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 遁最貞

關燈
《大易·序卦傳》曰:“遁者,退也”。《遁卦》曰:“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又曰:“嘉遁,貞吉;肥遁,無不利”。《大過》之《象詞》曰:“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中庸》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惟聖者能之”。儒宗贊美隐遁之德,可謂至矣。

    《老子》之“被褐懷玉”,亦遁也;“功成名遂身退”,亦遁也;“和其光,同其塵”,亦遁也。雖然,此遁世之所為,而非遁之至也,以我心神入于氣穴而敦養之,退藏于密,卒與息俱化,入于真空,返乎太空,身心寂然不動,根境内外俱泯,斯可謂身心俱遁,渾然無迹,覓處無蹤,如羚羊挂角,乃遁之至也。《易》之“嘉遁”,“肥遁”,亦含此義。故《莊子》曰:“天門者,無有也,而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參同契》曰:“原本隐明,内照形軀。”又雲:“晦朔之間,合符行中,混沌鴻蒙,牡牝相從,滋液潤澤,施行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楊子《太玄經》雲:“藏心于淵,美厥靈根。”此方為玄宗退遁隐藏之真功夫,非謂隐居山林、人迹不至之處以為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