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新傳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舉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來之澤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大人者德之所以充實也德之充實則處上而不貴功成而不居贍足萬物而不知其所用衣被天下而無得而為稱此大人之道若是矣故曰生無爵死無谥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夫爵谥者度外之物也名實者天下之虛器也大人豈有心于四者乎此莊子所以有無立之言也
是以神人惡衆至衆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
神人者言乎其道也神人鼓舞萬物而不與聖同憂萬物所以自歸矣非由好而緻之也故曰神人惡衆至
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疎抱德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真人者言其性也真人不與萬物相親疎任于自得而守于純氣豈有逆于天下欤故曰無所甚親無所甚疎抱德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然真人不及于神人所以言之于次也
于蟻棄智于魚得計于羊棄意
于蟻棄智者不知膻以悅慕也于魚得計者退藏?渺以活身也于羊棄意者無心使物來慕也
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複心若然者其平也水其直也繩其變也循
以目視目者以明而發不明也以耳聽耳者以聰而覺不聰也以心複心者以靜而鎮不靜也如此則其平所以直其變所以正也故曰若然者其平也繩其變也循非真人孰能與于此
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藥也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壅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也何可勝言
夫真人者其性内直而不假于物也故任以自然而以待物也不以有為而亂無為也适來所以為時也适去所以能順也來則必知其暫去也去則必知其暫來也了然明達而始終無累矣故曰古之真人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句踐也以甲楯三千栖于會稽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鶴胫有所節解之也悲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過河也有損焉請隻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
至人者自知而不知人也自見而不見彼也故禍福吉兇不能為之累矣大夫種者則不然知人而不自知也見彼而不自見也此憂禍足以為之累此莊子所以有鸱目鶴胫之言也
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聰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
水生于土而不離于土也影生于形而不離于形也物出造物而不離造物也故曰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然而土無意于水而水所以親也形無意于影而影所以生也造物者無意于物而物所以成也三者皆無意于相湏也世俗豈能似之欤故目則必期于明也耳則必期于聰也心則必期于殉也故必期于明則是有意于明也必期于聰則是有意于聰也必期所殉則是有意于殉物也夫有意于聰明所殉則必緻危殆之累也豈為相須之道乎故曰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聰也殆心之于殉也殆
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為己寶不亦悲乎故有亡國戮民無已不知問是也故足之于地也踐雖踐恃其所不蹍而後善博也人之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也
古之至人以多知為召禍之本也雖智而未嘗不喪智故禍之所以不能為之累也天下之世俗不能喪智而矜其智此禍之所以滋蔓也故曰禍之長也茲萃然禍之所生也伏于福以順其功由大夫種始能成存越之功也故曰其反也緣功及其為累則固非朝夕之立至由大夫種終不免亡軀之悲也故曰其果也待久此由智之所召也世俗不知而反以智為身之至珍也何其蒙蔽之甚欤此莊子之所以悲也故曰而人以為己寶不亦悲乎
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大一者大道也大陰者妙用也大目者至明也大均者常性也大方者常分也大信者不言也大定者不動也大道無物不由而無所不在也故曰通之妙用晦藏而無有不用也故曰解之至明見其所不見而不見其所見故曰視之常性受之各有極而無不順也故曰緣之常分得之各有限而無有不守也故曰體之不言則無有所期而必至故曰稽之不動無有所易而固執也故曰持之此七者極道之妙也非聖人不能與于此
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始有彼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
盡有天者極于自然之妙而無為也循有照者緣于自明之理而反照也冥有樞者晦于運行之徼而不動也始有彼者自泰初之初有之也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識之而歸于不識也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者知之而歸于不知也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者虛而善應而無極也而不可以無崖者應物而不過其極也
颉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防乎阖不亦問是已奚惑然為
颉滑有實者所謂萬物芸芸各歸其根也古今不代者無古無今而未嘗更變也而不可以虧者不生不化而無不成也
以不惑解惑複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無智則無惑有智則有惑道不可問而問之是惑也不可應而應之是以惑解惑也能無智則不惑也故曰複于不惑複于不惑則無問無應而反于自得也故曰是尚大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