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 火候妙喻
關燈
小
中
大
《莊子》承老聖重玄秘旨,發扣道妙,不拘常格,予于本集内鈎玄提要,已一再揭示矣。
茲複集火候妙喻十則于後,俾好讀《南華》者深究焉。
一、庖丁解牛 《養生主篇》雲: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剨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此章密示周天火候。
以解牛為喻,牛喻色身,刀刃喻心息相依之芒鋒劍也。
初行功時,未能虛無自然,身見未忘,動被掣肘,故雲:“所見無非牛者。
”及工夫純熟,身心二忘,色身即空,故雲:“未嘗見全牛也。
”人身關竅經脈,本多壅塞,工夫一到大定,外感先天真陽,沖開百脈,一炁循環,上下灌注。
要當順其自然運行,不可安排。
設或真炁循督脈而上,中途偶有阻滞,不妨略用巽風鼓舞。
“動刀甚微,磔然已解。
”我原定在外面可也,此“批郄道窾”之妙旨也。
篇内所雲“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數語,示火候行到極純熟、極自然境界,悉皆不由我作主,全以元神主持,所謂:“饒他為主我為賓”是也。
“神遇、神行”,四字最妙,真正先天境界,不涉一毫安排,若稍用意識安排,即非神行矣。
故紫陽真人曰:“自有天然真火候。
”又曰:“但安神息任天然”也。
天道日月虛運,丹法系觀天之道,亦為虛運。
庖丁但以無厚之刃,入有間之節,如土委地,亦虛運之妙也。
虛無自然者,火候之總訣也。
經雲:“自然之妙,唯妙于知,而其所以妙,則自乎不知。
”故知而無知者,自然之極則也。
二、佝偻承蜩 《達生篇》雲: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佝偻(老人曲腰之貌)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墜,則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厥株拘(言昔身悉受株之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謂乎?” 此章示火候之妙,亦在熟極自然,而入于神化之境,亦屬先天,非後天安排意行所能堪也。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二句,點睛。
凝于神者,疑是神明所為,非人力所及也。
三、津人操舟 《達生篇》雲:顔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津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促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尤其車卻也。
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
茲複集火候妙喻十則于後,俾好讀《南華》者深究焉。
一、庖丁解牛 《養生主篇》雲: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剨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郄,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 此章密示周天火候。
以解牛為喻,牛喻色身,刀刃喻心息相依之芒鋒劍也。
初行功時,未能虛無自然,身見未忘,動被掣肘,故雲:“所見無非牛者。
”及工夫純熟,身心二忘,色身即空,故雲:“未嘗見全牛也。
”人身關竅經脈,本多壅塞,工夫一到大定,外感先天真陽,沖開百脈,一炁循環,上下灌注。
要當順其自然運行,不可安排。
設或真炁循督脈而上,中途偶有阻滞,不妨略用巽風鼓舞。
“動刀甚微,磔然已解。
”我原定在外面可也,此“批郄道窾”之妙旨也。
篇内所雲“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數語,示火候行到極純熟、極自然境界,悉皆不由我作主,全以元神主持,所謂:“饒他為主我為賓”是也。
“神遇、神行”,四字最妙,真正先天境界,不涉一毫安排,若稍用意識安排,即非神行矣。
故紫陽真人曰:“自有天然真火候。
”又曰:“但安神息任天然”也。
天道日月虛運,丹法系觀天之道,亦為虛運。
庖丁但以無厚之刃,入有間之節,如土委地,亦虛運之妙也。
虛無自然者,火候之總訣也。
經雲:“自然之妙,唯妙于知,而其所以妙,則自乎不知。
”故知而無知者,自然之極則也。
二、佝偻承蜩 《達生篇》雲: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佝偻(老人曲腰之貌)者承蜩,猶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墜,則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厥株拘(言昔身悉受株之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謂乎?” 此章示火候之妙,亦在熟極自然,而入于神化之境,亦屬先天,非後天安排意行所能堪也。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二句,點睛。
凝于神者,疑是神明所為,非人力所及也。
三、津人操舟 《達生篇》雲:顔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觞深之淵,津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邪?’曰:‘可,善遊者數能。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吾問焉而不吾告,敢問何謂也?”促尼曰:“善遊者數能,忘水也;若乃夫沒人之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
彼視淵若陵,視舟之覆,尤其車卻也。
覆卻萬方陳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惡往而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