生數五。
一與五相得為六。
故水成數六也。
東方寅卯。
木也。
生數三。
辰。
土也。
生數五。
三與五相得為八。
故木成數八也。
南方巳午。
火也。
生數二。
未。
土也。
生數五。
二與五相得為七。
故火成數七也。
西方申酉。
金也。
生數四。
戌。
土也。
生數五。
四與五相得為九。
故金成數九也。
中央戊己。
土也。
生數五。
又土之位在中。
其數本五。
兩五相得為十。
故土成數十也。
此陰陽兩氣各一周也。
共一周。
則為生數。
各一周。
則為成數。
陽以輕清上為天。
陰以重濁下為地。
而陽至第五而入中者。
其體躁疾。
故共一周而入中。
陰至第十方入中者。
其體遲殿。
故各一周而始入耳。
然五行皆得中氣而後成。
土居中而王四季。
并須土以成之也。
洪範是上古創制之書。
故言生數。
禮記月令是時候之書。
所貴成就事業。
故言成數。
唯土言生數者。
土以能生為貴。
且以成四行。
足簡之矣。
是其能生能成之義也。
鄭玄曰。
以天地相配。
取陰陽之理。
常從以支幹數和合。
取日辰為用。
兩說雖别。
大意還同。
終會易經天一至地十之義。
孝經援神契言。
以一立。
以二謀。
以三出。
以四孳。
以五合。
以六嬉。
以七變。
以八舒。
以九列。
以十鈞。
五行以一立水。
一為生數。
以五配一。
水之成數。
故言一立而六嬉。
嬉是興義。
二。
是火之生數。
七。
是火之成數。
故言二謀。
火以變化為能。
故曰七變。
謀者。
以其為變之始也。
三。
木之生數。
八。
木之成數。
五行始于東方。
故雲。
三出。
八而成長。
故曰八舒。
四。
金之生數。
九。
金之成數。
西方成就。
故言四滋。
品類不同。
故稱九列。
五是土之生數。
十是土之成數。
以天之五。
合地之十。
數義斯畢。
所以五言其合。
十言其均。
均是成備之義。
春秋元命苞雲。
胎錯儛。
連以鈞。
一動。
合于二。
故陰陽受。
成于三。
故日月星序。
張于四。
故時起。
立于五。
故行動。
布于六。
故律踴。
分于七。
故宿改。
萌于八。
故風布。
極于九。
故州吐。
畢于十。
故功成數止。
此并經緯共明。
五行生成之數。
不過十也。
第三論支幹數 支幹數者。
凡有二種。
一通數。
二别數。
今先辯通數。
後論别數。
通數者。
十幹。
十二支也。
幹有十者。
應天地之大數也。
易系辭言。
天數五。
地數五。
天地之數。
不過于十。
故以幹極于十。
十主日。
十日為一旬也。
支十二者。
禮稽命征言。
布政十二。
尊卑有序。
援神契言。
三三參行。
四四相扶。
天有四時之氣。
以三月成一時。
故言三三參行。
四四相扶。
天地人謂之三才。
是為三者。
物生之常數。
因而各生三。
本三而末九。
所以十二。
元命苞言。
數成于三。
故合于三。
三月。
陽極于九。
故一時九十日也。
支象于月。
十二月為一歲也。
此辨通數。
别數者。
支數。
則子數九。
醜八。
寅七。
卯六。
辰五。
巳四。
午九。
未八。
申七。
酉六。
戌五。
亥四。
太玄經雲。
子午九者。
陽起于子。
訖于午。
陰起于午。
訖于子。
故子午對沖。
而陰陽二氣之所起也。
寅為陽始。
申為陰始。
從所起而左數。
至所始而定數。
故自子數至申。
數九。
自午數至寅。
亦九。
所以子午九也。
醜未為對沖。
自醜數至申。
數八。
自未數至寅。
亦八。
所以醜未八也。
寅申為對沖。
自寅數至申。
數七。
自申數至寅。
亦七。
所以寅申七也。
卯酉為對沖。
自卯數至申。
數六。
自酉數至寅。
亦六。
所以卯酉六也。
辰戌為對沖。
自辰數至申。
數五。
自戌數至寅。
亦五。
所以辰戌五也。
巳亥為對沖。
自巳數至申。
數四。
自亥數至寅。
亦四。
所以巳亥四也。
又雲。
陽數極于九。
子午為天地之經。
故取陽之極數。
自醜未巳下。
各減一。
從八至四。
理自可知。
幹數者。
甲九。
乙八。
丙七。
丁六。
戊五。
己九。
庚八。
辛七。
壬六。
癸五。
太玄經雲。
甲己九者。
甲起甲子。
從子故九。
己為甲配。
故與甲俱九。
乙起乙醜。
從醜故八。
乙配于庚。
與庚俱八。
丙起丙寅。
從寅故七。
辛配于丙。
與丙俱七。
丁起丁卯。
從卯故六。
丁配于壬。
與壬俱六。
戊起戊辰。
從辰故五。
癸配于戊。
與戊俱五。
支有十二。
以對沖同數。
故自九至四。
幹唯有十。
以配合同數。
故自九至五。
又雲。
支從地。
故數畢于陰。
以四偶也。
幹從天。
故數畢于陽。
以五奇也。
五則止于五氣。
四則極于四時。
上不過九者。
陽之極數也。
五行及支幹之數。
相則倍之。
王則十而倍之。
休則如本。
因死半之。
以此四而孳。
數乃無極。
此并從氣增減。
氣盛則多。
氣衰則少也。
第四論納音數 納音數者。
謂人本命所屬之音也。
音。
卽宮商角征羽也。
納者。
取此音。
以調姓所屬也。
樂緯雲。
孔子曰。
吹律定姓。
一言得土曰宮。
三言得火曰征。
五言得水曰羽。
七言得金曰商。
九言得木曰角。
此并是陽數。
凡五行有生數。
壯數。
老數三種。
木。
生數三。
壯數八。
老數九。
火。
生數二。
壯數七。
老數三。
土。
生數五。
壯數十。
老數一。
金。
生數四。
壯數九。
老數七。
水。
生數一。
壯數六。
老數五。
管辂雲。
土老數一者。
土為萬物之主。
一切歸之。
所以一也。
三才交而人理具。
火之為德。
取三才之義。
故老數三。
水。
上應五星。
下同五藏。
故水老數五。
金配七曜。
故金老數七。
木。
在天為九星。
在地為九州島。
在人為九竅。
故木老數九。
先生數。
次壯數。
後老數。
納音論其本命。
故以終數言之。
此釋猶為未盡。
夫萬物皆禀五常之氣。
化合而生。
物生之後。
必至成壯。
成壯之後。
必有衰老。
故有三種義。
為人之道。
自壯及老。
莫不本乎禮義。
而以立身。
然存禮義者。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今既論納音人之所屬。
非人莫能行其禮義。
故以終老之數。
禮義明之。
一言得土者。
土以含弘德厚。
位高為君。
君為民主。
主則無二。
唱始之言。
故數一也。
三言得火者。
火既主禮。
孝敬為先。
不敢棄所生之德。
故其數三。
從木數也。
水居陰位。
人臣之道。
土能制水。
如君制臣。
縱之則行。
壅之則止。
水不自專。
故從土數五也。
金既主義。
義是夫妻之道。
妻無自專。
有從夫之義。
火為金夫。
故用火數七也。
木主仁孝。
金能克木。
宗廟之象。
式經雲。
金為骸骨。
木為棺椁。
此明金木為鬼神之事。
以敬事。
故木從金數。
故數九也。
一示君德。
二順父母。
三表臣節。
四敬從夫。
五事鬼神。
此則禮義備。
而人事畢矣。
故納音數用之。
納音者。
子午屬庚。
震卦所直日辰也。
醜未屬辛。
巽卦所直日辰也。
寅申屬戊。
坎卦所直日辰也。
卯酉屬己。
離卦所直日辰也。
辰戌屬丙。
艮卦所直日辰也。
己亥屬丁。
兌卦所直日辰也。
一言得土者。
本命庚子。
子屬于庚。
數之。
一言便以得之是也。
三言得火者。
本命丙寅。
寅屬于戊。
從丙數至戊。
凡三是也。
五言得水者。
本命壬戌。
戌屬于丙。
從壬數至丙。
凡五是也。
七言得金者。
本命壬申。
屬于戊。
從壬數至戊。
凡七是也。
九言得木者。
本命己巳。
巳屬于丁。
從己數至丁。
凡九是也。
六十甲子。
例皆如是。
支屬八卦為納音者。
皆以次而取對沖。
如子午屬庚。
子午相對沖也。
餘例悉然。
夫陽施陰化。
故受氣定形。
皆資于陰陽。
以養成之。
是以人之所屬。
皆以陽數言也。
所以子午屬庚之例者。
幹為父。
坤為母。
共有六子。
故曰。
幹将三男震坎艮。
坤将三女巽離兌。
陰陽相生
地以其八而成之。
使其舒長盛大也。
地以四生金于西方。
天以九而成之。
使其剛利有文章也。
天以五合氣于中央。
生土。
地以十而成之。
以備天地之間所有之物也。
合之。
則地之六為天一匹也。
天七為地二偶也。
地八為天三匹也。
天九為地四偶也。
地十為天五匹也。
陰陽各有合。
然後氣性相得。
施化行也。
故四時之運。
成于五行。
土總四行。
居時之季。
以成之也。
五行傳及白虎通。
皆雲。
木非土不生。
根核茂榮。
火非土不榮。
得木着形。
金非土不成。
入範成名。
水非土不停。
堤防禁盈。
土扶微助衰。
應成其道。
故五行更互須土。
土王四季。
而居中央。
不以名成時。
故知同時俱起。
但托義相生。
傳曰。
五行并起。
各以名别。
常從數義雲。
北方亥子。
水也。
生數一。
醜。
土也。
生數五。
一與五相得為六。
故水成數六也。
東方寅卯。
木也。
生數三。
辰。
土也。
生數五。
三與五相得為八。
故木成數八也。
南方巳午。
火也。
生數二。
未。
土也。
生數五。
二與五相得為七。
故火成數七也。
西方申酉。
金也。
生數四。
戌。
土也。
生數五。
四與五相得為九。
故金成數九也。
中央戊己。
土也。
生數五。
又土之位在中。
其數本五。
兩五相得為十。
故土成數十也。
此陰陽兩氣各一周也。
共一周。
則為生數。
各一周。
則為成數。
陽以輕清上為天。
陰以重濁下為地。
而陽至第五而入中者。
其體躁疾。
故共一周而入中。
陰至第十方入中者。
其體遲殿。
故各一周而始入耳。
然五行皆得中氣而後成。
土居中而王四季。
并須土以成之也。
洪範是上古創制之書。
故言生數。
禮記月令是時候之書。
所貴成就事業。
故言成數。
唯土言生數者。
土以能生為貴。
且以成四行。
足簡之矣。
是其能生能成之義也。
鄭玄曰。
以天地相配。
取陰陽之理。
常從以支幹數和合。
取日辰為用。
兩說雖别。
大意還同。
終會易經天一至地十之義。
孝經援神契言。
以一立。
以二謀。
以三出。
以四孳。
以五合。
以六嬉。
以七變。
以八舒。
以九列。
以十鈞。
五行以一立水。
一為生數。
以五配一。
水之成數。
故言一立而六嬉。
嬉是興義。
二。
是火之生數。
七。
是火之成數。
故言二謀。
火以變化為能。
故曰七變。
謀者。
以其為變之始也。
三。
木之生數。
八。
木之成數。
五行始于東方。
故雲。
三出。
八而成長。
故曰八舒。
四。
金之生數。
九。
金之成數。
西方成就。
故言四滋。
品類不同。
故稱九列。
五是土之生數。
十是土之成數。
以天之五。
合地之十。
數義斯畢。
所以五言其合。
十言其均。
均是成備之義。
春秋元命苞雲。
胎錯儛。
連以鈞。
一動。
合于二。
故陰陽受。
成于三。
故日月星序。
張于四。
故時起。
立于五。
故行動。
布于六。
故律踴。
分于七。
故宿改。
萌于八。
故風布。
極于九。
故州吐。
畢于十。
故功成數止。
此并經緯共明。
五行生成之數。
不過十也。
第三論支幹數 支幹數者。
凡有二種。
一通數。
二别數。
今先辯通數。
後論别數。
通數者。
十幹。
十二支也。
幹有十者。
應天地之大數也。
易系辭言。
天數五。
地數五。
天地之數。
不過于十。
故以幹極于十。
十主日。
十日為一旬也。
支十二者。
禮稽命征言。
布政十二。
尊卑有序。
援神契言。
三三參行。
四四相扶。
天有四時之氣。
以三月成一時。
故言三三參行。
四四相扶。
天地人謂之三才。
是為三者。
物生之常數。
因而各生三。
本三而末九。
所以十二。
元命苞言。
數成于三。
故合于三。
三月。
陽極于九。
故一時九十日也。
支象于月。
十二月為一歲也。
此辨通數。
别數者。
支數。
則子數九。
醜八。
寅七。
卯六。
辰五。
巳四。
午九。
未八。
申七。
酉六。
戌五。
亥四。
太玄經雲。
子午九者。
陽起于子。
訖于午。
陰起于午。
訖于子。
故子午對沖。
而陰陽二氣之所起也。
寅為陽始。
申為陰始。
從所起而左數。
至所始而定數。
故自子數至申。
數九。
自午數至寅。
亦九。
所以子午九也。
醜未為對沖。
自醜數至申。
數八。
自未數至寅。
亦八。
所以醜未八也。
寅申為對沖。
自寅數至申。
數七。
自申數至寅。
亦七。
所以寅申七也。
卯酉為對沖。
自卯數至申。
數六。
自酉數至寅。
亦六。
所以卯酉六也。
辰戌為對沖。
自辰數至申。
數五。
自戌數至寅。
亦五。
所以辰戌五也。
巳亥為對沖。
自巳數至申。
數四。
自亥數至寅。
亦四。
所以巳亥四也。
又雲。
陽數極于九。
子午為天地之經。
故取陽之極數。
自醜未巳下。
各減一。
從八至四。
理自可知。
幹數者。
甲九。
乙八。
丙七。
丁六。
戊五。
己九。
庚八。
辛七。
壬六。
癸五。
太玄經雲。
甲己九者。
甲起甲子。
從子故九。
己為甲配。
故與甲俱九。
乙起乙醜。
從醜故八。
乙配于庚。
與庚俱八。
丙起丙寅。
從寅故七。
辛配于丙。
與丙俱七。
丁起丁卯。
從卯故六。
丁配于壬。
與壬俱六。
戊起戊辰。
從辰故五。
癸配于戊。
與戊俱五。
支有十二。
以對沖同數。
故自九至四。
幹唯有十。
以配合同數。
故自九至五。
又雲。
支從地。
故數畢于陰。
以四偶也。
幹從天。
故數畢于陽。
以五奇也。
五則止于五氣。
四則極于四時。
上不過九者。
陽之極數也。
五行及支幹之數。
相則倍之。
王則十而倍之。
休則如本。
因死半之。
以此四而孳。
數乃無極。
此并從氣增減。
氣盛則多。
氣衰則少也。
第四論納音數 納音數者。
謂人本命所屬之音也。
音。
卽宮商角征羽也。
納者。
取此音。
以調姓所屬也。
樂緯雲。
孔子曰。
吹律定姓。
一言得土曰宮。
三言得火曰征。
五言得水曰羽。
七言得金曰商。
九言得木曰角。
此并是陽數。
凡五行有生數。
壯數。
老數三種。
木。
生數三。
壯數八。
老數九。
火。
生數二。
壯數七。
老數三。
土。
生數五。
壯數十。
老數一。
金。
生數四。
壯數九。
老數七。
水。
生數一。
壯數六。
老數五。
管辂雲。
土老數一者。
土為萬物之主。
一切歸之。
所以一也。
三才交而人理具。
火之為德。
取三才之義。
故老數三。
水。
上應五星。
下同五藏。
故水老數五。
金配七曜。
故金老數七。
木。
在天為九星。
在地為九州島。
在人為九竅。
故木老數九。
先生數。
次壯數。
後老數。
納音論其本命。
故以終數言之。
此釋猶為未盡。
夫萬物皆禀五常之氣。
化合而生。
物生之後。
必至成壯。
成壯之後。
必有衰老。
故有三種義。
為人之道。
自壯及老。
莫不本乎禮義。
而以立身。
然存禮義者。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今既論納音人之所屬。
非人莫能行其禮義。
故以終老之數。
禮義明之。
一言得土者。
土以含弘德厚。
位高為君。
君為民主。
主則無二。
唱始之言。
故數一也。
三言得火者。
火既主禮。
孝敬為先。
不敢棄所生之德。
故其數三。
從木數也。
水居陰位。
人臣之道。
土能制水。
如君制臣。
縱之則行。
壅之則止。
水不自專。
故從土數五也。
金既主義。
義是夫妻之道。
妻無自專。
有從夫之義。
火為金夫。
故用火數七也。
木主仁孝。
金能克木。
宗廟之象。
式經雲。
金為骸骨。
木為棺椁。
此明金木為鬼神之事。
以敬事。
故木從金數。
故數九也。
一示君德。
二順父母。
三表臣節。
四敬從夫。
五事鬼神。
此則禮義備。
而人事畢矣。
故納音數用之。
納音者。
子午屬庚。
震卦所直日辰也。
醜未屬辛。
巽卦所直日辰也。
寅申屬戊。
坎卦所直日辰也。
卯酉屬己。
離卦所直日辰也。
辰戌屬丙。
艮卦所直日辰也。
己亥屬丁。
兌卦所直日辰也。
一言得土者。
本命庚子。
子屬于庚。
數之。
一言便以得之是也。
三言得火者。
本命丙寅。
寅屬于戊。
從丙數至戊。
凡三是也。
五言得水者。
本命壬戌。
戌屬于丙。
從壬數至丙。
凡五是也。
七言得金者。
本命壬申。
屬于戊。
從壬數至戊。
凡七是也。
九言得木者。
本命己巳。
巳屬于丁。
從己數至丁。
凡九是也。
六十甲子。
例皆如是。
支屬八卦為納音者。
皆以次而取對沖。
如子午屬庚。
子午相對沖也。
餘例悉然。
夫陽施陰化。
故受氣定形。
皆資于陰陽。
以養成之。
是以人之所屬。
皆以陽數言也。
所以子午屬庚之例者。
幹為父。
坤為母。
共有六子。
故曰。
幹将三男震坎艮。
坤将三女巽離兌。
陰陽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