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四 庚月與滿月
關燈
小
中
大
庚月者,初三之月也。滿月者,十五之月也。《參同契》雲:“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悟真篇》雲:“月才天際半輪明,早有龍吟虎嘯聲。”呂祖示潛虛翁雲:“雪映寒潭,梅梢新月,始可藥生。”潛虛真人《道德經頌》雲:“少女初開北地花,起看庚月一鈎斜。”皆明庚月之義也。
《悟真篇》雲:“八月十五玩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石杏林雲:“萬籁風初起,千山月乍圓。急須行政令,便可運周天。”陳翠虛雲:“月夜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結靈丹。”張三豐雲:“月之圓存乎口訣,時之子妙在心傳。”又雲:“月圓時,玉蕊生。”此皆示滿月之義也。
将何去何從?答曰:潛虛、涵虛二祖已辨明矣。潛虛《悟真篇小序》雲:“或問,既言八月十五,又言三日出庚,其義安在?曰,十五象金水之炁足,三日象金水之藥新。炁不足則水不生,合而言之,其義自見。”涵虛祖雲:“陽光新現,初三之夕也。金水充足,十五之夜也。丹家言初三,又言十五者,初三象金水之氣新,十五象金水之氣足。氣不足則水不生。初三十五,須作一時看,須作一串想,不可以數算計也。”
訣曰:學者工夫一到大定,忘形忘象,唯虛唯寂,則先天之炁産生必旺,猶如滿月,所謂源清則炁必足也。定中一覺陽生,合自然之符節,而往外相依,不動一念,則陽炁清新,不老而嫩,猶如初三之月。故知庚月與滿月,指藥旺而苗新,義實一貫,非相違也。定力足則炁旺,離身速則藥新,如是送歸土釜,再入大定。則周天功候無差,采取溫養合法。還丹之驗,指日可見,豈非返還之要素耶?
潛虛翁《悟真篇小序》雲:“或問藥嫩何以可用?曰,造化之炁,成功者退,将來者進,喻如釀酒,三日之酵,浮而緻之,可變千甕。此時氣味雖薄,而生機勃然。若已熟為酒,則不可複用矣。采藥取嫩,正意如此。”附錄于此,以便參考。
《悟真篇》雲:“八月十五玩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石杏林雲:“萬籁風初起,千山月乍圓。急須行政令,便可運周天。”陳翠虛雲:“月夜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結靈丹。”張三豐雲:“月之圓存乎口訣,時之子妙在心傳。”又雲:“月圓時,玉蕊生。”此皆示滿月之義也。
将何去何從?答曰:潛虛、涵虛二祖已辨明矣。潛虛《悟真篇小序》雲:“或問,既言八月十五,又言三日出庚,其義安在?曰,十五象金水之炁足,三日象金水之藥新。炁不足則水不生,合而言之,其義自見。”涵虛祖雲:“陽光新現,初三之夕也。金水充足,十五之夜也。丹家言初三,又言十五者,初三象金水之氣新,十五象金水之氣足。氣不足則水不生。初三十五,須作一時看,須作一串想,不可以數算計也。”
訣曰:學者工夫一到大定,忘形忘象,唯虛唯寂,則先天之炁産生必旺,猶如滿月,所謂源清則炁必足也。定中一覺陽生,合自然之符節,而往外相依,不動一念,則陽炁清新,不老而嫩,猶如初三之月。故知庚月與滿月,指藥旺而苗新,義實一貫,非相違也。定力足則炁旺,離身速則藥新,如是送歸土釜,再入大定。則周天功候無差,采取溫養合法。還丹之驗,指日可見,豈非返還之要素耶?
潛虛翁《悟真篇小序》雲:“或問藥嫩何以可用?曰,造化之炁,成功者退,将來者進,喻如釀酒,三日之酵,浮而緻之,可變千甕。此時氣味雖薄,而生機勃然。若已熟為酒,則不可複用矣。采藥取嫩,正意如此。”附錄于此,以便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