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O 葆光與葆真
關燈
小
中
大
《莊子·齊物論》雲:“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田子方篇》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釋曰:葆光者,韬光也,《大易》“明入地中”之象也。《參同契》曰:“原本隐明,内照形軀”。是葆光之旨也。訣曰:回光返照,藏神于虛;調息綿綿,漸凝漸住;直至息無出入,内外靜定,入大寂之鄉,複歸于無物,不識不知,無人無物,是謂藏密,亦稱葆光。知葆光,即知葆真。真者,真性也。以定慧養之,煥然日新矣。陸西星曰“虛緣,虛己而順也。葆真,虛靜以養真也”。心息相依入大定,内外和融,是即葆真、葆光之一貫工夫也。
釋曰:葆光者,韬光也,《大易》“明入地中”之象也。《參同契》曰:“原本隐明,内照形軀”。是葆光之旨也。訣曰:回光返照,藏神于虛;調息綿綿,漸凝漸住;直至息無出入,内外靜定,入大寂之鄉,複歸于無物,不識不知,無人無物,是謂藏密,亦稱葆光。知葆光,即知葆真。真者,真性也。以定慧養之,煥然日新矣。陸西星曰“虛緣,虛己而順也。葆真,虛靜以養真也”。心息相依入大定,内外和融,是即葆真、葆光之一貫工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