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玄關集釋

關燈
說玄又玄。

    ”仙翁此二段,已将玄關調息妙谛,洩盡無遺。

    至雲“此在有定無定間”,更為圓極之語,非仙翁不能出此也。

    虛空一着,本無方處,東來亦是個虛,西去亦是這個虛。

    既無方處,則無定也。

    然人人面前,鼻竅之外,一規之中,出入息之起動處,各具一玄關,則又是有定,豈非玄之又玄乎?頌曰:有定無定,非即非離。

    妙竅齊觀,空有雙顯。

    雖無色相,亦非斷滅。

    尋之不見,呼之即應。

    睹之無形,聽之有聲。

    如來之藏,衆妙之門。

     三豐翁《一求玄關詩》曰:“一孔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

    膀胱谷道空勞索,脾胃泥丸莫漫搜。

    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裡細探求(此句洩盡玄機)。

    原來隻在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遊。

    ”《再求玄關詩》曰:“傀儡當場會點頭,應知總是線來抽。

    抽他雖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謀?原賴主公常月白;期教到處好風流。

    煉丹若要尋冬至,須向靈台靜裡求。

    ”《總論玄關詩》曰:“身即乾坤勿外求,虛靈一竅最深幽。

    二三自許同為侶,一四何妨與共俦。

    五土建中可發育,巽風起處定剛柔。

    自從識得還元妙,六六宮中春複秋。

    ”按仙翁詩意,要人離卻色身,到虛無窟内求此玄關。

    “巽風(風,息也)起處定剛柔”,即虛靈一竅之所在也,此即神氣歸根之基,返本還元之妙鍵也。

    人自破體以後,身中元陽,逐漸消散于虛空之中。

    故學者返還,亦必向虛空中追求,俾物歸原主。

    此豐翁所以教人“虛無窟裡細探求”也。

    又,以色身喻傀儡。

    鼻孔外呼吸往來,喻抽傀儡之線棙。

    身外虛空,喻抽牽之主公。

    此喻非常親切(按:清庵《中和集》内有此言,豐翁乃祖述之也)。

    我被人抽而不覺,良由呼吸機關,在人手中。

    故若抽動之機關一定,傀儡即倒矣。

    晝夜呼吸,不能自主也,自幼至壯,自壯至老,自老至死,從未注意及此地。

    反之,若體會玄關阖辟之機,即在身外虛空中以神馭炁,心息相依,依極而化,神息二定,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則主在我而不在人,命蒂可固矣。

    故鐘祖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

    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

    ” 白紫清《玄關訣》曰:“玄關者,求玄之關道、玄妙之機關也。

    有體有用。

    何謂體?寂然不動。

    何謂用?感而遂通。

    不動有時候。

    神氣交媾之初,氤氤氲氲,渾渾淪淪,是為一關,所謂四大五行不着處是也;神氣交媾之際,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關,所謂無聲無臭、無内無外是也;及至靜極生動,而用乃出焉,混混續續,兀兀騰騰,真氣從規中起,是又一關,所謂念頭起處為玄牝是也;念頭起處,醉而複蘇,有一個靈覺,當下覺悟,是又一關,所謂時至神知是也;此時以靈覺為用,如線抽傀儡,機動氣流,微微逼過尾闾,是又一關,所謂斡轉魁罡運鬥杓,正此時也;沐浴卯門又一關;飛上泥丸又一關;歸根複命,沐浴酉戶又一關;大休歇、大清靜,空空忘忘,還于至靜,又一關。

    玄關之體用如此,千經萬論皆在是也。

    ”按紫清此篇,全約工夫。

    以心息相依,至寂然不動、泰定境界為基,複從體起用,靜極生動,一陽來複之際,時至神知,妙用現前,急起巽風而運坤火,直至周天完畢,複歸大定,生出許多火候變化。

    過此一關又一關,關門重重,須一一透過,方到大休息田地。

    此以玄關之曆程而言,亦可以觇火候變化之概略矣。

     紫清《修仙辨惑論》中述其師陳泥丸之語曰:“但能凝然靜定,念中無念,工夫純粹,打成一片,終日默默,如雞抱卵,則神歸氣複,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内。

    則是采取先天一氣,以為金丹之母。

    勤而行之,指日可與鐘呂并駕矣。

    ”此說頗契神氣交而玄關現。

    總以心息妙合,打成一片,為行持之指南耳。

     涵虛真人《道竅談·論玄關一竅》曰:“玄關一竅,自虛無中生,不居五髒六腑,肢體間無論也。

    今以其名而言,此關為玄妙機關,故曰玄關。

    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故曰一竅。

    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

    “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

    何謂死?以黃庭、炁穴、丹田為此中,就是死的。

    何謂活?以凝神聚炁,現出此中,就是活的。

    以死的論,就叫做黃庭、炁穴、丹田。

    以活的論,乃算做玄關一竅。

    故曰:自虛無中生。

    真機直露,得者秘之。

    ”釋曰:涵虛祖此說,開首二語最為直截。

    既曰:“自虛無中生”,則不在色身之内可知矣。

    下文重言,“不居五髒六腑四肢百脈,”奈學者,仍在色身内摸索,殊可笑也。

    “萬法歸一之地”,即是虛空一着,○,如此之象。

    又曰:“有獨無對”,蓋虛空既不屬陰陽,是絕待而非對待。

    此“凝神聚炁現出此中”者,心息在虛空中打成一片也。

     涵虛祖《玄關再說》曰:“玄關者,神氣交媾之靈光。

    初見玄關,明滅無定。

    初入玄關,恍惚無憑。

    以其神氣乍合,未能固結也。

    到得交抱純熟,死心不離,始識玄關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測,渾渾沌沌,兀兀騰騰。

    此中玄妙,變化萬端,不可名狀。

    無怪其名之多也。

    各人所見不同,各因所見而字,各就所用而号。

    古仙師秘而不言,都要摩頂受戒,乃有傳述。

    即有所谕,不過曰:非心非腎而已。

    吾謂:其并非黃庭、炁穴、丹田也。

    今再說破,識者秘之。

    ”又,《中字直指》曰:“中者何?玄關是也。

    《參同》雲:‘運移不失中,浮遊守規中。

    ’皆指此也。

    中境,妙自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脫神化,無不在是。

    故初入道者,即要識得這個中,乃有登進之路。

    在昔文始天尊問道于太上曰:修身至要,載在何章?太上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再考之《契》雲:‘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

    ’竊謂: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裡潛藏。

    陰陽來往于其内,坎離升降于其間,合上下而入乎其中矣。

    是故上者而下閉,則管括微密。

    太虛之中,元氣獨運,故