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月五日,以白曲百斤,青蒿、蒼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仁泥、赤小豆末各三升,以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勾陳、騰蛇六神,通和作餅,麻葉或楮葉包裹,如造醬黃蒸法,待生黃衣,曬幹收之,陳久者良。
研細炒黃。
建神曲力勝,出福建泉州,範志吳一飛所造百草曲,每塊重不過兩,曲中大麥,囫囵不碎,劈取咬之,口中覺清香者真。
炒研末服。
如其麥粒淡無氣味者,僞品也。
近今各地用酒曲入諸藥草及毒藥造成,其性酷烈,斷不可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麥芽 〔害〕有積消積,無積消人元氣,堕胎。
〔利〕甘鹹溫,入脾胃二經。
熟腐五谷,消導而無停;營運三焦,宣通而不滞。
快脾寬腸,和中下氣,散結祛痰,尤善通乳,亦催生而墜胎。
〔修治〕今以大麥發芽,炒焦用。
古方麥芽,實麥為芽耳。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山查 〔害〕性能克伐,化飲食,若胃家無食積,及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服之,反緻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令人嘈煩易饑。
如脾胃虛,兼有積滞者,當以補氣藥同施,亦不宜過用也。
《物類相感志》雲:煮老雞硬肉,入山查數顆即易爛,其消食克伐之力,則愈彰矣。
凡服人參不相宜者,服山查即解。
一補氣,一破氣也。
又能損齒,齒齲人尤不宜也。
〔利〕酸甘微溫,入脾胃二經。
健脾行氣,消食磨積,化痰散瘀,善去肉食腥膻油膩之積,與麥芽之消谷積者不同。
佐以茴香治疝氣,砂糖調服,治兒枕痛,發小兒痘疹,行乳食停留,炒成炭,則健脾消食之功良,而酸收之性減。
〔修治〕九月霜降後,取熟者去核,曬幹炒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枳殼 〔害〕洩肺走大腸,而能損至高之氣,肺氣虛弱者忌之。
脾胃虛,中宮不運,而痰壅喘急者忌之。
咳嗽不因于風寒入肺而氣壅者服之,反能增劇。
咳嗽由陰虛火炎者服之,立緻危殆。
〔利〕苦微寒,入肺、脾、胃、肝、大腸五經,破至高之氣,除咳逆停痰,助傳導之官,消水留脹滿,兼能清膀胱,枳實性急,枳殼性緩,俱可磨汁用,而力更迅。
〔修治〕去瓤切片,麸皮炒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大腹皮 〔害〕性與槟榔相似,病患稍涉虛者,概不可用。
〔利〕辛微溫,洩脾下氣,寬胸行水,通大小腸,治水腫、腳氣、痞脹、痰膈、瘴瘧。
〔修治〕去子洗淨,如絨,用其子,近今肆中,僞充槟榔入藥。
孫思邈曰:“鸩鳥多栖槟榔樹上,凡用槟榔大腹子皮,宜先以酒洗,以大豆汁再洗過,曬幹入灰火燒煨,切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濃樸 〔害〕辛溫大熱,性專消導,散而不收,脫人元氣,略無補益之功。
故凡嘔吐不因寒痰冷積,而由于胃虛火氣炎上;腹痛因于血虛脾陰不足,而非停滞所緻;洩瀉因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傷冷;腹滿因于中氣不足,氣不歸元,而非氣實壅滞;中風由于陰虛火炎,猝緻僵仆,而非西北真中風;寒邪傷寒發熱頭痛,而無痞寒脹滿之候;小兒吐瀉乳食,将成慢驚;大人氣虛血槁,延為膈症;老人脾虛不能運化,偶有停積;娠婦惡阻,水谷不入,娠婦胎氣升眩暈,娠婦傷食停冷,娠婦腹痛瀉痢,娠婦傷寒傷風,産後血虛腹痛,産後中滿作喘,産後洩瀉反胃;以上諸症,法所鹹忌。
若誤投之,輕病變重,重病必危。
不究其源一概濫用,雖一時未見其害,而清純沖和之氣,默為之耗,娠婦服之,大損胎元,可不慎哉。
惡硝石澤瀉,忌豆。
〔利〕苦降能瀉實滿,辛溫能散濕滿。
入脾胃二經,平胃氣,調中,消痰,化食,行結水,破宿血,散風寒,調胸腹而止痛,殺髒蟲,治反胃,嘔逆喘咳,瀉利冷痛共主,乃結者散之之藥也。
幹姜為使。
〔修治〕七八月采之,味甘美,取皮陰幹,姜汁炒,刮去粗皮,用生姜汁炒炙,或浸炒用。
味苦,不以姜制,則棘喉舌。
梓州龍州者為上,皮極鱗皺而紫色多潤,味辛者佳。
薄而白者,不堪入藥。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使君子 〔害〕無蟲積者勿食,凡小兒洩瀉,是暑氣所傷者,禁與肉果、诃子等澀熱藥同用。
服使君子後,亦忌食熱物熱茶,犯之即作洩瀉。
〔利〕甘溫,入脾胃二經。
殺蟲消積,治五疳、便濁、瀉痢瘡。
為小兒科要藥。
〔修治〕出嶺南州郡。
七月采子殼,生用或蒸熟食,或以殼煎湯咽下,或雲七生七煨合服。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白芷 〔害〕燥能耗血,散能損氣,有虛火者忌。
凡嘔吐因于火者禁用。
漏下赤白,由陰虛火熾,血熱所緻者勿用。
癰疽已潰,宜漸減。
〔利〕辛溫,入肺、脾、大腸三經。
通竅發汗,除濕散風,皮膚燥癢,風熱為病;及血崩血閉,腸風痔,濕熱為病;尤治頭風齒痛,目淚眉疼宜之。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幹,以黃澤者為佳。
洗刮寸截,以鍛石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入藥微焙切片用,勿用四條一處生者,名喪公藤,又勿用馬蘭根。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雞内金 〔害〕同麥芽。
〔利〕甘平性澀,入脾去煩熱,消水谷,通大小腸,治遺溺便數。
〔修治〕剖取,不可落水,去宿食,瓦上炙入藥。
男用雌,女用雄。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橘皮 〔害〕氣味辛溫,能耗真氣。
凡中氣虛,氣不歸元,忌與耗氣藥同用。
胃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
陰虛咳嗽生痰,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陳皮,消伐太峻,不宜濫用。
〔利〕苦辛溫,入肺、脾、胃三經。
止嗽定嘔清痰,理氣和中妙品。
留白補胃偏宜,去白疏通專掌。
化州陳皮,苦能洩氣,又能燥濕,辛能散氣,溫能和氣,同補氣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橘絡辛溫,宣氣通絡,治絡用為引經,酒炒用。
橘紅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
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
〔修治〕廣東新會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
福建産者名建皮,力薄。
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
去白名橘紅,痰嗽童便浸曬,痰積姜汁拌,入下焦鹽水炒濟,和蜜炙。
去紅曰橘白,疏通滞氣,鹽水炒用。
化州陳皮,消痰甚靈,真者絕少,無非柚皮而已。
橘皮下氣行痰,橘肉生痰聚氣,一物
研細炒黃。
建神曲力勝,出福建泉州,範志吳一飛所造百草曲,每塊重不過兩,曲中大麥,囫囵不碎,劈取咬之,口中覺清香者真。
炒研末服。
如其麥粒淡無氣味者,僞品也。
近今各地用酒曲入諸藥草及毒藥造成,其性酷烈,斷不可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麥芽 〔害〕有積消積,無積消人元氣,堕胎。
〔利〕甘鹹溫,入脾胃二經。
熟腐五谷,消導而無停;營運三焦,宣通而不滞。
快脾寬腸,和中下氣,散結祛痰,尤善通乳,亦催生而墜胎。
〔修治〕今以大麥發芽,炒焦用。
古方麥芽,實麥為芽耳。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山查 〔害〕性能克伐,化飲食,若胃家無食積,及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服之,反緻克伐脾胃生發之氣,令人嘈煩易饑。
如脾胃虛,兼有積滞者,當以補氣藥同施,亦不宜過用也。
《物類相感志》雲:煮老雞硬肉,入山查數顆即易爛,其消食克伐之力,則愈彰矣。
凡服人參不相宜者,服山查即解。
一補氣,一破氣也。
又能損齒,齒齲人尤不宜也。
〔利〕酸甘微溫,入脾胃二經。
健脾行氣,消食磨積,化痰散瘀,善去肉食腥膻油膩之積,與麥芽之消谷積者不同。
佐以茴香治疝氣,砂糖調服,治兒枕痛,發小兒痘疹,行乳食停留,炒成炭,則健脾消食之功良,而酸收之性減。
〔修治〕九月霜降後,取熟者去核,曬幹炒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枳殼 〔害〕洩肺走大腸,而能損至高之氣,肺氣虛弱者忌之。
脾胃虛,中宮不運,而痰壅喘急者忌之。
咳嗽不因于風寒入肺而氣壅者服之,反能增劇。
咳嗽由陰虛火炎者服之,立緻危殆。
〔利〕苦微寒,入肺、脾、胃、肝、大腸五經,破至高之氣,除咳逆停痰,助傳導之官,消水留脹滿,兼能清膀胱,枳實性急,枳殼性緩,俱可磨汁用,而力更迅。
〔修治〕去瓤切片,麸皮炒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大腹皮 〔害〕性與槟榔相似,病患稍涉虛者,概不可用。
〔利〕辛微溫,洩脾下氣,寬胸行水,通大小腸,治水腫、腳氣、痞脹、痰膈、瘴瘧。
〔修治〕去子洗淨,如絨,用其子,近今肆中,僞充槟榔入藥。
孫思邈曰:“鸩鳥多栖槟榔樹上,凡用槟榔大腹子皮,宜先以酒洗,以大豆汁再洗過,曬幹入灰火燒煨,切用。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濃樸 〔害〕辛溫大熱,性專消導,散而不收,脫人元氣,略無補益之功。
故凡嘔吐不因寒痰冷積,而由于胃虛火氣炎上;腹痛因于血虛脾陰不足,而非停滞所緻;洩瀉因于火熱暴注,而非積寒傷冷;腹滿因于中氣不足,氣不歸元,而非氣實壅滞;中風由于陰虛火炎,猝緻僵仆,而非西北真中風;寒邪傷寒發熱頭痛,而無痞寒脹滿之候;小兒吐瀉乳食,将成慢驚;大人氣虛血槁,延為膈症;老人脾虛不能運化,偶有停積;娠婦惡阻,水谷不入,娠婦胎氣升眩暈,娠婦傷食停冷,娠婦腹痛瀉痢,娠婦傷寒傷風,産後血虛腹痛,産後中滿作喘,産後洩瀉反胃;以上諸症,法所鹹忌。
若誤投之,輕病變重,重病必危。
不究其源一概濫用,雖一時未見其害,而清純沖和之氣,默為之耗,娠婦服之,大損胎元,可不慎哉。
惡硝石澤瀉,忌豆。
〔利〕苦降能瀉實滿,辛溫能散濕滿。
入脾胃二經,平胃氣,調中,消痰,化食,行結水,破宿血,散風寒,調胸腹而止痛,殺髒蟲,治反胃,嘔逆喘咳,瀉利冷痛共主,乃結者散之之藥也。
幹姜為使。
〔修治〕七八月采之,味甘美,取皮陰幹,姜汁炒,刮去粗皮,用生姜汁炒炙,或浸炒用。
味苦,不以姜制,則棘喉舌。
梓州龍州者為上,皮極鱗皺而紫色多潤,味辛者佳。
薄而白者,不堪入藥。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使君子 〔害〕無蟲積者勿食,凡小兒洩瀉,是暑氣所傷者,禁與肉果、诃子等澀熱藥同用。
服使君子後,亦忌食熱物熱茶,犯之即作洩瀉。
〔利〕甘溫,入脾胃二經。
殺蟲消積,治五疳、便濁、瀉痢瘡。
為小兒科要藥。
〔修治〕出嶺南州郡。
七月采子殼,生用或蒸熟食,或以殼煎湯咽下,或雲七生七煨合服。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白芷 〔害〕燥能耗血,散能損氣,有虛火者忌。
凡嘔吐因于火者禁用。
漏下赤白,由陰虛火熾,血熱所緻者勿用。
癰疽已潰,宜漸減。
〔利〕辛溫,入肺、脾、大腸三經。
通竅發汗,除濕散風,皮膚燥癢,風熱為病;及血崩血閉,腸風痔,濕熱為病;尤治頭風齒痛,目淚眉疼宜之。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幹,以黃澤者為佳。
洗刮寸截,以鍛石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入藥微焙切片用,勿用四條一處生者,名喪公藤,又勿用馬蘭根。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雞内金 〔害〕同麥芽。
〔利〕甘平性澀,入脾去煩熱,消水谷,通大小腸,治遺溺便數。
〔修治〕剖取,不可落水,去宿食,瓦上炙入藥。
男用雌,女用雄。
脾部藥隊〔瀉脾次将〕 橘皮 〔害〕氣味辛溫,能耗真氣。
凡中氣虛,氣不歸元,忌與耗氣藥同用。
胃虛有火嘔吐,不宜與溫熱香燥藥同用。
陰虛咳嗽生痰,不宜與半夏、南星等同用。
化州陳皮,消伐太峻,不宜濫用。
〔利〕苦辛溫,入肺、脾、胃三經。
止嗽定嘔清痰,理氣和中妙品。
留白補胃偏宜,去白疏通專掌。
化州陳皮,苦能洩氣,又能燥濕,辛能散氣,溫能和氣,同補氣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橘絡辛溫,宣氣通絡,治絡用為引經,酒炒用。
橘紅以皮行皮,兼能治表寒。
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
〔修治〕廣東新會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
福建産者名建皮,力薄。
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
去白名橘紅,痰嗽童便浸曬,痰積姜汁拌,入下焦鹽水炒濟,和蜜炙。
去紅曰橘白,疏通滞氣,鹽水炒用。
化州陳皮,消痰甚靈,真者絕少,無非柚皮而已。
橘皮下氣行痰,橘肉生痰聚氣,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