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北五味
〔害〕酸鹹為多,能斂肺氣。
氣為衛。
若邪風在表,痧疹初發,一切停飲,肺家有實熱者,皆當禁服之。
恐閉其邪氣,多緻勞嗽虛熱,蓋收補之驟也。
〔利〕性溫,五味具備,酸鹹為多。
收肺而療咳定喘,補腎而壯水澀精,酸收而心守其液,故為補心猛将。
肝腎同源,又為補肝猛将。
〔修治〕八月采實陰幹,凡用蜜浸焙幹,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肺寒氣逆,與幹姜同用。
按五味酸斂,如勞損久咳,肺氣耗散,非此不能收其耗散之金。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酸棗仁 〔害〕凡肝膽心脾有實熱邪者,勿用,以其收斂故也。
〔利〕性平能補益肝膽,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虛有汗,肝旺而血歸其經,用療徹夜無眠。
〔修治〕八月采實陰幹,四十日成。
生用療熱好眠。
炒香熟用,療膽虛不寐、煩渴、虛汗等症。
自汗為陽虛,盜汗為陰虛,斂虛即所以治盜汗也,非斂陽虛自汗也。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柏子仁 〔害〕仁體多油辛潤,且滑腸,洩瀉者勿服。
膈間多痰,及陽道數舉,腎家有熱,暑濕作瀉,法在鹹禁。
〔利〕甘辛香平,入心養神,入腎定志安神,定悸壯水,強陽,潤血而容顔美少,補虛而耳目聰明。
〔修治〕九月采子,蒸曝春,取仁,酒浸一宿,曬幹炒研去油用,油透者,勿入藥。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遠志肉 〔害〕此無補性,虛而挾滞者;同養血、補氣藥用,交通心腎、資其宣導、臻于太和。
不可多用、獨用。
純虛無滞者,誤服之,令人空洞懸心痛。
凡心經有實火,應用黃連、生地者,禁與參、術等補陽氣藥同用也。
〔利〕性溫、苦洩辛散、定心氣、止驚益智、補腎氣,強志益精,善療癰毒,敷服皆可。
〔修治〕四月采根葉,陰幹去心,否則令人煩悶。
甘草湯浸焙幹,或鹽水炒、或姜汁炒、或用炭。
附小草:益精補陰氣,止虛損遺洩,交通心腎,調平水火之功。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丹參 〔害〕雖能補血,長于行血。
設經早期,或無血經阻,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産後血已暢者,皆不可犯,犯之,則成崩漏之患。
凡溫熱病,邪在氣分,而誤用之,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之。
久服多眼赤,故應性熱。
本經雲微寒,恐謬也。
孕婦無故,及陰虛之人忌用。
〔利〕苦、微寒、入心主血,去瘀生新,安神養陰,安生胎,落死胎,胎前産後,帶下崩中需之。
〔修治〕北方産者良,五月采根曝幹,豬心血拌炒,或酒炒用。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龍眼肉 〔利〕甘平,補心虛而長智,悅胃氣以培脾,除倦忘與怔忡,能安神而熟寐。
道家服龍眼肉,細嚼千餘,待滿口津生,和津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修治〕七月實熟,白露後,方可采摘,曬幹,焙。
生者,沸湯瀹過,食不動脾。
其核去黑殼研末,止金瘡出血。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麥門冬 〔害〕性潤動脾,便滑者忌。
〔害〕性寒而潤,寒多人禁服。
凡虛寒洩瀉,及痘瘡虛寒作洩,産後虛寒洩瀉者,鹹忌之。
徐洄溪批葉按虛勞咳嗽部雲:麥冬能閉肺竅,遂緻失音。
愚謂咳嗽,因于濕者,濕為重濁之邪,以麥冬能膩隔,勢必濕熱壅滞、肺失清肅。
肺為聲音門戶,金實則無聲也。
〔利〕甘、微寒、清心瀉熱、滋燥金而清水源。
又為涼三焦次将,地黃車前為使,脈氣欲絕者,加五味子、人參,三味合名生脈散,補中元氣不足。
(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則氣充脈複)。
〔修治〕浙産甚良,四月初采根栽,夏至前一日取根曬幹,收之抽心用,不爾令人煩。
近時多連心用。
恐滑腸,用米炒黃。
甯心,用辰砂少許拌。
入丸散須瓦焙熟,即于風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而不損藥力。
(麥冬之功,在潤燥,非在滋陰。
蓋肺熱而喜潤,故曰:清金保肺,肺與大腸相表裡。
故曰:滑腸、洩瀉者忌用。
)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當歸 〔害〕氣味辛溫,雖能補血活血,終是行血走血之性,故能滑腸。
其氣與胃氣不相宜,故腸胃薄弱,洩瀉溏薄,以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者,并禁用。
即在胎前産後亦忌。
辛溫發散,甚于麻黃細辛,氣虛血弱有熱者,犯之發痙。
惡榈茹濕面,畏菖蒲、海藻、生姜。
〔利〕甘辛溫去瘀生新,舒筋養營,溫中潤腸。
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歸為血藥,故入三經。
頭止血,尾破血,全和血。
能引諸血歸經故名。
歸尾,一稱歸須。
〔修治〕二月采根陰幹,頭尾圓多紫色,肥潤氣香,裡白不油者良,以秦産馬尾歸最勝,力柔善補,川産力剛善攻,他處頭當歸,隻宜發散藥耳。
本病用酒炒,如吐血,須醋炒,或用酒炒黑。
有痰,用姜汁炒。
凡曬幹乘熱紙封甕收之不蛀。
按當
氣為衛。
若邪風在表,痧疹初發,一切停飲,肺家有實熱者,皆當禁服之。
恐閉其邪氣,多緻勞嗽虛熱,蓋收補之驟也。
〔利〕性溫,五味具備,酸鹹為多。
收肺而療咳定喘,補腎而壯水澀精,酸收而心守其液,故為補心猛将。
肝腎同源,又為補肝猛将。
〔修治〕八月采實陰幹,凡用蜜浸焙幹,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肺寒氣逆,與幹姜同用。
按五味酸斂,如勞損久咳,肺氣耗散,非此不能收其耗散之金。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酸棗仁 〔害〕凡肝膽心脾有實熱邪者,勿用,以其收斂故也。
〔利〕性平能補益肝膽,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虛有汗,肝旺而血歸其經,用療徹夜無眠。
〔修治〕八月采實陰幹,四十日成。
生用療熱好眠。
炒香熟用,療膽虛不寐、煩渴、虛汗等症。
自汗為陽虛,盜汗為陰虛,斂虛即所以治盜汗也,非斂陽虛自汗也。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柏子仁 〔害〕仁體多油辛潤,且滑腸,洩瀉者勿服。
膈間多痰,及陽道數舉,腎家有熱,暑濕作瀉,法在鹹禁。
〔利〕甘辛香平,入心養神,入腎定志安神,定悸壯水,強陽,潤血而容顔美少,補虛而耳目聰明。
〔修治〕九月采子,蒸曝春,取仁,酒浸一宿,曬幹炒研去油用,油透者,勿入藥。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遠志肉 〔害〕此無補性,虛而挾滞者;同養血、補氣藥用,交通心腎、資其宣導、臻于太和。
不可多用、獨用。
純虛無滞者,誤服之,令人空洞懸心痛。
凡心經有實火,應用黃連、生地者,禁與參、術等補陽氣藥同用也。
〔利〕性溫、苦洩辛散、定心氣、止驚益智、補腎氣,強志益精,善療癰毒,敷服皆可。
〔修治〕四月采根葉,陰幹去心,否則令人煩悶。
甘草湯浸焙幹,或鹽水炒、或姜汁炒、或用炭。
附小草:益精補陰氣,止虛損遺洩,交通心腎,調平水火之功。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丹參 〔害〕雖能補血,長于行血。
設經早期,或無血經阻,及血少不能養胎,而胎不安,與産後血已暢者,皆不可犯,犯之,則成崩漏之患。
凡溫熱病,邪在氣分,而誤用之,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之。
久服多眼赤,故應性熱。
本經雲微寒,恐謬也。
孕婦無故,及陰虛之人忌用。
〔利〕苦、微寒、入心主血,去瘀生新,安神養陰,安生胎,落死胎,胎前産後,帶下崩中需之。
〔修治〕北方産者良,五月采根曝幹,豬心血拌炒,或酒炒用。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龍眼肉 〔利〕甘平,補心虛而長智,悅胃氣以培脾,除倦忘與怔忡,能安神而熟寐。
道家服龍眼肉,細嚼千餘,待滿口津生,和津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修治〕七月實熟,白露後,方可采摘,曬幹,焙。
生者,沸湯瀹過,食不動脾。
其核去黑殼研末,止金瘡出血。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麥門冬 〔害〕性潤動脾,便滑者忌。
〔害〕性寒而潤,寒多人禁服。
凡虛寒洩瀉,及痘瘡虛寒作洩,産後虛寒洩瀉者,鹹忌之。
徐洄溪批葉按虛勞咳嗽部雲:麥冬能閉肺竅,遂緻失音。
愚謂咳嗽,因于濕者,濕為重濁之邪,以麥冬能膩隔,勢必濕熱壅滞、肺失清肅。
肺為聲音門戶,金實則無聲也。
〔利〕甘、微寒、清心瀉熱、滋燥金而清水源。
又為涼三焦次将,地黃車前為使,脈氣欲絕者,加五味子、人參,三味合名生脈散,補中元氣不足。
(蓋心主脈,肺朝百脈,補肺清心,則氣充脈複)。
〔修治〕浙産甚良,四月初采根栽,夏至前一日取根曬幹,收之抽心用,不爾令人煩。
近時多連心用。
恐滑腸,用米炒黃。
甯心,用辰砂少許拌。
入丸散須瓦焙熟,即于風中吹冷,如此三四次,即易燥而不損藥力。
(麥冬之功,在潤燥,非在滋陰。
蓋肺熱而喜潤,故曰:清金保肺,肺與大腸相表裡。
故曰:滑腸、洩瀉者忌用。
) 心部藥隊〔補心猛将〕 當歸 〔害〕氣味辛溫,雖能補血活血,終是行血走血之性,故能滑腸。
其氣與胃氣不相宜,故腸胃薄弱,洩瀉溏薄,以及一切脾胃病,惡食不思食,及食不消者,并禁用。
即在胎前産後亦忌。
辛溫發散,甚于麻黃細辛,氣虛血弱有熱者,犯之發痙。
惡榈茹濕面,畏菖蒲、海藻、生姜。
〔利〕甘辛溫去瘀生新,舒筋養營,溫中潤腸。
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歸為血藥,故入三經。
頭止血,尾破血,全和血。
能引諸血歸經故名。
歸尾,一稱歸須。
〔修治〕二月采根陰幹,頭尾圓多紫色,肥潤氣香,裡白不油者良,以秦産馬尾歸最勝,力柔善補,川産力剛善攻,他處頭當歸,隻宜發散藥耳。
本病用酒炒,如吐血,須醋炒,或用酒炒黑。
有痰,用姜汁炒。
凡曬幹乘熱紙封甕收之不蛀。
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