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混沌之德
關燈
小
中
大
金丹詩》雲:“杳杳乾坤将判處,冥冥父母未生前。
服之混沌猶如夢,變化嬰兒壽萬年。
” 《莊子·天地篇》雲:“子貢南遊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将為圃畦。
語之曰:‘子奚為者耶?’曰:‘孔丘之徒也。
’為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拟聖,于于以蓋衆,獨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者乎?汝将忘汝神氣,堕汝形骸,而庶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貢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裡而後愈。
反于魯,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混沌氏之術者也。
識其一,不識其二。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無為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将固驚邪?且混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在宥篇》雲:“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萬物芸芸,各複其根。
各複其根而不知,混混沌沌,終身不離。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應帝王篇》雲:“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 《莊子》内七篇,以此作結,其旨深矣。
七日而混沌死者,蓋混沌乃先天無極境界,離心意識分情量。
若六根用事,六識紛然,則落于後天見聞之中,非《大易》“用九,見群龍無首”之象矣。
又倏與忽乃心與息,心息合一,臻于大定。
定久,内外混忘,根塵俱泯,是為混沌。
藏心息于混沌,玄宗歸根複命之學也。
洞山頌雲:“頭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慚。
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
”頭角才生,即群龍有首,根塵紛起。
迢迢空劫,正先天無極,混沌鴻蒙,無始無終,無幾無時之境。
《大易》“群龍無首”之象,老氏複歸于無極之妙證也。
玄宗丹法,集成于《參同契》。
《契》曰:“混沌相交結,權輿樹根基。
”此謂陰陽交合,入于混沌。
混沌乃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源也,而丹基正樹于此。
呂祖所謂“真訣誰知藏混沌”是也。
《契》又曰:“聖人揆度,參序元基,四者(即乾坤坎離,亦即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也)混沌,徑入虛無。
”此謂先後天冥合,返于混沌之鄉,凝結于虛無之谷。
此混沌虛無,即是元基。
元基者,玄牝之機也。
《契》又雲:“晦朔之間,合符行中。
混沌洪蒙,牝牡相從。
滋液潤澤,施化流通。
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利用安身,隐形而藏。
”此謂混沌洪蒙,乃日月合璧之際,聖人于此安身,洗心退藏于密,如羚羊挂角,無迹可尋。
一切天地神靈,不可測度,最為玄妙。
此作丹之樞紐,仙化之洪爐也。
以上略舉玄禅二宗丹經子書,闡揚混沌之淵微。
自結丹以至脫胎,無時無刻,不在混沌之中。
學者誠能身體而力行之,返還之道,思過半矣。
服之混沌猶如夢,變化嬰兒壽萬年。
” 《莊子·天地篇》雲:“子貢南遊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将為圃畦。
語之曰:‘子奚為者耶?’曰:‘孔丘之徒也。
’為圃者曰:‘子非夫博學以拟聖,于于以蓋衆,獨弦哀歌以賣名聲于天下者乎?汝将忘汝神氣,堕汝形骸,而庶幾乎!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貢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裡而後愈。
反于魯,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混沌氏之術者也。
識其一,不識其二。
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無為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将固驚邪?且混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在宥篇》雲:“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萬物芸芸,各複其根。
各複其根而不知,混混沌沌,終身不離。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應帝王篇》雲:“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
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 《莊子》内七篇,以此作結,其旨深矣。
七日而混沌死者,蓋混沌乃先天無極境界,離心意識分情量。
若六根用事,六識紛然,則落于後天見聞之中,非《大易》“用九,見群龍無首”之象矣。
又倏與忽乃心與息,心息合一,臻于大定。
定久,内外混忘,根塵俱泯,是為混沌。
藏心息于混沌,玄宗歸根複命之學也。
洞山頌雲:“頭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慚。
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
”頭角才生,即群龍有首,根塵紛起。
迢迢空劫,正先天無極,混沌鴻蒙,無始無終,無幾無時之境。
《大易》“群龍無首”之象,老氏複歸于無極之妙證也。
玄宗丹法,集成于《參同契》。
《契》曰:“混沌相交結,權輿樹根基。
”此謂陰陽交合,入于混沌。
混沌乃生天生地生人之根源也,而丹基正樹于此。
呂祖所謂“真訣誰知藏混沌”是也。
《契》又曰:“聖人揆度,參序元基,四者(即乾坤坎離,亦即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也)混沌,徑入虛無。
”此謂先後天冥合,返于混沌之鄉,凝結于虛無之谷。
此混沌虛無,即是元基。
元基者,玄牝之機也。
《契》又雲:“晦朔之間,合符行中。
混沌洪蒙,牝牡相從。
滋液潤澤,施化流通。
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利用安身,隐形而藏。
”此謂混沌洪蒙,乃日月合璧之際,聖人于此安身,洗心退藏于密,如羚羊挂角,無迹可尋。
一切天地神靈,不可測度,最為玄妙。
此作丹之樞紐,仙化之洪爐也。
以上略舉玄禅二宗丹經子書,闡揚混沌之淵微。
自結丹以至脫胎,無時無刻,不在混沌之中。
學者誠能身體而力行之,返還之道,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