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
治瘧疾。
柴芍參苓飲。
柴胡芍藥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當歸各五分。
丹皮山栀(炒)炙草各三分。
每服二錢。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治肝火血熱。
遍身瘙癢。
或起赤暈。
或筋攣結核。
或生天泡。
或生瘰。
柴胡丁香湯。
柴胡丁香羌活全蠍當歸身生地。
水煎去滓食前溫服。
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臍腰腹中痛。
過期二三日者。
柴胡升麻湯。
柴胡升麻前胡赤芍桑白皮黃芩葛根荊芥石膏。
水煎服。
治春夏感冒。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各一兩。
半夏六錢。
人參黃芩各五錢。
生姜甘草各六錢五分。
大棗三枚。
每服一兩。
水三盞。
煎至一半。
去滓溫服。
治少陽風痙汗後不解。
乍靜乍躁。
目直視口噤。
往來寒熱而脈弦者。
柴胡加龍骨牡蛎湯。
柴胡龍骨(熬)生姜人參茯苓鉛丹(水飛)黃芩牡蛎(熬)桂枝各一兩五錢。
半夏二合。
大棗六枚。
大黃二兩。
水八升。
煎取四升。
納大黃更煎一二沸。
去滓溫服一升。
治傷寒八九日胸滿煩驚谵語。
小便不利。
一身盡重。
不能轉側。
柴胡半夏湯。
柴胡八錢。
半夏三兩。
人參甘草黃芩麥冬白術各二兩。
每服五錢。
水一鐘半。
加生姜五片。
大棗一枚。
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
治胸膈不利。
心中煩悶。
手足煩熱。
肢節拘倦身體疼痛。
及五嗽痰癖。
柴胡四物湯。
柴胡八錢。
人參黃芩甘草半夏各三錢。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各一錢五分。
研末。
加生姜大棗。
水煎服。
治虛勞日久。
微有寒熱。
脈沉而數。
婦人經行感冒。
熱入血室。
柴胡石膏湯。
柴胡石膏各五錢。
桑白皮黃芩各三錢五分。
升麻二錢五分。
前胡赤芍幹葛各五錢。
荊芥穗三錢。
研末。
每服一二錢。
加生姜二片。
淡豆豉十粒水煎服。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身疼。
心胸煩懑。
鼻塞咳嗽。
柴胡知母湯。
柴胡一錢五分。
知母台黨黃芩歸身白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生姜大棗。
水煎服。
治妊娠瘧。
柴胡桂幹姜湯。
柴胡八兩。
桂枝黃芩各三兩。
幹姜牡蛎(熬)炙草各二兩。
栝蒌根四兩。
水一鬥二升。
煎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微煩。
複服汗出便愈。
治傷寒發汗而複下之。
胸脅滿微結。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頭汗出。
往來寒熱心下煩。
及瘧寒多微有熱。
或但寒不熱者。
柴胡退翳丸。
柴胡丹皮羌活川芎各五錢。
生地丹參熟地茺蔚子知母黃柏全當歸寒水石制香附白芍各一兩。
防己三錢。
研末蜜丸。
每服四錢。
熟湯調下。
治内障青白翳。
大微顯白翳。
瞳子散大。
腦痛惡寒惡熱。
大便艱澀。
柴胡參術湯。
柴胡二分。
人參白術(土炒)熟地白芍各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川芎七分。
歸身二錢。
青皮四分。
水二杯。
煎至八分。
食遠服。
治暴盲。
柴胡清肝散。
柴胡黃芩當歸生地丹皮各一錢。
黃連(炒)山栀(炒)各七分。
川芎六分。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治風熱怒火。
憎寒發熱。
寒熱往來。
耳衄。
頭瘡鬓疽。
發脅陰縱。
婦人陰癢等症。
胃弱者去黃連黃芩。
加白術茯苓。
柴胡連翹湯。
柴胡連翹知母(酒炒)黃芩(炒)各五錢。
黃柏(酒炒)生地炙草各三錢。
當歸尾一錢五分。
肉桂三分。
牛蒡子(炒研)三錢。
瞿麥穗锉如豆大。
每服三五錢。
水二大鐘。
煎至一鐘。
去滓溫服。
治熱毒馬刀瘰婦人氣寒血滞經閉。
按此藥向為傷寒表解要品。
亦治瘧疾。
至是否能殺瘧菌如常山之有特效。
尚待證明。
惟頭部各種熱毒。
非用此藥不能速效。
即骨槽風初起未化膿。
重用柴胡。
佐以苁蓉生地玄參黃芩。
二三劑即可消去。
實具神力。
草部一 防風 主治。
疏通經絡。
散内外諸風。
骨節痛。
療金瘡。
瘡瘍。
防風丸。
防風川芎天麻(酒浸一宿)炙草各二兩。
研末蜜丸。
朱砂五錢水飛為衣。
每丸一錢。
不拘時荊芥湯或茶酒化下。
治一切風及痰熱上攻。
頭痛惡心。
項背拘急。
目眩心怔。
手足無力。
骨節疼痛。
言語謇澀。
口眼動。
神思恍惚。
痰涎壅塞。
昏愦健忘。
虛煩少睡。
防風升麻湯。
防風升麻山栀仁麥冬荊芥木通幹葛薄荷玄參牛蒡子甘草各一錢。
加燈芯十莖。
水煎服。
治小兒遊風丹毒。
大便閉者。
加大黃枳殼各一錢。
忌魚腥雞鵝。
丹毒重者。
攻入心髒難救。
先服此藥解内毒。
次用磁針刺去惡血。
則毒随血散。
防風天麻丸。
防風天麻升麻白附子(炮)定風草川芎細辛人參丹參苦參玄參紫參蔓荊子威靈仙穿山甲(炒)何首烏(另搗末)各一兩。
蜈蚣一對。
研末。
與何首烏末拌勻。
每藥末二兩。
胡麻一斤淘淨曬幹炒香熟。
另研極細末。
與藥末拌勻。
蜜丸。
共作九十丸。
不拘時細嚼。
溫漿水下。
日三次。
食淡白粥百二十日。
大忌房事。
須将息慎口。
治疠風癞疾。
防風牛蒡湯。
防風牛蒡子山栀石膏黃芩蒼術木通。
水煎服。
治血熱。
防風如神散。
防風枳殼(麸炒)各等分。
每服三錢。
水煎服。
治風熱氣滞糞後下血。
防風芍藥湯。
防風芍藥(炒)黃芩(炒)各二錢。
研粗末。
水煎服。
治飧洩身熱。
脈弦。
頭痛腹痛。
防風羌活湯。
防風羌活各一錢。
連翹二錢。
升麻七分。
夏枯草二錢。
牛蒡子(炒研)川芎黃芩(酒浸)昆布(酒炒洗)海藻(酒洗)薄荷各一錢。
甘草五分。
僵蠶(酒炒)二錢。
水煎服。
治風毒。
瘰。
初發寒熱者。
虛加人參當歸。
實加大黃黃連。
防風秦艽湯。
防風秦艽當歸生地白芍(酒炒)赤茯苓。
連翹川芎各一錢。
生栀子(研)蒼術(米泔浸炒)槐角白芷地榆枳殼(麸炒)槟榔生草各六分。
水二鐘煎至八分。
食前溫服。
治腸風便血。
大便秘加大黃。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焙)大黃(煨)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五錢。
石膏()黃芩(焙)桔梗各一兩。
滑石(飛過)三兩。
生草二兩。
荊芥穗白術(土炒)栀子(炒)各二錢五分。
研粗末。
每服二三錢。
水一大盞。
加生姜三片。
煎至六分。
食前溫服。
或白湯調下。
治一切風濕暑濕。
饑飽勞役。
内外諸邪。
氣血怫郁。
表裡三焦俱實。
憎寒壯熱。
頭目昏暈。
目赤睛痛。
耳鳴鼻塞。
口苦舌幹。
咽喉不利。
唾涕稠粘。
咳嗽上氣。
大便秘結。
小便赤澀。
瘡瘍腫毒。
折跌損傷。
瘀血便血。
腸風痔漏。
手足螈驚狂谵妄。
丹斑癰疹等證。
解利四時。
傷寒及一切内外傷者。
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
蔥白十莖。
鹽豉一合。
生姜五錢。
水一碗。
煎一小時。
溫冷服一半。
以筋投之即吐。
吐後服一半。
稍熱服。
汗出立解。
頭旋腦熱。
鼻塞濁涕時下者。
每一兩加黃連薄荷各二錢五分。
如風傷于肺。
咳嗽喘急者。
每一兩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
氣逆加木香末一錢。
涎嗽加半夏五錢。
諸風痫搐。
大便秘結。
筋轉驚悸。
肌肉蠕動。
及小兒驚風。
每一兩加大黃栀子茯苓末各二錢。
如肌肉蠕動者。
調羌活末一錢。
飲酒中風身熱頭痛者加黃連須二錢。
蔥白十莖。
水煎服。
慎勿用麻黃桂枝湯。
勞汗當風寒。
薄為渣郁乃痤。
去芒硝。
倍加芍藥當歸。
破傷風在表者。
辛以散之。
在裡者苦以下之。
兼散之。
汗下後通利榮血。
祛逐風邪。
每一兩加荊芥穗大黃各二錢。
全蠍末羌活末各一錢。
腰脅走注疼痛者。
每服加硝石當歸甘草各二錢。
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
小便淋閉去麻黃。
加滑石連翹。
又調木香末一錢匕。
凡瀉者去芒硝大黃。
秃瘡須将藥醇酒浸焙研末。
每服一二錢。
食後滾湯調下。
服至頭上汗出為度。
風刺瘾疹或赤或白者。
去芒硝。
倍麻黃。
加鹽豉蔥白。
水煎服。
發汗後根據方中加四物湯。
黃連解毒湯三藥合而飲之。
每日兩次。
打撲損傷。
肢節疼痛。
腹中惡血不下者。
每一兩加大黃當歸各三錢五分。
調沒藥乳香末各二錢。
防風散。
防風五加皮萆薏仁海桐皮枳殼(麸炒)赤芍桂心熟地黃杜仲(炒去絲)牛膝(酒浸)各一兩。
續斷鼠粘子羚羊角(屑)各七錢五分研末。
每服二錢。
溫酒下。
日二三次。
忌生冷油膩魚腥。
治風虛勞筋脈拘攣。
腰膝疼痛者。
防風黃芩丸。
防風條芩(炒焦)各等分。
研末。
酒煮米糊為丸。
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治婦人肝經風熱。
緻吐血。
血崩。
便血。
尿血。
防風黃湯。
防風黃各等分。
水煎服。
治中風不語。
脈遲弱者。
防風當歸湯。
防風當歸川芎生地各一兩。
每服一兩。
水三碗煎至二碗溫服。
治發汗過多。
發熱頭搖口噤。
背反張。
及破傷風發表太過。
自汗不止。
婦人産後血氣大虛。
及産後痙。
防風蒼術湯。
防風蒼術桔梗陳皮桃仁白芷川芎當歸枳殼濃樸。
水煎服。
治風痛。
草部一 獨活羌活 一類二種。
出中國本土者為獨活。
出羌中者為羌活。
今以形虛大有白如鬼眼。
節疏色黃者為獨活。
色紫節密氣猛烈者為羌活。
主治。
祛一切風。
百節痛。
不仁。
酸痛。
頸項難伸。
散癰疽敗血。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杜仲(去皮切姜汁炒去絲)牛膝(酒浸)北細辛秦艽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酒洗)人參各一錢五分。
炙草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錢。
水二大盞。
生姜三片。
煎至七分。
食前溫服。
氣虛下利去地黃。
治肝腎虛弱。
或冷卧濕地。
或洗足當風。
濕毒内攻。
腰拘急。
筋骨攣痛。
或當風取涼。
風邪流入腳膝。
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
或皮肉紫破或腰痛牽引腳重步艱。
婦人妊娠腰腹背寒。
産後腹痛不可轉動。
腰腳攣痛不得屈伸。
痹弱腳風。
羌活沖和湯。
羌活一錢五分。
防風白芷生地蒼術黃芩各一錢。
細辛生草各五分。
川芎二錢。
加蔥頭三個。
生姜一片。
紅棗二枚。
水煎食遠服。
治春夏秋感冒諸證。
如頭痛由頂後起。
倍羌活。
加本。
由耳後起。
加柴胡。
由太陽牽引頭額兩目。
倍白芷。
加葛根石膏。
()。
頭痛兼腹痛身重。
倍蒼術。
頭痛兼足冷氣逆。
倍細
治瘧疾。
柴芍參苓飲。
柴胡芍藥人參茯苓白術陳皮當歸各五分。
丹皮山栀(炒)炙草各三分。
每服二錢。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治肝火血熱。
遍身瘙癢。
或起赤暈。
或筋攣結核。
或生天泡。
或生瘰。
柴胡丁香湯。
柴胡丁香羌活全蠍當歸身生地。
水煎去滓食前溫服。
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臍腰腹中痛。
過期二三日者。
柴胡升麻湯。
柴胡升麻前胡赤芍桑白皮黃芩葛根荊芥石膏。
水煎服。
治春夏感冒。
柴胡防風湯。
柴胡防風各一兩。
半夏六錢。
人參黃芩各五錢。
生姜甘草各六錢五分。
大棗三枚。
每服一兩。
水三盞。
煎至一半。
去滓溫服。
治少陽風痙汗後不解。
乍靜乍躁。
目直視口噤。
往來寒熱而脈弦者。
柴胡加龍骨牡蛎湯。
柴胡龍骨(熬)生姜人參茯苓鉛丹(水飛)黃芩牡蛎(熬)桂枝各一兩五錢。
半夏二合。
大棗六枚。
大黃二兩。
水八升。
煎取四升。
納大黃更煎一二沸。
去滓溫服一升。
治傷寒八九日胸滿煩驚谵語。
小便不利。
一身盡重。
不能轉側。
柴胡半夏湯。
柴胡八錢。
半夏三兩。
人參甘草黃芩麥冬白術各二兩。
每服五錢。
水一鐘半。
加生姜五片。
大棗一枚。
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
治胸膈不利。
心中煩悶。
手足煩熱。
肢節拘倦身體疼痛。
及五嗽痰癖。
柴胡四物湯。
柴胡八錢。
人參黃芩甘草半夏各三錢。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各一錢五分。
研末。
加生姜大棗。
水煎服。
治虛勞日久。
微有寒熱。
脈沉而數。
婦人經行感冒。
熱入血室。
柴胡石膏湯。
柴胡石膏各五錢。
桑白皮黃芩各三錢五分。
升麻二錢五分。
前胡赤芍幹葛各五錢。
荊芥穗三錢。
研末。
每服一二錢。
加生姜二片。
淡豆豉十粒水煎服。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痛身疼。
心胸煩懑。
鼻塞咳嗽。
柴胡知母湯。
柴胡一錢五分。
知母台黨黃芩歸身白術各一錢。
甘草五分。
加生姜大棗。
水煎服。
治妊娠瘧。
柴胡桂幹姜湯。
柴胡八兩。
桂枝黃芩各三兩。
幹姜牡蛎(熬)炙草各二兩。
栝蒌根四兩。
水一鬥二升。
煎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
初服微煩。
複服汗出便愈。
治傷寒發汗而複下之。
胸脅滿微結。
小便不利。
渴而不嘔。
頭汗出。
往來寒熱心下煩。
及瘧寒多微有熱。
或但寒不熱者。
柴胡退翳丸。
柴胡丹皮羌活川芎各五錢。
生地丹參熟地茺蔚子知母黃柏全當歸寒水石制香附白芍各一兩。
防己三錢。
研末蜜丸。
每服四錢。
熟湯調下。
治内障青白翳。
大微顯白翳。
瞳子散大。
腦痛惡寒惡熱。
大便艱澀。
柴胡參術湯。
柴胡二分。
人參白術(土炒)熟地白芍各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川芎七分。
歸身二錢。
青皮四分。
水二杯。
煎至八分。
食遠服。
治暴盲。
柴胡清肝散。
柴胡黃芩當歸生地丹皮各一錢。
黃連(炒)山栀(炒)各七分。
川芎六分。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治風熱怒火。
憎寒發熱。
寒熱往來。
耳衄。
頭瘡鬓疽。
發脅陰縱。
婦人陰癢等症。
胃弱者去黃連黃芩。
加白術茯苓。
柴胡連翹湯。
柴胡連翹知母(酒炒)黃芩(炒)各五錢。
黃柏(酒炒)生地炙草各三錢。
當歸尾一錢五分。
肉桂三分。
牛蒡子(炒研)三錢。
瞿麥穗锉如豆大。
每服三五錢。
水二大鐘。
煎至一鐘。
去滓溫服。
治熱毒馬刀瘰婦人氣寒血滞經閉。
按此藥向為傷寒表解要品。
亦治瘧疾。
至是否能殺瘧菌如常山之有特效。
尚待證明。
惟頭部各種熱毒。
非用此藥不能速效。
即骨槽風初起未化膿。
重用柴胡。
佐以苁蓉生地玄參黃芩。
二三劑即可消去。
實具神力。
草部一 防風 主治。
疏通經絡。
散内外諸風。
骨節痛。
療金瘡。
瘡瘍。
防風丸。
防風川芎天麻(酒浸一宿)炙草各二兩。
研末蜜丸。
朱砂五錢水飛為衣。
每丸一錢。
不拘時荊芥湯或茶酒化下。
治一切風及痰熱上攻。
頭痛惡心。
項背拘急。
目眩心怔。
手足無力。
骨節疼痛。
言語謇澀。
口眼動。
神思恍惚。
痰涎壅塞。
昏愦健忘。
虛煩少睡。
防風升麻湯。
防風升麻山栀仁麥冬荊芥木通幹葛薄荷玄參牛蒡子甘草各一錢。
加燈芯十莖。
水煎服。
治小兒遊風丹毒。
大便閉者。
加大黃枳殼各一錢。
忌魚腥雞鵝。
丹毒重者。
攻入心髒難救。
先服此藥解内毒。
次用磁針刺去惡血。
則毒随血散。
防風天麻丸。
防風天麻升麻白附子(炮)定風草川芎細辛人參丹參苦參玄參紫參蔓荊子威靈仙穿山甲(炒)何首烏(另搗末)各一兩。
蜈蚣一對。
研末。
與何首烏末拌勻。
每藥末二兩。
胡麻一斤淘淨曬幹炒香熟。
另研極細末。
與藥末拌勻。
蜜丸。
共作九十丸。
不拘時細嚼。
溫漿水下。
日三次。
食淡白粥百二十日。
大忌房事。
須将息慎口。
治疠風癞疾。
防風牛蒡湯。
防風牛蒡子山栀石膏黃芩蒼術木通。
水煎服。
治血熱。
防風如神散。
防風枳殼(麸炒)各等分。
每服三錢。
水煎服。
治風熱氣滞糞後下血。
防風芍藥湯。
防風芍藥(炒)黃芩(炒)各二錢。
研粗末。
水煎服。
治飧洩身熱。
脈弦。
頭痛腹痛。
防風羌活湯。
防風羌活各一錢。
連翹二錢。
升麻七分。
夏枯草二錢。
牛蒡子(炒研)川芎黃芩(酒浸)昆布(酒炒洗)海藻(酒洗)薄荷各一錢。
甘草五分。
僵蠶(酒炒)二錢。
水煎服。
治風毒。
瘰。
初發寒熱者。
虛加人參當歸。
實加大黃黃連。
防風秦艽湯。
防風秦艽當歸生地白芍(酒炒)赤茯苓。
連翹川芎各一錢。
生栀子(研)蒼術(米泔浸炒)槐角白芷地榆枳殼(麸炒)槟榔生草各六分。
水二鐘煎至八分。
食前溫服。
治腸風便血。
大便秘加大黃。
防風通聖散。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焙)大黃(煨)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五錢。
石膏()黃芩(焙)桔梗各一兩。
滑石(飛過)三兩。
生草二兩。
荊芥穗白術(土炒)栀子(炒)各二錢五分。
研粗末。
每服二三錢。
水一大盞。
加生姜三片。
煎至六分。
食前溫服。
或白湯調下。
治一切風濕暑濕。
饑飽勞役。
内外諸邪。
氣血怫郁。
表裡三焦俱實。
憎寒壯熱。
頭目昏暈。
目赤睛痛。
耳鳴鼻塞。
口苦舌幹。
咽喉不利。
唾涕稠粘。
咳嗽上氣。
大便秘結。
小便赤澀。
瘡瘍腫毒。
折跌損傷。
瘀血便血。
腸風痔漏。
手足螈驚狂谵妄。
丹斑癰疹等證。
解利四時。
傷寒及一切内外傷者。
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
蔥白十莖。
鹽豉一合。
生姜五錢。
水一碗。
煎一小時。
溫冷服一半。
以筋投之即吐。
吐後服一半。
稍熱服。
汗出立解。
頭旋腦熱。
鼻塞濁涕時下者。
每一兩加黃連薄荷各二錢五分。
如風傷于肺。
咳嗽喘急者。
每一兩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
氣逆加木香末一錢。
涎嗽加半夏五錢。
諸風痫搐。
大便秘結。
筋轉驚悸。
肌肉蠕動。
及小兒驚風。
每一兩加大黃栀子茯苓末各二錢。
如肌肉蠕動者。
調羌活末一錢。
飲酒中風身熱頭痛者加黃連須二錢。
蔥白十莖。
水煎服。
慎勿用麻黃桂枝湯。
勞汗當風寒。
薄為渣郁乃痤。
去芒硝。
倍加芍藥當歸。
破傷風在表者。
辛以散之。
在裡者苦以下之。
兼散之。
汗下後通利榮血。
祛逐風邪。
每一兩加荊芥穗大黃各二錢。
全蠍末羌活末各一錢。
腰脅走注疼痛者。
每服加硝石當歸甘草各二錢。
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
小便淋閉去麻黃。
加滑石連翹。
又調木香末一錢匕。
凡瀉者去芒硝大黃。
秃瘡須将藥醇酒浸焙研末。
每服一二錢。
食後滾湯調下。
服至頭上汗出為度。
風刺瘾疹或赤或白者。
去芒硝。
倍麻黃。
加鹽豉蔥白。
水煎服。
發汗後根據方中加四物湯。
黃連解毒湯三藥合而飲之。
每日兩次。
打撲損傷。
肢節疼痛。
腹中惡血不下者。
每一兩加大黃當歸各三錢五分。
調沒藥乳香末各二錢。
防風散。
防風五加皮萆薏仁海桐皮枳殼(麸炒)赤芍桂心熟地黃杜仲(炒去絲)牛膝(酒浸)各一兩。
續斷鼠粘子羚羊角(屑)各七錢五分研末。
每服二錢。
溫酒下。
日二三次。
忌生冷油膩魚腥。
治風虛勞筋脈拘攣。
腰膝疼痛者。
防風黃芩丸。
防風條芩(炒焦)各等分。
研末。
酒煮米糊為丸。
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治婦人肝經風熱。
緻吐血。
血崩。
便血。
尿血。
防風黃湯。
防風黃各等分。
水煎服。
治中風不語。
脈遲弱者。
防風當歸湯。
防風當歸川芎生地各一兩。
每服一兩。
水三碗煎至二碗溫服。
治發汗過多。
發熱頭搖口噤。
背反張。
及破傷風發表太過。
自汗不止。
婦人産後血氣大虛。
及産後痙。
防風蒼術湯。
防風蒼術桔梗陳皮桃仁白芷川芎當歸枳殼濃樸。
水煎服。
治風痛。
草部一 獨活羌活 一類二種。
出中國本土者為獨活。
出羌中者為羌活。
今以形虛大有白如鬼眼。
節疏色黃者為獨活。
色紫節密氣猛烈者為羌活。
主治。
祛一切風。
百節痛。
不仁。
酸痛。
頸項難伸。
散癰疽敗血。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杜仲(去皮切姜汁炒去絲)牛膝(酒浸)北細辛秦艽白茯苓桂心防風川芎(酒洗)人參各一錢五分。
炙草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熟地各一錢。
水二大盞。
生姜三片。
煎至七分。
食前溫服。
氣虛下利去地黃。
治肝腎虛弱。
或冷卧濕地。
或洗足當風。
濕毒内攻。
腰拘急。
筋骨攣痛。
或當風取涼。
風邪流入腳膝。
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
或皮肉紫破或腰痛牽引腳重步艱。
婦人妊娠腰腹背寒。
産後腹痛不可轉動。
腰腳攣痛不得屈伸。
痹弱腳風。
羌活沖和湯。
羌活一錢五分。
防風白芷生地蒼術黃芩各一錢。
細辛生草各五分。
川芎二錢。
加蔥頭三個。
生姜一片。
紅棗二枚。
水煎食遠服。
治春夏秋感冒諸證。
如頭痛由頂後起。
倍羌活。
加本。
由耳後起。
加柴胡。
由太陽牽引頭額兩目。
倍白芷。
加葛根石膏。
()。
頭痛兼腹痛身重。
倍蒼術。
頭痛兼足冷氣逆。
倍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