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藥隊

關燈
肝部藥隊〔補肝猛将〕 枸杞子 〔害〕雖為益陰除熱之要藥,若脾胃虛弱,時洩瀉者勿入。

    須先理脾胃,俟瀉止用之。

     須同山藥、蓮肉、車前、茯苓相兼,則無潤腸之患。

    故雲,脾滑者勿用。

     〔利〕甘微溫,滋肝益腎,填精堅骨,助陽,養營,補虛勞,強筋、明目、除煩、止渴、利大小腸,故又為溫大腸猛将。

     〔修治〕九月采子,酒潤一夜,搗爛入藥。

    或用炭。

    以甘州河西所産,紅潤少核者佳。

     肝部藥隊〔補肝猛将〕 烏梅 〔害〕病有當發表者,大忌酸收,誤食必為害非淺,食梅則津液洩者,水生木也。

    津液洩則傷腎,腎屬水,外為齒,故多食損齒傷筋,蝕脾胃,令人發膈上痰熱。

     〔利〕酸澀而溫,補肝膽,入肺脾血分,定久嗽,定渴,斂肺之勳,止血痢,澀腸之力。

     清音去痰涎,安蛔理痰熱,消酒毒,蝕惡肉。

    疽愈後,有肉突起,烏梅燒敷。

    一日減半,二日而平,真奇方也。

    肝以酸為瀉,而又以本味,為補肝膽猛将。

     〔修治〕去核微炒,或蒸熟。

     肝部藥隊〔補肝猛将〕 白梅 〔害〕按《素問》雲:味過于酸,肝氣以津。

    又雲: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雖能生津洩肝,然酸味斂束,違其所喜也,不宜多食。

    齒痛及病當發散者,鹹忌之。

     〔利〕烏梅白梅,所主諸病皆取其酸收之義,功用略同。

    牙閉擦龈,涎出便開,刀傷出血,研敷即止。

     〔修治〕青梅熏黑為烏梅,鹽煮為白梅,亦曰霜梅。

    安吉者肉濃多脂最佳。

    五月采實,火幹,過食而齒,嚼胡桃肉解之。

     熟者笮汁曬幹,收為梅醬,夏月渴,調水飲之。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山茱萸肉 〔害〕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者忌之。

    膀胱熱結,小便不利者,法當清利,此藥味酸,主斂,不宜用。

    陰虛濕熱,不宜用。

    即用當與黃柏同加,惡桔梗、防風、防己。

     〔利〕酸澀微溫,固精秘氣,補肝、膽、腎,強陰助陽事,暖腰膝,縮小便,閉遺洩。

     還耳聰而已其響。

    調月事而節過多。

    蓼實為使。

     〔修治〕五月采實陰幹,以酒潤去核,緩火熬幹方用,核能滑精不可服。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菟絲子 〔害〕其性溫燥偏補,凝正陽之氣,能助人筋脈。

    腎家多火,強陽不痿,大便燥結者忌之。

     〔利〕甘辛溫,入肝、腎、脾,續絕傷,益氣力,強陰莖,堅筋骨。

    溺有餘瀝,寒精自出,勞損口苦渴,煎湯任意飲之。

    寒血為積,為調元上品,得酒良,山藥松枝為使。

     〔修治〕九月采實曝幹,凡用以溫水淘去沙,酒浸一宿,曝幹搗之,不盡者再浸搗,須臾悉作餅,焙幹用。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何首烏 〔害〕此為益血之物,相惡與萊菔同食,令人須發早白。

    忌與附子、仙茅、姜、桂等諸燥熱藥同用,若犯鐵器損人。

     〔利〕苦甘澀微溫,入肝腎,收精氣,補真陰,強筋益髓,壯陽事,為滋補良藥。

    養血祛風,虛勞瘦、痿弱、瘰,補肝,瘧家要藥,補益肝腎,調和氣血,澀氣化虛痰。

    白雲苓為使。

     〔修治〕秋冬取根,大者如拳,竹刀刮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大豆拌蒸曬幹,如此九蒸九曬乃用。

    或生用。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沙苑蒺藜 〔害〕性能固精,若陽道數舉,媾精難出者勿服,反成淋濁。

     〔利〕甘溫,補腎益肝,強陰益精,虛勞腰痛,遺精帶下。

     〔修治〕以酒拌蒸,或鹽水炒用。

    今肆中所賣者,俱是花草子,真者絕無。

    出潼關,狀如腎子帶綠色。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鼈甲 〔害〕其性陰寒,肝虛無熱者忌用。

    鼈肉涼血補陰,陰冷而難消,脾虛者大忌。

    惡礬石,忌苋菜、雞子。

     〔利〕鹹寒平屬陰,色青入肝,補陰退熱而散結,治厥陰血分之病。

    勞瘦骨蒸寒熱溫瘧母,及經阻難産,腸癰瘡腫,驚痫斑痘,元氣虛羸,邪陷中焦,鼈甲能益陰熱。

    鼈色青治皆肝症,龜色黑,主治皆腎症。

    同歸補陰,實有分别。

    龜闆以自敗,大者為佳。

    鼈肉涼血補陰,亦治瘧痢,加生姜砂糖,煮作羹食,名鼈糖湯。

    鼈血如用柴胡加入數匙,而不過表。

     〔修治〕色綠,九肋九重七雨者為上。

    醋炙或酒炙黃,或生用。

    刮白,除其腥氣,恐有倒胃之弊。

    治勞,童便炙亦可,熬膏良。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龍骨 〔害〕其性澀而收斂,凡洩利腸,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症,皆血熱積滞而為患,法當通利疏洩,不可便用止澀之劑,恐積滞瘀血在内,反能為害。

    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畏石羔、川椒、魚腥及鐵器。

     〔利〕甘澀平,入心、腎、肝、大腸經,能收斂浮越之正氣,澀腸益腎固精,安魂鎮驚,辟邪解毒,治多夢紛纭,斂汗收脫,縮小便,生肌肉,得人參、牛黃良。

     〔修治〕查近世之修治方法,但赤為粉。

    亦有生用者,或酒浸一宿,焙幹研粉,水飛三次用。

    如急用以酒煮焙幹,或雲凡入藥須水飛曬幹,每斤用黑豆一鬥,蒸一伏時曬幹用,否則着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龍齒 尤能定驚,鎮心安魂。

    龍潛藏于水,氣入腎藏中。

    骨主腎病,故又益腎也。

    肝藏魂,能變化,魂飛不定者,治之以龍齒。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金毛狗脊 〔害〕其性溫燥,腎虛有熱,小水不利,或短澀赤黃,口苦舌幹,皆忌之。

    惡敗醬莎草。

     〔利〕苦平,入肝腎二經,強筋壯骨,治男子腰腳軟疼,女人關節不利,萆為使。

    毛名金毛獅子,止金瘡血出良。

     〔修治〕二八月采根曝幹,火燎去須,切細。

    子,酒浸一夜,蒸三時取出曬幹用,一名扶筋。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川續斷 〔害〕禁與苦寒藥同用,以治血病,及與大辛熱藥用于胎前。

    另有一種草茅根,形如續斷,誤服令人筋軟,惡雷丸。

     〔利〕味苦辛微溫,補肝腎,通血脈,理筋骨,主勞傷,暖子宮,縮小便,止遺洩,破瘀血,腰痛、胎漏、崩帶、腸風、血痢痔毒,又主金瘡折跌,止痛生肌,癰腫宜收,胎産莫缺。

     地黃為使。

     〔修治〕川産良,狀如雞腳,皮黃皺節,節斷者真。

    七八月采根,去向裡硬筋,酒浸伏時,焙幹入藥。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冬瓜子 瓜一名白瓜 〔害〕瓜性冷利,凡髒府有熱者宜之。

    冷者食之瘦人,若虛寒腎冷,久病滑洩者勿食,令人反胃,須起霜食之,乃佳。

     〔利〕甘平,補肝明目,清肺潤痰。

    瓜,其性寒瀉熱,甘益脾,利二便,止消渴,消水腫,散熱毒癰腫。

    皮,甘寒益脾,以皮行皮,故通二便,能消水腫,瀉熱毒,止消渴。

    葉,治消渴、瘧疾、寒熱。

     〔修治〕七八月采,待霜降後取之,收藏彌年,可作菜,果入藥。

    漆、麝香及糯米觸之,必爛。

    其子在瓤中成列、剖取去瓤,曝幹用。

    凡藥中所用瓜子,皆冬瓜子也。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雞 〔害〕性熱動風,凡熱病初愈,癰疽未潰,素有風痰人,鹹忌之。

    年久老雞,腦有大毒,食之能發疔。

    中其毒發疔者,以玉樞丹解之。

    冠血性溫,痘瘡虛寒者得之,固可資其起發,倘因血熱而幹枯焦黑者,誤用能更轉劇。

    世人屢用冠血、桑蠹蟲發痘,而不分寒熱者,誤也。

     雞有五色。

    黑雞白首者,六指者,四距者,雞死足不伸者,閹雞能啼者,并不宜食,食之害人。

     〔利〕甘溫,屬巽屬木,補虛溫中動風,煮汁性滑而濡。

    烏骨雞,甘平屬水,能益肝腎,退熱補虛,治肝腎血分之病。

     雞冠居清高之分,其血乃精華所聚。

    雄而丹者屬陽,故治中惡驚忤,熱血瀝口塗吹鼻,本乎天者親上,故塗口眼斜。

     雞子甘平,鎮心安五髒,益氣補血,散熱定驚,止嗽止痢,多食令人滞悶。

     哺雞蛋殼,主傷寒勞複,研敷下疳,麻油調搽痘毒神效。

     鳳凰衣,主久咳結氣失音。

    雞屎白微寒,下氣消積,通利大小便。

    内經用治蠱脹,合米炒治症,醋和塗蚯蚓蜈蚣咬毒。

     雞肫皮,一名雞内金,一名(音皮鸱),甘平性澀,雞之脾也。

    消水殺蟲,除熱止煩,通小腸膀胱,治瀉痢,便數,遺溺,溺血,崩帶,腸風,膈消,反胃,小兒食瘧。

    男用雌,女用雄。

     雞腸治遺溺,小便數不禁。

     雞肝治肝虛目暗,治氣噎食不消。

     四月勿食抱雞肉,令人作癰成漏,男女虛乏。

    小兒五歲以下,食雞生蛔。

    雞肉不可合胡蒜、芥李、犬肝、犬腎及兔食之,恐洩痢。

    同魚汁食成心瘕,同鯉魚食成癰疖,同獺肉食成遁口,同生蔥食成蟲痔,同糯米食生蛔。

     〔修治〕雞雖屬木,分而配之,則丹雄雞得離火陽明之象,白雄雞得庚金太白之象,故辟邪惡者宜之。

    烏雄雞屬木,烏雌雞屬水,故胎産宜之。

    黃雌雞屬土,故脾胃宜之。

    而烏骨者,又得水木之精氣,故虛熱者宜之。

    反毛雞治反胃,各從其類也。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牛筋 〔害〕老病及自死牛,食之損人。

     〔利〕甘溫,補肝,強筋,益氣力,續絕傷,鹿筋同功。

     〔修治〕臘月收采,風幹用,鮮者力勝。

     肝部藥隊〔補肝次将〕 羊肝 〔害〕羊食毒草,凡瘡家及痼疾者食之即發,宜忌之。

    反半夏、菖蒲。

     〔利〕色青,補肝而明目。

    膽,苦寒,點風淚眼,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