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重空之微

關燈
《道德》一經,開重玄之門;《南華》一經,彰重空之奧。重玄,華嚴義也。重空,般若義也。

    《莊子·庚桑楚篇》雲:“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剽,有所出而無竅者也。”有實,此标真空義也。下文又雲:“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有不能以有為有,必出乎無有,而無有一無有,聖人藏乎是。”按,天門是空義,工夫一到息念雙銷,人法俱泯,内外皆空,即入天門。然若滞迹于空,則空亦有所。故複空其相,無無亦無,此乃重空之位。

    《楞嚴經》雲:“空覺寂圓,空所空滅。”又雲:“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三摩地,得無生忍。”深契《莊子》重空之旨。

    觀老子重玄,深入《華嚴》無窮之門。觀《莊子》之重空,深契般若無相之旨。是則老莊微言,與諸佛心法,如水乳之交融,若函蓋之相應,自無疑義矣。嘗怪清涼澄觀國師着《華嚴懸談》,斥老莊為外道,而不能舉重空重玄之義以相印證。又元·趙緣督《仙佛同源》,明·伍沖虛《仙佛合宗》,亦不能舉此義以相融會,則老莊之不明于世也已二千餘年矣。

    重玄與重空,乃寂照互融之微奧也。重玄就照邊立說,重空就寂邊立說。《華嚴懸談》雲:“既心境如如,則平等無礙。即心了境界之佛,即境見唯心如來。心佛重重,而本覺性一。皆取而不可得,則心境二忘。照之而不可窮,則理智交徹。”兩忘則證真空,交徹則顯妙有。斯即天門與衆妙之門所以立說。

    再約圓融而論,老氏既揭妙竅同玄,則有亦是玄,無亦是玄。無有一無有,亦是重玄之門,但約空如來藏言耳。華嚴十玄,乃約不空如來藏開示也。行人若契一心,徹法源底,空不空如來藏并顯。清涼所謂“以知寂不二之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也。

    或問:然則重玄與重空,抑有先後否乎?答曰:清涼雲:“雙忘證入,則妙覺圓明。”故能契重空,重玄之門方開。然後大中現小,小中現大,妙用重重,深入華嚴無盡之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