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曲。
先以磁石巨火。
醋淬七次。
研細水飛曬幹。
取淨二兩。
辰砂。
研細。
水飛曬幹。
取淨一兩。
用生神曲末和勻。
更用神曲一兩。
水和作餅。
煮浮為度。
和入前藥。
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
加至三十丸。
空腹米湯下。
治瞳仁散大。
視物昏昏如霧中。
或内外障。
及耳鳴耳聾。
磁石酒。
磁石(搗細。
水淘去赤汁。
)五兩。
天雄(炮去皮臍)山茱萸各二兩。
木通防風薯蓣菖蒲遠志(去心)芎細辛蔓荊子白茯苓幹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兩。
熟地三兩。
锉細和勻。
生絹袋盛。
酒二鬥。
浸七日。
每日任性飲之。
治風邪上幹于腦。
或入于耳。
久而不散。
經絡痞塞。
耳聽不聰。
誤吞針鐵者。
立以磁石棗核大。
環孔線穿吞。
拽之即出。
石部 代赭石 赤。
用醋淬三次。
或七次。
研。
水飛過用主治定哮。
安胎。
止反胃。
吐血。
鼻衄月經不止。
胞衣不下。
凡哮喘卧睡不得者。
此藥能平之。
傷寒無汗者。
用代赭石幹姜等分為末。
熱醋調塗兩手心。
合掌握之。
夾大腿内。
側卧溫覆得汗。
石部 砒石 近皆飛煉成霜。
故名砒霜。
化學名三氧化砷。
亦稱無水亞砷酸。
以砷燃燒于氧氣或空氣中制成。
或用砷化金屬在空氣中制之。
天然産生未飛煉者名砒黃。
主治。
殺一切蟲癬疥。
梅毒。
美皮膚。
内服及一錢殺人。
蓋砒力催血急行。
服過量則血脈憤張暴裂。
故中砒毒死者。
七竅流血。
以酒下者。
必死不救。
解砒毒方。
雞子十餘打入碗攪勻。
入明礬末三錢。
灌吐。
吐後再灌。
吐盡愈。
或用大黃明礬新汲水調灌取吐瀉。
或生鴨血趁熱灌。
或人尿人糞金汁灌。
總以吐瀉去毒為主。
服毒之人。
不宜仰卧。
恐毒入四肢難愈。
愈後忌煙酒姜椒百日。
敷藥中毒者。
以濕泥頻塗換。
毒入内胸膈疼痛或作吐瀉者。
飲冷米醋一二杯即止。
又方。
生草三兩。
煎濃汁。
和羊血半碗飲立吐。
不吐連用大黃二兩。
生草五錢。
白礬一兩。
當 石部 鹽 有海鹽池鹽井鹽三種。
治疾功同。
主治。
健骨。
補腎。
解毒涼血。
殺蟲明目。
固齒。
脫陽虛症。
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小腹緊痛。
冷汗氣喘。
炒鹽熨臍下氣海。
取暖。
幹霍亂。
上不得吐。
下不得利。
冷汗湧出。
氣垂絕。
鹽一大匙熬黃。
童便一升合和溫服。
得吐下即愈。
霍亂腹痛。
炒鹽兩包。
一熨心腹。
一熨背。
令氣透。
霍亂轉筋欲死。
氣絕腹有暖氣。
以鹽實臍中。
艾灸鹽上七壯蘇。
牙痛。
每夜以鹽末封龈上。
有汁瀝盡乃卧。
數日愈。
痢疾。
日以淡鹽湯代飲。
可益血中水分。
兼潔腸胃。
服鹽鹵者。
腹痛身蜷足縮腸結而死。
急搗肥皂汁灌之。
取吐。
再用豆漿連灌。
石部 樸硝 鹵石産鹽地未煉者。
色雜紅黃。
有毒不可用。
初煉名樸硝。
再煉或成芒硝。
或成馬牙硝。
内服宜用。
芒硝馬牙硝。
若樸硝不用為宜。
主治。
去腸胃積聚。
攻堅化結。
通經脈。
利大小便。
月經破。
五淋。
散惡血。
壅熱。
療黃膽。
孕婦忌用。
碧雪方。
樸硝芒硝馬牙硝硝石石膏寒水石水飛各一斤。
甘草一斤。
水一鬥。
煎取五升。
入諸藥同煎。
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
入青黛一斤和勻。
傾盆内。
經宿結成雪。
為末。
或含咽。
或吹敷。
或水調服二三錢。
欲通利熱水服一兩。
治一切積熱。
天行時疾。
發狂。
昏愦。
咽喉腫塞。
口舌生瘡。
大小便不通。
腹中痞塊。
用樸硝一兩。
獨蒜一個。
大黃末八分。
搗作餅。
貼患處。
以消為度。
難産及胎死不下。
芒硝末二錢。
童便溫服。
奇效。
服乳石中毒。
胸煩熱結。
芒硝一錢蜜水調。
日三服。
小兒食積。
用艾葉搗軟。
入樸硝攪勻。
以布貼腹硬處。
裹之使睡。
明晨解之。
石部 玄明粉 制法。
用白淨樸硝十斤。
長流水一石。
煎化去滓。
露一夜。
去水取硝。
每一鬥用蘿蔔一斤。
切片同煮熟。
濾淨再露一夜。
取出。
每硝一斤。
用甘草一兩同煮。
去滓再露一夜。
先以磁石巨火。
醋淬七次。
研細水飛曬幹。
取淨二兩。
辰砂。
研細。
水飛曬幹。
取淨一兩。
用生神曲末和勻。
更用神曲一兩。
水和作餅。
煮浮為度。
和入前藥。
蜜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
加至三十丸。
空腹米湯下。
治瞳仁散大。
視物昏昏如霧中。
或内外障。
及耳鳴耳聾。
磁石酒。
磁石(搗細。
水淘去赤汁。
)五兩。
天雄(炮去皮臍)山茱萸各二兩。
木通防風薯蓣菖蒲遠志(去心)芎細辛蔓荊子白茯苓幹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兩。
熟地三兩。
锉細和勻。
生絹袋盛。
酒二鬥。
浸七日。
每日任性飲之。
治風邪上幹于腦。
或入于耳。
久而不散。
經絡痞塞。
耳聽不聰。
誤吞針鐵者。
立以磁石棗核大。
環孔線穿吞。
拽之即出。
石部 代赭石 赤。
用醋淬三次。
或七次。
研。
水飛過用主治定哮。
安胎。
止反胃。
吐血。
鼻衄月經不止。
胞衣不下。
凡哮喘卧睡不得者。
此藥能平之。
傷寒無汗者。
用代赭石幹姜等分為末。
熱醋調塗兩手心。
合掌握之。
夾大腿内。
側卧溫覆得汗。
石部 砒石 近皆飛煉成霜。
故名砒霜。
化學名三氧化砷。
亦稱無水亞砷酸。
以砷燃燒于氧氣或空氣中制成。
或用砷化金屬在空氣中制之。
天然産生未飛煉者名砒黃。
主治。
殺一切蟲癬疥。
梅毒。
美皮膚。
内服及一錢殺人。
蓋砒力催血急行。
服過量則血脈憤張暴裂。
故中砒毒死者。
七竅流血。
以酒下者。
必死不救。
解砒毒方。
雞子十餘打入碗攪勻。
入明礬末三錢。
灌吐。
吐後再灌。
吐盡愈。
或用大黃明礬新汲水調灌取吐瀉。
或生鴨血趁熱灌。
或人尿人糞金汁灌。
總以吐瀉去毒為主。
服毒之人。
不宜仰卧。
恐毒入四肢難愈。
愈後忌煙酒姜椒百日。
敷藥中毒者。
以濕泥頻塗換。
毒入内胸膈疼痛或作吐瀉者。
飲冷米醋一二杯即止。
又方。
生草三兩。
煎濃汁。
和羊血半碗飲立吐。
不吐連用大黃二兩。
生草五錢。
白礬一兩。
當 石部 鹽 有海鹽池鹽井鹽三種。
治疾功同。
主治。
健骨。
補腎。
解毒涼血。
殺蟲明目。
固齒。
脫陽虛症。
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小腹緊痛。
冷汗氣喘。
炒鹽熨臍下氣海。
取暖。
幹霍亂。
上不得吐。
下不得利。
冷汗湧出。
氣垂絕。
鹽一大匙熬黃。
童便一升合和溫服。
得吐下即愈。
霍亂腹痛。
炒鹽兩包。
一熨心腹。
一熨背。
令氣透。
霍亂轉筋欲死。
氣絕腹有暖氣。
以鹽實臍中。
艾灸鹽上七壯蘇。
牙痛。
每夜以鹽末封龈上。
有汁瀝盡乃卧。
數日愈。
痢疾。
日以淡鹽湯代飲。
可益血中水分。
兼潔腸胃。
服鹽鹵者。
腹痛身蜷足縮腸結而死。
急搗肥皂汁灌之。
取吐。
再用豆漿連灌。
石部 樸硝 鹵石産鹽地未煉者。
色雜紅黃。
有毒不可用。
初煉名樸硝。
再煉或成芒硝。
或成馬牙硝。
内服宜用。
芒硝馬牙硝。
若樸硝不用為宜。
主治。
去腸胃積聚。
攻堅化結。
通經脈。
利大小便。
月經破。
五淋。
散惡血。
壅熱。
療黃膽。
孕婦忌用。
碧雪方。
樸硝芒硝馬牙硝硝石石膏寒水石水飛各一斤。
甘草一斤。
水一鬥。
煎取五升。
入諸藥同煎。
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
入青黛一斤和勻。
傾盆内。
經宿結成雪。
為末。
或含咽。
或吹敷。
或水調服二三錢。
欲通利熱水服一兩。
治一切積熱。
天行時疾。
發狂。
昏愦。
咽喉腫塞。
口舌生瘡。
大小便不通。
腹中痞塊。
用樸硝一兩。
獨蒜一個。
大黃末八分。
搗作餅。
貼患處。
以消為度。
難産及胎死不下。
芒硝末二錢。
童便溫服。
奇效。
服乳石中毒。
胸煩熱結。
芒硝一錢蜜水調。
日三服。
小兒食積。
用艾葉搗軟。
入樸硝攪勻。
以布貼腹硬處。
裹之使睡。
明晨解之。
石部 玄明粉 制法。
用白淨樸硝十斤。
長流水一石。
煎化去滓。
露一夜。
去水取硝。
每一鬥用蘿蔔一斤。
切片同煮熟。
濾淨再露一夜。
取出。
每硝一斤。
用甘草一兩同煮。
去滓再露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