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蔔汁飲。
又方。
取麻油飲之。
又方。
多食生荸荠。
凡中毒齒縫出血臭腫者。
用貫衆三錢黃連二錢。
水煎俟溫。
再加黃連末二分。
漱口。
誤入耳中。
以黃金枕耳邊即出。
誤入肉内。
令筋攣。
以金物熨之亦出。
石部 雄黃 每三兩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膽碧棱花各五兩細锉。
活水入坩鍋中煮三伏時漉出。
搗如粉。
水飛。
澄去黑者。
曬幹再研用。
一法用米醋入蘿蔔汗煮幹用。
法制過。
有毒不可用主治。
伏暑洩痢。
化腹中瘀血。
治一切蟲獸毒。
制蛇虺尤特效。
為治瘡殺毒要藥。
雄朱散。
雄黃一分。
(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各一錢。
共研末。
每服一字。
二三歲兒五分。
陳米湯下。
日三次。
治小兒下痢頻仍。
日夜痛不可忍。
雄黃丸。
雄黃全蠍牙皂大黃郁金各一錢。
巴豆十四粒。
麝香少許。
共研末。
米糊丸。
綠豆大。
清茶下五七丸。
治疔瘡大便秘或心腹痛。
取利止。
雄黃牡蛎散。
雄黃二錢。
牡蛎四錢研末。
蜜調重湯炖溫塗患處。
日五六次。
治天蛇毒初起紅痛。
雄黃散雄黃丹乳香沒藥各五錢。
粟米小粉(炒)三兩。
草烏南星絡石百合各一兩。
白芨二兩。
研末。
溫水調敷。
治癰疽發背。
又方。
雄黃砂蒼耳草(燒灰)研末醋調。
另用菊花搗爛。
姜汁調合為一。
再調清者服之。
濃者敷之。
治疔瘡。
紅升丹。
雄黃朱砂各五錢。
水銀二錢。
火硝四兩。
白礬一兩。
皂礬六錢。
先研礬硝入大銅杓内。
火酒一小杯炖化。
一幹即起研細。
汞朱黃各藥亦研細。
合并研勻。
先以陽城罐用紙筋泥搪約一紙濃。
陰幹輕撲。
不使生裂紋。
裂則用泥補之。
極幹再曬無裂紋方入藥。
罐口以鐵油盞蓋定。
加鐵梁。
盞上下用鐵、鐵絲紮緊。
棉紙撚條蘸蜜周遭塞罐口縫間。
外用熟石膏細末醋調封固。
盞上加炭火兩塊。
使盞熱。
罐口封固易幹。
用大釘三。
釘地下。
罐安釘上。
底置堅大炭火一塊。
外砌百眼爐。
升三炷香。
第一炷用底火。
(火大則汞先飛上。
)第二炷用大半罐火。
以筆蘸水擦盞。
第三炷火平罐口。
用扇扇之。
頻頻擦盞勿令幹。
(幹則汞先飛上。
)三香完。
去火。
冷定開看。
盞上約有六七錢。
刮下研極細。
瓷罐盛用。
(須預以鹽鹵調制罐稀泥用筆蘸調罐口。
勿令洩氣。
如罐上有綠煙起。
即汞走也。
更須多刷出煙處令固。
)治一切瘡瘍潰後。
瘡口堅硬。
肉紫黑。
能拔毒。
去腐生肌。
雄黃蒼術白芷蒜頭燒煙熏。
辟蛇虺毒蟲。
雄黃燒酒調塗。
治一切毒蟲咬。
按色紅晶明者為雄精。
紅者雄黃。
黃者雌黃。
質有良窳。
非産地分陰陽也。
石部 石膏 含水硫酸鈣。
古多椎碎生用。
今有用者。
然生者能表散。
有解肌發汗之功。
實勝者。
主治。
胃肺各種高熱。
腹痛脹滿。
傷寒下血。
濁傷火灼。
(石膏末調水敷)石膏大青湯。
石膏八錢。
大青黃芩各三錢。
蔥白四莖。
前胡知母栀子仁各四錢。
煎服。
治妊娠傷寒。
頭疼壯熱。
肢節煩疼。
石膏牡蛎湯。
石膏五錢。
牡蛎一兩。
研末。
每服方寸匕。
溫酒下。
治衄血。
石膏散。
石膏不拘多少。
研極細。
每服方寸匕。
日再。
治骨蒸外寒内熱。
四肢微瘦。
足趺腫大。
熱退為度。
按傷寒至十餘日。
熱度高壯。
發煩谵語。
或下血者。
當以此藥為君。
如心髒衰弱。
更當佐以黨參黃之類。
石部 滑石 先以刀刮淨。
研粉。
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
去丹皮。
用水淘過曬幹用。
主治。
通利。
瀉熱。
利竅。
逐凝血。
解燥渴。
療黃膽。
水腫。
腳氣吐血。
衄血。
金創血出。
諸瘡腫毒。
尤為石淋要藥。
滑石散。
滑石亂發灰車前子木通各一兩。
寒水石二兩。
冬葵子一合。
锉散。
水一鬥煮五升。
時時服。
治轉胞。
益元散。
滑石(水飛)六兩。
粉甘草一兩。
為末。
每服三錢。
中暑傷寒。
下痢。
實熱皆可用。
通乳。
豬肉面湯下。
催生,香油下。
石部 磁石 主治。
明目聰耳。
養腎髒。
強骨。
磁石丸。
磁石辰砂神
又方。
取麻油飲之。
又方。
多食生荸荠。
凡中毒齒縫出血臭腫者。
用貫衆三錢黃連二錢。
水煎俟溫。
再加黃連末二分。
漱口。
誤入耳中。
以黃金枕耳邊即出。
誤入肉内。
令筋攣。
以金物熨之亦出。
石部 雄黃 每三兩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膽碧棱花各五兩細锉。
活水入坩鍋中煮三伏時漉出。
搗如粉。
水飛。
澄去黑者。
曬幹再研用。
一法用米醋入蘿蔔汗煮幹用。
法制過。
有毒不可用主治。
伏暑洩痢。
化腹中瘀血。
治一切蟲獸毒。
制蛇虺尤特效。
為治瘡殺毒要藥。
雄朱散。
雄黃一分。
(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各一錢。
共研末。
每服一字。
二三歲兒五分。
陳米湯下。
日三次。
治小兒下痢頻仍。
日夜痛不可忍。
雄黃丸。
雄黃全蠍牙皂大黃郁金各一錢。
巴豆十四粒。
麝香少許。
共研末。
米糊丸。
綠豆大。
清茶下五七丸。
治疔瘡大便秘或心腹痛。
取利止。
雄黃牡蛎散。
雄黃二錢。
牡蛎四錢研末。
蜜調重湯炖溫塗患處。
日五六次。
治天蛇毒初起紅痛。
雄黃散雄黃丹乳香沒藥各五錢。
粟米小粉(炒)三兩。
草烏南星絡石百合各一兩。
白芨二兩。
研末。
溫水調敷。
治癰疽發背。
又方。
雄黃砂蒼耳草(燒灰)研末醋調。
另用菊花搗爛。
姜汁調合為一。
再調清者服之。
濃者敷之。
治疔瘡。
紅升丹。
雄黃朱砂各五錢。
水銀二錢。
火硝四兩。
白礬一兩。
皂礬六錢。
先研礬硝入大銅杓内。
火酒一小杯炖化。
一幹即起研細。
汞朱黃各藥亦研細。
合并研勻。
先以陽城罐用紙筋泥搪約一紙濃。
陰幹輕撲。
不使生裂紋。
裂則用泥補之。
極幹再曬無裂紋方入藥。
罐口以鐵油盞蓋定。
加鐵梁。
盞上下用鐵、鐵絲紮緊。
棉紙撚條蘸蜜周遭塞罐口縫間。
外用熟石膏細末醋調封固。
盞上加炭火兩塊。
使盞熱。
罐口封固易幹。
用大釘三。
釘地下。
罐安釘上。
底置堅大炭火一塊。
外砌百眼爐。
升三炷香。
第一炷用底火。
(火大則汞先飛上。
)第二炷用大半罐火。
以筆蘸水擦盞。
第三炷火平罐口。
用扇扇之。
頻頻擦盞勿令幹。
(幹則汞先飛上。
)三香完。
去火。
冷定開看。
盞上約有六七錢。
刮下研極細。
瓷罐盛用。
(須預以鹽鹵調制罐稀泥用筆蘸調罐口。
勿令洩氣。
如罐上有綠煙起。
即汞走也。
更須多刷出煙處令固。
)治一切瘡瘍潰後。
瘡口堅硬。
肉紫黑。
能拔毒。
去腐生肌。
雄黃蒼術白芷蒜頭燒煙熏。
辟蛇虺毒蟲。
雄黃燒酒調塗。
治一切毒蟲咬。
按色紅晶明者為雄精。
紅者雄黃。
黃者雌黃。
質有良窳。
非産地分陰陽也。
石部 石膏 含水硫酸鈣。
古多椎碎生用。
今有用者。
然生者能表散。
有解肌發汗之功。
實勝者。
主治。
胃肺各種高熱。
腹痛脹滿。
傷寒下血。
濁傷火灼。
(石膏末調水敷)石膏大青湯。
石膏八錢。
大青黃芩各三錢。
蔥白四莖。
前胡知母栀子仁各四錢。
煎服。
治妊娠傷寒。
頭疼壯熱。
肢節煩疼。
石膏牡蛎湯。
石膏五錢。
牡蛎一兩。
研末。
每服方寸匕。
溫酒下。
治衄血。
石膏散。
石膏不拘多少。
研極細。
每服方寸匕。
日再。
治骨蒸外寒内熱。
四肢微瘦。
足趺腫大。
熱退為度。
按傷寒至十餘日。
熱度高壯。
發煩谵語。
或下血者。
當以此藥為君。
如心髒衰弱。
更當佐以黨參黃之類。
石部 滑石 先以刀刮淨。
研粉。
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時。
去丹皮。
用水淘過曬幹用。
主治。
通利。
瀉熱。
利竅。
逐凝血。
解燥渴。
療黃膽。
水腫。
腳氣吐血。
衄血。
金創血出。
諸瘡腫毒。
尤為石淋要藥。
滑石散。
滑石亂發灰車前子木通各一兩。
寒水石二兩。
冬葵子一合。
锉散。
水一鬥煮五升。
時時服。
治轉胞。
益元散。
滑石(水飛)六兩。
粉甘草一兩。
為末。
每服三錢。
中暑傷寒。
下痢。
實熱皆可用。
通乳。
豬肉面湯下。
催生,香油下。
石部 磁石 主治。
明目聰耳。
養腎髒。
強骨。
磁石丸。
磁石辰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