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六種

關燈
魔攻,天魂被驅入鬼國。

    鞠君子,息是自心萬善柢。

    息順心泰百體舒,大光明藏安如砥。

    圓活不容纖翳粘,性命純純與天比。

    釋迦微言非言他,老君道德皆德此。

    顔子箪瓢樂自在,的見息存不敢懈。

    縱說萬典與千經,隻在心息定境界”。

    試觀末一句,及“息順心泰百體舒”句,即知《四十二章經》道在呼吸間之意,于一呼吸之間,安立道場之妙修矣。

    《唯識論》雖好,救不了白發與胃病,不如回風混合,唯息之簡妙矣。

    然否,可審思之! 三通 來示謂不再談小乘之《四十二章經》,而談大乘之《楞嚴》、《華嚴》。

    弟就談《楞嚴》、《華嚴》。

    君豈不見“楞嚴二十五聖圓通”,有兩位從調出入息而證漏盡,得阿羅漢乎?其一為周梨盤特迦,其言曰:“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其二為孫陀羅難陀,其言曰:“佛問圓通,我以銷意,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

    所謂反息循空者,外息斷絕,氣盡化神,神光照耀也。

    複次,“楞嚴十位住”中,所謂“身心合成,日益增長”,是心息相依結聖胎也。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

    又雲:“十身靈相,一時具足”。

    又曰:“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是道胎圓成,真人出現也。

     世人隻知《楞嚴》貶斥十種仙,不知十種仙乃地仙之流,乃仙之小乘。

    柱下一脈相傳,契《楞嚴》之十住位。

    此中玄奧,得真傳者自知之。

    大乘經中,妙契玄宗“調息結胎,養胎出胎”之旨者,無有如《楞嚴》者也。

     台宗教觀,謂一生隻能登圓初住位。

    而玄宗修證,一生實能登十住位,上根人則證得十住之後,一超而入等妙二覺。

    蓋十住位盡,已得法身,壽命無量,可以優遊辦道。

    最難者,由凡夫而入住也。

    雲何入住?住位常住,若死則不明常住矣。

    常住即長生,謂命常住,性亦常住也。

     《楞嚴》且置,再談《華嚴》離世間品,說十種自在。

    其一曰“命自在”,于不可說劫住持壽命,豈非佛長生乎?又不見“入法界品”,善财參海幢比醜,見其離出入息,無别思覺,入大寂定,一定六月又六日,方出定乎?所謂“離出入息,無别思覺”,正如玄宗息念雙亡,身心兩定時也,壺子所謂“太沖莫朕”。

    太沖者,虛寂之象也。

    莫朕者,無朕兆可窺,如羚羊挂角,渺無蹤迹可尋也。

    此大三昧者,海幢比醜得之,玄宗之善知識亦得之。

    若定中心住而息不住者,乃相似寂滅,非真寂滅也。

    此等人入定時,若窒其呼吸,即定不住矣。

    故無呼吸之定,方為真定。

    有呼吸之定,并不值錢,死水不藏龍,豈能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形成出胎,親為佛子乎哉! 複次,《入法界品》,善财第五十參,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所居之城曰妙意華門,所說法門曰幻住解脫,亦是“心息相依,偶諧三昧”之密意也。

    試觀善财以前所見諸善知識,皆單獨一人,此則成偶,非一陰一陽之表示,心息諧合之法象而何?童男童女,同住同行,約修道,在果位以定慧為偶諧,在因位以心息為偶諧。

    妙字亦是象也,一陰一陽也。

    曰妙意華門者,亦猶老氏之衆妙門、玄牝門也。

    當心息諧合之際,有兩相知之微意。

    當靜定陽生之際,時至神知,如子識母,妙不容言,非妙意乎?心與息相随,鸾鳳和諧,天然夫婦,而男不寬衣,女不解帶,敬如神明,愛如赤子,非幻住乎?故雲“幻住解脫”,直至大定真定,無去無來,不出不入,内外兩忘,身心俱寂,空寂無依,是謂無住。

    由幻住而達無住,玄修之功備矣。

     經又雲:“時童子童女說自解脫已,以不思議諸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軟光澤。

    ”釋曰:所謂柔軟,即由心息相依,至周身酥軟之景也。

    白紫清曰:“待爾行持三兩日,天地日月軟如綿”。

    此真效也。

    光澤乃元陽光氣之發乎肌膚,見于外表之謂也。

    《黃庭經》雲:“體生光華氣香蘭”,鐘離翁雲:“玉膏流潤生光明”,同此意也。

    此第五十參之象,甚契玄宗的旨。

    但自來疏《華嚴》者,均言性理,以童男童女表定慧。

    而因地凡夫,實無定慧,将如何下手進修乎?妙意華門城,亦人人有之。

    經師指破玄關一竅,自然知也。

    此種深密之表象,外人固未易與言。

    故二十年來,弟亦從未揭示,恐生謗故。

    茲為我兄言之,庶幾别有乾坤,壺中日月,幻住解脫,真有不可思議之神效矣。

     四通 來函雲:“仙貴長生,佛貴無生”。

    須知無生,隻是不着生相,非謂如枯木寒灰,毫無生氣。

    若果如枯木寒灰,即落空亡之外道,非佛氏不生不滅之的旨也。

     老子曰:“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所謂不自生者,即不執着生,真生而無生也。

    《永嘉證道歌》雲:“誰無念,誰無生,着實無生無不生”。

    此謂苟證無生之理,則亦無死,乃無生無不生也。

    是則老氏之長生,非落常見;佛氏之無生,亦非落斷見。

    無生而生,佛也;生而無生,仙也。

    奚可打成兩橛,而分優劣耶?知乎此,即知無佛而不仙,無仙而不佛,真無生即得真長生,真長生即妙契真無生,仙佛兩宗,至此藩籬可以盡撤矣。

     今之釋氏門徒,一聞長生,則斥為外道,非佛本旨。

    不知佛為執着命元,情見未破者,示以無生。

    若情見已破,正好示以長生。

    《法華》開權顯實,《華嚴》情量破盡,皆示命自在之秘旨。

    最後說涅盤,則以入大涅盤,不老不死,與東土黃老,心心相印。

    奚可泥執一邊,以無生歸佛,長生歸老,尊視無生而藐視長生乎?須知無生、長生,不過折攝門庭不同而已。

     五通 《楞嚴》《華嚴》,固已仙佛交參矣;然尤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