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滓再煎如稠饧。

    絞淨。

    每服三合。

    空腹下。

     日二次。

    治赤白帶下。

    丹參主治養血。

    定神。

    破宿血。

    生新血。

    安生胎。

    下死胎。

    止血崩。

     調經活血。

     丹參散。

    丹參不拘多少。

    研末黃酒下。

    治經水不調。

    産後惡露不下。

     又方。

    丹參苦參各四兩。

    蛇床子(生用)三兩。

    水一鬥五升。

    煎至七升。

    去滓乘熱洗。

     治膚生。

    搔之成疥。

     草部一 紫草 嫩苗名紫草茸。

    與根皆入藥。

     主治。

    涼血。

    解毒。

    通九竅。

    消腫毒。

     紫草冬葵湯。

    紫草茸一錢二分。

    冬葵子一錢五分。

    栀子黃芩各一錢二分。

    秦艽苦參各一錢一分。

    露蜂房白茯苓木通白芍澤瀉車前子各一錢。

    蟬蛻八分。

    锉碎水煎。

    每服四五錢。

    空腹下。

    治小便不通。

    毒瓦斯閉塞。

    溺時痛甚欲死者。

    加川牛膝一錢三分。

    溺赤如血者。

    加黃連一錢三分。

    溺血加當歸川芎龍骨()菟絲子各一錢。

    溺赤甚者。

    加生地一錢三分。

    溺白者。

     加使君子一錢三分。

    川連一錢一分。

    韭子(研)一錢二分。

    溺濁甚者。

    加桑螵蛸一錢。

     按此藥向為痘症要品。

    現可用以解毒利便。

    白芨(即白及)主治。

    補肺。

    生肌。

    止血。

     療刀斧傷。

     白芨枇杷丸。

    白芨一兩。

    枇杷葉(去毛蜜炙)藕節各五錢。

    研末。

    阿膠五錢。

    (蛤粉炒成珠)生地自然汁調火上炖化。

    入藥末和丸龍眼大。

    每服一丸。

    口噙化下。

    治咳嗽吐血。

     白芨蓮須散。

    白芨一兩。

    蓮花須(金色者佳)側柏葉沙參各五錢。

    研細末。

    每服二錢。

     藕節汁生地汁磨好墨調如稀糊。

    啜服。

    治咳血。

     跌打骨折。

    白芨末二錢。

    酒調服。

     刀斧傷損。

    白芨石膏()等分為末。

    摻患處。

    亦可收口。

     按此為治各種吐血特效之藥。

    能補肺止血。

    無他流弊。

     草部一 三七 或作山漆山七主治止血。

    散血。

    定痛。

    下血。

    婦人崩中。

    血暈。

    血痛。

    經水不止産後血多。

    惡血不下。

     金瘡跌打損傷。

     按三七産滇黔山中。

    野生者良。

    亦有人種者。

    滇人以豬油或他物炒熟研末。

    作為補劑。

     然治病須用生者。

    凡一切血。

    症。

    均可用之。

     草部一 黃連 主治補胃殺腸胃菌。

    去火眼紅痛。

    為各種痢疾必用要藥。

     黃連丸。

    黃連(微炒)人參赤石脂龍骨炙草黃芩濃樸(塗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枳殼(麸炒微黃)各五錢。

    烏梅肉(微炒)一分。

    研末。

    蜜丸麻子大。

    每服七丸。

    粥湯下。

    日三四次。

     治小兒久痢。

    輕重無定。

    量大小加減。

     又方。

    黃連縮砂仁(炒)川芎幹姜(炮)阿膠(蛤粉炒)白術各一兩。

    乳香(另研)三錢。

    枳殼(麸炒)五錢。

    研末。

    鹽梅肉三個少入醋同杵。

    和丸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

    白痢幹姜湯下。

     赤痢甘草湯下。

    赤白痢幹姜甘草湯下。

    食前溫服。

    治妊娠赤白痢。

     又方。

    黃連二兩五錢。

    羚羊角(鎊)黃柏各一兩五錢。

    赤茯苓五錢。

    研末。

    蜜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姜湯下。

    治熱痢。

    休息痢。

    日夜頻仍。

    或下血如豬肝者。

    又方黃連蕪荑仁各等分。

    研末。

    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小綠豆大。

    空腹陳米湯下。

    每日三次。

    三歲七丸至十丸。

     三歲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疳瀉疳痢。

    黃連天花粉丸。

    黃連一兩。

    天花粉黃芩栀子各四兩。

     菊花川芎薄荷各一兩。

    連翹二兩。

    黃柏六兩。

    研末水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漸加至一百丸。

     食後臨卧茶下。

    治眵多。

    緊澀羞明。

    赤脈貫睛。

    髒腑秘結及風熱諸病。

     黃連消毒飲。

    黃連(酒制)黃芩黃柏(酒洗)人參獨活防風本甘草梢防己(酒洗)當歸尾(酒制)蘇木各五分。

    知母四分。

    羌活當歸身(酒洗)連翹黃生地。

    (酒洗)桔梗各一錢。

    澤瀉七分。

    水三盞。

    煎至一半。

    去滓。

    加酒少許再煎。

    食後溫服。

    治腦疽。

    百會疽背疽。

    及諸火症腫疼痛。

    或麻木。

     黃連解毒湯。

    黃連(酒洗炒)七錢五分。

    黃柏(酒洗炒)栀子(炒)各五錢。

    黃芩(酒洗炒)一兩。

    锉碎。

    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

    煎至一盞。

    去滓。

    不拘時溫服。

    未愈再服。

    治一切内外邪熱之症。

    面赤口幹。

    吐血衄血狂躁心煩。

    錯語不眠。

    幹嘔。

    口渴口燥。

    熱洩熱痢。

    發斑暑痿。

     婦人血崩。

    療瘡瘍痛斑毒。

    甚者加青黛一錢。

    調入湯服。

    大便實者加大黃。

    熱盛谵語脈弦數者。

    合小柴胡湯用。

    内外熱甚舌燥煩渴脈洪數者。

    合化斑湯用。

     又方。

    黃連防風黃芩荊芥穗知母石膏黃柏(酒炒)栀子仁大青玄參甘草木通桔梗等分水煎服。

    功用同上。

     黃連膏。

    黃連二錢五分。

    細锉以瓦盆盛雞子清入黃連末和勻。

    一時後見黃色絹濾過成膏。

     頻點目内。

    治時行血眼赤腫羞痛。

     按此藥治痢及癬疥瘡腫。

    皆有特效。

    足證殺菌之力。

     草部一 黃芩 主治。

    瀉中焦火。

    除各種風熱。

    痰熱。

    黃膽。

    安胎。

    此藥亦為腸胃要藥。

    味輕色淡。

     得酒上行。

    得豬膽汁除肝膽火。

    得桑白皮瀉肺火。

    得柴胡退寒熱。

    得濃樸黃連止腹痛。

    得芍藥止痢。

    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

    得白術安胎。

    得黃白薇赤小豆療。

    惟血虛腎虛。

     及孕婦胎寒下墜。

    脈遲小弱者忌之。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黃芩三兩。

    炙草芍藥各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半夏五合。

    生姜三兩。

    水一鬥煎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日二次。

    夜一次。

    此為和脾胃之主劑。

    凡不下利而嘔。

    或幹嘔而利。

    或膽火作咳。

    嘔苦水如膽汁。

    及伏氣發溫。

    内挾痰飲。

    痞痛咳逆者。

    皆宜之。

    不嘔者去半夏生姜。

     黃芩利膈丸。

    黃芩(半生半炒)二兩。

    白術枳殼陳皮南星各三錢。

    半夏黃連澤瀉各五錢。

     白礬五分。

    (或加薄荷葉一兩玄明粉二錢)研末。

    水浸蒸餅為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食遠熟湯下。

    除胸中熱。

    利膈上痰。

     黃芩合四君子湯。

    黃芩白芍人參茯苓白術甘草诃子等水煎服。

    清熱安胎。

     黃芩散。

    黃芩诃黎勒(煨用皮)樗根皮各五錢。

    栝蒌根黃連當歸(锉微炒)各三分。

    烏梅肉(微炒)一分。

    研末。

    每服一錢。

    水一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拘時服。

    量兒大小加減。

    治小兒痢渴不止。

    黃芩四物湯。

    黃芩一兩。

    當歸(酒洗)生幹地黃赤芍川芎各五錢。

    何首烏草烏(炮去皮)玄參各二錢五分。

    甘草六錢。

    薄荷二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

    不拘時溫服。

    治諸瘡丹毒赤瘤燥癢。

     黃芩湯。

    黃芩雄黃當歸川芎大黃礬石各二分。

    黃連一分。

    水五升煎至四升。

    洗患處。

    日三度。

    治婦人陰中生瘡。

     草部一 秦艽 主治。

    寒濕風痹。

    肢節痛。

    通經絡榮筋骨。

    利大小便。

    療酒疸黃膽。

    解酒毒。

    治頭風。

     秦艽丸。

    秦艽黃苦參大黃(酒蒸)各二兩。

    漏蘆防風黃連各一兩五錢。

    烏蛇肉五錢。

     (酒浸焙幹)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食後酒下。

    治遍身疥癢。

    搔之皮起。

    又方。

    秦艽桑根白皮枳殼(麸炒微黃去瓤)地骨皮黃人參赤茯苓甘草(微炙)犀角龍膽草各一分。

    柴胡三分。

    研末蜜丸綠豆大。

    每服五丸。

    不拘時粥湯下。

    治小兒羸燥體熱。

    心神煩悶。

    小便黃赤。

     量兒大小加減。

     秦艽升麻湯。

    秦艽三錢。

    升麻葛根炙草芍藥人參各五錢。

    香白芷桂枝防風各三錢。

    每服一兩。

    水二杯。

    加蔥白三莖。

    煎至一杯。

    食後溫服避風。

    得微汗良。

    治中風口眼斜。

    四肢拘急。

     秦艽白術湯。

    秦艽一兩。

    白術五錢。

    桃仁(去皮尖另研)皂角仁(去皮燒存性)各一兩。

     當歸梢(酒洗)澤瀉枳實(麸炒黃)各五錢。

    地榆三錢。

    研末。

    和桃仁泥研勻。

    熟湯面糊為丸。

     芡實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腹熟湯下。

    忌生冷辛辣水菜面食。

    治痔瘡痔漏有膿血。

    大便燥硬作痛。

     秦艽地黃湯。

    秦艽熟地當歸各一錢。

    川芎芍藥丹皮白術茯苓各一錢五分。

    鈎藤一錢。

    柴胡炙草各三分。

    水煎服。

    治肩臂疼痛。

    或筋脈引急。

    或時牽痛。

    内證發熱。

    或寒熱晡熱。

    婦人月經不調。

    或肢體酸痛。

    皆可用。

    秦艽鼈甲散。

    秦艽五錢。

    鼈甲(醋炙)柴胡地骨皮各一兩。

    知母當歸各五錢。

    研粗末。

    每服五錢。

    水一盞。

    加烏梅一枚。

    青蒿五葉。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臨卧空腹各一次。

    治骨蒸壯熱。

    肌肉消瘦。

    舌紅頰赤。

    氣粗盜汗者。

     草部一 柴胡 主治。

    發汗。

    解熱。

    瘧疾。

    婦人胎前産後諸熱。

     小柴胡湯。

    柴胡八兩。

    黃芩人參炙草生姜各三兩。

    制半夏五合。

    大棗十二枚。

    水一鬥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次。

    治傷寒惡風。

    往來寒熱。

    胸脅苦滿。

     嘿嘿不欲食。

    心煩喜嘔。

    口苦耳聾脈弦而數。

    或胸中煩而不嘔。

    或渴或不渴。

    身有微熱。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

    或咳。

    若胸中煩而不嘔。

    去半夏人參。

    加栝蒌實一枚。

    渴者去半夏。

    加人參。

    合前為四兩五錢。

    栝蒌根四兩。

    腹中痛者。

    去黃芩。

    加芍藥三兩。

    脅下痞硬去大棗。

    加牡蛎四兩。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黃芩。

    加茯苓四兩。

    不渴外有微熱者。

    去人參。

    加桂枝三兩。

    溫覆取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

    加五味子五合。

    幹姜二兩。

    肺熱去人參。

    加麥冬知母。

    有痰不咳。

    加貝母白術茯苓姜皮。

    陰虛有熱嘔吐。

    去半夏生姜。

    聲啞加竹茹橘皮白茯苓烏梅麥冬。

    頭痛發熱肢節疼痛者。

    四味升麻湯。

    大便不利者。

     四順飲。

    (附)四味升麻湯。

    升麻白芍(酒)炙草各二錢。

    生葛根三錢研粗末。

    水一鐘。

    加生姜二片。

    蔥白二莖。

    煎至半鐘。

    去滓。

    不拘時溫服。

     四順飲。

    大黃(蒸)甘草(炙)當歸(酒洗)芍藥各等分。

    每服五錢。

    井水一盞半。

    加薄荷十葉。

    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

     柴樸湯。

    柴胡濃樸獨活前胡黃芩蒼術陳皮半夏曲白茯苓藿香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二鐘。

     生姜五片。

    煎至一鐘。

    瘧發日五更時服。

    氣弱者加人參白術。

    胃納減者加神曲麥芽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