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也,而相反如此。
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内多筋絡,其味苦辛。
柑皮紋粗色黃而濃,内多白膜,其味辛甘。
柚皮最濃而虛,紋更粗色黃,内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
但以此别之,則不差矣。
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槟榔 〔害〕能墜諸氣,至于下極,氣虛下陷者,所當遠避。
如脾胃虛,雖有積滞者不宜用。
下利非後重者不宜用。
心腹痛無留結及非蟲積者勿用。
瘧非山岚瘴氣者不宜用。
凡病屬陰陽兩虛,中氣不足,而非腸胃壅滞,宿食脹滿者,悉在所忌。
多食亦發熱。
嶺南多瘴,以槟榔代茶,損洩真氣,所以居人多病少壽。
〔利〕苦辛溫,入脾、胃、大腸三經。
降至高之氣,疏後重之急,攻痰癖,去腫脹,消食積而治瘧,療腳氣而殺蟲,辛能破氣,苦能殺蟲。
〔修治〕浸透切片,近時方藥,亦有以火煨焙用。
然出生白槟榔,須本境可得,若他處者,必經煮薰,安得生者耶?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大黃 〔害〕經曰:實則瀉之。
此大苦大寒峻利之性,猛烈之氣,長驅直搗,一往直前,苟非血分熱結,六脈沉實者,切勿輕與推蕩。
大黃乃血分之藥,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胎産而用之者,是為誅伐無過矣。
凡病血閉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熱積;寒熱由于陰虛,而不由于血積;症瘕由于脾胃虛弱,而不由于積滞停留;便秘由于血瘀、血燥、腸燥,而不由于飲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陰血虛,而不由于經阻老血,瘀結滞下者不宜用。
初起即屬胃虛,當以補養胃氣,清消濕熱為本,而不可妄加推蕩,當謹慎分别。
若輕發誤投,損傷胃氣,多至危殆,戒之戒之!〔利〕大苦大寒,入脾、胃、心、肝、大腸五經。
瀉有形積滞,水食痰結者宜之。
有撥亂反正之功,得峻快将軍之名。
清血分實熱,血瘀血逆者宜之。
仲聖瀉心湯,治心氣不足而吐衄,乃心氣不足而包絡肝膽與胃之邪火有餘,雖曰瀉心,實瀉經血中伏火也。
又心下痞滿,按之濡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亦瀉脾胃濕熱,非瀉心也。
病發于陰,下之則痞滿,乃寒傷營血,邪氣乘虛結于上焦。
胃之上脘當心,故曰瀉心,實瀉胃也。
病發于陽,下之則結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
若結胸在氣分,隻用小陷胸湯,痞滿在氣分,隻用半夏瀉心湯。
〔修治〕川産如錦紋者良。
洗切片,浸取汁,沖入藥。
制用酒浸,或酒拌蒸,則性緩而能上行。
邪熱之在上者,借酒行之,以成勳也。
生熟之力不同,生用更峻。
欲取通利者,不得驟進谷食。
大黃得谷食,不能通利也。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黃芩 〔害〕凡苦寒性燥,功能除熱,而非補益之品。
但無濕者,如脾肺虛熱,及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水腫,血枯經閉,肺受寒邪喘嗽,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漏皆忌。
胎前若非實熱而服之,因損胎元矣。
〔利〕苦寒,中虛而大者曰枯芩,瀉肺火,清肌表之熱,并理目赤,疔癰。
堅實而細者曰條芩,即子芩,瀉大腸火,治痢腹痛,兼可安胎,亦治上焦風熱濕熱,利水。
二芩俱兼入脾經,苦能燥濕,洩熱下氣也。
輕飄者上行,堅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
柴胡退熱不及黃芩,柴胡苦以發之,散火之标,黃芩寒以勝熱,折火之本。
若飲食受寒,腹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者,是裡無熱也。
〔修治〕得酒炒則上行,得豬肝汁炒,除肝膽火,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皆取苦寒瀉有餘之邪。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栝蒌 (見肝部瀉将)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川黃柏 〔害〕固能除熱益陰,然陰陽兩虛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洩瀉,或嘔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瀉,上熱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宮寒冷,血虛不孕,陽虛發熱,瘀血停滞,産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食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陽不足作洩等症,法并忌服。
必尺脈洪大,按之有力方用之。
苦虛火誤服,有寒中之變。
〔利〕苦寒,入脾、腎、膀胱、大腸四經。
統涼三焦,瀉龍火而救水,利膀胱之濕熱。
佐以蒼術,理足膝之痹痛。
漬以蜜水,嗽口舌之生瘡。
〔修治〕川産肉濃色深者良。
生用降實火,炒黑止崩帶。
酒制治上,蜜制治中(蜜炙,庶不傷胃),鹽制治下。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山栀子 (見心部瀉将)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知母 〔害〕傷胃滑腸,令人作瀉,凡陽痿及易舉易洩,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洩等症,法并禁用。
士材雲: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
世以其滋陰,用治虛損,則如水益深矣。
〔利〕辛苦寒滑,清肺熱,瀉腎火之有餘,入二經氣分。
潤腎燥滋陰,消痰定嗽,止渴除煩,兼能安胎,利二便,消腫,為涼脾胃大腸之品。
知母須,其根也,力薄而苦寒性減。
〔修治〕二八月采根,凡用揀肥潤裡白者,去毛切,得酒良。
上行酒浸焙幹,下行鹽水拌焙。
忌鐵。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淨銀花 〔害〕其氣寒涼,凡虛寒體及脾胃薄弱者勿服。
恐有寒中腹痛,便溏洩瀉之患。
癰疽潰後宜少用。
經謂寒則血澀,不易收斂也。
〔利〕甘平,入脾肺,解熱化毒,療風養血,除利寬膨。
淨銀花性加涼而解熱化毒之力更勝。
忍冬藤,甘寒無毒,祛風解毒,而舒筋結。
〔修治〕四月采花陰幹,不拘時采。
藤幹者不及生者力速,釀酒、代茶、熬膏并妙,蒸露尤佳。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武夷茶 〔害〕寒胃消脂。
酒後飲茶,引入膀胱腎經,能令人腰腳膀胱冷痛。
患瘕疝水腫拘攣,空心尤忌多食。
發黃消瘦,使人不睡,多成飲症。
〔利〕苦甘微寒,入心、肺、脾三經。
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利小便,解炙爆油膩之毒,消痔漏等瘡。
武夷茶,消食偏長,飲之宜熱。
冷則聚痰。
與榧肉同食,令人身重。
〔修治〕三四月采,焙幹,芽尖入藥。
脾部藥隊〔溫脾猛将〕 制附子 〔害〕大熱純
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内多筋絡,其味苦辛。
柑皮紋粗色黃而濃,内多白膜,其味辛甘。
柚皮最濃而虛,紋更粗色黃,内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
但以此别之,則不差矣。
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槟榔 〔害〕能墜諸氣,至于下極,氣虛下陷者,所當遠避。
如脾胃虛,雖有積滞者不宜用。
下利非後重者不宜用。
心腹痛無留結及非蟲積者勿用。
瘧非山岚瘴氣者不宜用。
凡病屬陰陽兩虛,中氣不足,而非腸胃壅滞,宿食脹滿者,悉在所忌。
多食亦發熱。
嶺南多瘴,以槟榔代茶,損洩真氣,所以居人多病少壽。
〔利〕苦辛溫,入脾、胃、大腸三經。
降至高之氣,疏後重之急,攻痰癖,去腫脹,消食積而治瘧,療腳氣而殺蟲,辛能破氣,苦能殺蟲。
〔修治〕浸透切片,近時方藥,亦有以火煨焙用。
然出生白槟榔,須本境可得,若他處者,必經煮薰,安得生者耶?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大黃 〔害〕經曰:實則瀉之。
此大苦大寒峻利之性,猛烈之氣,長驅直搗,一往直前,苟非血分熱結,六脈沉實者,切勿輕與推蕩。
大黃乃血分之藥,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并胎産而用之者,是為誅伐無過矣。
凡病血閉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熱積;寒熱由于陰虛,而不由于血積;症瘕由于脾胃虛弱,而不由于積滞停留;便秘由于血瘀、血燥、腸燥,而不由于飲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陰血虛,而不由于經阻老血,瘀結滞下者不宜用。
初起即屬胃虛,當以補養胃氣,清消濕熱為本,而不可妄加推蕩,當謹慎分别。
若輕發誤投,損傷胃氣,多至危殆,戒之戒之!〔利〕大苦大寒,入脾、胃、心、肝、大腸五經。
瀉有形積滞,水食痰結者宜之。
有撥亂反正之功,得峻快将軍之名。
清血分實熱,血瘀血逆者宜之。
仲聖瀉心湯,治心氣不足而吐衄,乃心氣不足而包絡肝膽與胃之邪火有餘,雖曰瀉心,實瀉經血中伏火也。
又心下痞滿,按之濡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亦瀉脾胃濕熱,非瀉心也。
病發于陰,下之則痞滿,乃寒傷營血,邪氣乘虛結于上焦。
胃之上脘當心,故曰瀉心,實瀉胃也。
病發于陽,下之則結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
若結胸在氣分,隻用小陷胸湯,痞滿在氣分,隻用半夏瀉心湯。
〔修治〕川産如錦紋者良。
洗切片,浸取汁,沖入藥。
制用酒浸,或酒拌蒸,則性緩而能上行。
邪熱之在上者,借酒行之,以成勳也。
生熟之力不同,生用更峻。
欲取通利者,不得驟進谷食。
大黃得谷食,不能通利也。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黃芩 〔害〕凡苦寒性燥,功能除熱,而非補益之品。
但無濕者,如脾肺虛熱,及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水腫,血枯經閉,肺受寒邪喘嗽,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漏皆忌。
胎前若非實熱而服之,因損胎元矣。
〔利〕苦寒,中虛而大者曰枯芩,瀉肺火,清肌表之熱,并理目赤,疔癰。
堅實而細者曰條芩,即子芩,瀉大腸火,治痢腹痛,兼可安胎,亦治上焦風熱濕熱,利水。
二芩俱兼入脾經,苦能燥濕,洩熱下氣也。
輕飄者上行,堅重者下降,不可不别也。
柴胡退熱不及黃芩,柴胡苦以發之,散火之标,黃芩寒以勝熱,折火之本。
若飲食受寒,腹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者,是裡無熱也。
〔修治〕得酒炒則上行,得豬肝汁炒,除肝膽火,得柴胡退寒熱,得芍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皆取苦寒瀉有餘之邪。
脾部藥隊〔涼脾猛将〕 栝蒌 (見肝部瀉将)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川黃柏 〔害〕固能除熱益陰,然陰陽兩虛之人,病兼脾胃薄弱,飲食少進,及食不消,或兼洩瀉,或嘔惡冷物,及好熱食,腎虛天明作瀉,上熱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宮寒冷,血虛不孕,陽虛發熱,瘀血停滞,産後血虛發熱,金瘡發熱,癰疽潰後發熱,傷食發熱,陰虛小水不利,痘後脾虛,小水不利,血虛不得眠,血虛煩躁,脾陽不足作洩等症,法并忌服。
必尺脈洪大,按之有力方用之。
苦虛火誤服,有寒中之變。
〔利〕苦寒,入脾、腎、膀胱、大腸四經。
統涼三焦,瀉龍火而救水,利膀胱之濕熱。
佐以蒼術,理足膝之痹痛。
漬以蜜水,嗽口舌之生瘡。
〔修治〕川産肉濃色深者良。
生用降實火,炒黑止崩帶。
酒制治上,蜜制治中(蜜炙,庶不傷胃),鹽制治下。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山栀子 (見心部瀉将)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知母 〔害〕傷胃滑腸,令人作瀉,凡陽痿及易舉易洩,脾弱,飲食不消化,胃虛不思食,腎虛溏洩等症,法并禁用。
士材雲:苦寒肅殺,非長養萬物者也。
世以其滋陰,用治虛損,則如水益深矣。
〔利〕辛苦寒滑,清肺熱,瀉腎火之有餘,入二經氣分。
潤腎燥滋陰,消痰定嗽,止渴除煩,兼能安胎,利二便,消腫,為涼脾胃大腸之品。
知母須,其根也,力薄而苦寒性減。
〔修治〕二八月采根,凡用揀肥潤裡白者,去毛切,得酒良。
上行酒浸焙幹,下行鹽水拌焙。
忌鐵。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淨銀花 〔害〕其氣寒涼,凡虛寒體及脾胃薄弱者勿服。
恐有寒中腹痛,便溏洩瀉之患。
癰疽潰後宜少用。
經謂寒則血澀,不易收斂也。
〔利〕甘平,入脾肺,解熱化毒,療風養血,除利寬膨。
淨銀花性加涼而解熱化毒之力更勝。
忍冬藤,甘寒無毒,祛風解毒,而舒筋結。
〔修治〕四月采花陰幹,不拘時采。
藤幹者不及生者力速,釀酒、代茶、熬膏并妙,蒸露尤佳。
脾部藥隊〔涼脾次将〕 武夷茶 〔害〕寒胃消脂。
酒後飲茶,引入膀胱腎經,能令人腰腳膀胱冷痛。
患瘕疝水腫拘攣,空心尤忌多食。
發黃消瘦,使人不睡,多成飲症。
〔利〕苦甘微寒,入心、肺、脾三經。
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利小便,解炙爆油膩之毒,消痔漏等瘡。
武夷茶,消食偏長,飲之宜熱。
冷則聚痰。
與榧肉同食,令人身重。
〔修治〕三四月采,焙幹,芽尖入藥。
脾部藥隊〔溫脾猛将〕 制附子 〔害〕大熱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