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八 小我與大我
關燈
小
中
大
《莊子》曰:“至人無己。”又曰:“大同無己。”所謂無己,隻是無小我,非是無大我。小我者,衆生妄執現前七尺之軀為我也。大我者,即真我,大法身也。老聖謂之“大象”,《莊子》謂之“大一”。東華真人雲:“法身剛大通天地,性真圓明貫古今。”和陽真人雲:“我自問我我何人,真我不識枉求真。豈知太乙含元始,徹地通天共一身。”皆指大我言也。《大涅盤》揭常樂我淨之四德。所謂我,亦指大我法身言。故經雲:“有大我,故名大涅盤。”首山禅師雲:“白銀世界金色身,情與無情共一真。”小壽禅師雲:“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華嚴經》雲:“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大通經》雲:“如如自然,廣無邊際。”皆示大我義也。
小我譬諸海中一浮漚,大我乃清淨大海也。身執一破,則七識轉,則小我化而大我顯,心境一如,物我無間矣。三豐翁雲:“真心浩浩無窮極,無限神仙從裡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顆玄珠人不識。”所謂小形骸,即指色身小我言也。所謂真心浩浩無窮極,即指大我法身言也。《圓覺經》曰:“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颠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楞嚴經》曰:“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之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悟人。”此斥妄執色身小我之颠倒也。
儒宗之克己,即克此小我。曰天下歸仁,則乾元面目現,大我大法身彰矣。明儒趙大洲《克己箴》曰:“吾有大己,俯萬物而觀天地者也。大己不浃,小己揭揭。小己既克,大己潑潑。古之善克己者,視于無形,聽于無聲。動無軌轍,言非述稱。四用返一,一真流行。無體無方,禮嘉而亨。少有意必固我作類,妙用齊滞,且為痿痹,此為不仁,而株橛小己。是故無己為克,真己為大。至大為仁,體無對待。不見大小,焉知内外,性此曰聖,複次曰賢。小子至愚,擇焉執焉。”
予按,三教聖人,皆教人空小我而證大我。玄宗工夫,在身外心息相依,依極而化,入于大定,契乎真空,正是舍小趨大,泯内外之畛域,露一真之全體。如三豐翁曰:“心同日月大輝光,我與乾坤為表裡。”又曰:“陽神妙體同太虛,黍珠一粒包天地。”紫陽翁曰:“分個孩兒騎鶴去,虛空粉碎見全身。”皆示證大我之妙也。《莊子》“七大”曰:“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皆大我之象也。故宗門古德雲:“法界即我,我即法界。”彼僅以七尺之幻化身為我,不知以法界藏身為我者,安知大我之妙哉!
小我譬諸海中一浮漚,大我乃清淨大海也。身執一破,則七識轉,則小我化而大我顯,心境一如,物我無間矣。三豐翁雲:“真心浩浩無窮極,無限神仙從裡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顆玄珠人不識。”所謂小形骸,即指色身小我言也。所謂真心浩浩無窮極,即指大我法身言也。《圓覺經》曰:“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颠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楞嚴經》曰:“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之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悟人。”此斥妄執色身小我之颠倒也。
儒宗之克己,即克此小我。曰天下歸仁,則乾元面目現,大我大法身彰矣。明儒趙大洲《克己箴》曰:“吾有大己,俯萬物而觀天地者也。大己不浃,小己揭揭。小己既克,大己潑潑。古之善克己者,視于無形,聽于無聲。動無軌轍,言非述稱。四用返一,一真流行。無體無方,禮嘉而亨。少有意必固我作類,妙用齊滞,且為痿痹,此為不仁,而株橛小己。是故無己為克,真己為大。至大為仁,體無對待。不見大小,焉知内外,性此曰聖,複次曰賢。小子至愚,擇焉執焉。”
予按,三教聖人,皆教人空小我而證大我。玄宗工夫,在身外心息相依,依極而化,入于大定,契乎真空,正是舍小趨大,泯内外之畛域,露一真之全體。如三豐翁曰:“心同日月大輝光,我與乾坤為表裡。”又曰:“陽神妙體同太虛,黍珠一粒包天地。”紫陽翁曰:“分個孩兒騎鶴去,虛空粉碎見全身。”皆示證大我之妙也。《莊子》“七大”曰:“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皆大我之象也。故宗門古德雲:“法界即我,我即法界。”彼僅以七尺之幻化身為我,不知以法界藏身為我者,安知大我之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