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味子四兩。

    菟絲子(搗碎)二兩。

    研末。

    酒煮山藥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十粒。

    鹽湯或酒空腹下。

    治禀賦虛弱。

    小便頻數。

     苁蓉五子丸。

    苁蓉(酒浸)四兩。

    生熟地各三兩。

    菟絲子蛇床子覆盆子枸杞子車前子各二兩。

    白茯苓三兩。

    續斷生黃破故紙各一兩五錢。

    研末。

    蜜丸梧子大。

    每空腹服五七十丸。

     廣嗣衍家。

    精滑者加龍骨五味子各一兩。

    陽衰者加淫羊藿一兩。

     按此藥補而不峻。

    故名從容。

    列當鎖陽。

    功用相同而列當較弱。

    (亦有潤腸消炎之功。

    ) 草部一 術 分于術。

    白術、蒼術三種。

    于術産于潛山中。

    野生者良。

    種者力薄。

    野者極難得。

    锉粉煎湯。

    味盡而香氣仍在。

    不必定有朱砂點也。

    現市者名湖廣珠産江西湖南山中。

    剖開有朱砂點者良。

     主治。

    大益脾胃。

    生津。

    止痛。

    亦有表散發汗通便之功。

    北有參。

    南有術。

    誠世間寶藥也。

     四制仙術散。

    于術四兩。

    一兩黃煎汁炒。

    一兩牡蛎粉炒。

    一兩麸皮湯炒。

    一兩石斛湯炒。

    隻用術為末。

    每服三錢。

    粟米湯下。

    治盜汗不止。

    白術為脾胃要藥。

    脾胃之病。

    十有七八。

    當以此藥為君。

    兼有祛熱。

    逐水。

    益精液。

    利小便之功。

     白術丸。

    白術二錢。

    人參黃茯苓各一錢。

    山藥百合各七分五厘。

    甘草五分。

    前胡柴胡各二分五厘。

    研細末。

    生姜三片。

    大棗二枚。

    煎湯和丸。

    熱湯下。

    治脾胃氣虛。

    又方。

    白術一兩五錢。

    南星半夏各一兩。

    研末。

    湯浸蒸餅和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食後生姜湯下。

     治濕痰咳嗽。

    白術木香散。

    白術豬苓(去皮)槟榔赤茯苓澤瀉各一錢五分。

    木香甘草各一錢。

     官桂七分。

    滑石三錢。

    陳皮二錢。

    水二鐘。

    加生姜三片。

    煎至一鐘。

    食前服。

    治喘嗽腫滿。

     變成水病不得卧。

    小便秘。

     白術芍藥湯。

    白術芍藥(炒)各二錢。

    炙草一錢。

    煎服。

    治脾經受濕。

    水洩注下。

    體重腹滿。

    形體倦怠。

    不欲飲食。

    或暴洩無數。

    水谷不化。

     白術附子湯。

    白術附子(炮去皮臍)蒼術陳皮濃樸(姜制)半夏茯苓澤瀉各一兩。

    豬苓五錢。

     肉桂四錢。

    锉如豆大。

    每服五錢。

    水三杯。

    加生姜三片。

    煮至一杯。

    去滓。

    食前溫服。

    量虛實加減。

    治脾胃停滞。

    濕壅腫脹。

     白術散。

    白術一兩二錢五分。

    牡蛎()三錢。

    防風二兩五錢。

    研末。

    每服一錢。

    治虛汗少氣。

     白術黃芩湯。

    白術一兩。

    黃芩七錢。

    甘草三錢。

    分三服。

    煎。

    溫服。

    治痢後調和腸胃。

     白術黃湯。

    白術二錢。

    黃三錢。

    防風一錢五分。

    水煎食前服。

    治虛汗。

     白術當歸丸。

    白術當歸木香等分。

    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一丸。

    木香湯化下。

    治小兒。

     腹痛夜啼。

    身體張如痫。

    吐不止。

    大便酸臭。

     草部一 蒼術 主治。

    健胃。

    安脾。

    發汗。

    消谷解郁及霍亂吐下嘔逆。

    凡祛風發汗。

    攻郁逐邪。

    力過白術。

    健胃補脾則遜白術。

    蓋此術實戰将也。

     蒼術丸。

    生蒼術(另研不拘多少)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二錢。

    川牛膝(酒浸)青鹽(研)各五錢。

    熟艾(米糯過研)四錢。

    全蠍(炒)一錢。

    川烏(炮去皮臍)三錢研末入研藥令勻。

     以木瓜大者一枚。

    切頭作蓋。

    去瓤納藥末瓜内。

    将蓋簽定。

    置黑豆中蒸令極爛。

    取出去皮。

    同藥研成膏。

    再入蒼術末。

    拌令得所。

    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腹木瓜湯或鹽湯或酒下。

    日三次。

    忌酒肉。

    治幹濕腳氣。

    筋脈拘痛。

    不能行動。

    兼補下部。

     乾坤生意平補固真丹。

    蒼術刮淨一斤。

    作四分。

    一分川椒一兩炒。

    一分破故紙一兩炒。

     一分茴香食鹽各一兩炒。

    一分川楝肉一兩炒。

    取淨術為末入白茯苓末二兩。

    酒洗當歸末二兩。

     酒煮面糊丸梧子大。

    每空腹鹽酒下三十丸。

    治元髒久虛。

    遺精白濁。

    婦人赤白帶下崩漏。

     蒼術羌活湯。

    蒼術(制)羌活黃芩枳殼半夏柴胡川芎陳皮各等分。

    甘草減半。

    生姜三片。

     水煎溫服。

    治瘴疠腹滿寒熱。

     蒼術香附丸。

    蒼術香附三棱神曲濃樸(姜制)生地蓬莪術當歸各二兩。

    明礬八兩。

    (麸炒黑色)研細末水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熟湯下。

    治婦人氣塊。

     草部一 狗脊 有二種。

    一根黑如狗脊骨。

    一生金黃毛如狗形。

    均入藥。

    功用同。

    惟金黃毛可止刀創血。

    多此一效耳。

     主治強腰背。

    祛風痛。

    利俯仰。

    續筋骨。

    周痹寒濕膝痛。

    四寶丹。

    金毛狗脊鹽泥固濟。

     紅去毛。

    蘇木萆生川烏各等分。

    研末。

    米醋和丸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溫酒或鹽湯下。

     治諸風疾。

    狗脊飲。

    金毛狗脊川牛膝海風藤宣木瓜桑枝松節續斷杜仲秦艽桂枝熟地各一錢。

     當歸二兩。

    虎骨膠一兩。

    (不用亦可)分作五服。

    每服水二碗。

    煎至六分。

    紹酒一小杯同飲。

     日一服。

    五日畢。

    如未愈。

    用酒十斤。

    将藥泡服。

    治氣血俱虧。

    兼感風濕。

    手足麻木。

    不能行動。

     草部一 貫衆 主治。

    解諸熱毒。

    辟時疫。

    頭風。

    鼻血婦人症瘕血崩産後亡血。

    血氣脹痛。

    療金瘡漆瘡。

     化骨鲠。

     貫衆散。

    貫衆黃連甘草駱駝蓬各三錢。

    研末。

    每服三錢。

    冷水調下。

    治一切熱毒。

    及食毒。

    酒毒。

    藥毒。

     女人血崩。

    貫衆半兩。

    煎酒服。

    立止。

     雞魚骨鲠。

    貫衆縮 草部一 巴戟天 主治。

    補虛勞。

    益精氣。

    去風。

    補血。

    為腎髒病腳腫之主藥。

     巴戟丸。

    巴戟(去心)白術五味子茴香(炒)熟地苁蓉(酒浸)人參覆盆子菟絲子(酒浸)牡蛎益智仁骨碎補(洗去毛)白龍骨各等分。

    研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食前米飲下。

    日二三次。

    能戢陽止汗。

    斂 草部一 遠志 主治。

    健忘。

    安神。

    利九竅。

    療一切癰疽。

     遠志丸。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石菖蒲各五錢。

    茯神(去皮木)白茯苓(或用棗仁)人參龍齒(醋飛)各一兩。

    朱砂五錢。

    (水飛一半為衣)研末蜜丸梧子大。

    朱砂衣。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

     空腹沸湯臨卧溫酒送下。

    精不固者加五味子五錢。

    陽事不舉者加山藥山茱萸肉各一兩。

    肉桂五錢。

    自汗不時者倍棗仁加黃一兩。

    治神不守舍心腎不足夢遺精滑。

     遠志湯。

    遠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黃當歸(酒洗)麥冬(去心)酸棗仁(炒研)石斛各一錢五分。

    人參茯神各七分。

    甘草五分。

    水二鐘。

    煎至八分。

    食遠服。

    治心虛煩熱。

    夜卧不甯。

     及病後虛煩。

    煩甚者加竹葉知母。

     遠志酒。

    遠志不拘多少。

    米泔浸洗。

    捶去心。

    為末。

    每服三錢。

    溫酒一盞調澄少頃。

    飲其清。

    以滓敷患處。

    治一切癰疽發背疖毒惡喉侵大。

    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

    敷之即痛。

    有熱毒則痛。

    敷之即不痛。

    或熱甚人手不可近。

    敷之即清涼。

    或氣虛冷潰而不飲。

    敷之即斂。

     草部一 淫羊藿 主治。

    利小便。

    益氣力。

    補腰膝。

    大興陽。

    凡陰虛走精。

    陽強不痿者忌服。

     仙靈脾酒。

    淫羊藿一斤。

    酒一鬥浸服。

    暖腰膝。

    興陽。

     草部一 玄參 主治。

    降火。

    消一切腫毒。

    滋陰利咽喉。

    通小便。

     玄參散。

    玄參升麻獨活麥冬(去心)黃芩黃柏大黃(炒)栀子仁前胡犀角甘草(炙)各等分。

     研末。

    每服五錢。

    水一盞煎至五分。

    不拘時溫服。

    治口舌生瘡。

    速齒龈爛痛。

     又方。

    玄參生草各五錢。

    石膏二兩。

    麥冬(去心)七錢五分。

    前胡枳實(麸炒)人參赤芍黃赤茯苓川芎生幹地黃黃芩各一兩。

    為末。

    每服四錢。

    水一中盞。

    加竹葉廿七片。

    小麥一百粒。

    煎至六分。

    去滓。

    不拘時溫服。

    治癰疽發熱毒盛寒熱心煩。

    四肢疼痛。

     玄參升麻湯。

    玄參升麻犀角赤芍桔梗貫衆黃芩甘草各等分。

    研末。

    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時服。

    治心脾壅熱。

    舌瘡。

    水舌。

    舌腫或連頰項腫痛。

     玄參飲。

    玄參漢防己升麻羚羊角(锉末)沙參車前子栀子(炒)桑白皮大黃(微炒)火麻仁杏仁(去雙仁皮尖麸炒微黃)各等分。

    水二碗。

    煎至八分。

    去滓熱服。

    治眼腫如魚胞。

     玄參清肺飲。

    玄參柴胡桔梗陳皮地骨皮茯苓麥冬薏仁人參甘草槟榔研末。

    童便一小鐘沖服。

    治肺痿吐膿。

     草部一 地榆 主治。

    明目。

    止血。

    醒酒。

    吐血。

    鼻衄。

    腸風。

    婦人血崩。

    産前後諸血症。

    金瘡。

    熱瘡。

    此為專理下焦血分濕熱之藥。

    體虛者忌之。

     地榆丸。

    地榆(微炒)當歸(微炒)阿膠(糯米炒)黃連诃子肉(炒)木香(曬幹)烏梅(去核)各五錢。

    研末。

    蜜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空腹陳米湯下。

    治瀉痢或血痢。

     地榆丹。

    地榆(炙锉)黃連幹姜葉川升麻各一兩。

    川楝子苦楝根各五錢。

    研末。

    飯丸黍米大。

    每服十丸。

    乳食前米湯下。

    治小兒血痢消毒。

    量年大小加減。

     地榆甘草湯。

    地榆四兩。

    炙草三兩。

    研末。

    每服五錢。

    水二盞。

    加砂仁末一錢。

    煎至一盞半。

    分二次服。

    治便血。

     地榆芍藥湯。

    地榆芍藥卷柏各三兩。

    蒼術八兩。

    為末。

    每服二兩。

    水煎溫服。

    治瀉痢膿血脫肛。

     地榆散。

    地榆研末。

    每食前米湯下二錢。

    日三次。

    治血痔。

    又方。

    地榆何首烏肉桂白芷各等分。

    研末。

    每服二錢。

    水一盞半。

    砂糖一小塊。

    煎至八分。

    去滓。

    食前服。

    治敗血。

    又方。

    地榆黃枳殼槟榔川芎黃芩槐花赤芍羌活各一錢。

    白蔹蜂房(炒焦)炙草各五分。

    水二鐘。

     煎至一鐘。

    食前服。

    治痔瘡腫痛。

     又方。

    地榆(锉)蒲黃白芍白茯苓柏葉(微炒)蟹爪(微炒)熟地鹿角膠(搗碎炒黃)漏蘆各一兩。

    川芎當歸(锉炒)各七錢五分。

    伏龍肝一兩五錢。

    幹姜(炮)桂心炙草(锉)各五錢。

     锉碎。

     每服三錢。

    水一中盞。

    加竹茹一分。

    煎至七分。

    去滓。

    食前溫服。

    治崩中漏下不止。

     地榆膏。

    地榆一斤。

    水三升。

    煎至一半。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